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章首先敘述研究動機與目的,再來對於重要之名詞加以闡釋,最後說明本 研究之研究範圍與限制,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記得高中時閱讀廖輝英作品《油麻菜籽》,書中描述傳統性別文化中女人命 運之無奈、悲觀與委屈,當時年少的我心裡想著:女人真的只能像油麻菜籽般過 著宿命的生活,永遠走不出傳統付予之框架嗎?書中父權制度下所產生之性別問 題盡表無遺:重男輕女、男女互動之不帄等、男女有著雙重標準、女性之無選擇 權等(廖輝英,1983)。以往求學當學生,老師需要找學生幫忙搬書,我自告奮 勇的舉手想幫忙,但老師卻請男同學幫忙,而忽略我的舉手,那時候的我,覺得 很不公帄,詢問老師為什麼?得來的卻是男生力氣比較大,老師以體力差異作為 評判做事能力,實在讓我不甘心,女生力氣小,還是可以幫忙啊!多幾個人不尌 可以了?那時的我,對於教師性別差異對待已有感觸,直到後來擁有國小代課經 驗,自己不經意說出「我需要壯丁幫忙搬東西」,而且指定男生幫忙時,才驚覺 自己亦同樣受到傳統性別刻板觀念之影響,我不斷思考著,校園中之教師對師生 互動事件中之性別對待有何想法與態度呢?是不是有教師也如同我一般,驚覺自 己理念與實踐之不同?性別差異對待在校園中存在,會對學童身心發展有所影 響,對於日後做人處事也是一大阻礙。

1970 年代開始,隨著婦女運動之發展,社會中不帄等之男女現狀逐漸受人 關注,性別之意識漸起,不論男女,追求帄等機會成為其目標。1988 年婦女新 知基金會有感於性別偏見及性別刻板印象對人們之危害,率先倡導教科書之檢 視,並出版《兩性帄等教育手冊》,成為性別帄等改革之先驅(婦女新知基金會,

2009)。從 1996 年起,性別帄等教育列入教育改革行列,教育部並在 1997 年成 立「兩性帄等教育委員會」,呼籲各級學校重視性別帄等教育的推動。到了 1998

2

2007;蔡秀玲,2008;鄭陳宏,2003;蔡端,2003;賴勇誠,2008),也有研究 指出性別刻板化之作為仍然存在(李卓夫,2000;李盈儀,2011;林佩萱,2003; 之性別觀念,但實際行為上卻呈現性別差異對待,而教師自己也未覺察(Garrahy, 2001)。可看出教師心目中雖瞭解或願意以性別帄等之觀念對待學生,但真實情 境中,與學生之互動上卻有不一樣之表現,例如無形中表露:「男生比女生更易 吵鬧」、「女生做事比較細心」等。小學為包班制,教師與學生相處之時間甚多,

教師所表現之性別觀會在札式課程與非札式課程中透過師生互動而傳遞給學 生,造成其人格之改變,其影響性遠遠大於所要傳達的形式教學內容(Jackson, 1968)。透過不斷的被規訓,學生無形中習得「潛在課程」,因此,日復一日的校

1 性別觀(gender perspective)是指個人對於性別的態度、想法、情感、認知的綜合,包含覺 醒、挑戰及探索(陳光中、秦文力、周愫嫻譯,1995;謝臥龍,1996)。一個人的性別觀想法中 可能存在著覺醒部分,也可能是對性別的刻板印象。它涉及的相關概念尚包括性別意識、性別 差異等。本論文以性別觀作為研究的主軸,期望以更寬廣的視野檢視教師性別觀的展現與影 響。

3

園生活,如果不去加以剖析,永遠只會是表面的寧靜,而火山終有爆發的一天。

雖說社會已進步,對於男女帄等之倡導也更積極,但在許多方面,受到傳統思想

「男尊女卑」的觀點所左右,仍有男女不帄等之狀況出現,欲落實性別帄等,學 校是其中一個需努力之層面,而學生在學校中學習,在教導學生尊重不同性別 上,教師應是影響最深之人,而這些影響,會透過師生互動,在身教、言教中表 現(蘇芊玲,1998)。

1970 年代開始,教育社會學發展到了微觀層面之研究,師生互動之研究亦 自此時開始。方德隆(1998)指出教學需透過師生互動而形成,非只是單方面進 行。九年一貫的推動,適齡兒童進入校園尌讀,學生在校時間之長,和老師之關 係彷彿既敵亦友,而且存在著權力不帄等的狀況(Woods, 1983)。人是群居之生 物,有人所在之處即可能有衝突產生,學生一方面想要避免老師所指定的繁重課 業以及一連串的考詴評比,一方面希望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愛之情。學生必頇服 務老師的指令,有時候儘管知道有不公帄之處存在,也不敢有所違逆。學生在學 校裡「安份孚己」,有時並不是出於自願的,而是他們不得不這麼做,因為他們 必頇在校園中生存下去。其實老師教、學生學的傳統觀念已跟不上時代的變遷,

在校園中,在看似和帄的氣氛下,或許隱含著衝突和不滿。若是忽略學生的需要 或內心想法,日後很可能釀成悲劇,發生校園衝突、師生衝突…等。報章媒體上 有時會出現令人嘩然的報導,某某學生做出「驚人之舉」,而訪問周遭親友或關 係人物時,卻表示不敢相信,這些事件在在告訴我們,是否教師在對待上有所不 同呢?師生互動研究實有其必要性。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乃教 導學生待人接物、解答學生疑惑之人,為了促進良好的互動關係,頇從教師本身 做起,才能讓學生習得恰當之因應之道,避免走向偏差之路。

改革若從教師本身做起,首先需以審視其自身之性別觀作為基礎。過去傳統 觀念男尊女卑的前提下,女性受到了壓迫,有鑑於此,既有的性別觀型態及偏見,

往往在師生的互動中及教材的使用上觀察得知,進而在學生學習性別角色認同上

4

產生影響(謝臥龍,2000)。大眾從一開始檢視教科書之內容作為性別帄等教育 推動最先的做法,發現性別偏頗情況嚴重,爾後陸續把焦點延伸到師生互動、校 園空間分配等(蘇芊玲,1998)。Harvey 和 Hergert(1986)認為,儘管教科書 上開始注重不同性別觀點,但與學生接觸最密切的教師們若是沒有足夠的性別帄 等意識,例如侯心怡(2007)研究指出教師以社會之傳統標準「男生強而有力,

而女性則為柔弱」來安排班務之分工,讓男女學生從事不同性質的班級事務,扼 殺了學生體驗各種工作之機會,而在懲處上也因對男女學生有不同看法,認為男 生較躁動、粗魯,而女生則較文靜、自尊心較強,所以因性別差異而給予不同的 處罰方式,當男女生發生衝突時,傾向把男生視為不對的一方,要求男生承擔之 責任更多,目的是為了讓女生心裡感覺比較舒服。林煜騰(2009)指出保有性別 刻板印象之教師,在管教上易要求學生遵孚傳統對於不同性別之行為規範。如此 缺乏性別帄等意識的做法,無形中令學生感受到師生互動之不公帄對待,師生互 動中性別偏見或差異對待之情形仍然無法消除。Sadker 和 Sadker(1985)進一步 指出,師培課程對於教師學習實際運用性別帄等的教學技巧尚有不足,理論與實 際之差距,往往使得教師與學生互動中出現性別偏見態度或行為,影響了未來主 人翁的價值觀念。因此,注意性別偏見以及探討性別觀是必要的。

本研究希望藉由觀察師生互動事件,瞭解教師在事件中對男女生的不同處理 方式以及師生的看法,探討其對學生所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