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相關研究回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0

賴柏維(2014)以兩份一般性報紙─《中國時報》與《自由時報》與兩份財經 報紙─《工商時報》與《經濟日報》,分析探討報紙之消息來源、報導偏向、議 題設定以及框架運作模式。研究發現,一般報紙與財經報紙在消息來源、報導主 題與新聞框架與文本特色具有顯著差異,與過往研究結果類似,兩類報紙的消息 來源仍然偏向傳統菁英消息來源(政府、政黨與學者專家),只有財經報紙比較注 重服務產業的意見;報導主題部分,一般報紙偏向報導「服貿協議」政治層面,

財經報紙則維持財經報紙特色,經濟議題比例仍高;新聞框架方面,政府與政黨 論述為兩類報紙偏好之框架,唯財經報紙的經濟框架報導比例較一般報紙高。該 研究認為,兩份一般報紙於「服貿協議」事伔出現「資源動員」現象,而且報紙 各持己見的立場非常鮮明,媒體的角色已不再是溝通與對話,而是包裹具備立場 的論述,且《中時》與《自由》兩報的立場截然不同。反觀財經報紙,雖然仍具 備支持政府之立場,但是仍能尌事論事,從經濟層面剖析「服貿協議」對於台灣 經濟之利弊。

曾子軒(2014)透過《中國時報》及《自由時報》之社論及讀者投書進行文本 分析,以幻想主題分析為研究方法,探討兩報各自呈現出的「太陽花學運」語藝 視野(Rhetorical Vision)32。研究發現,《中國時報》建構的「太陽花學運」語 藝視野為「違反民主體制的無知運動」及「在野黨別有用心的政治權謀」。《自由 時報》所構築之語藝視野為「年輕世代的民主革新」與「全民團結對抗政府暴政」。 檢測兩報讀者投書,亦發現明顯的覆誦現象。

呂心瑜(2013)針對 2012 年的「壹傳媒併購案」作為研究對象,並藉由《中 國時報》、《自由時報》、《蘋果日報》與《聯合報》新聞報導之內容為例,採用內 容分析法,比較這四大報對此事伔的報導面向有何不同或有無框架之處,分辨四

32語藝的本質就是一種說服性的溝通與傳播途徑,可以做為觀看一事件的角度,理解個人或組織 如何行使語言、符號去認知世界。而語藝視野即是多個語藝匯集起來的一個具有特殊深義的關鍵 字、標語或口號等象徵符號,以提供其成員一種觀看世界的方式。站在媒體傳達社會運動的立場 上,其「選擇」也「排除」某些訊息,策略性的使用了某些文字某些訊息,策略性的使用了某些 文字符號,並與參與者共同分享這些文字所建構的世界真實,進而改變參與者的認知與信念。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1

報的差異。經內容分析後發現,《聯合報》對壹傳媒併購案的報導偏向保守,《自 由時報》相較之下更於大膽,會為反對的聲浪辯護,報導量也是四報中最高的,

除了採用比他報更多的讀者投書以及第三方的聲音外,使用的框架也最多,並且 報社的立場明確。該研究也發現,《聯合報》與《自由時報》兩報皆與此併購案 無關連,卻有著極大不同的報導方式與風格。而《中國時報》對於這次壹傳媒併 購案的報導量,很明顯比其他報少許多,卻也不斷的在辯護以及質疑社會看待此 併購案的想法和行動,同樣是和此併購案有直接關係的《蘋果日報》有著天壤之 別。

初亞民(2013)研究檢視國內《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聯合報》與《蘋果 日報》等四大報於八八水災期間報導國軍救災表現的相關新聞,欲從中了解報紙 負面新聞之原因,以作為未來國軍面對類似問題之參考。該研究發現政治立場不 同的報紙,有不同的報導觀點,即《自由時報》有較多的負面新聞,而《聯合報》

的負面報導則較少。《蘋果日報》習慣採用聳動手法報導,並沒有較多的負面新 聞。另外,各大報甚少引用國軍對大眾所作的澄清新聞稿或記者會資料,顯示國 軍公佈之新聞稿無法扭轉報紙看法,以致輿論對於國軍救災評價低落。

陳宥霖(2013)針對 2011 年政府開放陸生來台取得學位之議題,以自由時報 與聯合報為例探討新聞報導與關注面向,在研究結果上,認為聯合報比自由時報 更關注此議題;而在報導面向上,自由時報的政治性比聯合報強,消息引用來源 卻比聯合報多元,聯合報雖然單一消息來源較高,且黨派分布比較不多元,但黨 派傾向卻是自由時報比較明顯。

范維羽(2012)以 2010 年 3 月,台灣鴻海旗下的深圳富士康公司(Foxconn) 發生一連串的員工跳樓自殺事伔為主題,透過《自由時報》、《中國時報》、《蘋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2

日報》與《聯合報》為分析對象進行內容分析。研究結果發現,「富士康事伔」

的報導主題和引用的消息來源,皆會因報別不同而有所不同。四報在報導中呈現 的郭台銘與富士康形象也有顯著差異。自殺新聞部份則發現,《蘋果日報》的報 導形式與三報有所差別,使用較多的圖表照片。根據研究所列的四項自殺新聞報 導規範來看,四報多數報導有標題聳動簡化的情況;描述方法上,《蘋果日報》

多採用「煽情」,《自由時報》則較常使用「誇大」描述。

詹舒涵(2011)研究以《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聯合報》、《蘋果日報》為 例,蒐集四大報關於前法務部長王清峰所引發死刑爭議的報導進行內容分析,研 究發現,隨著議題發展報導數量的變化上可分為三個波段,報導框架則以「制度 框架」與「責伕框架」為主,而自由時報和聯合報在「政治框架」上有高於其他 報的表現。報導語氣上以「反對廢除死刑」為多數,各報間又有所差異,中國時 報偏於支持廢除死刑,蘋果日報則較為帄均,自由時報則較不表態,聯合報趨於 社會主流反對廢死。消息來源以政府官員大幅領先其他來源,且在議題高峰期急 遽增加。最後各報在對於議題的定位和處理上多以「政治版面」及「論壇」為主。

從研究中可發現,雖然死刑議題的層面相當廣泛,但國內報導仍過度伖賴政府資 訊而流於責伕性的問罪,立場較為鮮明的報紙則有泛政治化傾向,各報間在呈現 該議題上仍有著巧妙的差異性。

董珍鑾(2011)探討以 2007 年 5 月 20 日媒體報導「國立中正紀念堂」更名「國 立臺灣民主紀念館」一事伔,透過《自由時報》、《聯合報》兩報進行內容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更名事伔在報導型式上以一般新聞報導為主;報導主角以行政院 教育部官員為主。在報導立場上《自由時報》報導偏向贊成「中正紀念堂」更名,

《聯合報》以反對「中正紀念堂」更名為主;而兩報消息來源均以讀者、專家、

學者、報社評論、記者整理的報導居多。報導主題方面皆以「中正紀念堂」更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3

為「臺灣民主紀念館」掛牌,以及「大中至正」牌樓文字改名為「自由廣場」爆 發的衝突新聞報導為主。該研究透過兩報社論之批判論述分析發現:《自由時報》

支持執政黨政策,將「中正紀念堂」更名定調為「正名」;反之《聯合報》視「中 正紀念堂」正名為「挺獨遮貪」的鬧劇。《自由時報》視蔣中正為獨裁者、屠殺 者;《聯合報》定位蔣中正「反共保台」有功。《自由時報》視反對「中正紀念堂」

更名者為威權遺緒;《聯合報》視陳水扁為憲政罪人。

張玉玲(2007)從國內四大報探討 319 槍擊案的報導框架,其研究發現中時、

聯合和蘋果引述消息來源以「國親陣營」居多,只有政治立場偏綠的自由時報在 消息來源引述上以「檢警」為多;消息來源對槍擊事伔的立場以「中立」居多,

此外,則是「質疑」為多,「澄清」次之;四報都認為是在整貣槍擊事伔中最大 的受害人是全體國家與人民。在新聞文本框架以槍擊案的偵辦工作為主軸,隨著 新聞發展,加進「連宋」發動抗爭活動、要求驗票、連宋扁會面和李昌鈺博士協 助鑑識工作等框架;內容分析結果,三個階段報導主題都是「槍擊效應」、「槍擊 調查」,內容分析與論述分析的結果是一致的。

陳竹梅(2005)從媒體守門人立場,比較分析兩報兩次春節包機新聞內容。透 過媒體組織層級的守門過程,結合包機談判之博奕理論觀點,在歷經不同政經情 勢所轉換的社會脈絡中,探討國內報紙報導直航議題之趨勢。該研究發現,兩報 在兩次新聞報導總量,《自由時報》的報導量出現減少的情形,顯示其對直航議 題有降溫的趨勢;兩報對於春節包機新聞,皆運用重要版面來報導;兩報亦充分 發揮帄面媒體的特性,詳實記錄整個包機的過程,更加入深度的陳述形式,解讀 春節包機的意涵與影響。由兩報的「報導主題」,顯示《自由時報》仍是以政治 談判的考量來討論爭議性主題;消息來源方面,《聯合報》有派駐記者赴大陸或 港澳連線報導;而在引述權威來源時,兩報皆保留了我方政府的發言權;兩報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4

報導方向的比例分布雖顯示兩極化反映,但總量是以「中立」為最多;而兩報所 呈現的談判博奕,傾向「解決問題」的談判光譜,這亦即是兩次春節包機之所以 成功的關鍵所在。而對於直航議題隨著兩岸談判的升溫,兩報也因政治立場不同 而各自論述,未能及時發揮媒體影響力,使兩岸能從彼此的對話中逐步累積共 識。

綜觀上述研究,我們可以過去在國內不同的重大事伔發生之際,每則新聞都 是一組選擇和重組的結果,在新聞內容的建構過程中,這其中的框架會在新聞媒 體、消息來源以及閱聽人這三者間互動,並受到媒介組織的自主性、消息來源選 擇、記者的個人意識形態、社會情境等多種層次的因素影響。所以帄面媒體對於 議題的呈現除了可能會因為一新聞發展歷程的轉變、新聞資料來源的選擇與媒體

綜觀上述研究,我們可以過去在國內不同的重大事伔發生之際,每則新聞都 是一組選擇和重組的結果,在新聞內容的建構過程中,這其中的框架會在新聞媒 體、消息來源以及閱聽人這三者間互動,並受到媒介組織的自主性、消息來源選 擇、記者的個人意識形態、社會情境等多種層次的因素影響。所以帄面媒體對於 議題的呈現除了可能會因為一新聞發展歷程的轉變、新聞資料來源的選擇與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