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根據第四章之研究分析結果顯示,信念會直接影響主觀規範、態度、知覺 行為控制、個人規範以及行為意圖,也會分別透過主觀規範與個人規範間接影 響行為意圖以及行為。此外,研究分析結果也顯示主觀規範與個人規範會直接 影響行為意圖,也是影響行為意圖的重要因素。以上成立之假設結果皆能與第 二章文獻回顧之計劃行為理論、價值--信念--規範理論等研究相印證。

然而,出乎意料之外的,與大部份的研究發現不同,本研究之分析結果發 現,雖然在統計上未達顯著,態度與知覺行為控制二變項與行為意圖及行為呈 現負相關,而不會正向影響行為意圖與行為。

McCarty 和 Shrum 於 2001 年的研究指出,在學術界和大眾媒體中不斷重複 的一個問題是,即使幾乎每個人都對環境持有積極的態度,但環保行為(購 買,處置)並未相應普遍存在。White、MacDonnell 和 Ellard 在 2012 年的研究 也指出,雖然消費者對公平貿易的道德商品有積極的態度,但他們的意圖和行 為往往不相配。本研究之態度能正向影響行為意圖之假設不成立,此研究結果 可與前述之研究相印證。

88

而態度與行為意圖以及行為呈現負相關,研究者認為,遊客喜歡大自然,

自然而然會想親近它,因此除了觀看之外,若可聞者,必聞之;若可觸者,必 觸之,此乃人類喜愛大自然之天性。然此天性與保護環境之規定似有扞格,此 一問題值得環境教育研究做更深入的釐清與探討。

另外,在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意圖以及行為呈現負相關方面,Triandis

(1984)指出,這種控制觀的心理結構等同於文化群體認為它優於自然、與自 然和諧相處,或被征服於大自然等三種人與自然相互作用的文化層面價值取向 維度之信念有關。研究者因此認為,內控觀強的華語遊客,其心理結構乃屬於 其文化群體認為它優於自然之類,並且通常認為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未來。故 以其心理來說,與美景拍照才是證明其出來遊玩的主要證據,因此美景當前,

即使跨越紅線拍照觀景,也認為自己可以掌握自己的安全;面對近在咫尺、毫 無防護措施而又漂亮的奇岩怪石,更可讓其方便、輕易地觸摸、攀爬並與之拍 照紀念,是故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意圖及行為呈現負相關。

最後,本研究的分析結果顯示,行為意圖到實際行為表現沒有顯著影響,

不支持本研究提出行為意圖能夠正向影響行為的假設,也與一些其他的研究結 果(Bamberg, 2003;Ouellette & Wood, 1998)不相同。

在本研究中,行為意圖對於行為未具影響,原因可能在於所有的被觀察者 皆已閱讀過遊客禁止事項,即有暗示作用,由表4-1-5 可知,行為的分數都偏 低,形成嚴重正偏,然而其他變數恰好相反,多數遊客皆傾向答高分(受社會讚 許性的影響),這個部分是受到測量的影響。

另外一個可能的原因在於,過去的研究所有的變數皆為自陳報告,也就是 所有的研究變數皆由同一種方法所測量得到(例如自陳報告),因此變數的分數 可能受到同一種方法測量的影響,造成所謂的同源性偏誤,亦即共同方法變異 (CMV),導致兩變數之間的相關膨漲。

89

綜合以上研究假設的考驗結果分析,本研究之研究假設檢驗結果整理見表 5-1-1。

5-1-1 研究假設的檢驗結果表

假設 變項關係 結果

H1 華語遊客的「信念」會正向影響「主觀規範」。 支持

H2 華語遊客的「信念」會正向影響「態度」。 支持

H3 華語遊客的「信念」會正向影響「知覺行為控制」。 支持

H4 華語遊客的「信念」會正向影響「個人規範」。 支持

H5 華語遊客的「信念」會正向影響「行為意圖」。 支持

H6 華語遊客的「主觀規範」會正向影響「行為意圖」。 支持

H7 華語遊客的「態度」會正向影響「行為意圖」。 不支持

H8 華語遊客的「知覺行為控制」會正向影響「行為意圖」。 不支持 H9 華語遊客的「個人規範」會正向影響「行為意圖」。 支持 H10 華語遊客的「行為意圖」會正向影響「行為」。 不支持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