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第二節 政治參與的經驗與詮釋

在訪談過程中,受訪者們分享他們在不具有公民權利的條件下,只能嘗試 透過各種選舉投票形式以外的行動進行政治參與,但在參與歷程中,他們仍是 體會到豐富且無法從課堂或教科書中學習到的寶貴經驗,在能力與思考上有了 明顯的成長。以下從兩個部分來談高中生受訪者們對其政治參與經驗的描述與 詮釋,呈現受訪者們在過程中的的改變:第一部分即從受訪者的經驗中,瞭解 高中生進行政治參與的行動途徑與經驗,第二部分則從不同面向詮釋受訪者在 實際參與的經驗,包括其在參與中的挫敗經驗,持續參與的動力來源,並從賦 權的觀點分析參與者在過程中能力、視野與想法的轉變。

壹、政治參與的行動

當提到政治參與,一般人想像的就是投票,選舉的確是最典型的政治參與 行動,但在臺灣,未滿二十歲的年輕人卻無法透過這樣的方式進行政治參與,

高中生多數的時間與空間皆被限制在校園內,他們如何能突破這樣的限制進行 參與,又多採取哪些形式或管道進行參與呢?受訪者們自認為除了年齡的限制

129

外,他們與一般公民並無不同,實踐的方式有很多,只要有心就沒有限制。

……像是學生可以先從學校開始,還有國家的事情,講出自己的意見或看 法。……然後就是,同樣意見的人集結起來,可以去做一些改變,跟學校溝 通,或是跟政府溝通。如果溝通沒有用就是遊行啊,抗爭。還有投入選舉,

像投票或自己參選…我們可以助選。(F)

然後社會議題(的政治參與),我覺得就可以分成體制內跟體制外(的行動)。

體制內可能是走那個...比較選舉啊、進入政黨,或者進入學校體系,教育也 算體制內的。體制外就像我們現在常做的,上街頭、示威啊遊行、抗議,然 後像在生活中,我們去關心、分享、談論聊天,我覺得那也算是政治參與的 一部分。然後我覺得那也是不能忽略的一部分。(D)

D的回應顯示高中生已經有體制內與體制外政治參與的分類觀念,其實這 也是高中公民課程有稍微提過的概念,而受訪者也瞭解體制內行動的不易,所 以多表示自己都是以體制外的行動為主。

除此之外高中生也分享他們在網路上的參與行動,對這群數位原民的學生 而言,更是參與的重要管道之一,其他如在校園內學生權利的爭取,也被他們 囊括在政治參與行動的概念之下,故接下來就依序從體制內政治參與行動、體 制外政治參與行動、網路政治參與和校園內政治參與等面向作分析。

一、體制內的政治參與

體制內的政治參與包含投票、競選活動、政治溝通、合作性活動、與政府 官員或民意代表接觸和公民投票等(盛杏湲,2011),以下針對高中生分享他們 能夠進行的體制內參與行動作一些討論與分析。

(一)競選活動與政治溝通

對高中生而言,即使他們不能投票或參選,也較少機會採體制內的其它行 動,但仍是有不少突破年齡限制的機會,像F說「我們可以助選。」、B也提到

「像我認識一個朋友,……她是中山的學生,像上次王奕凱競選議員的時候(九 合一選舉),她就有去競選總部幫忙。」。研究者第一次聽到高中生去競選場合

130

助選時覺得很驚訝,但受訪人當中,F 在學測結束後,就已有實際投入協助明 年立委選舉擔任助選志工的經驗,她提到「既然都考完學測了,就可以做一點 自己想做的事了」。過去對選舉的印象就是只有投票跟在造勢晚會上拼命喊口號,

在參與前,F 對競舉到底要做些什麼完全沒概念。

因為從來沒看過,從來不知道選舉在幹嘛…我以為就只要圈投票,或站在臺 上喊一些口號而已...沒想到後陎有那麼多...要規劃很多活動,譬如說母親節,

要在選區做什麼事,然後要如何增加曝光率,然後要拍專訪什麼什麼的,我 覺得很複雜。(F)

在開始幫忙助選後,F 才知道競選也是有非常多工作要準備,其實研究者 也是聽了她的分享後才大開眼界,瞭解原來他們會分成許多工作小組,例如研 究組,就是要上網查歷年選區的得票結果資料進行分析,瞭解選區內哪個里的 什麼黨的比例比較多,哪邊可能比較困難未來需要多去經營,哪邊又是比較容 易深入的。F在組織內擔任文宣組跟活動組的成員,負責架設官方網站,整理 候選人以前發過的文章並進行分類,彌補 FB 很難搜尋以前的發文的缺點,或是 集合以前的專訪或是影片;活動組則是在候選人進行街頭短講時,去幫忙場佈,

及發送問卷。除此之外她也開始能明確闡述她對政黨的看法。

社會民主黨的政見都很著重在保障勞工和長期照護,我覺得這是台灣目前很 需要的,而且難得是全推出女性候選人的政黨,跟時代力量比起來我就比較 想要幫她們,女性參政很勇敢耶。(F)

雖然覺得辛苦,但F在助選後更瞭解候選人參選的過程,覺得這是很有意 義的體驗,受訪者參與中,能接觸過去在課本學習片面知識以外的真實,體會 到政治運作的一些困難,以及民眾對政治的排斥,過程能有很多反省與思考。

其他受訪者在訪談中也都多少分享到在去年(2014)九合一大選時,他們都有 進行像瞭解選情,跟父母或朋友討論選舉候選人的選情、政見、事績,觀看候 選人的政見發表,推薦自己認同的候選人、政黨或政見議題給身邊的人,影響 他們的看法等等行動,都符合政治學者對廣義的選舉活動所下的定義(郭秋永,

1993;林嘉誠,1989;張卿卿,2006;盛杏湲,2011)。

131

可以看出高中生面對政治人物或政黨所拋出的政見或議題,已經擁有解讀 與批判的能力,更擁有透過實際行動回應並引起社會關注討論的影響力,例如 透過投稿報紙、或者是在網路上進行分享與評論(待網路參與討論)。

我們之後還有投稿報紙,就我們在做校內刊物的時候還有投稿報紙…,公民 老師就跟我們講說,你趁你還在高中的時候,趕快投稿,因為你是高中生,

你給的東西那些編輯才會想要。(A)

九合一選舉期間,A 還進行了一項特別的行動,在臺北市某位候選人公佈 的競選廣告後,他與他的朋友在一週內用同樣的手法翻拍了競選廣告放上網路,

三天內就獲得超過四萬人點閱觀賞,不但吸引到媒體的報導與網友的認同與支 持,甚至有民眾覺得候選人可以請高中生去當幕僚了,因為高中生比候選人的 競選團隊更懂市民的生活。

A對於他的行動得到的廣大迴響及影響也覺得十分驚訝。

...那個影片一出來就是,因為我本來就喜歡影片,然後看到有這方陎的東西,

我就去看一下,我看完以後一開始就覺得說,你好瞧不起我們,……他竟然 可以說一個二十幾歲的人過得生活是那樣,我才不相信咧!而且你也太看不 起人了吧,大家現在所有的年青人都焦慮的要死,不知道以後出來 22K 要幹 嘛,因為整個社會整個氛圍就是這樣跟我們講啊,然後你還講的一付我們大 家好像都輕鬆可以過那種生活的樣子,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這也太不切實 際了,我完全不能接受,……所以我才會拍一個東西出來,就 PO 了啊,後 來轉一轉,就變的那樣了。……我拍完之後我就覺得感覺應該會發生什麼事 情。……可是會變成這樣,我真的是始料未及……(A)

所以即使沒有投票權,受訪者們仍然嘗試透過助選、和他人討論選舉議題,

或公開發佈與選舉相關的言論等行動,展現高中生在年齡限制下,對政治事務 或選舉活動仍然抱持參與的熱情與期待,以及透過其他的行動實現他們身為公 民的參政權利的企圖,想證明年齡不該是阻擋他們參與政治的原因。

(二)合作性活動

合作性的活動是指與志同道合的夥伴組成團體,集合眾人的力量來促成某 種目的的實現(盛杏湲,2011),研究者發現受訪者們普遍都有透過網路關注非

132

政府組織或各種社運團體訊息的習慣,這些團體也成為他們獲得相關訊息最重 要的來源。

關注 NGO 的訊息,有。例如說黑島青啊、鯊社啊,之類的社運團體,島國 前進,……政黨的話就是泛綠的政黨,民進黨、第三勢力...。關心政黨的消 息我覺得也算政治參與的一環……松菸護樹吧?是一直長期有在關心的抗爭

(組織)。……松菸他們那邊有一次遠雄就硬要把那個行道樹都圍起來,圍得 那個晚上就是有發生衝突,隔天早上就是有去幫忙收拾帳蓬什麼的,可是其 實也不能幫什麼忙…就只能…做一些雜事…。(G)

有,我有去臺灣人權促進會聽關於收費員的演講……其他 NGO?黑島青算嗎?

還有…綠色和帄組織…一些環保的議題……(F)

還有臺少盟,我一直很希望能夠幫助臺少盟,他們一直在推十八歲公民權、

投票年齡的下降。不過很可惜的是,我覺得他們好像一直沒辦法打進高中的 圈子……(D)

除了將NGO作為資訊的來源,受訪的高中生中,例如D真的有許多參與 組織的經驗,雖然現階段無法成為組織行動主力,但也是一種有意義的學習。

我剛開始關注社會議題之後,就是...你也是可以去加入組織啊。像我現在在 警工推營,警察工會推動陣營。因為我對這個議題比較有興趣,然後就加入 了。雖然你可能論述、知識沒有那麼足夠,可是我覺得 你去加入他們組織,

就可以去看他們的組織是怎麼運作的。像我在反服貿之前,也有加入黑島青

就可以去看他們的組織是怎麼運作的。像我在反服貿之前,也有加入黑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