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擬改善策略並施行 (一) 尋找新的上課地點

山重水複疑無路

三、 研擬改善策略並施行 (一) 尋找新的上課地點

本階段每一節課開始皆以抽籤的方式選座位,成功吸引學生的注意 力,也順勢填補了第二冊教材內所缺少的英語數字練習,兩人一桌,

彼此互動雖增加,但是個人用具或書包等物品,不但移動不易且出入 不便,故下一階段雖仍維持兩人一桌,但是各桌前後分開成一凹字型 的排列。不僅如此,在天氣許可之下,移至戶外上課,轉換學習氛圍。

(二) 使用代幣制度的再思考

當二年級生已經自信滿滿,上課的期待感都寫在臉上,而一年級生 自幼兒園升至小學部,對新環境的害怕,和學習外國語言的擔憂,亦 全寫在臉上。課程設計減少書寫與課本的使用,多以活動或有趣的物 品轉移注意力,增進學習興趣,或藉由其他同樣實施混齡教學的生活 課程增加同儕互動,對彼此更熟悉。

一年級對新學一個語言的恐懼,下課後額外的關心。和 MI1 溝通上課應如何 做才能融入大家,上課害怕什麼?要一起戰鬥!(誌/20180927)

93

沒有課本和書寫的英語大嘴巴時間,不用坐在位子上的活動,他們就好像都 活起來了?(誌/20180927)

一年級生突然在上課中舉手,對二年級生在下課時間的陪伴、玩耍、散步表 達感謝。混齡課程若想要成功,孩子們之間的感情培養是很重要的,這些生 活中空無課程的情感累積,才能促進正式課程中知識性學習的有效互動,若 只單靠一週兩節課的英語課程,進展緩慢。(誌/20181112)

不管是暖身歌上課準備,抽號碼選座位,教室規律建立開始,準備 好要上課的氛圍,隨著開學時間越久,表現越佳。雖然使用代幣制成 功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力,亦有助於常規培養,但是,卻也出現了混 亂中偷取合作夥伴點數,或者一直不停數算自己得了幾分,故意灌水 點數,造成上課時不專心等情況。研究者想用點數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另一面卻也讓他們變成小偷?此制度的存廢,似乎仍需要思考。

(三) 改變習作扮演的角色

原先計畫將習作當成每單元結束的一個小型檢測,也作為教師確認 教學成效的紙本檢測,但第二冊的習作卻常出現第一冊的字母或生字,

相較於已學過該單元的自信二年級生,一年級生對此即感到害怕且沒 有信心。身為教學者的我,應該改變觀念,不要再制式地把習作當作 檢驗,不再要求學生一定要獨力完成,而應視為學生所有學習歷程中 的一個練習,不以「檢測的活動」多過「學習的活動」。

以前都是讓學生個別完成習作,作為每單元學習內容的檢核。但是相同的習

94

寫內容,一年級花費的時間是二年級的一倍甚至更多。合作完成常轉變成抄 寫別人的答案,而不是思考過後的選擇,必須花費額外的時間指導改善,一 方面也降低了課程學習內容的時數。獨立完成習作或課本的練習,或許可改 為小組一起完成。(省/20181018)

(四) 增加課程中或課程後的額外協助

語言習得在聽、說、讀、寫,都必須涵蓋到,二年級生經過了一年 的學習與訓練,已經迫不急待想要多學、多吸收,但是一年級生還沒 有辦法習慣這樣的節奏,並且,回家有沒有完成聽讀,對上課的表現 影響很大,尤其 DE2 媽媽的認真陪伴和其他學生家長成很大的對比。

只要稍微一講述,一年級生就沒了注意力,玩小東西,東張西望,甚至躲到 桌子底下,但二年級生卻仍能專注。(誌/20181022)

MI1 對於一對一要唸出或是回應,總是逃避。(誌/20181008)

連續兩次,皆只有 ED2 未聽讀。(誌/20181029)

即使家長日溝通了聽讀表的使用,也仍只是簽好看的?簽名或者不簽,其實 還連 CD 包膜都還沒撕掉也能簽名說有讀?由導師寫聯絡本提醒看來也只是 治標不治本的辦法。(誌/20181022)

而如 DE2 已經等到不耐煩,研究者便藉此發揮混齡以大帶小的優 勢,請他協助一年級生,或視當節課表現額外指派任務,以兩種策略 試圖縮短兩個年級間的差距。且無論自己表現是否優秀,就連上課常 常遲到、且時常沒完成聽讀、上課又忘記帶課本的二年級生 ED2,都

95

覺得自己很能指導學弟妹,十分熱衷。

已經利用下課的額外時間指導 MI1 但仍不得要領,課本又忘了帶也要指導如 何面對,只好利用午休時間進行處理。(誌/20181025)

DE2:「是 mommy O 啦!不是 baby o,快點寫!」(影/20181001)

ED2 認為自己是二年級學長,要照顧弱小的弟妹,但是,當他的學習能力在 一年級生面前崩解時,該如何自處呢?用年級能力分組,又怕 ED2 拿不出二 年級的表現程度,會被一年級生看不起。(省/20181101)

上學年已教過的內容,研究者常認為二年級生已經懂了,不需再花 太多時間講得太詳細,可是往往活動執行下去,才會發現預想的和實 際面上的斷層和誤判。教學設計要即時修改,或者延續下去,必須迅 速判斷,於是教學活動的時間與進度拿捏,也常常不如計畫。

忽略了一年級的速度差異,我忘記了筆順還沒有教,就希望孩子將摸出來的 字母寫出,想藉觀察去習寫,但是似乎失敗。(省/20181004)

常常不知道,應該要時常記得他們畢竟年級不同、年齡不同,該做出差異,

或者,應該要讓他們自然呈現,讓他們自己互動。於是常常卡關,但導師卻 常說佩服我的教學,又能準時上下課,因為他們國語才混一個單元就已經雞 飛狗跳了。我不想要事先插手他們之間的自然互動,那應該才是真正的混齡 學習。(省/20181112)

況且,對聽讀練習表或是習作的書寫,一年級的小肌肉握筆能力發

96

展似乎尚未成熟,不論是注音符號、英文字母,都還需要時間訓練,

常需由教師抄寫在黑板上,或由已完成抄寫的二年級學生協助。一年 級生縱然已從幼兒園畢業,但多數的技能動作,真的非常需要指導,

若已利用下課時間仍不能完成者,研究者只好主動製造補救機會,以 午休時間繼續完成並給予協助。

(五) 教學重心的再思考

研究者所參與過數次混齡教學的研習,會議中皆一再強調,混齡教 學不是將一個班級中的學生分為 A 組與 B 組,而進行兩組不一樣的教 學活動,但是實務面上應該如何進行,在課程活動規劃時仍需要多加 思考。研究者認為若課程設計上使用差異化教學中的錨式活動,對教 師與學生而言,能有額外的活動供實際上課情況備用與學習,並非不 佳。小至座椅、教具、習作書寫、號碼抽籤或分組活動,因為二年級 生的反應較一年級新生來得快,常在一年級開始動作前就都完成了,

有時候又突然發生兩個年級都無法理解的意外插曲。只能視情況合作,

或者分別給予不同程度的差異化任務,才能善用課堂學習的時間。

拼圖任務時,採兩片拼圖與四片拼圖的任選任務,想做出差異化,而一年級 生也可能選擇較多的拼圖,二年級生也會選擇較少的拼圖,並非一年級生就 一定會選擇較簡單的。MO1 完成了黏土字母,甚至要去指導 MI1,告訴他做 S 的小技巧。(省/20181118)

只要學生沒有迅速回應,我就會懷疑這個活動設計是不是沒有發揮出混齡的 優勢,不夠吸引學生合作。但是兩個年級的學生本就有差異,要學生學會合 作,需要更多的時間與機會,不是一蹴可幾的事情,還佔用了下課時間才能

97

完成…。現階段就連每一節課能不能準時下課,讓學生們保有喘口氣的時間,

並且不耽誤下一堂課的開始,對我和學生們而言,已是挑戰。(省/20180914) 當二年級在等待時,總想著是否應以他們為準去設計活動,當一年級跟不上 時,又覺得不對應該想想他們才剛剛開始,不應要求太高,似乎怎麼做都不 對…每次上課都覺得分裂,何以有像家一般的氛圍?大的帶小的,但二年級 有時已明顯覺得無聊啊,一直等,一直教,所謂差異化和大帶小,教師要如 何理出完美的分界?但是也有小的勝過大的能力,難道分組不用顧慮二年級 若被一年級看扁的心情嗎?(省/20181105)

因為對一年級來說,是第一次學英文,故期中考試只著重聽說和指 認,而讀寫、歌唱則移至下學期。或許我應該給予差異化要求,將二 年級和一年級的設定不同的學習目標,但 ED2 怎麼辦呢?又怕第一學 期,自己是不是太過於急躁。譬如在故事圖片中圈找出字母的活動,

一年級生的方式雖已改為每介紹一個字母,圈找出一個字母,研究者 以為若把每個活動任務目標切得更小,一年級生會較能專注。或者,

因為個人完成速度差異實在太大,應適時改成回家作業,讓學生依其 個人學習速率完成。

我都已經圈出來了,再請他們(一年級)指認出來,卻仍然找不到?使用圈 圈工具,想提升學習興趣與專注力,但似乎只是更不能專心罷了。(省/20181026)

活動設計時,究竟該視為一體,或者兩個分別的存在,每回都在拉 扯,但在同一個空間下的學習氣氛,的確不是融為一體,較勁意味其 實更濃?並不是將不同年紀學生放在同一個教室,合作就會自然發生,

分組由教師指定分配,或者讓學生自由分配,又應該要以什麼信念為

98

準呢?向能力較高的同儕學習,或者是因為和能力較高的同儕一組而 被剝奪了學習的權利,實在難以界定。

教學時常常不知道該以一年級設定標準,或是以二年級為設定標準而抓不到 教學節奏,只好時時準備多個活動,再視當節課學生的學習情況與教室氣氛 再做定奪,然後也不知道忙亂中下的究竟是不是對的決定,學習認知上有沒

教學時常常不知道該以一年級設定標準,或是以二年級為設定標準而抓不到 教學節奏,只好時時準備多個活動,再視當節課學生的學習情況與教室氣氛 再做定奪,然後也不知道忙亂中下的究竟是不是對的決定,學習認知上有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