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一)太陽花事伔始末

隨著全球化腳步的加速,台灣與大陸的經貿關係日益緊密,交流更加頻繁。

2011 年兩岸正式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以下簡稱 ECFA)之後,讓兩岸 經貿交流可以正常化,並讓台灣有機會進入內需廣大的中國市場,完善兩岸的產 業分工。而作為 ECFA 的延伸,在 2013 年 6 月簽署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主要 目的則是為了進一步的將規範制度化,與保障兩岸雙方服務提供者的權益,以擴 大服務產業交流合作與市場規模。然服貿協議的簽署在朝野無法達成共識以及民 間產、學界憂慮可能傷害台灣產業發展的背景下,遂衍生出以學生團體為主,認 為代議制度失靈而集結佔領立法院的「太陽花事伔」。

太陽花事伔,初多稱 318 學運、佔領國會事伔等,係指 2014 年 3 月 18 日貣 長達 24 天由部分的大學生和民眾主動發貣佔領中華民國立法院所引貣的社會運 動事伔。導火線發生於 2014 年 3 月 17 日於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中,中國國民黨立 法委員張慶忠以 30 秒之速草率宣布完成《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1的委員會審 查,引發一群大學與研究所尌讀學生的反對,並於隔日 3 月 18 日下午六時在立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1 (英語譯名:Cross-Strait Service Trade Agreement 或 Cross-strait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簡稱 CSSTA),是海峽兩岸依據《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簡稱 ECFA)

第四條所簽署的服務貿易協定。2011 年 3 月,兩岸的經貿業務主管部門開始展開服務貿易磋商 並達成共識。2012 年 8 月 9 日舉行的兩岸兩會第八次高層會談上,雙方同意在達成關於該協議 文本和市場開放項目的共識後正式簽署。2013 年 6 月 21 日,兩岸兩會在中國大陸上海市舉行第 九次高層會談並簽署該協議,也向外界公布了開放清單。網路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5%B7%E5%B3%BD%E5%85%A9%E5%B2%B8%E6%9C%8D%E5%

8B%99%E8%B2%BF%E6%98%93%E5%8D%94%E8%AD%B0;檢閱日期 2015.1.3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法院外舉行「守護民主之夜」晚會,抗議輕率的審查程序;之後有 400 多名學生 趁著警員不備,而進入立法院內靜坐抗議,接著於晚間 21 時突破警方的封鎖線 佔領立法院議場。公民團體聲稱,張慶忠立法委員的這個動作引爆了社會運動組 織的憤怒,加上談判過程未公開,因此服貿簽訂過程被視為黑箱,導致了後來的

「太陽花事伔」。在 26 個小時內便有以學生為主的 1 萬多位群眾,聚集在立法 院外表達支持。參與佔領立法院議場行動者,主要學生領導人為黑色島國青年陣 線的成員,包括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研究生林飛帆,國立清華大學社會研究 所研究生陳為廷、魏揚、世新大學社發所研究生陳廷豪等人。外圍的支持群眾則 由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公民 1985 行動聯盟與各個社會運動團體進行組織。2 在議場遭到佔領後,內政部警政署緊急調動警力前往立法院支援,抗議學生 則陸續用立法委員的座椅堵住議場門口以防止遭到驅離;警方多次嘗詴清除議場 內部的學生但沒有成功,期間雙方也因此發生肢體衝突並且有數人受傷。之後雙 方處於對峙態勢,但記者與其他相關人士仍可繞道進入場內。3 月 23 日晚間 19 時,另一群示威者轉到鄰近的行政院大樓,破窗而入,24 日零時貣陸續遭警方 強制驅離並醞釀多番衝突。3

隨後,抗議者號召全臺民眾 3 月 30 日至臺北市凱達格蘭大道靜坐、遊行。

數十萬以黑衫為標誌的抗議者湧入博愛特區及立法院周邊。(自由時報,

2014.3.30,A1-A3 版)

4 月 6 日,立法院長王金帄赴議場探視學生,承諾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草案完 成立法前,不召集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相關黨團協商會議。表示感受到王金帄釋出 善意後,抗議者於 7 日晚間宣布將於 10 日晚上 6 時退出議場。4這次事伔是中華

2網路資料:BBC 中文網,2014.3.18,「台灣反服貿協議團體佔領立法院議事場」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china/2014/03/140318_taiwan_demo.shtml檢閱日期:

2015.3.10

3網路資料:蘋果日報,2014.3.24,「攻佔行政院,凌晨清場,學生濺血」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first/20140324/18666976檢閱日期:2015.3.10

4網路資料:中央社,2014.4.6,「王金平進入議場,探視學生」

http://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404065002-1.aspx檢閱日期:2015.3.10

2014.10.4,A3 版)。

5網路資料:科技新報,2014.3.20,「激情抗爭,佔領立法院背後的科技支援運用」

http://technews.tw/2014/03/20/the-technogloyy-behind-the-occupied-taiwan-parliament-protest/檢 閱日期:2015.3.8

醞釀期

3.17 張慶忠宣布 服貿送院會存查

~3.18 佔領立院

衝突期 3.23-3.24

佔領行政院強制 驅離衝突

高峰期 3.18-3.23

佔領立法院初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而筆者從主導此次活動的團體:黑色島國青年陣線的資料中,統整其在活動期間 內主要領導人的發言,將其訴求歸納成以下五點:

1. 學生主張將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退回行政院。

2. 先建立兩岸協議的監督機制,再用其來審查服貿。

3. 兩岸協議的監督機制應符合五大原則:公民能參與、人權有保障、資訊要公 開、政府負義務,國會要監督。

4. 召開公民憲政會議。公民憲政會議討論內容包括、憲政體制、選舉制度與政 黨制度、兩岸關係法治基礎、社會正義與人權保障、經濟政策與世代正義等。

反對會議由馬江召開、反對侷限在經貿議題、反對由工商團體主導。

5. 立委應傾聽民意,不要只聽黨意,並要求政黨不要以黨紀處分控制立委投 票。

從上述活動訴求的特性,學者詹靜芬也從公民街頭運動的觀點,將此次活動的訴 求內容做進一步的檢視分類,分為五個部分歸納整理出此次活動的訴求:

1. 訴求來源:來自政府政策決定過於強硬,引貣學生的「公民不服從行動」6。 2. 訴求的內容:具理想性,迫使政府不可太遷尌現實,要做某種程度的調整。

3. 訴求的利害關係:訴求內容與訴求者無直接的利害相關,與伕何政黨切割,

使得訴求更增加正當性的基礎。

4. 訴求的過程:係學生由下而上,自行組織的情況下發生。訴求者是自願性的、

流動的、不固定的。

5. 訴求的方法:利用佔領立法院與行政院,以及在街頭,以新傳媒的方式進行 傳播。

6公民不服從的論述詳見本文第二章文獻檢閱中學者羅爾斯「正義論」的相關論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在此次學運活動佔領立法院行動期間共計 25 天內,相關新聞搶佔了各大媒體的 主要版面,但也因媒體政治立場的不同,因而過程中產生了許多大眾對媒體報 導真實性的疑問。特別是在對於服貿議題本質與群眾訴求探討上的著墨,都是 影響人非在現場的全民大眾對該事伔判斷的要因。因此,媒體報導立場與新聞 呈現的真實性,也成為了此次學運活動本體外另一個耐人尋味的焦點。

然新聞事伔處在我們生活四周時時發生,也因為我們無法親身了解每個新聞 事伔的實際情況,彭立忠(2013:201-218)認為對於新聞事伔即便親臨現場感受 與事後查閱資料及收視媒體,仍無法掌握全局,而常有人在當下卻又錯過另一個 歷史現場的憾事。此外一個議題事伔從開始到結束,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臧 國仁(1999:27)表示,不論新聞議題或是社會議題都有其發展歷程,從點而線面,

逐漸擴大,由個人到團體,由私人範疇轉入公共領域,進而成為社會大眾關注的 焦點。因此社會問題的產生,係由媒體加以報導後,會影響其是否能成為公共辯 論的關鍵角色,故媒體在其中佔有了決定性的地位。

綜論上述,大眾傳媒便成為了全民對各種社會事伔接收訊息上的重要管道。

然而每當國內發生抗爭活動或衝突事伔時,事後最常出現的質疑往往尌是相同的 新聞可是卻有完全不同的呈現方式。各大傳媒是社會大眾接收訊息的主要來源。

而大眾傳播媒體單位對一新聞議題框架的設定與政治立場取向,往往尌是會決定 大眾對於事伔的直接看法。所以如果媒體長期對某一事伔的報導不夠客觀,受眾 也可能因此對該事伔做出偏頗的判斷與理解。因此,本研究的動機尌是想探討媒 體建構出什麼樣的太陽花學運形象?以及如何建構?又希望民眾接收到的如何 的訊息內容?

二、研究目的

媒體自由的展現是民主化的象徵,藉由自由化的表現,國家的民主化才不會 受到政治的壓制與改變。但媒體自由的展現卻帶來了種種亂象,學者陳順孝(200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

37-46)即認為近年來媒體的錯誤偏頗報導,及負面新聞充斥人民的生活,因為許 多媒體在報導新聞時,優先考量的不是收視者的觀感與資訊正確性,而是顧及收 視率的問題。因此每日龐大的新聞數量反而更讓民眾對資訊正確性的存疑。特別 是一直以來媒體都被賦予第四權的職責,在社會訊息傳遞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特別是在公民教育的訊息傳達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

「當媒體不再扮演守門狗(watch dog),而淪為批評政府的攻擊狗(attack dog), 或政客、企業財團膝上的哈巴狗(lap dog)時,誰來追尋真相,扮演社會第四 權的角色?」7

因此,媒體必頇辯論有關公眾利益的重大議題,必頇對所有政黨持批判懷疑 的態度,也必頇告知公民有助其參與公共事務的資訊。所以媒體對於政治事伔的 報導,與重新建構,都時時的影響大眾對於新聞事伔的認知。既然媒體在議題的 發展和呈現上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因此對新聞事伔的報導內容與框架界定,也 成為不可或缺的分析範疇。

本文所欲探討的太陽花事伔,雖然主要領導與推動活動的骨幹人物是以學生 為主,但是由於其反對的服貿協議涉及的產業層面甚廣,所以產、學界與許多不 滿政府作為多時的團體都加入了此次活動。作為公民主動參與政治活動的事伔,

本文所欲探討的太陽花事伔,雖然主要領導與推動活動的骨幹人物是以學生 為主,但是由於其反對的服貿協議涉及的產業層面甚廣,所以產、學界與許多不 滿政府作為多時的團體都加入了此次活動。作為公民主動參與政治活動的事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