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六節 研究倫理

對質性研究而言,其研究是研究者從受訪當事人的觀點與受訪者產生直接 密切的互動關係,而不是以旁觀者的觀點,冷靜、客觀地分析行為的因果關係,

使質性研究比量化研究更重視倫理的議題。當質性研究者在進行研究資料蒐集 過程中,往往會因為研究需要而有機會深入瞭解研究對象的生活經歷與內心世 界,研究者必須敏感察覺到整個過程與研究對象的關係是否處於權利平等的情 境,這種互動關係也會影響到整個權力平衡基礎的建立(潘淑滿,2003)

本研究採訪談的方式進行,因此,無論是訪談的過程,或是整個研究的過 程,研究者都必須隨時自我反省及考量研究倫理,一方面避免讓研究對象因參 與研究而受到傷害,另一方面,良好平等尊重的適當互動關係有利於雙方的互 動,使研究能更順利進行。

以下針對研究者應謹守的倫理議題分述如下:

壹、知情同意

基於尊重研究對象有「告知後同意」的權益(潘淑滿,2003),研究者在進 入正式研究程序前,確保研究對象已瞭解本研究的相關資訊,包括研究題目、

研究目的、研究內容、研究流程,詳盡告知以上訊息後,再次確認受訪者參與 研究的意願,並簽署訪談同意書。若過程中受訪者提出問題,研究者必須誠實

93

告知、坦誠回答,建立彼此信任的互動關係。

故在面對受訪者時,應其身份是學生,研究者則具有研究者與高中教師的 雙重身份,應注意訪談時的態度,仔細說明訪談的目的及流程。

貳、隱私與匿名

研究者將在正式訪談前,告知受訪者本研究中所能承諾的保密措施,避免 受訪者因為害怕其參與的立場或對參與經驗的反思與批判,造成與他人或與曾 相處過的組織機構產生尷尬,而在訪談時有所保留。故基於研究倫理,關於受 訪者的姓名及其他可以辨識身分的線索,將以匿名方式呈現,若有可能揭露受 訪者個人資訊的資料,將進行隱匿或做化名的調整,同時向研究對象保證不會 將訪談內容具名公開或有任何商業行為,訪談內容、逐字稿、分析資料等,皆 僅作為研究上之使用。

參、尊重原則

在訪談前,與受訪者進行溝通與告知,研究者必須尊重受訪者的參與意願,

訪談時間地點與時間,皆以受訪者的意見為考量。

在訪談過程中有出現少數幾次受訪者明確表示不願意訪談的某些細節被撰 寫入研究中,研究者尊重受訪者的意願,並未將其說明的內容記入逐字稿中,

也不會使用相關的資料進行分析,但大多時候受訪者皆表示其分享的內容,皆 可作為研究資料使用。

研究者具有研究者與高中教師的雙重身份,在訪談過程中避免以成人或教 師的立場對受訪者的行為進行批評,盡量以開放與肯定的正面態度面對接受訪 談的高中生,讓其暢所欲言,故過程中研究者以提問為主,並未發表自己對於 受訪者行為的評價。

肆、中立性

為了鼓勵受訪者在訪談過程中,願意盡可能做深入的自我經驗回顧探索,

94

過程中研究者對受訪者所提供的資料,應稟持接納、尊重及不批判的態度,以 避免研究者過於主觀涉入而曲解了受訪者的感受與想法,降低了資料的真實性。

謹記訪談的目的在於蒐集研究資料,而非改變受訪者的想法,所以研究者除了 做問題的引導外,最重要的就是「傾聽」,並對受訪者的回應保持高度的興趣,

而在過程中不要打斷受訪者的分享,做評價或批判。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