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本研究旨在探討大學生涯服務成效、大學生生涯因應策略與其生涯決 定程度之關係。本章共分三節,依序就研究動機、研究目的,以及名詞釋 義進行說明。

第一節 研究動機

一、大學生涯服務成效評估的重要性

在全人生涯發展的歷程中,不同時期皆有不同的生涯發展任務與目 標,而大學正是個人在生涯發展中從探索逐漸轉變到實踐階段的時期(Herr, Cramer, & Niles, 2004),由此可見大學時期的生涯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義。再者,大學畢業後即將面臨就業與否或職業選擇的問題,此時與職業 發展有關的生涯決定將會是轉變時期中非常關鍵的核心課題。因此在學生 生涯發展尚未成熟之際,尤其需要學校生涯輔導的協助與介入,以提供學 生對於自我、教育與職業探索以及生涯選擇與規劃上的了解(金樹人,

1997;金樹人、林清山、田秀蘭,1989;Zunker, 2002)。

目前國內、外對於學校生涯輔導工作的推廣與發展雖然已具有相當的 基礎,但隨著時代的變遷,生涯輔導的概念也融入了更多元性的觀點,例 如,將原有職業輔導核心架構與新興生涯資訊技術的整合(Oakes & Von Dadelszen, 2000; Stone & Dahir, 2007)、在諮商輔導中涵蓋全球化經濟影響 的價值考量(Andersen & Vandehey, 2006),以及強調為不同族群提供多樣化 服務等(Herr & Gysbers, 2000; Rayman, 1999)。由此可見,生涯輔導(career

guidance)的內涵隨之擴展為更具整體性的生涯服務(career service)概念。

近來生涯服務另一個廣受討論的議題,則為生涯服務成效 /績效 (Gysbers, 2004; Savickas, Esbroeck, & Heer, 2005)。生涯服務績效評估的主 要目的,除了將諮商師工作實施內容具體化呈現外,更重要的是看到所投 入的服務對於學生產生何種改變與影響(Gysbers, 2004; Myrick, 2003)。然 而,在執行諮商工作績效評估的過程中可能遭遇某些困難,大多為缺乏健 全的評量機制,或者是諮商工作者缺乏時間與專業知識而不知如何進行評 估,亦可能是對於身為被評估者的抗拒與擔憂(Brian, Letty, & Mandeep, 2000; Myrick, 2003; Stone & Dahir, 2007)。但是績效評估的過程將形成回饋 機制,讓生涯服務工作者了解自己的優勢面,並提供後續方案修正的指 標,以利於做決策與規劃,進而提高生涯服務的成效性(Loesch & Ritchie, 2005; Myrick, 2003)。評估結果除了可檢核是否符合學生的需求性外,諮商 師亦可提出工作的成效證據,有助於專業的建立與肯定(Fairchild & Seeley, 1996; Myrick, 2003)。

有關生涯服務成效評估的推廣在國外已備受重視,其相關研究大多以 諮商師(提供者)或學生(消費者)作為成效評估者,所採用的審核指標大致以 生涯服務內容之使用率、需求性或滿意度為主(Myrick, 2003; Savickas et al., 2005)。國內對大學所提供整體性生涯服務內容的成效評估研究有限,大多 為探討不同形式之生涯協助對於大學生的輔導效果,如個別諮商(張德聰,

1999;黃瑛琪,2007)、團體諮商(林香君,1992;黃雪瑛,2003)或生涯規 劃課程等(林蔚芳,1989;黃玫瑰,1995)。針對大學生涯服務工作實施概 況進行成效評估,專業人員可藉此獲得具體的相關意見,並作為後續實施 規劃的參考指標,如此將有助於提昇服務的品質(林家興等人,2006)。由 於高等教育生涯服務對於大學生轉換至就業階段具重要的影響性(Zunker, 2002),因此有關學校所提供生涯服務的效能性亦是值得探究的問題,如此 更加彰顯大學生涯服務成效評估之重要性。本研究參考相關文獻,整理歸

納出適用於國內大學生涯服務工作之成效評估向度,進而編製量表,由大 學生自行評估對於各項服務措施的受益程度,將有助於了解目前大學生涯 服務工作之成效性。

二、大學生生涯未定的普遍現象值得關注

國內、外有關生涯發展的研究中,大學生的生涯決定經常是重要探討 向度(田秀蘭,1998;吳芝儀,1991;林清文,1994;金樹人等人,1989;

紀憲燕,1994;Gati, Krausz, & Osipow, 1996; Mau, 2004; Tien, 2001; Tien, Lin, & Chen, 2005)。國內大學生生涯決定狀態的調查結果,普遍發現大學 生在生涯發展未定的現象日趨嚴重,大多數學生處於探索性未定向的狀 態,並對於未來就業出路與發展感到不確定與迷惘(田秀蘭,1998;林清文,

1994;金樹人等人,1989;袁志晃,2002;Tien, 2001)。台灣高等教育資 料庫整合計畫(2006)針對大學生所進行之全國性分層比例抽樣調查發現,

國內大三學生竟有五成左右仍不確定自己是否選對科系,對於自己的興趣 或能力感到不確定,其中又以工科和商管領域學生最多,比例皆超過五成 以上。顯示大三學生雖歷經一段時間的課程學習與生活體驗,但在自我了 解的程度上仍然不足,甚至對目前主修科系選擇與未來就業發展亦十分模 糊。從上述的現況更加提醒我們應當思考如何有效發揮生涯輔導教育的功 能,以改善學生們在生涯發展中的未定向。

三、影響大學生生涯決定的因素眾多

國內、外研究發現影響個人做生涯決定的相關因素眾多,包括:人格 特質(Kelly & Pulver, 2003; Lounsbury, Tatum, Chambers, Owens, & Gibson, 1999)、自我概念或認定(楊淑萍,1995;楊智馨,1997)、認知信念(紀憲燕,

1994;Saunders, Peterson, Sampson, & Reardon, 2000)、自我效能感(邱卉綺,

2005;Mau, 2004)、生涯規劃教育課程或方案(韓楷檉、王世英、洪寶蓮,

2007;Peng, 2001; Peng & Herr, 1999; Reese & Miller, 2006)、父母依附關係 (謝茉莉,2003;O’Brien, Friedman, Tipton, & Linn, 2000)、自我分化程度(黃 慧雯,2002;Larson & Wilson, 1998)、親子關係(陳麗娟,1993;Ma & Yeh, 2005)、手足關係(Blustein, Fama, White, Ketterson, Schaefer, & Schwam, 2001)以及學校諮商師角色功能與生涯諮商的介入影響(林蔚芳,1989;黃 玫瑰,1995;黃瑛琪,1997;Jurgens, 2000; Kraus & Hughey, 2000; Vacc &

Rhyne-Winkler, 2004; Whiston, Sexton, & Lasoff, 1998)。上述各項生涯決定 影響因素大致可歸類為個人屬性因素、價值結構因素、機會因素與文化因 素等向度(Herr et al., 2004),或者是概略區分為內在個人、外在環境與內外 在因素交互影響等三向度(Tien et al., 2005)。雖然國內有關生涯決定的影響 研究,大多聚焦在個人層面或家庭層面之變項探討,且對於學校層面的探 討則有所不足,但學校教育與輔導在個人生涯發展歷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 的影響角色,因此本研究想了解目前大學的生涯服務成效,期望探討大學 的教育輔導對於大學生做生涯決定之影響結果。

四、生涯因應策略與生涯決定程度之間的相互影響

部分學者強調了解學生如何因應生涯決定歷程中的狀況是很重要的議 題,因為學生所採用的因應行為會影響學生如何看待自己目前的生涯發展 狀況(Larson & Majors, 1998; Lee, 2005; Tien et al., 2005)。相關研究大多支 持生涯決定與因應策略間有所關聯,倘若個人在生涯決定歷程中具備越佳 的因應策略,則越傾向於生涯已定(Creed, Prideaux, & Patton, 2005; Deniz, 2006; Larson, Heppner, Ham, & Dugan, 1988; Larson & Majors, 1998; Lee, 2005)。此外,研究亦發現生涯因應策略在不同變項上具有差異性,例如個 人背景變項中的性別、年級或學制等(張佳晏,2004;Lent, Brown, Talleyrand,

McPartland, Davis, Chopra, et al., 2002);內在影響因素中的自控感、選擇焦 慮感、因應自我效能或職業探索經驗等變項(張佳晏,2004;楊雅惠,2004;

Germeijs, Verschueren, & Soenens, 2006; Lent et al., 2002; Weinstein, Healy,

& Ender, 2002);以及外在影響因素中的社會支持變項(Lent, Brown, &

Hackett, 2000; Lent et al., 2002)。在各種相關變項中,本研究對於外在社會 支持的影響較感興趣,因為學校所提供的生涯服務亦屬於社會支持的向度 之一,研究發現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將有助於學生發展正向的因應行 為,且學校生涯輔導教育對於學生的生涯因應行為亦具有重要影響(Jepsen

& Dickson, 2003; Terkla, Armstrong & Seifert, 1999)。此結果顯示大學生涯 服務與學生的生涯因應策略及生涯決定程度皆有關聯性。

綜上所述,生涯決定的影響因素眾多,本研究期望能探討國內生涯決 定影響研究中,較少被關注的大學生涯服務成效與生涯因應策略兩變項。

而有關大學生涯服務成效、生涯因應策略與生涯決定程度三者間的關聯 性,可從認知訊息處理之生涯理論獲得進一步的說明,該理論認為學校所 提供之生涯輔導措施,除了能增進學生對於職業、自我與生涯抉擇的知識 獲得外,也進而引發學生具備自我調節與控制的能力,將共同有助於學生 的生涯決定發展(金樹人,1997)。因此本研究想了解在大學生涯服務成效 對於學生生涯決定程度的影響過程中,學生個人的生涯因應策略是否也具 有調節的影響效果,將進一步探討大學生涯服務成效與生涯因應策略兩者 間的交互作用對於生涯決定程度的影響性,期望研究結果能提供日後學校 推動生涯服務工作之相關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