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課程實施遭遇的問題與反思

山重水複疑無路

二、 課程實施遭遇的問題與反思

(一) 班級教室環境影響教學方式與學習氣氛

班級教室雖然欲營造出家的氛圍,購置了新的大桌、沙發、閱讀燈、

茶几、置物抽屜櫃與書櫃等,但研究者認為,兩組硬體設備尺寸與高 度上不一致的座椅排列設計,在混合年齡組成的班級中,不僅合適度 待觀察,加上成長桌面既大且重,教學活動進行時實在難以合併。另 外,配合低年段學生的學習特質,時常以肢體動作融入學習內容,藉 此豐富並帶動活潑的學習氣氛,增進學生學習興趣,而過去在英語教 室內規劃有活動區、閱讀區、獨立學習區,並配有木製地板,一堂課 40 分鐘內,不論是圍坐在地上成一圈討論,平躺在地上進行拼字遊戲,

71

或是端坐在書桌前書寫閱讀,在同一個教室空間中,進行不同性質的 學習,活動轉換皆十分迅速有效率。而班級教室的環境主要營造權仍 是班級導師,一週只有兩節的英語課,科任教師能介入的程度實在有 限,甚至是研究者本身從有木製地板的英語專任教室轉變到班級教室 上課,也有著綁手綁腳的感覺,需要時間適應。

或許是我自己,才是最要適應的人,從有一間英語專任教室到跨越一個大操 場跑班,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但是從座位的排列組合、黑板的粉筆灰、放 教具的位置、座號抽籤筒、鉛筆原子筆紅筆的準備、教具字卡磁鐵、電腦音 響投影機喇叭,甚至課本和習作的置放,無一不變,細細碎碎要注意的事一 大堆,然後還要混齡…如何能不忙亂?還有待在教室未離開的導師,抓到空 檔還不時干擾一下,呼喚學生補辦別的事情和通知…。(省/20180903)

或是上課鐘聲已響起,但是兩個班級常有前一節課尚未完成交代的 事務,也只能等待各班進度告一段落後才能開始,使得英語上課時間 將再縮短。這些零零總總的瑣事加起來,等到一切終於就緒,正式活 動正要開始時,本節課卻往往已剩下最後十分鐘。

儘管看來只是簡單的硬體設備與配置,但是對課堂的教學氣氛而言,

著實有很大的影響。在幼教階段的研究中(李明芳,2009;李嘉莉,

2014;曾玉華、鄭溫暖,2001),混齡班學生的組成在行政編班時即已 編為同一個班級,任課教師也為該班級導師,並不似本研究中的學生 是來自於兩個不同班級,任課教師也非該班級導師,故似乎無此教室 硬體設備與環境的困擾。即便是小學階段與混齡教學相關的研究,也 因為多半是以非主科領域的體育課為主,因此對教室的使用權與規劃,

並未有所著墨。然而,教室環境的配置與使用方式,對整體教學氣氛

72

而言,不論是學生或是教師,的確造成不少影響,不應忽視。

(二) 形成兩個小團體導致教學進度緩慢

校內的英語教室,是為全校學生所共有的,是一個中立的存在,教 室內的所有東西都是共享,但是合併上課後,原以為在一年級的教室 裡上課,會讓二年級學生感到綁手綁腳,但是沒想到相較於二年級生 的主動,一年級生往往只是待在原地,像等待服務似的,並未行動,

同一個班級教室中,明顯有兩個不同團體的存在。

二年級生會想辦法完成任務,但一年級生的專注度較不足,常會在旁邊自己 聊起天來或者呆坐等待。問誰要先開始活動呢?總是二年級生才有反應,而 一年級生則常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省/20180910)

簡短說明完畢,全班都在繳交習作,但 MI1 卻在打桌上的橡皮擦屑和墊板,

要特地點名提醒,才能完成習作繳交。(省/20180914)

二年級生似乎也有意識地認為自己是學長姊,年紀較長,所以有指 揮的領導者姿態,而一年級生也並未抗拒。

TA2:「他們一年級的,也要上二年級的喔?」

DE2:「啊?」(其他一年級生玩課本或發呆) (影/20180914)

TA2:「(指著要黏貼在課本上的聽讀表)錯錯錯!是要貼這邊!」

MO1:「那是要貼哪裡?」(TA2 又跑去 MI1 身邊幫忙處理膠水) (影/20180914)

又如字母的拼圖活動,兩個年級最後雖然成功完成任務,但多以一 年級生配合二年級生為主的模式,活動中一年級生甚至試圖藏起字卡,

73

免得被二年級生搶走。不僅如此,即使學生人數只有三位,一年級生 對於活動的參與仍常常慢半拍或顯得扭捏,十分耗費時間,或者突然 從椅子上站起來要丟垃圾、東張西望、咬指甲、搖桌子,或教師講解 到一半突然插嘴等班級經營問題,都需要時間逐漸培養。相對於高度 期待課程的二年級生,教師則需要多花時間給予一年級生額外的關心,

才能再迅速轉回今日的課程中。

TA2(不斷興奮地重覆說著):「要上英文課了!耶耶耶!」(DE2 和 ED2 微笑) MI1(緩慢地說著):「我…我昨天晚上很晚睡覺…而且我還沒有吃早餐…,以前 幼兒園都有早餐…。」

(DI1 在轉椅子;MO1 則蓋起課本,並將課本對齊桌子的位置)。(影/20180910)

MI1(玩著手上的鉛筆,並以十分微弱的音量說):「老師…我腳痠了…。」

師:「什麼?」(只能看到嘴型並沒有聲音)

師:「你說什麼可以大聲一點嗎?太小聲了我聽不到欸。」

MI1:「因…因…因為我剛剛下課有出去走一走,所以現在腳很痠。」

(影/20180910)

除此之外,每一個活動或步驟講解完後,一年級生常常沒有反應,

隨意舉手或者不舉手,對問題的是與否,總無法拿定主意應該如何回 答。教師需要在每一個步驟皆停下來關心,或者以不同的方式再次詢 問,導致課堂教學計畫達成進度緩慢。兩個年級的學生對上英文課的 學習態度差異甚多,一邊是迫不及待充滿期待,而另一邊則是滿臉擔 憂懼怕開口。這樣的組成使得課堂的氣氛與單一年級所組成的氣氛迥 異,整個教學流暢度大打折扣,在混合年齡學生所組成的教室中究竟

74

該如何教學,研究者仍在持續摸索中。

同樣的,本以為只是簡單的書寫封面資訊,最多是一年級第一次 要書寫從不認識的英文字母會較為耗時一些,卻發現就連請學生翻到 課本的最後頁的封面頁找出四格線時,多數學生卻需要教師一一指出 位置才能準備完成。而書寫英文名字時,三位一年級生不僅漏寫了字 母,且無法自行改正,教師只得一個一個示範指認對應字母,一年級 生才能找出並理解應如何修正。二年級生則多能在自己獨立完成後回 到座位上等待,兩個年級之間並未有自動自發的協助與合作的情形發 生。為了不讓二年級生一直流於等待的角色,於是教師請二年級生預 做下一個課堂活動的準備工作,一邊等待一年級生的工作完成。

在幼教階段的相關研究中(李嘉莉,2014;許湘茹 2014;游佳璇 2014),也有著相類似的研究結果。在混齡學生所組成的班級中,年齡 較低的一方較容易發生注意力不集中、生活習慣常規不良或不守班級 常規的行為發生,若是幼兒在入學前即有較佳的生活自理能力,即能 減少此類情形的發生。徐偉慈(2018)在實施混齡教學教師的訪談研 究中亦提及,教師在合班上課的常規管理上,常需口頭提醒學生彼此 相處必須融洽,而學生之間似乎並沒有產生過分逾矩的嚴重狀況。但 由此可見,融合不同年齡層或不同班級學生的課堂,在教學上確實需 要多花一些時間適應。

(三) 學生的起點行為差異造成學習行為的不同

拼圖字母排序任務一開始,雖然兩個年級皆尚未教過 Nn-Zz 的字 母,但二年級生已能依黑板上的字母拼圖塊,猜認出哪些拼圖碎片才 能集合拼成一個字母,躍躍欲試,參與度很高。相較於蓄勢待發的二 年級生,一年級生則多半圍繞在二年級生的身旁,轉圈、發呆,或者

75

自己聊起天來。儘管一間教室只有六個學生,但是卻能有三種以上不 同的面貌,教師很容易淪落疲於奔命的境地。

拼圖的時候,一年級生多半是把黑板上已完成的字母排列樣式由兩排變成一 排,或是將已完成的拼圖,調整得更整齊而已,對字母順序的正確度則完全 沒有想法,又或者,只是將二年級生所需要的拼圖遞過去,交由二年級生去 拼出完整的字母,或是在二年級生的外圍繞著圈圈。(誌/20180914)

活動開始後,TA2 和 DI1 自動帶著課本上講臺前翻找,TA2 表示要先排字母 A,

DE2 隨即表示那是上學期的字母,然後指揮全場應如何完成任務。而 MI1 依 舊坐在座位上。MO1 和 MI1 似乎沒有意願要參與,MI1 仍待在座位上觀看滾 動的鉛筆,直到鉛筆摔落地面,再慢慢地撿起來,又掉,再撿,再掉,再撿,

最後是被我指定上臺參與活動,才願意轉移注意力放下滾動的鉛筆。(誌 /20180910)

儘管混齡教學多強調以大帶小的特色,但在游佳璇(2014)的研 究中也曾提及,三歲混齡班的幼兒在情緒作用起伏大的時候,需要的 反而是成人的介入,而不是較年長幼兒的引領協助。而本研究中參與 的一年級學生雖然已與三歲的幼兒相差數年,但仍舊為低年段班級的 新生,也或許,較年長的學生對於如何示範與如何給予幫助,也需要 時間慢慢適應,彼此才能互相支持與合作。本研究發現也與陳宜瑩

(2007)與葉若瑩(2009)的研究發現相類似,在混齡的班級中,較 年長的幼兒不僅對討論的發言更為踴躍之外,合作時常居於一人主導 的模式,並以指派工作為最大的特點。

76

(四) 偏鄉小校學生第一次學習外國語言的恐懼感

研究者之前也曾在一班 25 位學生的大型學校服務過,替學生選英 文名字從來也不是什麼難事,一個蘿蔔一個坑,每回總能努力在下課 鐘聲響起前圓滿達成任務。但此次課程,只 MI1 一個學生就幾乎佔據 了大部分的課程時間。先是說自己有英文名字,隨後又表達自己忘記 了所以寫不出來,之後又表示其實是念不出來,回答總是反反覆覆。

研究者之前也曾在一班 25 位學生的大型學校服務過,替學生選英 文名字從來也不是什麼難事,一個蘿蔔一個坑,每回總能努力在下課 鐘聲響起前圓滿達成任務。但此次課程,只 MI1 一個學生就幾乎佔據 了大部分的課程時間。先是說自己有英文名字,隨後又表達自己忘記 了所以寫不出來,之後又表示其實是念不出來,回答總是反反覆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