•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資料之蒐集與分析

壹、資料蒐集

本研究使用質性研究中之訪談法作為蒐集資料之方法。研究者透過與受訪 者之對談與互動,瞭解其在工作中之經驗及感受。

一、訪談前的準備事項

在訪談前,充分告知受訪者本研究之目的、過程,並告知受訪者在訪談過 程中錄音的原因及用途,內容皆會轉謄為逐字稿,且內容遵循保密原則,保護 受訪者之隱私,受訪者皆同意以上所述,最後簽署同意書。

二、訪談的時間

本研究根據訪談時彼此的互動及資料蒐集的豐富性,作為是否需要再次訪 談的依據,以質的角度作為訪談次數的考量,所以與每位研究參與者進行的訪 談次數不等,訪談的方式採取個別訪談方式,正式性的訪談次數依資料的足夠 性而定,每次訪談時間約 1 個小時,而實際訪問時間也尊重研究參與者所容許 的時間,以及當時訪談的情境及氣氛而定。

訪談依據訪談大綱提問,請受訪者做開放式的回答,之後的訪談則以有待 釐清之問題做依據,並配合研究待答問題做更深入的訪談。

三、訪談的情境

基於受訪者個性與人格特質上的差異,與每位研究參與者進行正式訪談的 地點不盡相同,但是訪談場所儘量選擇在一個不受干擾的地方進行,以便利性 與環境的清靜為最先考量,期能在彼此較輕鬆、無干擾的氣氛中蒐集到最真 實、詳盡的資料。

貳、資料之整理與分析 一、資料之整理

質性訪談的資料分析需要利用研究者所採用的理論架構為基礎,將問題的 反應做分類。進行質性訪談後,在分析資料之前必須先進行「逐字稿的建立」;

將所有訪談的口語資料、情緒反應及其相關訪談情境付諸於文字表達,建立完 整詳細的逐字稿;逐字稿完成之後才能著手進行資料的分析(陳向明,2002)。

研究者取得受訪者同意,現場將訪談內容錄音,再將錄音檔案轉化為逐字 稿,並請受訪者審核逐字稿,以確認訪談之真實性,再將文本資料之類別屬性 加以分類及編碼,最後將資料分析並詮釋,並研究各現象中之脈絡,作為資料 分析的基礎。

正式訪談時以錄音筆全程錄音並於訪談結束後,於二週內將錄音檔案轉化 為逐字稿,並依據逐字稿、訪談之重要發現、心得與分析整理,作為日後資料 分析的參考依據。

研究者將所蒐集的文本資料,包括訪談紀錄之逐字稿、研究者現場筆記及 受訪者提供之其他資料分類編號,以方便取用及分析。

二、資料之分析

質性研究之資料分析過程,是一種概念化的過程,研究者必須從文本的分 析中,將一般性觀念逐步發展出具體的概念(concepts)或主題(themes),進而運 用對照、歸納、比較方式,將這些概念逐步發展成主軸概念,作為理論建構之 基礎,這就是所謂「概念化的過程」(潘淑滿,2003)。

基於以上理論基礎,研究者透過閱讀所蒐集的文本資料,包括訪談紀錄之 逐字稿、研究者現場筆記及受訪者提供之其他資料,運用對照、歸納比較方式,

本研究中的訪談記錄等文本資料,能夠輔助研究者理解學前巡迴輔導教師 對於工作現況的內在想法或困境,並且透過對訪談資料之分析,逐步歸納出受 訪者在工作歷程中之真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