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透過行動研究的歷程,改善偏鄉小校教師在低年段學生所組 成的英語課堂中實施混齡教學所遭遇之困境,加以省思與檢討,藉此 增進學生的群性學習與教師增能之目的,並依研究結果歸納討論:

壹、 建構混齡英語課堂的教學歷程

本研究從開學前的準備為起點,到實施後發現不論是軟硬體設備上 的不足、班級教室氣氛不融洽,及學生起點行為上的不一致,都影響 著課程進行的方式。在抓不到教學步調與節奏的狀況下,教學信心逐 漸低落,且戰且走、邊做邊學是唯一的策略重點,經過不斷摸索嘗試 新的教學方式,並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成熟,課堂規矩和學習行為的 準備度,皆有改進,兩個年級學生之間的起點行為差異逐漸縮短,才 讓課堂重心能從硬體設備等問題,逐漸轉為聚焦在課堂的教學活動與 設計上。同時,在班級學習氣氛逐漸升溫的狀況下,也促使研究者開 始思考,倡導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混齡教學,其實施策略與方式還能達 成哪些有效的正向改變。於是,研究者將教材編纂的單元內容重新排

180

序,打破教學中「教完教材」的觀點,在摸索中慢慢往前邁進,逐步 將「用教材教」的觀點,落實於混齡學生所組成的課堂之中,終於一 步一腳印地平安抵達本研究的目的地。發現保持彈性的修正空間和永 遠多做一分準備,才是生存的法則,並且,教學者應改變心態,嘗試 不同的觀點,才能看見另一種可能。

貳、 實施混齡教學所遭遇的問題與因應策略

一、 班級經營規劃所遭遇的問題與因應策略 (一) 班級經營規劃所遭遇的問題

從失去專用英語教室為始,對教室課桌椅等硬體設備的適應之外,

還有外國語言文化學習環境營造的不足。另外,兩個不同班級學生在 一間教室中自成兩個不同小團體的學習氣氛,一邊是蓄勢待發等著往 前衝的高度期待者,另一邊則還停留在幼兒園的點心時間,與第一次 面對外國語言的學習恐懼。兩個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習者準備度差異甚 大,儘管兩者對於課程教材都是第一次接觸,但隨之而來的卻是兩個 年級之間不停的競爭和炫耀遠高過於團結合作。當融合不同年齡班級 學生教學時,不論是各班導師的班風與班級秩序的管理也須花費額外 的心思與時間,同時也導致教學進度與課程設計連帶受到影響。

(二) 班級經營規劃所遭遇問題的因應策略

除了轉換至戶外上課,並對班級教室內的硬體設備持續地進行調整,

尋找適當空間進行英語相關佈置之外,也以抽號碼選取座位與使用代 幣制,吸引學生的專注力與班級秩序管理。並且,為了增加學生實際 使用問候語的機會,製作英語名牌卡以輔助字母認讀之外,每節課從 由教師點名轉變至每位學生輪流擔任點名者,直至代幣制度逐漸退場,

181

以非物質的鼓勵取代物質性的獎賞,培養學生真正樂於學習的態度。

二、 成績評量規劃所遭遇的問題與因應策略 (一) 成績評量規劃所遭遇的問題

混齡教學不斷強調應以學生為學習中心的理念,以大帶小,對每個 學習者不應要求一致的學習標準,而應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與進步程 度,但是校內行政系統仍以量化為主的成績計算方式,以及每學期中 與學期末,各班仍有定期檢測與學期總成績的排名制度。一年級與二 年級的學生過去對英語學習經驗並不相同,然而,本階段的學習能力 指標與使用的教材內容一致,且學校設定的成績登錄標準仍為量化制 度的情況下,仍採取相同的題目與相同的配分,以為公平。

(二) 成績評量規劃所遭遇問題的因應策略

為了配合校內行政系統仍以量化為主的成績計算方式,教師只能輔 以質性的文字紀錄學生日常學習表現,將成績等第與學習評語並陳,

而不是只看重單一的數字為評量標準,同時也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與 進步。成績的主要評量項目除了每單元習作與校內定期評量檢測之外,

亦包含了平時課堂表現,學生每節課回答問題或參與活動,皆可向教 師領取點數為計算方式。除此之外,教學者本身也嘗試改變心境,時 時思考,不以「檢測的活動」多過「學習的活動」,佔據了教學的重心。

三、 教材設計規劃所遭遇的問題與因應策略 (一) 教材設計規劃所遭遇的問題

為了配合混齡教學在主科領域的施行,為避免教學內容重複,於正 式實施的前一年,先實施了「混材不混生」的作法,同時也與本區同 樣實施混齡教學的學校,使用一致的版本,唯將出版商所編纂的冊數

182

順序更換,另訂出新的混齡教學地圖為依循。雖然學習內容應沒有固 定的順序,不應分先後,但不容忽視的現實是,教材的編纂確實是由 簡而繁,由易而難的。最明顯的莫過於日常生活與教室用語,還有各 單元的歌曲歌詞,而配合課本單元的習作亦是如此,因此,習作練習 時常常會出現前面的單元內容,或者依照冊數順序,應該已經學過,

但事實上卻尚未接觸過的教材,教師皆必須花費額外的上課時間處理,

使得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在此混合年齡學生組成的教室中,不僅 僅只有年齡的因素必須考量。

(二) 教材設計規劃所遭遇問題的因應策略

教學時研究者仍以混齡課程地圖為課程學習依據,撰寫教學課程計 畫,並依學生的學習表現不斷地修正教學態度與課程計畫內容,除了 在正式進入教材前先進行暖身活動,並藉由「英語大嘴巴」增加教學 的時數之外,選擇性地忽略使用或補充不同的教材,使用肢體動作與 操作性工具融入教學,同時也降低學習的標準,重新設定教學的主要 目標與次要目標,放慢教學的速度,以認讀字母的基本能力為前提,

先以聽、說能力為主,再進入讀、寫能力的養成,雖以同樣的學習內 容,但使用許多不同層次的教學活動,給予學生不只一次的學習經驗,

培養學習的自信與樂趣。

參、 小結

混齡教學在幼教階段已不是一個新興的名詞,但在小學階段,尤其 是偏鄉小校,因為學生人數的長期不足,被視為缺乏團體刺激而影響 學生學習的最重要原因,於是藉由實施混齡教學,欲增進學生的群性 學習以為解套的方法。但是對於一個在師資培育階段從未接受過任何

183

相關課程的教師而言,如何兼顧學科知識的架構與內容和混合年齡學 生的學習,實為挑戰。Stenhouse 認為除非實踐者對自己的價值觀念進 行反思,並且尋求辦法來改變自己早已熟悉的行為實踐,否則任何改 變都是不現實的(引自陳向明,2002)。也許一開始是被動地配合此由 上而下的政策,才不得不開始「為了混齡而混齡」的教學,於是研究 者從不滿不解硬著頭皮上陣,然後擔心犧牲了二年級生,另一方面又 覺得對一年級生要求太過於嚴格,又或者太過於鬆綁的感受。從覺得 自己不能夠實際發揮混齡教學的理論,然後逐漸嘗試解決每一個教學 步驟的不流暢,努力想辦法撐下去,亦只是有如 Veenman(1996)當 初作研究的初心,並不是為了要證明什麼,只是為了要確認實施混齡,

學生的表現與學習成效,不會因政策忽然的轉折而崩壞,偏鄉的孩子 們不會像是實驗室中的白老鼠般從弱勢變得更為弱勢,僅此而已。

影響老師在工作中思考的是「領導的假設」,對老師自己而言覺得 最感興趣的,卻實際上是被更有權力的人長期掌控著(黃意舒,2008)。

如果混合年齡教學真的是未來教學的走向,那麼,將不僅僅是參與混 齡研習時所不斷提到「做就對了」,或者是「滾動式修正」的樂觀想法,

而應在行動之前更細緻地去重新思量可能的行為方式,至少看見未來 五年之內的教育政策,甚至配合新課綱的素養導向教學,以偏鄉小校 當教育實驗計畫的前哨站(張淑媚,2016;張臺隆,2017;陳黎娟,

2018),最終能往市區的中、大型學校邁進,這樣,走在前端,也才有 意義。

184

建議

由本研究之結果與討論,提出對未來教學實務與研究上的建議,供 教師與研究者參考:

壹、 對教學實務的建議

一、 班級經營規劃方面

(一) 正視偏鄉小校一個領域一位教師的劣勢

在混齡教學實施的歷程當中,儘管身為教學者的我已參與許多相關 的研習或者輔導訪視,但是給予我的援助,常常並不足以讓身在教學 現場第一線的教師,有足夠的信心可以面對。即便是一個已經在此服 務超過十年的專任教師皆如此,那麼,如果是一位新到任的代理教師,

或甚至是菜鳥教師呢?除了正視自己是政策和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橋樑,

改變心態,努力找出方法面對每天的教學才是上策,因為,如果一昧 地情緒化處理或是被無力感淹沒,最後犧牲的,仍是學生。

(二) 不應過度強調以大帶小的教學策略

本研究在前導研究階段時,研究者為避免過度強調兩個年級之間的 差異而造成競爭,也不想人為地去強迫二年級生一定要站在帶領的角 色,又不願意一年級生養成很依賴的心態,於是選擇抽籤配對,以培 養獨立能力為目標,但是,在上學期尾聲時似乎仍避免不了競爭的開

本研究在前導研究階段時,研究者為避免過度強調兩個年級之間的 差異而造成競爭,也不想人為地去強迫二年級生一定要站在帶領的角 色,又不願意一年級生養成很依賴的心態,於是選擇抽籤配對,以培 養獨立能力為目標,但是,在上學期尾聲時似乎仍避免不了競爭的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