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第二節 研究假說建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本章以文獻探討所建立的基礎,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依序說明研究架構、

研究假說、變數的定義與操作化、研究設計、資料蒐集及資料分析方法等。

第一節 研究架構

經由文獻的回顧,本研究之研究架構有十項變數,分別為互動氣氛、使用 者和系統分析人員的互動投入程度、使用者和系統分析人員的知識分享意願、四 類邊界物件及專案創意。本研究欲探討在資訊系統開發過程的系統分析階段,系 統分析人員與使用者的知識分享意願是否會受到互動氣氛與彼此的互動投入程 度的影響,進而影響到各類邊界物件的出現,另外各類邊界物件的出現,是否會 影響系統分析的專案創意。經由文獻探討建立之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說如圖 3-1 所 示,本研究將採問卷調查方式與內容分析法,調查系統分析情境下各類邊界物件 的前因及其影響。

第二節 研究假說建立

創新氣氛與知識分享的意願

組織氣氛本身是一種模糊的概念,文獻上對於氣氛的定義會因為研究者所 強調的重點不同而有所差異,例如大多數的研究都將組織氣氛定義為組織成員對 組織的正式或是非正式系統或其他環境因素的主觀知覺,能夠對組織成員的態度、

信念、價值及動機造成影響。Trombett and Rogers (1988) 與 Guzley (1992)的研 究指出溝通氣氛的部分指標會間接地與績效有關,因此溝通氣氛越好,愈能增加 團隊成員對於組織的認可,而 Bock, Zmud, Kim and Lee (2005)認為有效的知識分 享並不是組織採用強硬手法就能夠達成的,因此若組織期盼員工之間能夠彼此分 享知識,就必須營造合適的組織氣氛及工作情境,例如,激勵員工以提高他們分 享知識的意願,並公開讚揚這些知識分享所帶來的具體成效。

Intention to Share Knowledge Systems Analyst’s

Interaction

Systems Analyst’s H5 Intention to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3

在 Bock, Zmud, Kim and Lee (2005)的研究中,他們所衡量的組織氣氛包括 公正(fairness),連繫(affiliation)和創新(innovativeness),發現在創新的氣氛中,人 們會更加願意彼此分享新的觀念和創意的想法。而在本研究的情境中,系統分析 人員和使用者的互動屬於相對短期的,他們在知識互動過程中所感受到的氣氛,

本研究稱為「互動氣氛」,因此一些跟企業組織具體措施和政策有關的氣氛,例 如公正(fairness)或連繫(affiliation),對於短期互動的影響相對較小,但是創新氣 氛則是相對重要的,因為系統分析的過程其實也提供企業流程再造的機會,創新 在系統分析的過程中是經常發生且重要的。當使用者描述企業現有作業流程時,

系統分析人員需要詢問使用者並確認可行的解決方案,因此當他們在發展解決方 案時,其實使用者和系統分析人員彼此都在使用對方的專業知識並且將這些知識 內化,所以創新的氣氛可以讓系統分析人員對使用者完成有效的訪談,並且能夠 影響彼此分享知識的意願,因此本研究的互動氣氛將以創新為主,認為在系統分 析的情境中,系統分析人員與使用者之間的創新氣氛將會影響彼此分享知識的意 願,進而提出以下假說:

假說 1:在系統分析的情境下,創新氣氛與參與者的知識分享意願呈正相關,即 創新氣氛愈高時,參與者越願意分享知識。

由於在本研究的系統分析情境中,參與者包括系統分析人員和使用者,因 此假說 1 可進一步延伸如下:

假說 1-1: 在系統分析的情境下,創新氣氛與系統分析人員的知識分享意願呈 正相關,即創新氣氛愈高時,系統分析人員越願意分享知識。

假說 1-2: 在系統分析的情境下,創新氣氛與使用者的知識分享意願呈正相關,

即創新氣氛愈高時,使用者越願意分享知識。

互動投入程度

本研究探討系統分析情境下的知識互動,著重在系統分析人員與使用者的 互動關係上,基於前一章節文獻探討的回顧,本研究相信系統分析人員對於互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4

過程的投入程度越高,越能有效率地掌握使用者所陳述的需求,而這裡所提及的 投入程度較傾向「互動投入程度」(interaction involvement)的概念,因此本研究 將系統分析階段參與者的投入程度聚焦在「互動投入程度」上。

參與者的投入程度高低常常因人而異,Ives and Olson (1984)根據參與者的 投入程度高低,將投入程度分成六類,包括「不投入」(no involvement)、「表面 的投入」(symbolic involvement)、「受提醒的投入」(involvement by advice)、「受 到弱控制的投入」(involvement by weak control)、「作事時的投入」(involvement by doing)及「受到強控制的投入」(involvement by strong control)。Ives and Olson (1984) 認為投入程度越高,建置成功的資訊系統的可能性越高,他們也認為參與資訊系 統專案的不同角色,例如主要使用者或次要使用者,他們的投入程度對於專案產 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本研究提出系統分析人員和使用者不僅僅在「互 動投入程度」上的不同,而且對於專案成果的影響也不同。其次,系統分析人員 在訪談使用者的互動過程中,扮演主動的角色,因此他們的「互動投入程度」將 會影響使用者的「互動投入程度」。基於以上論點,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說:

假說 2:在系統分析的情境下,系統分析人員的互動投入程度與使用者的互動投 入程度呈正相關,即系統分析人員的互動投入程度越高時,使用者的互 動投入程度也越高。

互動投入程度與知識分享的意願

在系統分析階段,系統分析人員與使用者的互動屬於短期互動,系統分析 人員必須更「投入」,才有可能觀察到更多使用者所提供的資料或資訊,並且作 出適當的回饋以擷取潛在的資訊系統需求,因此,系統分析人員與使用者的人際 溝通能力(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就成為決定系統分析能否成功的重要因 素,互動的雙方參與者必須都專注在他們對於內部或外部事件的溝通上,才能夠 帶來成功,而在他們人際溝通的過程中,他們的「互動投入程度」其實跟人際溝 通能力非常有關 (Cegala, 1981; Cegala, Savage, Brunner & Conrad, 1982 ),參與者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5

人際溝通能力越好,越有可能會願意分享自己的知識,也越有可能提高對方知識 分享的意願。基於以上論點,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說:

假說 3-1: 在系統分析的情境下,系統分析人員的互動投入程度與系統分析人 員的知識分享意願呈正相關,即系統分析人員的互動程度越高時,

系統分析人員的知識分享意願也越高。

假說 3-2: 在系統分析的情境下,系統分析人員的互動投入程度與使用者的知 識分享意願呈正相關,即系統分析人員的互動程度越高時,使用者 的知識分享意願也越高。

假說 3-3: 在系統分析的情境下,使用者的互動投入程度與系統分析人員的知 識分享意願呈正相關,即使用者的互動程度越高時,系統分析人員 的知識分享意願也越高。

假說 3-4: 在系統分析的情境下,使用者的互動投入程度與使用者的知識分享 意願呈正相關,即使用者的互動程度越高時,使用者的知識分享意 願也越高。

創新氣氛與互動投入程度

在先前文獻回顧中,儘管組織氣氛和員工的投入程度之間的關係已經被證 實,但是在資訊系統領域中,甚少研究探討組織氣氛和參與者的投入程度。White and Ruh (1973)提出員工的投入程度(employee involvement)容易被組織文化所影 響,並且認為組織氣氛是影響員工投入程度的因素之一。Shadur et al. (1999)也發 現員工的投入程度容易受到三個因素的影響,即決策的參與感(participation in decision making)、團隊(teamwork)與溝通(communications),這三個因素其實都非 常類似於本研究所探討的「互動投入程度」的概念。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說:

假說 4-1: 在系統分析的情境下,創新氣氛與系統分析人員的互動投入程度呈 正相關,即創新氣氛越高時,系統分析人員的互動投入程度越高。

假說 4-2: 在系統分析的情境下,創新氣氛與使用者的互動投入程度呈正相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6

即創新氣氛越高時,系統分析人員的互動投入程度越高。

知識分享的意願與邊界物件

邊界物件的概念最早是由 Star and Griesemer (1989) 所提出,並且陸續有 許多學者進行不同情境的相關研究(Briers & Chua, 2001; Carlile, 2002; Nosek, 2004; Carlile, 2004; Koskinen, 2005; Huang & Huang, 2009)。為了完成共同的目標,

來自不同領域的參與者透過邊界物件彼此溝通、協調各自的想法,以跨越各自專 業知識領域的邊界而達成共識,進而創造出跨領域的新知識或新產品,由於這些 不同類型的邊界物件在不同情境下具有不同的意義與作用,因此,參與者必須了 解並調和這些不同的意義,才能成功地達到協調合作的目標。

「意願」(intention)構面在許多理論中經常被放置於研究架構的中間構面,

用來探討意願與實際行為的因果關係,像是 TRA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PB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 DTPB (decomposed TPB) 和 TAM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等理論,而知識分享的意願及知識分享的實際行為也被後續研 究證實(Kwok & Gao, 2005; The & Yong, 2011; Wu & Sukoco, 2010)。例如, Kuo and Young(2008)的研究發現知識工作者的知識分享意願會直接影響他們實際知識分 享的作為。本研究認為在系統分析的情境中,系統分析人員與使用者或多或少會 藉由邊界物件達到知識分享的行為,因此,他們的知識分享意願將會影響邊界物 件的出現,基於上述論點,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說:

假說 5:在系統分析的情境下,系統分析人員的知識分享意願與各類邊界物件的 出現程度呈正相關,即系統分析人員的知識分享意願越高時,各類邊界 物件出現的程度也越高。

假說 6:在系統分析的情境下,使用者的知識分享意願與各類邊界物件的出現程 度呈正相關,即使用者的知識分享意願越高時,各類邊界物件出現的程 度也越高。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7

根據先前在文獻探討中對於邊界物件的分類,本研究採用 Huang and Huang

根據先前在文獻探討中對於邊界物件的分類,本研究採用 Huang and 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