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研究分析與發現

第一節 研究分析

立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五章 研究分析與發現

根據本研究在第四章描述之個案內容,首先將針對研究問題進行分析,其次 歸納並總結研究發現,最後提出本研究發現之整合分析架構。

第一節 研究分析

  本節共分兩節,首節將試圖以 4 項資本檢視並分析科管所組成,其後再進一 步探討並分析各項資本影響各創新行為2之表現。

 

壹、科管所各資本組成  

一、文化資本

文化資本指的是實體的文化遺產,或是每日生活中的藝術、創意、或是生活 方式;亦可代表的是一種對創意的重視之價值觀流傳於該場域當中。然而,誠如 文獻探討部分所論述,Hui 的文化較屬於針對藝術、文化之相關活動為主,但是 本研究並無意探討與評估科管所學生參與藝文活動之情況,而是探討科管所透過 創造什麼樣的精神與文化,以促進創新與創意之生成。因此,將研究重點放在科 管所之價值觀與科管所精神。一個地方愈多元化、文化愈豐富、就對創意人才愈 有吸引力。

•‧

•‧

立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文指導老師溫肇東教授提出研究請求,並開始積極尋求外界資源。

當時只有台灣大學有網路事業相關之教學資源,蔡元隆便申請了跨校選修課 程,每週到台灣大學上課「取經」,再回來課堂上向老師、同學分享所學。這樣 的選擇使蔡元隆能夠不只跨出了自身之學習舒適圈,更拓展科管所之學習視野。

在經過了一年的充實學習下,蔡元隆終於成功完成第一篇對於網路事業研究之碩 士論文。除了學涯之外,在選擇職涯的過程中,科管所「敢衝」、「敢冒險」的價 值觀同樣深刻對其造成影響,讓蔡元隆能夠堅定地選擇了當時國內並不興盛、產 業發展並不完全之數位內容產業,而選擇放棄了高科技產業、金融產業等其他被 外界看好的工作機會。如今,數位內容產業發展快速,而蔡元隆亦很幸運地找到 使其感到幸福的公司任職。

91 級劉詩平以及 95 級楊立德對於科管所的學習氛圍有深刻的描繪:「科管 所的老師與環境非常鼓勵學生做不一樣的事。只要是一樣、沒什麼新意的事情其 實老師們和同學們都不會阻止,但是如果是沒有人做過的事,老師會非常鼓勵你 去做,做了失敗沒有關係,所有人幫助你從跌倒中撿起來一些東西,然後站起來。

這就是科管所的文化跟精神。」「科管所很自由,很自在,你在這裡做任何奇怪 的事情都不會有人攔著你,老師不會攔著你,同學也不會攔著你。這往往是我們 能做很多很特別、很創新的事情的機會。」

二、人力資本

•‧

Florida 明確指出之論點:創意人才會選擇就業市場充沛、開放包容、並能夠提 供其所希望的生活品質的地方,這樣的人才聚集就會創造出創新的企業,促成經

•‧

立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色。

85 級蔡元隆在 1998 年之「網路媒體出版事業經營要素之研究」,在當時屬 於第一個對於網路事業、媒體之研究;而在2004 年 91 級林孝禹之「知識密集服 務業創新行為研究」;以及2004 年 91 級劉詩平之「知識密集服務業的創新研究-以工研院全溫層物流技術的創新服務系統發展為例」;而在2007 年 95 級楊立德 則是「工業設計角色變化之個案研究-以研華科技導入 EarlyDesignCampaign 為 例」;以及91 級陳意文在 2009 年進行之「創新產品的資源拼湊與價值實現之研 究:採新資源基礎觀點之定性與定量分析」,可看出科管所給予各種專業人才得 以在其各自擅長、或感興趣之研究領域發揮。

綜上,政大科管所人力資本來自於多元專業背景組成與多元研究方向,而人 力資本更提升了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視野,強化學生溝通協調、運用資源、決 策能力。除顯現科管所讓多樣化之學生得以自由發展之外,跨領域的碰撞與學習 更可以吸引畢業後學生,增加其再度返校進修與回饋互動之意願。

三、社會資本

社會資本指的是,促進內外協調合作以及具備共同目標之社會關聯,例如信 任、尊重多元、開放、包容等,並且,這些社會關聯同樣存在於不同組織團體之 間關係建立與維護。如文獻探討章節筆者所論述,Hui 認為衡量社會資本之標準,

並無法完全試用於科管所,因為科管所並無法對外移民之態度、亦較無法探討政

•‧

•‧

立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次,聽了不同老師的意見,最終與科管所的溫肇東老師共同決定了進入甲馬創意 公司,是當時一間新創動畫公司,在技術領域或是觀念上,都遙遠領先國內業界 之既有水平。

科管所的價值觀與精神,在影響職涯的決策上扮演關鍵角色,然而更關鍵的,

是蔡元隆當時在面臨抉擇之時刻,選擇信任科管所的老師,願意開啟與老師對話 的機會,而得到老師之指引與經驗,也是科管所的老師願意投注心力於學生之上,

願意關心,並且參與學生的職涯選擇的決策歷程,這是屬於師生之間雙方信任、

關聯緊密最好的表現。如今,蔡元隆自甲馬創意工作10 年後,進入潑墨仙人至 今。現擔任潑墨仙人之副總經理的蔡元隆,從在學時期的學涯與畢業後的職涯發 展,都可感受科管所學生與老師之間之密切頻繁且深入之互動。甚至對於科管所 老師視學生如子的關愛程度印象非常深刻,他在訪談中回憶道:「如果,我當時 沒有跟老師共同討論出這個決定,我還真的不知道我現在在哪裡。我很熱愛我現 在的工作,我也覺得很幸運當下決定的論文研究方向會如此深遠影響我的職涯。

科管所是一個給學生自由學習的環境,又會鼓勵你做不一樣的事情的地方。我相 信我的老師,老師也很相信我。」

95 級楊立德在碩士班期間投入相當大量的時間在與老師相處,透過不斷不 斷地頻繁互動,在各種場合積極把握機會與老師近身學習。對於楊立德在科管所 的學習環境而言,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是最有價值的一部份。老師常常在互動中,

帶給立德學長在投入各種事件時能有更深刻的自省機會,其中楊立德印象最深刻

•‧

•‧

立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這些輕鬆的活動場合中,老師時常能展現出完全不同、而且非常可愛的一面,

與吳老師的距離也變得非常的貼近,這也使陳意文在修習吳老師的課程時,能有 更多信任,並增加上課之互動,增進學習效果。

科管所跨屆學生的互動,在科管所老師的穿針引線之下發揮了極大的正面效 益。而對於91 級劉詩平而言,社會資本深深的影響了他的職涯方向。劉詩平在 職涯上,透過與畢業校友積極詢問工作環境、工作產業,並且也透過科管所老師 尋求了許多就業的推薦管道,以讓他現在能夠順利一展長才,發揮他在科管所所 學的能力,進入台灣Intel 擔任業務經理。劉詩平在訪談中說道:「找工作就很像 在比創業競賽在問上下游廠商的機會一樣,你就是一直試,一直問,問不到、沒 有幫助就換下一家,總是會遇到好人!科管所的人際網絡真的很廣,幾乎你要去 哪個公司,都可以牽到線,你只需要不斷嘗試,不要害怕失敗。」

綜上,科管所的社會資本,是透過科管所許多非正式活動,進一步促進師生 之間的情誼,建立師生之間深厚之信任、互助的社會關聯所組成。並且,透過此 社會關聯豐富並強化了科管所學生串聯資源之機會,也使得師生之間關係變得更 為緊密,縮短學生向老師學習之距離,更提升學生學習效率、並且增加學生勇於 創新、勇於嘗試的信心。

四、結構或制度資本

Hui (2005)研究認為結構或制度資本豐富區域創新的成果,結構或制度資本

•‧

競賽、與企業實習,從實習與競賽中學習,實踐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以促 進學生能確實在「遊中學」,與「做中學」實作與參與,充分掌握並體會科管所

•‧

立立 政 治 大

㈻㊫學

•‧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高效率作為競爭優勢,逐漸建立起台灣強勢的代工文化。

而蔡元隆在參加創新之旅之前,不論是從課堂上,或是從實作專案、或暑期 為竹科的科技公司進行的企業診斷等學習中,其實就已經深有感觸,並在老師的 課堂上與觀念傳授之下,認知了未來台灣將會因為印度與中國的崛起,而面臨到 嚴重的削價競爭威脅,並且即將動搖台灣代工思維的競爭地位。

到了1997 年的科管所海外創新之旅之後,蔡元隆終於看到了不一樣的策略 思維,北歐的高科技公司在當時就已經把競爭戰場從製造代工遷移到品牌行銷與 設計,這樣的國內外落差,在實際走訪的創新之旅,透過部門主管的投影片簡介、

以及參訪過程中之互動,令蔡元隆彷彿當頭棒喝,立刻下定決心自身之未來工作 志向,也就是絕對不會選擇國內製造代工相關的企業就業,而是堅定地給予自己 未來人生兩個選擇,一為創意內容,二為網路、媒體相關事業。也因為當時的決 定,令蔡元隆在碩士論文研究領域的選擇上,能夠跳脫製造代工思維,並且在未 來職涯選擇上也秉持著相同的信念,希望能夠透過進入創意內容產業,將台灣國 內的創意內容產業提升至國際舞台,立志為台灣產業找到一個出口。85 級蔡元 隆回憶創新之旅說道:「印象很深刻的是,當時Nokia, Ericsson 都把品牌、設 計、行銷做得很好,反觀台灣科技產業就還停留在代工。」

而95 級的楊立德認為,創新之旅是他能夠近身向老師學習的最佳場域,也 帶給他繼續冒險的勇氣與能量。在2007 年,楊立德隨科管所海外創新之旅來到

而95 級的楊立德認為,創新之旅是他能夠近身向老師學習的最佳場域,也 帶給他繼續冒險的勇氣與能量。在2007 年,楊立德隨科管所海外創新之旅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