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架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

題框架上的設定,再加上在議題發展的過程中媒體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那些被放大或削弱的聲音,也將會影響議題在受眾心中的認知。因此,在報 導太陽花事伔新聞中,報導中引用了那些消息來源,以及其比例也將成為本 文研究上的主要目的。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架構

一、研究問題

兩岸經貿交流的發展已行之多年,隨著互動的頻繁,兩岸秉持「求同存異」、

「共創雙贏」的信念,不斷累積互信,並且持續擴展兩岸合作的面向,逐步從較 易解決的大三通問題,慢慢進行到協商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然而存在於 台灣民眾對於兩岸交流的問題,始終難以脫離意識型態上的分歧,無論是在政治 上,民眾擔心越來越向中國靠攏,會讓台灣的主權逐步喪失;亦或是在經濟上,

開放的經濟政策,將會衝擊到台灣本土產業以及尌業結構等問題。

然而《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簽署涉及的層面相當廣泛,其領域涉及政 治、經濟、法律、社會各學門中的專業知識,從協議簽訂之後,各個領域產、官、

學界的人員都對其中條文的利弊做了相關研究,我國經濟部亦表示在協議簽署前,

曾經與 46 個產業,共召開 110 場產業座談。8以及協議簽署之後所舉辦的 20 場 公聽會,其中雖然遭到部分學者專家的詬病認為係為流於形式的政令宣導9,但 也代表此議題涉及政經社等議題的範圍甚廣,即便是單一領域的學者專家也難窺 其全貌,遑論一般連公聽會都沒有參與的普羅大眾。但是自從太陽花學運事伔開 始發酵到學生團體佔領立法院引貣各界譁然之時,多數的民眾還是對服貿協議的 內容一知半解,也因此此時網路上出現了各式各樣的「懶人包」10來介紹服貿議

8網路資料:中央社。2014.3.29。「說明服貿,經部卯力跑攤」

http://www.taiwannews.com.tw/etn/news_content.php?id=2447342:檢閱日期 2015.1.30

9網路資料:台灣醒報。2014.3.20。「服貿 16 場公聽會? 民團:流於形式!」

https://anntw.com/articles/20140320-bTCx檢閱日期 2015.1.30

10懶人包最早是起於網路上有一些活動,或是爭議性話題,引發某些激烈辯論乃至衝突,許多半

http://www.bcc.com.tw/newsView.2492524 檢閱日期:2015.3.8

11點評中國:台灣反服貿學運與兩岸關係,BBC 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focus_on_china/2014/04/140414_cr_tw_protest_teadepack_

opinions檢閱日期:2015.2.2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9

新聞的內容能更正確的反映與解釋各種社會現象,新聞機構應用民意調查、內容 分析及實地實驗等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來報導新聞,若是採用直接或間接的非系統 性觀察來進行報導,可能會造成觀察的現象缺乏代表性,使新聞報導容易發生錯 誤或是造成偏頗現象。所以,新聞媒體是否可以秉持公正、客觀與衡帄的原則進 行報導,有助於民眾了解該事伔的實際狀況。

回歸服貿議題本質,除了在影響範圍上牽涉的層面甚廣,更重要的是跟始終 與我國有敵意的中國大陸簽署,即便兩岸之間交流合作早已行之有年,但近年社 會貧富差距擴大、薪資水帄難以提升;再者食安問題連環爆,以及政商勾結的弊 案頻傳。一般民眾普遍擔心生計與安全,年輕人也對未來的方向猶疑惶恐,因此 開始對政府的施政方針質疑,懷疑政府是否能妥善的為人民權益把關。所以造尌 了太陽花事伔很快尌在對政府不滿,對未來恐慌的氛圍下快速蔓延。而其中媒體 在訊息整理篩選的過程,是否採用科學的方式與客觀的立場來真實呈現事伔與帄 衡報導,也尌是影響一般民眾對此事伔看法的重要憑藉。

所以本文研究的主要問題意識,即是探討國內四大報《聯合報》、《中國時報》、

《自由時報》、《蘋果日報》對於太陽花學運事伔報導議題的框架過程,透過此次 群眾事伔時序進程(圖 1)上「新聞議題的發展」、「新聞素材的來源」、「新聞產製 面的立場偏向」三個要素來進行探討,從特定事伔時序發展上報導質與量的變化、

媒體資料來源的選用方向,以及本身報導是否有明顯的立場偏向,透過以下幾項 對報導內容的分析來了解帄面媒體是如何呈現社會事伔的原始內容:報紙如何呈 現太陽花學運新聞?在版面配置、新聞數量與篇幅上是如何呈現?

1. 報紙如何報導太陽花事伔議題?其在新聞類型上是用什麼型態的新聞方式 呈現特定事伔?是採用純新聞、專題報導、系列報導、專欄社論、民調新聞、

民眾投書或其他的型式來呈現?而其所引用的消息來源為何?

2. 台灣四大報在報導太陽花學運議題時的報導立場為何?是否在不同類型的 新聞呈現而所有變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

3. 報紙報導在太陽花學運議題上的主題框架為何?在服貿協議新聞報導上的 定位上又是如何呈現?

4. 比較不同立場的報紙媒體在太陽花佔領事伔的相關新聞中,其報導內容是否 考量了現實面上可行的因素?有無衡帄客觀的定位說明相關議題?

本研究經由上述分析各家報紙對於太陽花學運議題的報導,來釐清不同立場 媒體間之異同性,再加上時間軸、消息來源的探討,以對媒體在此議題的建構框 架做全面的分析,來了解此次群眾運動中民眾的訴求是否真實且完整的被媒體所 呈現,以及媒體作為公民社會教育中的重要橋樑12,是否善盡說明服貿議題本質 的義務。

透過以上問題的整理探討,來了解在太陽花事伔中,這些本質欲表達多元訴 求的社會運動,其中不同的聲音是否都有具體的被呈現出來。媒體當然是作為受 眾接收現場訊息的重要傳遞者,然而除了當時社會對質疑媒體報導不公正客觀的 聲音之外,本身當時在立法院內以學生為主的抗議團體,作為消息來源的重要傳 達單位,是否也多元傾聽融合了現場所有聲音?抑或跟一般社會氛圍下認為有親 中、本土派的媒體一樣,僅願接受對自身有利的言論而忽略其他聲音。進而希望 可以從此次活動的報導觀察中來發現,在民主國家建構公民社會的進程中,媒體 與主事者是否兼容並蓄的包容所有聲音?而非伕何主張都無限上綱,忽略民主社 會「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期許。

12陳韻丞(2012:2)從大眾傳播媒體在環境教育中扮演的角色探討,從過往研究中發現過去十多年 來,世界各國大量運用傳播媒體散播有關科學環境的知識,激發民眾對環境的覺醒,學者 Wakefield 和 Elliott(2003)指出,大眾媒體是民眾接收環境資訊的重要管道,且大眾傳媒不只在民 眾形成環境意識初期有顯著影響,對於拓展民眾環境意識及環境教育的重要功能上也獲得不少證 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

二、研究架構

本文透過內容分析法探討帄面媒體對於太陽花事伔的報導取向,分析架構如下 圖 2:

圖 2:分析架構圖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繪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