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根據本研究提出的研究結構,提出七個研究假說,分別對信任與供應商關係、經由資 訊科技的知識分享行為與組織績效的影響提出探討。發展出如下假說:

3.2.1 供應商關係與信任

在先前的文獻探討中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廠商與供應商關係的進展,從一開始的相互敵 對,以爭取低的成本,到 JIT 時代的相互合作,形成獨特的競爭力。可以見得供應商關係 有很不一樣的轉變。供應商與廠商開始訴求更親密的關係以產生更快速的反應與更強的整 合能力。在供應商關係方面 Rackham, Frifdman and Ruff(1995)指出,當雙方同意改變單 獨的經營方式,進而相互整合,一起控制彼此共有企業體系的某個部分,並且共享利益共 擔風險就形成夥伴關係。LaLonde & Cooper(1989)對於夥伴關係的定義為,一種存在於通 路物流中兩個企業實體間的關係,在此關係的成員於一定的協定時間裡,彼此利益共享、

障礙分擔。可以見得共同分享利潤與共同承擔風險是在供應商關係中相當重要的因素。

Uzzi(1997)認為,夥伴關係具有三項特質,分別是:彼此信任、資訊的交換、共同解 決問題。 Ballou & Gillbert and Mukherjee 定義互享願景是夥伴間在行為、目標和政策 上的重要性與適切性的程度上,有共同的認知。如上述夥伴關係特質與供應商關係所定義,

不論是交換資訊、承擔風險、共享利潤等,都是需要建立在承諾與信任上面。信任是人際 關係的基石,當然也是廠商關係重要的因素。Li ,S. & Lin, B. (2006)並將供應商關係中 的信任、承諾與分享願景視為形成夥伴關係的要件,並且指出 IT 技術或是資訊系統只能快 速的將實體供應鏈連結在一起,並不是夥伴關係的重要組成要件之一。

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說 1 如下:

假說 1:在供應鏈中,「信任」對於「供應商關係」有正向影響。

3.2.2 信任與透過資訊科技的知識分享行為

Davenport & Prusak(1998)認為,成員間缺乏信任是知識分享的阻力之一;信任更 是促進知識交換與分享的重要因素(Senge, 1996;Davenport & Prusak, 1998)。不論是 從工業時代到現今的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所扮演的角色都是十分重要的。知識是權力來源 之一,對個人而言,許多時候分享知識將會影響到個人權力或地位。另有一部份人則認為 分享後,除了可建立自己的專家形象外,還能獲得更好的聲譽,同時可能因而增加升遷的 機會。如此,形成兩極化的看法。因此在自利的角度來看,引發知識分享行為的誘因必須 要能增進自己的益處,必須要相信對方的反應是會帶來好處的。因此有學者認為信任能促 使知識分享與合作意願(Kim & Mauborgne, 1998)。相關實證研究結果:發現當雙方信任 關係持續成長時,資訊與經驗的傳遞量也持續增加(Lewicki & Bunker, 1996;McAllister, 1995)。對部屬信任感越高,則主管對部屬的知識分享意願也越高。

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說2:

假說 2:在供應鏈中,「信任」對於「透過資訊科技的知識分享行為」有正向影響。

3.2.3 供應商關係與透過資訊科技的知識分享行為

在 Gulati(1998)的研究中指出緊密的供應商關係所展現的特徵是豐富的資訊交換、長 期而穩定的承諾。另外 Hutt, Walker and Reingen(2000)的研究指出,夥伴關係的特質是 開放且鼓勵夥伴廠商之間的溝通,經常的互動、即時的資訊交換與每一位夥伴行動的精確 回饋將會降低錯誤的認知並強化策略聯盟之中的合作。供應商關係現今已從單純的貨物買 賣、原物料提供到資訊交換、知識分享的階段。許多緊密的供應鏈中企業可彼此分享知識、

技能以及實體資產。

緊密的供應商關係將反映在組織內分享的氛圍程度(Sveiby & Simons,2002),包含組 織文化、督導(immediate supervisor)、員工態度以及工作群組支援等,並會產生相類似 的文化進而促進知識分享行為。

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說 3:

假說 3:在供應鏈中,「供應商關係」對於「透過資訊科技的知識分享行為」有正向影響。

3.2.4 供應商關係與組織績效

從JIT觀點以來,供應商關係與組織績效就不斷的引起學者興趣。Romero(1991)指出 JIT觀點鼓勵買方與供應商互相依賴(interdependence)與共同合作,經由安排好的排程協 調、產品製程合作與成本降低的聯合行動等來產生綜效,創造競爭優勢。即使以最近特別 強調的創新能力來看,供應商關係也是與組織績效息息相關。Podolny & Stuart(1995)指出協 同網路的強弱會影響到創新的產出,甚至決定創新結果的生與死。創新的產出通常和創新 的技術利基(niche)、創新的品質以及創新者的看法有關。這種創新的結果通常和企業營運 績效緊密結合。

供應商關係的強弱其實就是代表著企業與供應鍊的協同合作關係的好壞。在 Hagedoorn

& Schakenraad(1994)的研究,針對協同網路中協同活動與營運績效的關係進行研究,其結 果顯示此種關係的建立對企業營運有明顯的影響。在 Berg et al.(1982)研究結果也有同 樣的結論。

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說 4:

假說 4:在供應鏈中,「供應商關係」對於「組織績效」有正向影響。

3.2.5 透過資訊科技的知識分享行為與組織績效

在知識經濟時代下,21 世紀的企業開始追求快速整合與快速應變的能力,透過網際網 路技術,在 Web-based 環境之下,得以快速獲得並處理各種知識、資訊,利用可用資源,

緊密將產品設計、工程、製造、採購、銷售、供應商、顧客,以及合作夥伴等各個環節結 合在一起,能夠在整個生命週期內共同設計、開發、製造、銷售產品,以強化企業間協調 整合資源能力,得以靈活適應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提供產品全生命週期的管理,並和各 個資訊系統共同協調,以形成全球性的知識網絡。其中從事供應商知識分享活動是對於買

賣雙方都有益處。尤其是當競爭者也嘗試維持和供應商的關係時,能維持協同網路的優勢,

比競爭對手多進行知識分享活動,對於供應商或廠商本身的營運績效皆有正面幫助(Dyer &

Hatch,2006)。而僅有透過一般的採購流程,購買零件,而無知識回饋分享,這些活動與其 他競爭者是相近的,因為競爭者都有同樣的管道獲取資訊,這種情況下並無法產生競爭優 勢(Teece et al.,1997)。

其他學者的研究中也顯示知識分享行為對於組織績效有正面的影響。Hsu et al. (2007) 認為在信任的基礎上,虛擬社群中知識分享活動對於組織績效有正向幫助。在學者 Politis (2003)的研究中指出,知識管理活動與信任對於團隊的績效有顯著影響。而學者 Nelson &

Cooprider(1996) 研究發現資訊部門與其服務單位之間的知識分享與信任對於資訊部門績 效有正向關係。

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說五:

假說 5:在供應鏈中,「透過資訊科技的知識分享行為」對於「組織績效」有正向影響。

3.2.6 信任、供應商關係、知識分享行為與組織績效

從過去的文獻探討中,可以得知供應商關係、知識分享行為與組織績效都有一定程度 的影響力。Paul & McDaniel (2004)認為,在某種程度的激勵活動下,信任對於協同關係 組織績效有顯著影響。Hsu et al. (2007)認為在信任的基礎上,虛擬社群中知識分享活動 對於組織績效有正向幫助。

在前一節的討論中,也可以瞭解信任對於供應商關係、知識分享行為具有影響能力。

Davenport & Prusak(1998)認為,成員間缺乏信任是知識分享的阻力之一;信任更是促 進知識交換與分享的重要因素(Senge, 1996;Davenport & Prusak, 1998)。Achrol et al.(1990)指出承諾、信任與組織的相互依賴性和彼此間的激勵行為是構成策略夥伴關係的 重要因素。因此,本研究認為信任會透過供應商關係與知識分享行為來影響績效表現,故 本研究提出以下兩個假說:

假說 6: 「信任」透過「透過資訊科技的知識分享行為」的中介而影響「組織績效」。

假說 7: 「信任」透過「供應商關係」的中介而影響「組織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