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親師互動之探究

親師互動在現今社會中,成為學校教育當中相當重要的一部份,良好 的親師互動可以帶來教育加乘的效果;相對的,受到阻礙的親師互動,則 使教師教學活動難以執行,學生難以進步。本節分成四大部份,分別討論 親師互動的意涵、親師互動過程、親師合作、親師衝突。

壹、 親師互動的基本概念

要掌握親師互動的方法,先要了解親師互動的基本意涵,才能掌握親 師互動的精神並執行之,以下就親師互動的定義、親師角色的差異、親師 互動的內容、親師互動的管道、親師互動的型態五大部分加以敘述之。

一、 親師互動的定義

親師互動雖有不同的的定義,但本質皆屬同一歸趨。原則上可以先了 解「互動」的意涵,再進一步探「親師互動」的概念。

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編輯委員會(1997)所編纂的重編國語辭典修 訂本,「互動」二字的意思為「社會分子間互相感應的行為過程,如合作、

競爭、衝突等。」王泰茂(1999)認為親師互動(parent-teacher interaction)是 一個廣義的概念,亦可以稱為親師溝通(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親 師合作(parent-teacher cooperation)。

王泰茂(1999)並進一步指出親師互動可視為親師溝通與合作,父母與 教師的溝通互動,為促進教育效能的必要條件,透過父母與教師密切的聯

繫,互動、溝通和協調,可以幫助學生成長、發展與進步。郭耀隆(1999) 指出親師在學校教育中,家長與學校、教師彼此互助、交流與合作、相互 提供資源,以學生為教育主體,以增進教育效益,共同擔負教育學生的責 任,引導學生適才適性的發展,以達成自我潛能實現與全人教育的目的,

並藉由親師互動中,彼此獲得增長與回饋,是一種雙向的互惠關係。

盧玉琴(2003)認為親師互動是「教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協調、衝突 與合作,包括正面、有效的互動及負面、無效的衝突;一切有關親師間主 動、被動的互動型皆屬之。」李介至(2002)則將親師互動定義為「家長與 學校、教師雙方藉由電話、訪問、聯絡簿等多種接觸管道,針對學生相關 事務進行廣泛性的協調與瞭解。」

謝鴻隆(2003)提出,在社會環境中,家長與教師兩者藉由不同的方式 彼此相互影響的動態歷程,亦受到外在環境不斷影響之下的合作、協商或 者是衝突的歷程,包含學校、班級以及家庭之間任何顯性或者是隱性的想 法與作為,就是親師互動。

综上所述,「互動」是指二者或二者以上,彼此間採取行動,並產生 回應的過程;本研究所定義的「親師互動」,即為教師和家長間,彼此採 取行為或決策,並且回應對方行為或決策的歷程。

二、 親師角色的差異

教育部(2000)指出學校有發展者、決策者、權勢者、行動研究者等基 本的角色與功能。UNESO(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1966)召開「關於教師地位之特別政府間會議」,將教師角色 地亦為「擔負教育學童責任的人」,並強調「教師是專業工作者及自律者」

的基本看法。

D. L. Williams(1981)指出教師非常贊同家長在學校教育的參與上扮演 支持者的角色(引自 Moles,1987)。謝鴻隆(2002)則定義教師的角色為計畫 者、溝通者、實施者;家長則是決策者、參與者、協助者、支持者。

陳秀美(2007)提出親師關係品質,家長是消費者角色,對教師所行銷

的教育內產生信任、滿意及承諾;教師則是行銷者,自覺家長對自己的信 任、承諾、滿意程度來改進教學,雙方角色差異若協調良好,則親師關係 品質提升;反之則降低。

上述可知,教師和家長對學生的學習成長很重要,必須發揮各自的角 色功能,使學習個體獲得成長,只有教師,教育無法順利施行;只有家長,

學生無法健全學習,所以仰賴教師和家長達成良好的互動。

三、 親師互動的內容

L. Potter(1996)指出,家長應該與教師討論的主題包括關於學生的家 庭生活、標準化的測驗、學生的永久記錄、課程、學習情況和過程、

行政策略等,親師互動關係是環繞學生的同心圓,互動內容的範疇亦 與學生息息相關,洪明珠(2005)綜合學者的看法將親師互動的內容分 成以下五個方面:以下分五大點敘述之:

(一)學習方面:包括學習的態度、習慣;學習的困難及原因;學生的 學習內容、興趣、成就、能力等。

(二)行為方面:學生的紀律、生活習慣、行為表現、不良行為原因及 解決方法等。

(三)班級事務方面:班級守則、班級活動、課程內容、同儕互動等。

(四)學校政策方面:說明學校的施政方針、目的及校務推展情形等。

(五)其他方面:例如學生在家的學習情形、與家人的互動狀況、家長 如何幫助孩子學習或是家長的教養方法、教育觀念等。

綜上所述 ,本研究親師互動的內容採用洪明珠(2005)的分類方法,共 分成五類:學習、行為、班級事務、學校政策、其他。

四、 親師互動的管道

根據相關的資料,整理主要的親師互動管道如下(Hornby,2000;吳 麗君,2009;林鳳婷,2010;孟憲蓓,2010;曹常仁,1992;曾玉娣,2010;

楊嫊薰,2007;楊清貴,2009):

(一)口語溝通

口語溝通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溝通方式,屬於雙向的互動模式,通常 具有正確以及即時的效果。

1. 電話聯絡:電話是最迅速且方便的親師互動方式,也是親師之間最常 用的口語溝通方式。

2. 親師面談:包括親師會議、隨機非正式的談話等,經由親師雙向溝通 的機會,增加彼此之間的瞭解及信任感。

3. 家庭訪問:其目的是經由對學生家庭更真實的瞭解來協助他們有更好 的學習,而且有助於建立學校及家庭良好的互動關係。

(二)書面溝通

書面的溝通大部分都是單向的溝通方式,接受者對於訊息沒有立即批 評以及提出問題的機會,一般而言,也屬於和家長或老師保持接觸快速且 有效的方式。溝通內容若偏向於通知性質,不需回應或不適合直接公開 時,相當值得採用。

1. 家庭聯絡簿:家庭聯絡簿是中、小學親師間最常使用的溝通方式,記 錄每日的聯絡事項,親師透過聯絡簿的往返,讓家長知道孩子在校的 表現或了解教學的進度,其具有極重要的溝通地位。

2. 校刊或通知單:教師或學校利用校刊或通知單與家長溝通學校及班級 事務,傳達教育理念或需要家長協助配合的事情。

3. 班級網站:資訊科技的普及,家長可藉由網站,瀏覽學校的相關資料 及活動,加深對學校教育的瞭解。

(三)組織溝通

透過組織來進行溝通的方式,其使用正式的溝通程序或會議藉以提高 訊息傳達的正確性及溝通成效。

1. 親師座談會:親師座談會可使家長瞭解學校的教育理念、以及家長對

學校的期望與建議。家長與教師面對面的會談可彌補書面通訊或是電 話通訊的不足以收相輔相成的功效。

2. 義工:家長藉由長期或不定期的擔任義工參與學校的活動,增進親師 間的交流。

3. 父母成長團體:學校邀請有經驗的領導者來帶領父母團體,藉由互相 討論及經驗的分享,促進父母親職、知能的成長。

(四)活動溝通

活動溝通是結合以上三種的綜合性溝通方式,也就是說,在活動中,

親師生共同為一目標而努力,透過彼此的聯繫而達到溝通的效果。

1. 班親會:讓家長參觀班級及舉行座談會,家長和老師間互相分享心得,

以了解子女在學校的情形,並進行溝通。

2. 校慶:常結合家長參觀日、運動會等其他活動一起進行,是一個呈現 學校教育理念及教學成果的時機。

3. 演講座談:透過演講或座談的方式,雙向溝通彼此的態度和信念或是 增加家長的親職教養知能。

綜合以上可知,親師互動的管道相當多元,林鳳婷(2010)研究中表示 國民中學導師常用的親師溝通管道為電話聯絡、家庭聯絡簿、家庭訪問、

書信通知四個方式。教師應視不同的互動內容和互動對象,彈性選擇適合 的互動途徑,以求達到最佳的互動效果。

五、 親師互動的型態

洪明珠(2005)指出,親師互動之型態會影響親師合作的成效。以下 分別從教師與家長的角度、凝聚力和溝通力,以及家長參與的時間及態 度、互動頻率四方面來看親師互動的型態:

(一)依教師與家長的角度區分

T. J. Power 和 K. L. Bartholomew(1987)以強調個體與情境互為影 響的生態觀,以及強調社會結構與文化特質的人種學角度,將親師之間的

互動歸納為五種類型: 1.逃避型(avoidant); 2.競爭型(competitive);

3.整合型(merged);4.單向型(one-way);5.合作型(collaborative)。

(二)依凝聚力與溝通力區分

L. Whitehead 以溝通力及凝聚力兩個層面的高低,區分出親師關係的 四個型態:高溝通高凝聚、高溝通低凝聚、低溝通低凝聚、低溝通高凝聚 (引自曹常仁,1994)。

(三)依家長態度區分

黃淑華(2005)從家長參與時間、家長的正負向態度兩方面區分來親 師互動類型,說明如下:

1. 夥伴型:親師雙方持正向的態度,參與投入班級事務的時間多,與教 師溝通的時間及機會也多,彼此為對等、信任、合作的關係 。 2. 委託型:家長持正向的態度與教師互動,因為肯定教師或是忙碌無法

配合、參與班級事務與教師溝通較少,所以採取完全信任、支持教師 的態度。

3. 冷漠型:家長因對教師不滿,對教師或班級事務態度冷漠,極少參與 班級事務,與教師溝通也少。

4. 過度干預型:家長人際需求沒有獲得滿足或有強烈的控制慾望,對教 師充滿質疑與不信任的負向態度,甚至產生敵意。

(四)依互動頻率區分

R.V. Chopra 和 N.K. French(2004)認為,教師與家長的親師互動關 係可以依照互動的頻繁次數區分成五種類型:

1. 親密互動型

教師與家長發展出私人情誼,不論在校內或是校外皆保持親密良好的 互動。這個類型的互動頻率不會太頻繁,但由於教師與家長互相信任,所 以每次互動皆能有效促進情感交流。

2. 有限互動型

教師與家長利用每天短暫的上下學接送時間做互動,但主要是簡單扼

教師與家長利用每天短暫的上下學接送時間做互動,但主要是簡單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