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方法

第三節 變數定義與操作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3

第三節 變數定義與操作化

本節將針對文獻探討之結果,將研究架構中十項變數予以操作化,其中除 了使用者與系統分析人員的互動投入程度是以相同的量表進行衡量外,使用者與 系統分析人員的知識分享意願也是採用相同的衡量方式,因此共計有八項變數將 在本節予以介紹。本研究的互動氣氛、互動投入程度、知識分享的意願及專案創 意等四個變數,是從現存的量表擷取合適的構面與題項進行衡量;而四類邊界物 件的出現程度則是根據文獻的定義發展適合本研究情境的題項,以作為本研究的 另外四個變數,說明如下。

(一)創新氣氛(Innovative Climate, IC)

Bock, Zmud, Kim, and Lee (2005)提出組織應該積極營造讓員工樂於分享 知識的氣氛,而他們所提出的組織氣氛包括三個構面,分別為公平(fairness)、聯 繫(affiliation)和創新(innovativeness),其中公平是指評量員工表現的機制是否合 理,聯繫是衡量組織成員間的凝聚程度,而創新則是指組知識是否鼓勵新想法或 作法的提出,由於本研究的知識互動情境僅限於系統分析人員與使用者兩者的互 動,在公平與聯繫構面上的衡量會相較於一般企業或組織的正常環境薄弱,加上 系統分析的過程其實也是企業流程再次塑造的契機,可藉由資訊系統的設計改善 原先的作業流程,這部分相當具有創新的意涵,因此本研究僅採用創新構面作為 本研究的互動氣氛的衡量,問卷題項採用李克特七尺度量表衡量,其範圍從非常 不同意(1)到非常同意(7) 。創新氣氛(Innovativeness Climate, IC)構面題項如下:

表 3-1 創新氣氛的題項

編號 題項

IC01 對方非常鼓勵新的想法之提出。

He/She encouraged suggesting ideas for new opportunities.

IC02 對方很看重每一個點子,就算它不見得會奏效。

He/She put much value on tasking even if that turns out to be a failure.

IC03 對方非常鼓勵找到做事情的好方法。

He/She encouraged finding new methods to perform a task.

(二)互動投入程度(Interaction Involement, II)

本 研 究 採 用 Cegala (1981) 所 發 展 的 互 動 投 入 程 度 量 表 (Interaction Involvement Scale, IIS) 以 衡 量 個 體 在 人 際 互 動 時 的 投 入 程 度 , 包 括 回 應 (responsiveness)、感受(perceptiveness)及專注(attentiveness)三個子構面。問卷題項 採用李克特七尺度量表衡量,其範圍從非常不同意(1)到非常同意(7)。回應 (Responsiveness, RE) 、感受(Perceptiveness, PE)及專注(attentiveness, AT)等三個子 構面題項分述如下:

Often in conversations I’m not sure what to say, I can’t seem to find the appropriate lines.

RE02 在交談中, 我不太有把握自己能恰如其分地做好自己的角色。

Often in conversations I’m not sure what my role is, I’m not sure how I’m expected to relate to him/her.

RE03 在交談中,我時常覺得雖然我知道我該說什麼話(例如,接受一個讚美, 或是問一個問題), 但就是很遲疑,無法說出口。

Often during conversations I feel like I know what should be said, like accepting a compliment, or asking a question, but I hesitate to do so.

RE04 在交談中, 我經常覺得想要離開現場,或有疏離感。

Often I feel withdrawn or distant during conversations.

RE05 在交談時,我不太清楚對方的期盼,以致於來不及適時回應。

Often in conversations I’m not sure what his/her needs are until it is too late to respond appropriately.

RE06 在言談中我很有自信,因為我很清楚該說甚麼、該做甚麼。

I feel confident during my conversations, I am sure of what to say and do.

RE07 在交談時,全神貫注很困難,所以我經常不在狀況中、不太清楚我的角 色或對方的動機。

Often I feel sort of “unplugged” during conversations, I am uncertain of my role, his/her motives, and what is happening.

RE08 在交談時,我經常想不到該說什麼,所以回應得不夠快。

Often during my conversation I can’t think of what to say, I just don’t react quickly enough.

Suggests new ways to achieve goals or objectives.

PE02 在談話過程中,我有時無法確定對方言語中真正意涵。

Sometimes during conversations I’m not sure what he/she really means or intends by certain comments.

PE03 在談話的時候,我經常無法正確地察覺出對方的意思。

In my conversations I often do not accurately perceive his/her intentions or motivations.

PE04 在交談中, 我非常能夠察覺出對方的反應是否與我當時的言談有關。

In conversations I am very perceptive to the meaning of my partner’s behavior in relation to myself and the situation.

3. 專注(attentiveness, AT)構面題項如表 3-4 所列,其中 AT01、AT03 及 AT05 為 反向問項:

表 3-4 專注的題項

編號 題項

AT01 長時間跟對方交談,我有時候會不在狀況中。

My mind wanders during conversations and I often miss parts of what is going on.

AT02 當我在說話時,我非常留意對方的反應。

I am very observant of his/her reactions while I’m speaking.

AT03 我總是很得體的表現出很專注地在聽,但長時間下來,很難不胡思亂 想。

Often in conversations I will pretend to be listening, when in fact I was thinking of something else.

AT04 在交談中,我非常仔細觀察對方對我的回應。

I carefully observe how the other is responding to me during a conversation.

AT05 我的心思時常被前一件事情占據,而無法將注意力完全放在對方身上。

Often I feel preoccupied in my conversations and do not pay complete attention to him/her

AT06 在交談中,我仔細聆聽,並且盡可能收集更多資訊。

During conversations I listen carefully to him/her and obtain as much.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6

(三)知識分享的意願(Intention to share knowledge, INT)

本研究採用 Bock, Zmud, Kim, and Lee (2005)所提出的知識分享意願的問 項衡量組織成員是否有意願分享外顯知識(2 個題項)與內隱知識(3 個題項)。問卷 題項採用李克特七尺度量表衡量,其範圍從非常不同意(1)到非常同意(7)。

1. 分享外顯知識的意願(Intention to share explicit knowledge, IE)構面題項:

表 3-5 分享外顯知識的意願的題項

編號 題項

IE01 我非常願意分享所有對溝通有幫助的文件和資料。

I shared my work reports and official documents with him/her.

IE02 我盡力提供能幫助溝通的所有相關文件或資料。

I always provided my manuals, methodologies and models for him/her.

2. 分享內隱知識的意願(Intention to share tacit knowledge, IT)構面題項:

表 3-6 分享內隱知識的意願的題項

編號 題項

IT01 我很願意與對方分享工作上的經驗和知識。

I intend to share my experience or know-how from work with him/her.

IT02 當對方有需要時,我很願意提供進一步資訊的來源。

I provided my know-where or know-whom at the request of him/her.

IT03 我盡力地以有效的方式,與對方分享我的專長和經驗。

I tried to share my expertise from my education or training with him/her in a more effective way.

(四)邊界物件(Boundary Objects, BO)

本研究根據文獻探討及系統分析情境中所可能出現的邊界物件彙整於表 3-1 的四類邊界物件中,並將根據表 3-1 各類邊界物件的具體範例,發展衡量四 類邊界物件的題項,用以衡量系統分析人員在需求擷取的互動過程中,所觀察到 的四類邊界物件出現程度高低的認同程度。本問卷題項採用李克特七尺度量表衡 量,其範圍從非常不同意(1)至非常同意(7),分數越高表示受測者認同所描述的 邊界物件的出現程度越高。

(Syntactic BO)

產品料件規格資料庫、產品圖庫、客戶(會員)基本資料冊、

Q&A 問題集、歷年的企畫案、價目表或菜單、履歷表冊、

產品目錄或型錄、Excel 報表、月報表、季報表或年度報表 等

語意的邊界物件 (Semantic BO)

理賠申請單、報名表、訂貨單、調貨單、進貨單、出貨單、 (Pragmatic BO)

分類方式、草稿、裝配圖、元件、雛形組合圖、模型或電腦 模擬、研發設計圖、模具開發樣圖、繪圖鞋版、紙盒設計設 計圖、既有的網站或系統、現有的 POS 系統等

隱喻的邊界物件 (Metaphoric BO)

遠景、使命、宗旨、理念、精神、體裁

1. 語法的邊界物件(Syntactic boundary objects, SYBO)之題項:

表 3-8 語法的邊界物件的題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8

2. 語意的邊界物件(Semantic boundary objects, SEBO)之題項:

表 3-9 語意的邊界物件的題項

編號 題項

SEBO1 在訪談過程中曾經接觸到各類流程表單,例如出貨單、派修單、工程 變更單等單據。

SEBO2 在訪談過程中曾經接觸到現有工作流程的資訊系統畫面,可以輸入工 作所需的資料。

SEBO3 在訪談過程中受訪者曾介紹到運用現有的工具或方法來解決問題。

3. 實務的邊界物件(Pragmatic boundary objects, PRBO)之題項:

表 3-10 實務的邊界物件的題項

編號 題項

PRBO1 在訪談過程中曾經接觸到設計圖、開發樣圖、模型、電腦模擬或草稿 之類的圖表。

PRBO2 在訪談過程中曾經接觸到資訊系統特定功能的操作。

PRBO3 在訪談過程中受訪者曾說明與工作相關的各種類型與分類狀況。

PRBO4 在訪談過程中曾經接觸到現有的工作流程圖。

PRBO5 在訪談過程中受訪者曾經用手繪的方式解說工作流程。

4. 隱喻的邊界物件(Metaphoric boundary objects, MEBO)之題項:

表 3-11 隱喻的邊界物件的題項

編號 題項

MEBO1 為了幫助我理解,受訪者曾用譬喻性的詞彙或隱喻來輔助解說。

MEBO2 在訪談過程中,受訪者曾提及公司的使命、精神與願景。

MEBO3 受訪者曾提到專業術語或行話。

MEBO4 為了幫助我理解,受訪者曾以淺顯易懂的範例來類推所提及的內容。

MEBO5 在訪談過程中,受訪者曾經提到業界或自身的成功或失敗的案例來說 明工作流程。

(五)專案創意(Project Innovativeness, PI)

每一個知識互動的專案創意是由兩位專家根據學生所繳交的系統分析報 告進行評分,系統分析報告內容除了詳細的工作進度描述與資訊系統的 SWOT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9

分析之外,還包括系統分析階段所必要的標準化產出,包括系統環境圖(context diagram)、事件條列式(event lists)、藍圖(drawing)、資料詞彙(data glossary)、流 程圖(flow chart)、處理敘述(procedure description)(Hoffer, George & Valacich, 2007) 等。

許多文獻對於專案績效的評量,大多數建議參考 Nidumonlu (1995)與 Henderson and Lee (1992) 在資訊系統專案開發的績效量表。Nidumonlu (1995)提 出 的 專 案 績 效 包 括 程 序 績 效 (process performance) 與 產 品 績 效 (product performance),前者偏重在專案執行過程中的時間與預算成本控制的程度,後者 則強調資訊系統本身的運作績效。而 Henderson and Lee (1992)則從三個構面衡量 資訊系統的績效,分別為效率(efficiency)、效用(effectiveness)及時程(Timeliness),

其中效率著重在衡量專案的預算控制,效用主要衡量專案的產出,而時程為衡量 專案的時間控制。

由於本研究的系統分析報告偏重在系統需求擷取後的產出,尚未進入程式 撰寫階段,並不會有完整的資訊系統可供測試或評量,因此上述諸多衡量績效的 指標較難適用在本研究的績效衡量上。其次,由於本研究旨在探討知識互動的產 出,認為新知識與創意是發生在不同專業領域的互動之中,因此,創意在整體產 出中所占的比例對於本研究而言相當重要,本研究採用 Zhou (2001)衡量員工創 意的量表,用以衡量系統分析人員在系統分析報告所展現的創意程度,該量表共 有 13 個問項,本研究刪除掉不合適的三個命題,分別是「這份報告向其他人提 倡並推廣所提出的構想」、「這份報告發展落實新構想的合宜計畫與時程」、「這份 報告提出新的創新構想」等,並保留 10 個問項。此構面的問卷題項採用李克特 七尺度量表衡量,其範圍從非常不同意(1)到非常同意(7)。專案創新 (Project innovativeness, PI)構面題項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