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發現

經過探討公務人員退休制度相關理論與文獻,並且與交通部現職公務人員進行深 度訪談蒐集相關資料,受訪人員雖為小眾,但是背景各有不同,具便利、豐富、關鍵 及代表性,有一定之信度和效度。訪談結果對應本研究所欲探討問題,略依認知、態 度、評價及影響等順序,歸納出以下八項研究發現:

壹、公務人員對改革方案內容之認識不足,且認知程度與任職 背景無顯著關聯

大部分公務人員對於本次退休制度變革內容只有粗略認識,雖然一開始有官等簡 任以上較關心及了解之感;但隨後從較細部問題的回答可知,多數人是「自我感覺認 識度高」,認知程度與官等、主管與否及年資等背景,無顯著關係。

較細節的問題例如:公務人員對於「延退」制度,僅了解報章雜誌耳熟能詳的「90 制」,但是對於具「展期年金」概念的月退休金起支年齡之意涵卻不甚清楚;多數人 員知悉退休制度改革後,會造成退休金「少領」的結果,但是僅有半數較清楚退休金 計算基準及基數內涵之修改內容,且更有人員誤解,以為沒有優惠存款,所以對自身 影響不大;「多繳」部分,由於公務人員多係被動扣繳,且提撥比率增加幅度不高,

幾乎所有人員皆不清楚這部分的改革內容。

另從向受訪者說明本次改革重點後,受訪人員多表示說明後對改革內容有較清楚 和正確的認識,也間接證明說明前公務人員的確不甚清楚改革細部內容,認知程度不

118

分背景,明顯不足。

貳、現行退休年齡有延後空間,造成影響各有正反看法

月退休金起支年齡延後雖然仍有部分人員不能接受,但從訪談結果大致可知,公 務人員多數認同現行 55 歲即可支領月退休金太年輕的說法。以我國平均壽命約 80 歲 來看,55 歲仍屬壯年,當年齡適當及經驗成熟者早退,必將造成人力成本升高。近 10 年來公務人員考試平均錄取年齡大約 28 到 29 歲,如在 55 歲退休,服務年資約 27 年,

平均餘命還有 25 年,工作時間和退休時間幾乎一樣長。另 82 年僅有 32.44%的退休人 員是自願退休,但此一比率逐年上升,根據銓敘部 100 年的統計,已有高達 93.76%的 公務人員自願退休(考試院機要室,2013:31)。

由以上數據及訪談結果可知,雖然退休年齡延後無高度共識,但多數公務人員還 是能接受的,可見月退休金起支年齡確有延後之空間。惟此一延後造成的影響,有正 反不同的看法。官職等高者多數認為,培植優秀公務人才不易,延後退休年齡有讓資 深人員充分運用工作經驗和智慧的好處,甚至可避免太早享有月退休金保障而違反公 平正義的疑慮;然官職等較低者則多認為,再次延後退休年齡可能會造成機關人力老 化、影響機關運作效能,還不如多進用新人,其花費的人事成本較低且造成的產出效 益較高。

筆者認為,會造成這樣正反不同的看法,可能基於以下原因:官職等高者多數能 從工作上得到高度成就感,從工作上所得到的精神報償較高,也較能接受退休年齡延 後;反之,官職等較低者可能因為從工作上得到的成就感或反饋較少,且離可退休年 齡尚遠,對於退休生活有憧憬,因此認為延後退休年齡多負面影響。

參、優存利率調降有高度共識,退撫基金提撥比例調整及平均 俸額概念接受度高

我國目前公務人員退休所得替代率偏高的主要原因,除舊制年資所計算之養老給 付可辦理 18%的優存外,在新舊制過渡期間,為使新制順利推動,採取許多優惠的措 施,如年資補償金等,都是造成所得替代率超過 100%的原因(考試院機要室,2013:

119

37)。根據 2012 年的報告,退休所得替代率高於 OECD27國家平均值 60.8%者,列舉如 冰島 109.1%、希臘 95.7%、西班牙 81.2%;低於平均值者,如美國 42%、德國 42%及 日本 36.3%等(考試院機要室,2013:49-50),由近年來的新聞觀之,退休所得替代率 定的太高,的確會造成國家經濟上沉重的負擔,甚會產生財政危機。

本次公務人員退休制度改革方案的幾個重點中,對於優存利率的調降,公務人員 無人表示不能接受,且幾乎皆表認同,對此有高度共識。筆者認為此一結果蓋因優惠 存款制度施行有其時空背景,但隨著公務人員的待遇逐年提升,多數民眾或公務人員 自身皆已認為公職待遇、福利在一般民間企業平均水準之上,利用優惠存款來照顧公 務人員退休生活的正當性已經薄弱,自然對於此部分改革呈現高度共識。

其他如退撫基金提撥法定費率、分擔比例調整及退休金計算基準改平均俸額,都 有較高度的支持,筆者認為前者可能因調升的比例不大,多繳的金額不多,故無人反 對;後者可能因平均俸額概念相較於以最後在職本(年功)俸額為計算基準是公平許 多的,可避免退休前有洗官等不當行為。值得注意的是,退休金計算基數內涵改為平 均俸額1.6或1.7倍,11人中有高達4人不能接受,且無人表示支持,比例達36.3%,可見 公務人員多認為此部分改革會造成較大損失,所以持保留態度。

肆、公務人員普遍認為改革方案對政府及退撫基金財政有助 益,惟對於政府政策目的存疑

就公務人員部分估算,每年約可節省政府財務支出 82 億元,預估改革方案施行 後 50 年內,可節省超過 4,000 億元的財務支出。在退撫基金部分,未來 50 年間可減 輕退撫基金 2,107 億元的潛藏負債、適足提撥費率可下降將近 15%、基金收支不足和 用罄年度延後 4 到 6 年(考試院機要室,2013:51-52)。

27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 稱 OECD)於一九六一年成立,總部設於法國巴黎,另在德國波昂、日本東京、

墨西哥市及美國華府設有辦事處。OECD 於一九六一成立時計有歐洲十八國及美 國與加拿大共二十個會員國,目前已增至三十個會員國,2014 年 5 月 18 日,取 自:http://www.trade.gov.tw/。

120

多數公務人員認同這次改革方案對政府、退撫基金財政有助益,惟部分人員認為 不能單純從「節流」方面進行改革;政府更應監督退撫基金運作,從「開源」方面創 造較高的獲利績效,甚至就國家的社會福利政策作一總體檢。例如臺灣假農民超過三 成,農保146萬人,累計虧損1,368萬元;身心障礙身分亦常遭有心人士冒用及濫用,

十年來,福利支出由215億元增加為430億元等(考試院機要室,2013:66)。筆者認為 政府或退撫基金財政困難是事實,但是政府在解決此一困難的作法上,能採取多面向 的思考,利用不同途徑達到目標。對於各種社會福利之給付行政,也應該妥適規劃適 當的審核機制,避免浮濫。

雖然如前述,多數公務人員認為改革方案對財政有助益,但是在列舉政府政策目 的中(舒緩財政壓力、政治考量、永續發展、拉近公勞差距),卻無最多人次選擇政 府政策目的是舒緩財政壓力,反而是「拉近公務人員和勞工差距」及「政治考量」兩 項,展現出高人氣,分別有第1和第2高的得票人次,可見,多數公務人員對政府政策 目的存疑,不認為政府的政策目的為正面思考的舒緩財政壓力或是永續發展等;反而 認為本次改革受到勞工團體、媒體及政黨等多方影響,具有高度政治目的,在政黨角 力下,目的僅係將公務人員退休所得往勞工階層光譜作調整。

伍、政府宣導方式與政策規劃過程有改進空間

銓敘部表示,公務人員退撫制度從 84 年 7 月 1 日改成儲金制後,就一直對退撫 基金的財務安全作嚴密監控。當發現退撫基金因為長期的不足額提撥、高齡化延長給 付年限,以及金融環境快速變化,導致嚴重收支失衡問題時,銓敘部立即著手規劃改 革措施,在 100 年 1 月 1 日完成第一階段改革工作。這次改革是延續第一階段的規 劃,屬第二階段的改革工程。銓敘部於 101 年 4 月間奉考試院會議決議,成立「文官 退撫制度及基金研究對策小組」,邀集學者專家等召開多次會議,進行深入研究,提 出初步改革方案。其後經過一連串的座談會與說明會後,對各改革項目分別進行調整,

最後才有修正草案陳考試院參酌(考試院機要室,2013:217-218)。

121

承上,筆者復查銓敘部全球資訊網,設有「公務人員年金改革專區」,內有豐富 本次改革資訊,例如:改革摺頁、宣導小冊、對各方意見之回應與說明等,當然宣導 的方式也包含102年2月到3月間的33場次座談會。既然有這麼多資訊為何公務人員仍 然多覺得宣導不夠?筆者認為,前述資訊多屬被動資訊,除可能產生數位落差的問題 外,更需要公務人員主動積極才可獲得,其傳播的力量當然不較新聞媒體直接,也呼 應了多數受訪者知悉本改革方案多來自媒體的訪談結果。而媒體所報導之內容,常是 以新聞價值為主要考量,可能誇大或偏頗報導,時有對公務人員尊嚴汙衊的言論,除 讓公務人員無法了解本次改革的深入內容外;更讓公務人員產生對改革方案的反感。

雖然銓敘部辦理多場次座談會,但畢竟名額有限,筆者就未能如願參加,更何況許多 公務人員因為公務繁忙而無法參加,這些都是造成宣導方式不讓公務人員滿意的原因,

更甚者對本改革產生許多負面觀感。

就政策規劃過程,公務人員給予的評價多是粗糙、隨輿論起舞等負面觀感,可見 公務人員認為本次改革方案政策規劃過程有改進空間。探究原因呼應前述宣導不夠,

因為宣導之不足,特別是規劃過程不夠透明,導致公務人員覺得政策似乎在短期內就 拍板定案,在未充分溝通或取得公務人員共識下,即逕行於媒體上發布,並隨輿論焦 點作方向修正,不只不尊重受政策改革者的權利,更忽略了公務人員心中的感受,筆 者認為,這些都是讓公務人員覺得政策規劃過程不當的原因。

因為宣導之不足,特別是規劃過程不夠透明,導致公務人員覺得政策似乎在短期內就 拍板定案,在未充分溝通或取得公務人員共識下,即逕行於媒體上發布,並隨輿論焦 點作方向修正,不只不尊重受政策改革者的權利,更忽略了公務人員心中的感受,筆 者認為,這些都是讓公務人員覺得政策規劃過程不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