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本章主要在闡述本研究的基本理念與架構,其內容依序包括:研究動 機、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名詞釋義、研究方法與步驟、研究範圍與限制,

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現代的社會,教育普及、文化多元、思想開放,除了我們的學生更

有自己的想法,家長的意見更甚囂塵上,面對孩子的成長問題,其求好心 切的心態是可以被理解的,然而教師神聖的教育地位不能因此淹沒在高漲的 個人意見中。研究者有感於親師互動議題在現在開放社會的重要性,賽局理論恰 巧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分析邏輯,所以產生了深入探討的興趣,思考賽局理論在學 校教育工作應用的可能性,茲將本研究的主要動機陳述如下。

壹、 親師衝突頻傳,親師互動成為學校的重要議題

怪獸家長(monster parents)是近幾年在教育界新興的名詞,日本的教育 評論家蒐集了許多教育實例:一名老師被家長要求每天早上赴學生家接學 生上學;另一名老師被要求每天要查看天氣預報,告訴學生隔天是否要帶 傘;一名母親質疑自己的小孩是否打破學校窗戶,因為他丟出去的石頭跟 他撿來的不一樣,她為了必須向公司請假來了解這件事,要求學校賠償工 資損失。

因應家長們千奇百怪的要求,讓老師的壓力指數創下紀錄,東京市政 府甚至在 2010 年三月份趕著花錢印製「教戰手冊」,教老師如何應付怪 獸家長,可見親師互動議題多麼令人關切與費神。

換個場景來到了台灣,情況似乎沒有好到哪裡去,每天報章雜誌翻 開,親師衝突的新聞屢見不鮮,少子化的現代社會,家長對於教育有自己 的一套想法。時代已經到了改變的時刻,教師需要順應之,然而這個改變 不可當成迫於無奈,而要搶先一步趕上時代的潮流。

教育基本法第八條第二項謂「國民教育階段內,家長負有輔導子女之 責任:並得為其子女之最佳福祉,依法律選擇受教育之方式、內容及參與 學校教育事務之權利。」家長不僅有教育選擇權,更有教育參與權。林明 地(1996)表示,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是現代教育的趨勢。教師應該正視親師 互動的改善與增進已成為教育工作的一部份,協調家長的需求以及教師的 專業,讓雙方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研究主題聚焦在國民中學的教育階段之親師關係,因為國中學生正值 青春期,加上面臨升學的壓力,學校課業繁重,許多在國小已有的狀況,

上了國中程度加劇,甚至一發不可收拾,學生的問題不比國小少,而且往 往情節嚴重,需要和家長一起溝通討論,親師互動著實是國中教育當中重 要的一環。

貳、 教師是親師互動的關鍵人物

早期的老師因為社會風氣純樸,教育結構簡單,老師的工作就是配合 學校政策、執行管教的工作,認真教學即是對家長負責;王淑俐(2001)表 示,由於時代變遷,如今在民主時代就不能完全以權威來帶領學生,必得 運用專家及人格感召的權威,來發揮影響力。同樣的,面對家長也應該利 用專業和人格做感召,如果現在的老師還只是承襲著前人的作為閉門造 車,教學恐怕窒礙難行。

父母和教師對孩子的期望目標是一致的,但是雙方的立場、觀點和認 知不同,往往在彼此互動的過程中潛藏許多障礙(王淑俐,2000)。S. L.

Lightfoot(1978)認為,由於人類社會結構中界定角色的本質,造成親師雙方

在角色上就存在某種對立,而非人際間互動所造成的對立。而有責任和有 能力協調這些歧異,突破障礙的人,正是老師──因為教師是教育專業人 員。教師專業倫理準則的實踐途徑之一,正是建立親師生的合作與對話,

增進教師覺知倫理實踐能力(吳清山、黃旭鈞,2005)。

學校教育由學生、老師、家長三個角色構築而成,現今三者的定位不 應是鼎立的三足,而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和家長協力合作的同心圓,教 師的工作在於協調親、師角色適當的位置,相輔相成而不互相干擾。使家 長熱心參與、建立良好的親師合作關係,才能造成「老師用心,家長關心,

學生開心」的三贏局面,對與學校教育品質的向上提升是一股很大的力量 (張德銳,2000)。

參、 賽局理論的概念可以協助教師釐清親師互動的本質

研究整理了許多研究資料,發現「親師互動」的相關論文研究數量不 少,近十年來的研究持續增加,可見親師互動議題的重要,並且隨著時代 的變動,研究分析也必須能與時俱進。

大部分的研究無論採取質性或量化分析,透過眾多老師的資料蒐集瞭 解親師互動的普遍情形,或者優秀老師的經驗訪談,都為我們提供了很好 的資訊及建議。但是親師互動的每個小細節環環相扣,如果是互動過程當 中的決策行動,使用概括性的建議來處理,有時難免綆短汲深,因為每個 互動情形皆不相同,沒有辦法以同一套的模式運作;親師互動情形的了 解,其目的是能夠營造良好的親師互動,還要能因應不同的狀況。

親師互動是一連串決策行動的歷程,而 Avinash Dixit 和 Susan Skeath 表示,賽局理論(game theory)正是對互動性決策過程進行分析的一門科學 (藍兆杰、徐偉傑、陳怡君譯,2002),提供了完整的分析邏輯,由數學學 者所創造,進而演變成各領域進行互動分析的學問;Immanuel Wallerstein 曾說:「三門以追求普遍規律為宗旨的傳統社會科學(經濟學、政治學和社

會學)日益的相互重合。」(引自劉鋒譯,1997),賽局理論已經廣泛運用於 經濟領域的競爭與合作,對政治關係與策略分析亦相當盛行,在教育社會 學的合理應用可以期待。

親師互動具有「參與者進行決策行動並獲得報酬」的特質,和賽局理 論的要素不謀而合;親師互動的合作與衝突,正如賽局情勢的「協調」與

「背叛」;這讓我們進一步推想,賽局是某種互動規則的呈現,所以親師 互動也呈現出某種規則,加上參與者的決策動機和理性,都可以進一步利 用賽局理論進行推測,幫助我們釐清親師互動關係。

肆、 教師運用賽局理論策略有助於增進親師互動品質

一個完美的決策似乎並不簡單,因為人與人的互動比我們想像中還要 複雜。薛婷芳(2004)認為,提升親師互動品質的重要關鍵在於親師雙方都 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瞭解彼此,親師皆能常認彼此的功能與特性不同,呈 互補、相輔相成的關係。要提升互動品質,正需要一套妥善分析的工具,

並協助做出正確的決策行動。

研究者採取一個新的角度來研究分析親師互動議題,希望透過「賽局 理論」瞭解親師互動情形、習得某些親師互動策略,更重要的是提供一個 新的思維模式與理論的連結,使我們面對不同的親師互動情形,都能做出 最佳的互動決策,達成良好的親師互動。

非零和賽局有創造雙贏的可能,這便是賽局的最大精神和價值。親師 互動是典型的非零和的賽局,所以透過確認共同的目標,可以促進親師互 動的合作,減少親師衝突的情形,而確認共同的目標,要善用賽局策略。

威脅、承諾、獎勵、懲罰、互享資訊、領導等都是極佳的策略,和一般策 略運用的不同,在於施予策略的時機、對象和程度都需配合賽局的內涵而 來,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教師本身的相關背景也可能影響其應用親師互動賽局策略的喜好及

善用程度,也可能影響其親師互動品質。以性別而言,女性導師個性比較 細膩,男性導師比較不拘小節,對於家長互動的細節,女生應該比男生更 注意;以教育背景而言,以師範院校教育學程背景的教師修習的教育學分 最多,是否會影響賽局策略的應用與親師互動品質;以服務年資而言,資 深教師比較瞭解親師互動的情形,處理親師問題也較有經驗,故研究者也 擬探討這三個背景變項對教師應用賽局策略及親師互動品質是否有所影 響。

儘管可以從過去的經驗或直覺瞭解賽局的藝術,但學習其中的科學部 分是相當有益的。若缺乏這些一般原則,得在每一個需要策略思考的情境 中重新來過,當面對一個新的應用領域時尤其如此。有了這個基礎,你可 以更快且更有自信的參賽,並為思考與行動添加一些適用於這個狀況的其 他考量。參與賽局是一種藝術也是一門科學,優秀的決策者會結合賽局理 論及其經驗(藍兆杰等譯,2002)。

所以進行親師溝通之前,先透過賽局觀點「知己知彼」,掌握家長的 期望與心態,以及衡量自己的最佳決策行動,以學生成長學習為同一目 標,善用策略促進良好的合作關係,一方面激發家長正向積極的情緒,以 凝聚教育的資源和力量;二方面減低家長消極或抗拒的方應,以杜絕親師 溝通在爭執上的精神和時間浪費,則我們教育的未來一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