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相關文獻回顧

我國公務人員退休制度,一直以來均有許多學者及研究生就各研究面向發表專題 文章或論文。筆者利用國家圖書館「期刊文獻資訊網」、「博碩士論文系統」搜尋公務 人員退休制度相關之文獻,綜整各篇之理論基礎、使用之研究途徑、研究方法,及得 到哪些研究結論、作出哪些建議,並試圖分析這些研究與本研究之關聯。本節將公務 人員退休制度相關文獻,略分為與退休制度內涵相關、與退休制度改革相關及與退撫 基金運作相關三類,分述如下:

壹、 與退休制度內涵相關之研究

沈佳慧(2007)從公務人員與勞工觀點研究我國退休金制度。以比較研究途徑探 討我國和世界各國退休金制度,包括國家退休金、職業退休金(含公務人員、勞工)

和個人退休金之差異,並認為我國公務人員與勞工退休金計畫有可借鏡先進各國之處。

以問卷調查研究方法探討公務人員與勞工對退休金制度之了解程度、滿意度,及相關 看法等,以不同觀點提供資訊。沈員研究結果發現:公務人員與勞工對退休金制度之 了解程度不足、對政府財務壓力知覺度不足、勞工較公務人員更有額外儲蓄或投資、

退休基金應加強管理與提升資訊揭露品質等。沈員之研究發現,諸如人員對退休金制

50

度的了解程度不足、公務人員收入單純、退撫基金應加強管理(提升績效)等,都與 本研究的訪談結果有類似之發現。

陳中石(2005)對我國公務人員退休制度進行研究。以比較研究途徑、文獻分析 法探究國內外退休制度之良窳,並配合國情與社會經濟狀況,從實務面角度,探知我 國公務人員退休制度之問題,就當時的制度背景提出改進方法。主要建議如:刪除 55 歲退休加發 5 個基數之一次退休金、盡速調高提撥率、自願退休年齡自 55 歲每隔 3 年增加 1 歲至 60 歲為止、展期年金與減額年金制度、實施所得替代率最高限制、公 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監理委員由該領域專業人員產生。陳員當年所提建議,大部分已 於現行制度中運作。

吳泰成(2008)從退休制度設計的觀點,提出六項影響設計的重要因素,如退休 制度相關學理、公務人員與國家關係之轉變、永業制常任文官之屬性、功績制原則之 落實、公務人員待遇之高低、國家社會安全體系之建構,供我國公務人員退休制度的 主管機關參考。

貳、 與退休制度改革相關之研究

陳光照(2008)立基於退休金制度及士氣理論,使用個案研究途徑、比較研究途 徑、文獻分析法及問卷調查法,以考試院現職公務人員為對象,作量化分析,研究當 時 85 退休新制修正草案對公務人員士氣之影響,得到九項研究結論,並提出:完整 配套措施及實施前充分宣導、鼓勵進修及規劃訓練、合理規範退撫基金提撥率、因應 高齡及少子化規劃第三代公務人員退休制度等四項建議。陳員研究主要探討改革對公 務人員士氣之影響,所以,其建議大部分係在改革的前題下;對員工方面提出配套措 施,激勵其工作表現,與本研究提出政策建議之目的係為讓政策推動順利兼顧保障公 務人員利益有些不同;惟陳員提出之「於實施前充分宣導」一項,與本研究建議有類 似之處。

張麗玲(2008)另從士氣理論、公平理論、信賴保護原則與平等原則等理論,同

51

樣使用個案、比較研究途徑,但以參與觀察法、深度訪談法及焦點團體訪談法作質化 研究,以高雄縣公務人員為例,研究公務人員退休所得之合理化。得到大部分公務人 員認為當年改革方案研議規劃過程草率、溝通宣導不足過度政治化、公務人員與民眾 對所得替代率高低看法分歧、改革方案對委任或非主管士氣影響較大、大部分公務人 員認為政府應承擔退休金支付責任等結論,他更從政策面、執行面、公務人員面提出 建議,政策面如建構多層次老年經濟保障模式、調高專業加給比例等;執行面如慎重 嚴謹研議規劃過程、資訊公開透明加強宣導等;公務人員面如提升服務績效、增加附 加價值等。張員研究與本研究同樣採質化研究法及個案研究途徑,探討公務人員對當 時改革方案之看法,其得到之結論,諸如規劃過程草率、宣導不足過度政治化、公務 人員與民眾看法分歧、對委任或非主管士氣影響較大等,都與本研究部分發現相似,

可見公務人員對此類改革方案之看法有連貫性。

余玉麟(2007)研究公務人退休制度變革方案對組織承諾與離退意願之影響,以 個案研究途徑、實證研究途徑、問卷調查法及文獻分析法,取行政院所屬各單位中部 辦公室基層公務人員為母體,並以組織承諾相關理論為基礎作研究,探討各種背景變 項及人員對當時退休改革方案接受程度;對組織承諾及離退方式會產生之影響,得到 年齡較高者對變革方案接受度高、年齡較高組織承諾較高、退休制度變革方案接受程 度與組織承諾及離退意願之延後間,呈現顯著正相關等結論。余員研究亦呼應本研究 中發現高職等者(通常年紀較長)對諸如退休年齡延後、改革方案對人才加入之影響 等,會有較正面看法的研究發現。

黃宣榕(2010)以行政院衛生署為例,對當時自願退休公務人員月退休金起支年 齡延後方案作預評估之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與深度訪談法,希望透過政策利害關係 者(標的人口、政策執行者)的觀點,探討公務人員對當時改革方案之實施背景、目 標、設計內涵之認知度、對改革方案的接受度及改革方案對退休行為的轉變等問題,

研析改革方案之可行性及可能帶來的衝擊或影響。黃員探討研究對象之前述問題,與

52

本研究以交通部現職人員之認知、態度及評價分析為例;研究公務人員對本次變革之 看法,有同工之妙。他得到以下結論:公務人員對當時改革方案的看法(政策背景)

及了解程度,與銓敘部規劃之政策目標存有落差、領取月退休金的年齡延後有正反不 同看法、10 年過渡期措施大部份受訪者表示認同且合理等,黃員前述結論,與本研究 發現月退休金起支年齡延後無高度共識、大部分人員認為本次改革方案有信賴保護原 則適用之看法相同,他另提出有關政策行銷、宣導及公務人員權益適當安撫等建議。

凌新福(2010)經比較研究途徑,以世界各國退休制度改革趨勢中,多元與選擇 的理念為主,介紹世界各國對於退休制度的重要改革趨勢,並加以評析,作為我國教 師退休制度改革之參考。黃鼎佑(2008)同樣以比較研究途徑,介紹歐盟各國目前的 改革方向與目標,再經個案研究途徑以奧地利為例,進一步詳細說明其具體之制度內 容及各項措施,經由跨國的比較研究,為共同的問題,提出許多不同的解決方案與利 弊分析,累積共同的經驗,省卻嘗試錯誤的痛苦。

曾明發(2009)以歷史研究法探討我國公務人員退休制度之發展史,提出當年退 休制度上的困境及改革思辯,最後提出如退休基金提撥率不足、退休所得替代率偏高、

支領月退休金年齡太低等之問題及改善建議,其建議之內容多於本次改革方案中實踐。

石建華(2009)同樣以歷史研究途徑,研究公務人員退休制度之演進與現況及未來改 革方向之探討,並提出當年退休制度改革產生之影響。

鍾秉正(2007)從老年安全談公務人員退休金改革、吳泰成(2007)以常任文官 之屬性及其退休制度應具功能作理論之探討;提出當年退休制度面臨之難題;最後提 出建議與期望。這些文獻內容的相關概念,酌取引用於本文。

呂明泰(2008b)就公務人員退休法制改革的過程,提出應謹守的基本價值與所應 通權達變的改變措施,應守的價值包含:合乎公平正義、保障社會安全、永業化文官;

應變的措施包含:退休政策、退休準備金責任歸屬及退休給與機制。馮惠平(2013b)

從俸給結構與退休所得兩途徑探討公務人員退休制度改革,並在信賴保護原則適用與

53

否上提出意見,筆者雖非全然認同,但卻也提供筆者不同以往的思考邏輯。

參、 與退撫基金運作相關之研究

陳麗如(2003)以双層式現金餘額兼採確定提撥計劃為例,對公務人員退休制度 資產負債管理與退休所得替代率作模擬分析。採模式研究途徑、情境模擬分析法建構 出公務人員退撫基金之建議機制,建構之主要目的在於透過第一層現金餘額計劃之利 息給付機制降低退休基金利率風險;同時由第二層確定提撥計劃獲取額外退休所得,

使雇主與員工在双層式退休金計劃下,同時承擔投資風險,以降低基金利率風險並同 時滿足適當退休所得保障。

廖讚豐(2009)從法制面去探討,研究我國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管理制度與改 革,使用制度研究途徑、比較研究途徑、歷史研究法及文獻分析法,探討 84 年施行 改革新制後,經過時空環境變化,所面臨的問題,及當時主管機關針對這些問題,再 次研擬之改革方案對公務人員權益之影響,包括信賴保護原則之適用等,最後提出對 退休制度、退撫基金之改進建議。

王琁(2009)以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為例,研究退休基金管理人之責任,以法 制研究途徑、實證研究途徑及文獻分析法等研究途徑及方法,從法制面向,主要分析

王琁(2009)以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為例,研究退休基金管理人之責任,以法 制研究途徑、實證研究途徑及文獻分析法等研究途徑及方法,從法制面向,主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