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降低班上的新生比例,並有其他教師協同教學

混齡教學 壹、混齡教學施行的原因與特色

7. 降低班上的新生比例,並有其他教師協同教學

混齡班級的學生人數組成,若行政於班級分配時即降低班級內新生 的組成人數,並能有兩位以上的教師進行教學,更能使混齡教學的課 程設計更為多元與豐富,也能對教學的進行保持更高的彈性。

參、混齡教學在小學階段的相關研究

相較於學前幼教階段有關混齡教學研究的豐富性,國內的中、小學 針對混齡教學的研究,則尚在啟蒙階段,亦將研究分別整理如下:

簡至悅(2015)抽選 20 所小學共 150 名教師,使用半結構性訪談 與問卷調查,為了解嘉義縣內小學實施混齡教學的原因,以及現場教 師對混齡教學的理解與意見。得知混齡教學始自於各校為了解決偏遠 學校招聘不到教師的困難而實施,即藉由學生合班上課,減少教師授 課鐘點節數為實施起因,同時為怕家長反彈,所以只在非主科上推行 混齡教學,並認為混齡課程的安排仍應因地制宜,做適時的調整。而 對於混齡教學於非主科進行所面臨的挑戰,除了因為師資缺乏培訓,

且自編教材增加負擔之外,學生則有課程內容重複學習的困擾,因此,

適合混齡教學採用的教學方法可分別從個別化、合作、實作、思考啟 發、情意陶冶等不同面向配合可行的教學方式,如:合作學習教學法、

發表教學法、問題解決教學法、角色扮演教學法、練習教學法、討論

26

教學法、欣賞教學法、講述教學法、創造思考教學法、精熟學習教學 法、以及個別化教學法。雖然教師並沒有接受過正式或相關的訓練,

但對於這樣政策走向也都能理解並願意承擔責任,而教材選擇對於自 編或選用,彈性雖大,但第一線的教師對於準備時間並不充裕,仍擔 心會耽誤學生的學習。

(林欣毅等人,2016)經由文獻分析、課室觀察及訪談,分別對體 制內、體制外,共四所已實施混齡教學的學校,分別針對混齡教學的 施行原因、方式與支持措施做探究。各校實施混齡教學的原因可能基 於教育理念或者現實考量,而其實施混齡教學的方式則多元,有採探 究式教學、協同教學、合作學習、與差異化教學法,其中體制外的學 校常使用探究式教學與協同教學的方式實施混齡教學,試圖從學生的 學習動機出發,實施跨學科、跨領域的主題探究式課程,同時也建立 資深教師與新手教師合作的協同教學模式。但在偏鄉小校雖同樣具有 協同教學的方式,但卻是因為現實考量的合班上課所致。而合作學習 則以精熟程度高的學生,帶動精熟程度較低的學生,組成學習社群,

利用鷹架作用而使得混齡的班級組合成為優勢,並對學生的自主學習 與人際互動,甚至教師的班級經營都產生正面的影響。部份教師在此 混齡組成的班上亦使用差異化教學法,提供不同的自學內容以因應不 同程度的學生,再適時的給予個別指導,是以考量學生的不同學習狀 況,給予不同的教學策略。至於支持措施方面,則提到不論是對教師 的專業成長、課程規劃與行政支持上,都需要更多的配套與其他相關 研究的提出。

潘淑琦(2016)探討偏鄉小校實施跨年級混齡教學的契機與歷程,

此個案研究以非主科領域的體育課程著手實施,由校長教學並領導啟

27

動混齡教學為始,教師則因初次接觸從未接觸過的教學模式感到困擾 與混亂,而對班級經營與課程規劃上感到負擔,之後則逐漸轉變,攜 手合作跨越混齡教學的挑戰,認為混齡對學生可帶來正面的影響,讓 學生的學習不再因人數過少而感到孤寂,也藉此提升學生的人際互動。

其體育課程進行混齡教學的主要實施方式,以跨年級上課增加學生組 成人數為主,並結合學校的跳鼓陣、獨輪車、跑步活動與運動政策為 原則,分別設定符合不同年齡孩子的教學活動與合適的教學目標,以 符合各年齡層的能力差異。認為從沒有部定課本的非主科領域開始混 齡教學,較能讓教師掌握並迅速進入狀況。

林彥佑(2017)以一所特偏學校進行全校性的語文領域混齡教學示 範,在生字與部首的語文活動中,採取異質性分組的方式進行教學,

分別給予不同年段的學生不同難度的學習任務,讓程度不同的孩子互 相腦力激盪,高年段的學生也能協助低年段的學生,是很有凝聚力的 學習方式,除了刺激互動與學習力之外,也能藉互相刺激消弭程度落 差。認為教師若能設計有創意且採用遊戲式的教學方式,混齡教學或 許也可逐步於主科中落實。

陳黎娟(2018)嘗試以一所實驗小學實施非主科混齡教學的現況與 解決之道進行探究。這所小學實施混齡教學的原因同樣因為班級人數 少,缺乏小組合作的機會。而教師在實施混齡的歷程中,常使用不同 的教學策略,包含有差異化教學、協同教學、合作學習與探究式教學。

意即除了重視學生之間的差異,突破傳統齊一式的教學框架外,主題 式跨學科領域的教師協同教學、學生之間的小組合作學習,還有以學 生學習興趣為主題的探究式教學,皆為非主科混齡教學時所採行之有 效策略。此外,混齡教學的實施成效顯著與否,教師是最關鍵人物,

28

除上述所提的相關教學策略之外,教師以所專長科目任教,對於課程 實施與教學的內容較能調整與掌握,而學校的支持措施也同樣影響著 混齡教學實施的順利與否。在非主科實施混齡教學,除了能讓學校課 程具有彈性與創新,實踐學校實驗教育的理念之外,有關課程發展的 改革,其內部溝通的需求、教師的專業背景與學者專家的指引,都為 課程發展能否永續的關鍵。

李建彥(2018)採用敘事研究,以一所偏鄉國小的教學團隊為例,

探討此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在發展混齡教學為素養導向的校訂課程中,

教師教學觀點轉化的情況。研究發現教師在課程發展的歷程中,歷經 困頓無助期、批判思考期、經驗分享期、增能行動期、角色轉變期及 學術樂觀期等六大教學觀點轉化歷程。在非主科混齡教學與校訂特色 課程欲以素養導向的轉型過程中,除了邀請其他具成功經驗的團隊到 校分享,引進外部資源的學習可供依循,並讓不同領域之教師發揮自 己的專長,結合各年段的非主科領域課程合併編排,運用老師的協同 教學與學生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將教學者的角色做轉移,藉著此 主題課程的統整彌補教科書的不足。

徐偉慈(2018)以訪談與文件分析,對新北市偏遠地區小型國民小 學的英語混齡教學實施現況進行研究。分別針對 106 學年度參與鼓勵 試辦混齡教學的學校進行訪談,發現英語混齡教學在各校施行的狀況 皆不相同,參與研究的五間學校中,有的學校是為了 107 學年度的混 齡教學做準備,先在一、三、五年級實施混材教學,避免下一學年度 的學生因為混齡合班上課而重複或者遺漏學習內容。有的學校則選擇 某部分的年級試辦混齡教學。此外,各校教材部分的使用情形也不一 致,有的學校雖然混合了班級上課,但各年級仍使用該年級的教科書,

29

或者就合班年級的教科書中選擇其中一本使用,也有兩個年級教科書 同時使用的現象。至於教師於混齡教學中所使用的相關策略,則以差 異化教學策略,或合作學習兩者為主,並根據不同程度學生實施不同 評量標準,依照學生的學習情形調整教學的步調、教學方式和評量方 式為主。另外,有關合班上課的班級經營策略,在常規管理上,多以 口頭提醒為主,提醒學生雖來自於不同班級,相處上必須融洽。座位 安排分有圓弧形座位、小組座位與單獨座位三種,並於教學進行分組 活動時,區隔活動空間。對於此英語混齡教學已實施的現況,建議不 論是教材內容的學習順序編排、教學策略、或班級經營等三方面,都 需要多加留意。尤其課程難度突然提高,學生會對此感到學習困難,

目前的解決方式則為將教學步調放慢,減少學生書寫方面的要求,但 針對內容太多無法在時間內教完時,卻也只能加快教學速度以為解決 辦法。

綜上所述,相較於混齡教學在學前教育研究的豐富與多樣性,延伸 至小學階段的相關研究則多半集中於偏鄉地區,且人數較少的班級,

因此,常以學生為學習者中心,或者藉同儕數增加以促進互動的觀點 而推行混齡教學模式,但是如同陳聖謨(2013)的研究中顯示,偏鄉 小校的轉型常常缺乏事前準備工作的溝通與實際的支持措施,導致於 任課的教師常因為是第一次接觸,以至於多半對於相關的概念十分薄 弱,或者因為地方政府的教育改革,常未能先聆聽現場第一線教師的 心聲,也未能對偏鄉弱勢學生的學習狀態做更加細緻的分析與討論,

甚至未能對課程內容做更為結構性的分析,而在短時間內突然地由上 至下施行政策,讓教育現場的教師們因此感到抗拒或者困頓無助。雖 然某些計畫最後多半是因為教師個人的自我成就期待產生動機,或者

30

新血的注入而能持續下去(簡至悅,2015),只可惜其實施混齡教學的 模式多半以領域以外的學校特色課程,或者非主科領域的實施為主,

新血的注入而能持續下去(簡至悅,2015),只可惜其實施混齡教學的 模式多半以領域以外的學校特色課程,或者非主科領域的實施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