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二節 研究對象的選擇與概述

壹、研究對象的選擇 一、高中學生

本研究受訪對象的選擇,設定為具有不同政治參與經驗的臺北市公立高中 學生,選擇高中生為研究對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一、高中生一向不被承認具 有公民參與的能力,但實際上愈來愈多的社會運動中能看到高中生參與的身影,

故希望能透過這個研究讓更多人瞭解高中生政治參與的可能性與意義;二、近 年來公民團體積極推動修憲開放十八歲公民權的活動,但社會仍有許多民眾對 於十八歲的年輕人是否有能力進行政治參與感到質疑,甚至否定學生參與政治、

討論政治的行為,希望能透過本研究證明高中生已具有逐步實踐政治參與的能 力;三、如同在研究動機所述,研究者身為一位高中公民與社會科的教師,對 高中生的政治參與也特別感興趣,希望本研究能對自己未來的教學,培養鼓勵 學生進行政治參與時,提供一些參考。

二、政治參與經驗

本研究想瞭解高中生的政治參與經驗,包括參與各種社會運動、政策諮詢 代表和公共議題的瞭解與討論,也包括如網路蒐集公共事務的資訊、線上或現 實中對公共事務發表個人意見或看法,與他人討論公共議題等行動,研究者希 望研究對象具有至少兩個層面以上的參與經驗,因為此條件不具有普及性且無 法以隨機抽樣方式選取,故本研究主要以能提供豐富性研究資料、且符合所設 定身分的對象為主,並採以立意抽樣的方式作為研究對象的取得方式。

研究者先後透過熟識的臺北市高中老師與臺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引 介適合的學生,同時也在社群網站高中生架設的粉絲頁中尋找適合的研究對象,

76

在粗略了解學生的參與經驗且確認該學生有意願配合訪談後,篩選較具豐富參 與經驗或特殊經歷的學生,得到四位研究對象,再透過滾雪球的方式,請他們 介紹其他受訪者,篩選相關經驗,盡可能均衡各種條件及參與經驗後,最後確 定七位受訪者。

77

貳、受訪者概述

七位受訪者中,就生理性別而言,女性有四位,其中三位就讀女中,男性 有三位,其中一位來自男中。就學校而言,三位來自前三志願的升學高中,其 他則也是以升學為主的社區高中。就年級而言,五位高三學生,其中一位休學 中,高一、高二學生各一位。在訪談前研究者大略與受訪者透過社群網站的通 訊功能,瞭解受訪者大概的參與經驗。

根據受訪者的訪談內容,簡述受訪者的參與經驗如表 3-1,受訪者開始參與 的時機其實主要分布在國三跟高一下,共同參與的大型活動包括洪仲丘、太陽 花、反核、同志大遊行,各自也都有特別關注的事件與議題。

78

79

但因為兩位受訪者熟識,私下討論後詢問研究者是否可以一起受訪,研究者考 慮後決定配合受訪者的要求,這場訪談也是費時最久(四小時)的一場,但因 為兩位受訪者共同參與的經驗豐富,彼此相互激盪出許多不同於研究者與其他 受訪者一對一訪談的內容。

表 3-2 參與者與訪談資料

參與者 訪談日期 訪談時間 訪談地點 A 2015/3/14 10:30-12:00 師大研究室 B 2015/5/01 18:30-20:00 師大研究室 E 2015/5/13 19:30-21:00 古亭速食店 C

D

2015/5/08 18:30-22:30 古亭咖啡廳

F 2015/5/18 14:00-16:00 臺北車站速食店 G 2015/5/21 18:30-20:00 科技大樓速食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