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賽局理論應用於親師互動之研究─以臺中市國民中學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賽局理論應用於親師互動之研究─以臺中市國民中學為例"

Copied!
16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楊銀興 博士

賽局理論應用於親師互動之研究

─以臺中市國民中學為例

研究生:賴宜君 撰

中華民國 100 年 7 月

(2)

賽局理論應用於親師互動之研究─以臺中市國民中學為例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賽局理論在國民中學親師互動的應用情形,以瞭解國 民中學親師互動現況符合賽局精神之程度、應用賽局策略之程度、不同背 景變項之教師在應用賽局策略的差異與親師互動品質的差異,以及應用親 師互動賽局策略是否有助於增進親師互動品質。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使用自編之「國民中學親師互動調查問卷」 為研究工具進行研究資料的收集,以臺中市公立國民中學的導師為研究對 象,共發出 525 份問卷,收得有效問卷 506 份,以平均數、標準差、t考 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根據 分析結果歸納出以下結論: 壹、 國民中學親師互動現況高度符合賽局精神的五項內涵 國民中學親師互動現況賽局精神的符合程度,在「規則、「動機」、「理 性」、「策略」、「報酬」各層面平均得分皆屬中上水準,表示國中教師對賽 局精神各層面的內涵應用於親師互動的真實情形表贊同,親師互動的現況 高度符合賽局精神。 貳、 國中教師親師互動現況高度應用賽局策略 國中教師親師互動現況賽局策略的應用程度,在「突破困境策略」、「促 進合作策略」兩個層面的得分皆屬中上水準,表示國中教師對賽局策略應 用於親師互動的真實情形表贊同,親師互動的現況高度應用賽局策略。 參、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教師在親師互動賽局策略的應用與親師互動的 品質沒有差異 不同性別、教育背景、服務年資在親師互動賽局策略的應用上沒有差 異;不同性別、教育背景、服務年資在親師互動的品質上沒有差異。

(3)

肆、 國中教師賽局策略應用程度越高其親師互動品質越高 賽局策略不同應用程度之國中教師在親師互動品質的「關係品質」、 「促進合作品質」、「因應衝突品質」三個層面上均有所差異,高分組教師 之得分平均數高於中分組、中分組教師之得分平均數高於低分組;其整體 賽局策略應用程度與整體親師互動品質相關係數為 0.705,達.001 顯著水 準,屬高度正相關。 關鍵字:賽局理論、親師互動、親師合作、親師衝突

(4)

An Application of Game Theory to the Parent-Teacher Interaction: Exampl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Abst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pply “Game Theory” to the parent-teacher interac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The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essence and the strategies of the game theory. Also, it compared and contrasted the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whose application of the game strategies and whose quality of the parent-teacher interaction were differenct. It also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trategies of the game theory and the quality of the parent-teacher interaction.

The method of this study wa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tool was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The Parent-Teacher Interac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Questionnaire”. The subjects were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utors in Taichung City. There were 506 valid questionnaires from 525 questionnaire samples. The data was analyzed by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T-test, one-way ANOVA, and the Pearson Product-Difference correla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concluded as follows.

First, the current level of the essence of the game theory to the parent-teacher interac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was above average.

Second, the current level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game strategies to the parent-teacher interac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was above average.

Third, there was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genders, education levels, and years of service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game strategies to the parent-teacher interaction and the quality of the parent-teacher interaction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5)

Fourth, there wa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game strategie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parent-teacher interaction in junior high school.

Key words: game theory, parent-teacher interaction, parent-teacher cooperation, parent-teacher conflicts

(6)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7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 9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1

第一節

賽局理論之探究 ... 11

第二節

親師互動之探究 ... 26

第三節

賽局理論與親師互動之相關研究 ... 4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6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61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6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65

第四節

實施程序 ... 78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8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81

第一節

國民中學親師互動現況符合賽局精神的情形 ... 81

(7)

第二節

國中教師親師互動現況應用賽局策略的情形 ... 88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教師在應用親師互動賽局策略與親師

0000000

互動品質的差異情形 ... 92

第四節

國中教師應用親師互動賽局策略與親師互動品質的關係

....

... 10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09

第一節

結論 ... 109

第二節

建議 ... 112

參考文獻 ... 115

壹、

中文部分 ... 115

貳、

英文部分 ... 121

附錄 ... 123

附錄一:國民中學親師互動調查問卷(專家內容效度)…………...123

附錄二:國民中學親師互動調查問卷專家意見修正表…………..137

附錄三:國民中學親師互動調查問卷(預試問卷)………...140

附錄四:國民中學親師互動調查問卷(正式問卷)………...144

附錄五:正式施測母群樣本學校統計表………...………...148

附錄六:正式問卷回收統計資料………...……...149

(8)

表 次

表 2-3-1 賽局理論應用教育議題相關研究 ... 48

表 2-3-2 親師互動相關研究 ... 50

表 3-2-1 預試問卷抽樣與回收情形 ... 63

表 3-2-2 正式問卷抽樣情形 ... 64

表 3-3-1 內容效度之專家名單(依姓氏筆畫排列)... 67

表 3-3-2 國民中學親師互動調查問卷專家審查內容效度之統計表

... 68

表 3-3-3 親師互動賽局精神量表之項目分析 ... 72

表 3-3-4 親師互動賽局策略量表之項目分析 ... 73

表 3-3-5 親師互動品質分量表之項目分析 ... 74

表 3-3-6 親師互動賽局精神量表之因素分析 ... 75

表 3-3-7 親師互動賽局策略量表之因素分析 ... 76

表 3-3-8 親師互動品質量表之因素分析 ... 77

表 3-3-9 國民中學親師互動調查正式問卷各分量表之信度分析 ... 78

表 3-4-1 正式問卷回收情形 ... 79

表 4-1-1「親師互動賽局精神量表」之描述性統計 ... 82

表 4-1-2「親師互動賽局精神量表」各層面之描述性統計 ... 83

表 4-1-3 規則層面各題平均數、標準差 ... 83

表 4-1-4 動機層面各題平均數、標準差 ... 84

(9)

表 4-1-5 理性層面各題平均數、標準差 ... 85

表 4-1-6 策略層面各題平均數、標準差 ... 86

表 4-1-7 報酬層面各題平均數、標準差 ... 86

表 4-2-1「親師互動賽局策略量表」之描述性統計 ... 89

表 4-2-2「親師互動賽局策略量表」各層面之描述性統計 ... 90

表 4-2-3「突破困境策略」層面各題平均數、標準差 ... 90

表 4-2-4「促進合作策略」層面各題平均數、標準差 ... 91

表 4-3-1 不同性別之國中教師在應用親師互動賽局策略各層面及

整體的差異分析 ... 93

表 4-3-2 不同教育背景之國中教師在應用親師互動賽局策略各層

面及整體的差異分析 ... 94

表 4-3-3 不同服務年資之國中教師在應用親師互動賽局策略各層

面及整體的差異分析 ... 95

表 4-3-4 不同性別之國中教師在親師互動品質各層面及整體的差

異分析 ... 97

表 4-3-5 不同教育背景之國中教師在親師互動品質各層面及整體

的差異分析... 98

表 4-3-6 不同服務年資之國中教師在親師互動品質各層面及整體

的差異分析 ... 99

(10)

表 4-4-1 整體賽局策略不同應用程度之國中教師在親師互動品質

的差異分析 ... 102

表 4-4-2 突破困境策略不同應用程度之國中教師在親師互動品質

的差異分析 ... 103

表 4-4-3 促進合作策略不同應用程度之國中教師在親師互動品質

的差異分析 ... 105

表 4-5-1 親師互動賽局策略的應用與親師互動品質之相關摘要 .... 106

(11)

圖 次

圖 2-1-1 賽局的基本特徵圖解 ... 14

圖 2-1-2 囚徒困境的情境分析 ... 17

圖 2-1-3 囚犯困境的最優反應分析圖 ... 18

圖 2-1-4 納許均衡示意圖 ... 19

圖 2-2-1 雙向度應付衝突模式 ... 44

圖 3-1-1 研究架構 ... 61

圖 4-5-1 親師互動賽局策略運用程度與親師互動品質之相關離

散分布圖 ... 106

(12)

第一章

緒論

本章主要在闡述本研究的基本理念與架構,其內容依序包括:研究動 機、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名詞釋義、研究方法與步驟、研究範圍與限制, 茲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現代的社會,教育普及、文化多元、思想開放,除了我們的學生更 有自己的想法,家長的意見更甚囂塵上,面對孩子的成長問題,其求好心 切的心態是可以被理解的,然而教師神聖的教育地位不能因此淹沒在高漲的 個人意見中。研究者有感於親師互動議題在現在開放社會的重要性,賽局理論恰 巧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分析邏輯,所以產生了深入探討的興趣,思考賽局理論在學 校教育工作應用的可能性,茲將本研究的主要動機陳述如下。

壹、 親師衝突頻傳,親師互動成為學校的重要議題

怪獸家長(monster parents)是近幾年在教育界新興的名詞,日本的教育 評論家蒐集了許多教育實例:一名老師被家長要求每天早上赴學生家接學 生上學;另一名老師被要求每天要查看天氣預報,告訴學生隔天是否要帶 傘;一名母親質疑自己的小孩是否打破學校窗戶,因為他丟出去的石頭跟 他撿來的不一樣,她為了必須向公司請假來了解這件事,要求學校賠償工 資損失。 因應家長們千奇百怪的要求,讓老師的壓力指數創下紀錄,東京市政 府甚至在 2010 年三月份趕著花錢印製「教戰手冊」,教老師如何應付怪 獸家長,可見親師互動議題多麼令人關切與費神。

(13)

換個場景來到了台灣,情況似乎沒有好到哪裡去,每天報章雜誌翻 開,親師衝突的新聞屢見不鮮,少子化的現代社會,家長對於教育有自己 的一套想法。時代已經到了改變的時刻,教師需要順應之,然而這個改變 不可當成迫於無奈,而要搶先一步趕上時代的潮流。 教育基本法第八條第二項謂「國民教育階段內,家長負有輔導子女之 責任:並得為其子女之最佳福祉,依法律選擇受教育之方式、內容及參與 學校教育事務之權利。」家長不僅有教育選擇權,更有教育參與權。林明 地(1996)表示,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是現代教育的趨勢。教師應該正視親師 互動的改善與增進已成為教育工作的一部份,協調家長的需求以及教師的 專業,讓雙方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研究主題聚焦在國民中學的教育階段之親師關係,因為國中學生正值 青春期,加上面臨升學的壓力,學校課業繁重,許多在國小已有的狀況, 上了國中程度加劇,甚至一發不可收拾,學生的問題不比國小少,而且往 往情節嚴重,需要和家長一起溝通討論,親師互動著實是國中教育當中重 要的一環。

貳、 教師是親師互動的關鍵人物

早期的老師因為社會風氣純樸,教育結構簡單,老師的工作就是配合 學校政策、執行管教的工作,認真教學即是對家長負責;王淑俐(2001)表 示,由於時代變遷,如今在民主時代就不能完全以權威來帶領學生,必得 運用專家及人格感召的權威,來發揮影響力。同樣的,面對家長也應該利 用專業和人格做感召,如果現在的老師還只是承襲著前人的作為閉門造 車,教學恐怕窒礙難行。 父母和教師對孩子的期望目標是一致的,但是雙方的立場、觀點和認 知不同,往往在彼此互動的過程中潛藏許多障礙(王淑俐,2000)。S. L. Lightfoot(1978)認為,由於人類社會結構中界定角色的本質,造成親師雙方

(14)

在角色上就存在某種對立,而非人際間互動所造成的對立。而有責任和有 能力協調這些歧異,突破障礙的人,正是老師──因為教師是教育專業人 員。教師專業倫理準則的實踐途徑之一,正是建立親師生的合作與對話, 增進教師覺知倫理實踐能力(吳清山、黃旭鈞,2005)。 學校教育由學生、老師、家長三個角色構築而成,現今三者的定位不 應是鼎立的三足,而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和家長協力合作的同心圓,教 師的工作在於協調親、師角色適當的位置,相輔相成而不互相干擾。使家 長熱心參與、建立良好的親師合作關係,才能造成「老師用心,家長關心, 學生開心」的三贏局面,對與學校教育品質的向上提升是一股很大的力量 (張德銳,2000)。

參、 賽局理論的概念可以協助教師釐清親師互動的本質

研究整理了許多研究資料,發現「親師互動」的相關論文研究數量不 少,近十年來的研究持續增加,可見親師互動議題的重要,並且隨著時代 的變動,研究分析也必須能與時俱進。 大部分的研究無論採取質性或量化分析,透過眾多老師的資料蒐集瞭 解親師互動的普遍情形,或者優秀老師的經驗訪談,都為我們提供了很好 的資訊及建議。但是親師互動的每個小細節環環相扣,如果是互動過程當 中的決策行動,使用概括性的建議來處理,有時難免綆短汲深,因為每個 互動情形皆不相同,沒有辦法以同一套的模式運作;親師互動情形的了 解,其目的是能夠營造良好的親師互動,還要能因應不同的狀況。 親師互動是一連串決策行動的歷程,而 Avinash Dixit 和 Susan Skeath 表示,賽局理論(game theory)正是對互動性決策過程進行分析的一門科學 (藍兆杰、徐偉傑、陳怡君譯,2002),提供了完整的分析邏輯,由數學學 者所創造,進而演變成各領域進行互動分析的學問;Immanuel Wallerstein

(15)

會學)日益的相互重合。」(引自劉鋒譯,1997),賽局理論已經廣泛運用於 經濟領域的競爭與合作,對政治關係與策略分析亦相當盛行,在教育社會 學的合理應用可以期待。 親師互動具有「參與者進行決策行動並獲得報酬」的特質,和賽局理 論的要素不謀而合;親師互動的合作與衝突,正如賽局情勢的「協調」與 「背叛」;這讓我們進一步推想,賽局是某種互動規則的呈現,所以親師 互動也呈現出某種規則,加上參與者的決策動機和理性,都可以進一步利 用賽局理論進行推測,幫助我們釐清親師互動關係。

肆、 教師運用賽局理論策略有助於增進親師互動品質

一個完美的決策似乎並不簡單,因為人與人的互動比我們想像中還要 複雜。薛婷芳(2004)認為,提升親師互動品質的重要關鍵在於親師雙方都 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瞭解彼此,親師皆能常認彼此的功能與特性不同,呈 互補、相輔相成的關係。要提升互動品質,正需要一套妥善分析的工具, 並協助做出正確的決策行動。 研究者採取一個新的角度來研究分析親師互動議題,希望透過「賽局 理論」瞭解親師互動情形、習得某些親師互動策略,更重要的是提供一個 新的思維模式與理論的連結,使我們面對不同的親師互動情形,都能做出 最佳的互動決策,達成良好的親師互動。 非零和賽局有創造雙贏的可能,這便是賽局的最大精神和價值。親師 互動是典型的非零和的賽局,所以透過確認共同的目標,可以促進親師互 動的合作,減少親師衝突的情形,而確認共同的目標,要善用賽局策略。 威脅、承諾、獎勵、懲罰、互享資訊、領導等都是極佳的策略,和一般策 略運用的不同,在於施予策略的時機、對象和程度都需配合賽局的內涵而 來,才能達到好的效果。 教師本身的相關背景也可能影響其應用親師互動賽局策略的喜好及

(16)

善用程度,也可能影響其親師互動品質。以性別而言,女性導師個性比較 細膩,男性導師比較不拘小節,對於家長互動的細節,女生應該比男生更 注意;以教育背景而言,以師範院校教育學程背景的教師修習的教育學分 最多,是否會影響賽局策略的應用與親師互動品質;以服務年資而言,資 深教師比較瞭解親師互動的情形,處理親師問題也較有經驗,故研究者也 擬探討這三個背景變項對教師應用賽局策略及親師互動品質是否有所影 響。 儘管可以從過去的經驗或直覺瞭解賽局的藝術,但學習其中的科學部 分是相當有益的。若缺乏這些一般原則,得在每一個需要策略思考的情境 中重新來過,當面對一個新的應用領域時尤其如此。有了這個基礎,你可 以更快且更有自信的參賽,並為思考與行動添加一些適用於這個狀況的其 他考量。參與賽局是一種藝術也是一門科學,優秀的決策者會結合賽局理 論及其經驗(藍兆杰等譯,2002)。 所以進行親師溝通之前,先透過賽局觀點「知己知彼」,掌握家長的 期望與心態,以及衡量自己的最佳決策行動,以學生成長學習為同一目 標,善用策略促進良好的合作關係,一方面激發家長正向積極的情緒,以 凝聚教育的資源和力量;二方面減低家長消極或抗拒的方應,以杜絕親師 溝通在爭執上的精神和時間浪費,則我們教育的未來一定會更好。

(17)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茲就本研究的目的與問題說明如下。

壹、 研究目的

基於前述研究動機,提出研究目的如下: 一、 瞭解臺中市國民中學親師互動現況符合賽局精神的情形。 二、 瞭解臺中市國中教師親師互動現況應用賽局策略的情形。 三、 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臺中市國中教師在應用親師互動賽局策略與 親師互動品質的差異情形。 四、 探討臺中市國中教師應用親師互動賽局策略與親師互動品質的關 係。 最後,就分析研究結果,提供給相關教育人員及教育單位作為參考。

貳、 研究問題

基於前述研究目的,提出待答問題如下: 一、 臺中市國民中學親師互動現況符合賽局精神的情形如何? 二、 臺中市國中教師親師互動現況應用賽局策略的情形如何? 三、 不同背景變項之臺中市國中教師在親師互動賽局策略與親師互動品 質的差異情形為何? 四、 臺中市國中教師應用親師互動賽局策略與親師互動品質的關係為 何?

(18)

第三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所使用的主要名詞,其意義與界定分述如下。

壹、

賽局理論

賽局理論是一情境互動分析理論,其理論精神包括規則、動機、理性、 策略、報酬五大部分。本研究自編問卷第一部分「親師互動賽局精神量 表」,係根據理論精神編定為五個層面,以四點量表計分,得分越高表示 親師互動情形越符合賽局精神。

貳、

賽局策略

賽局策略為參與者在賽局的互動過程中為達目的所採取的一連串計 畫與行動,其策略內容包括突破困境和促進合作兩大部分,涵蓋合作、重 複賽局、獎勵與懲罰、領導賽局、威脅與承諾、掌握資訊、協調理性與風 險、混合策略等項目。本研究自編問卷第二部分「親師互動賽局策略量 表」,係根據策略內容編定為兩個層面,以四點量表計分,得分越高表示 親師互動情形應用賽局策略的程度越高。

參、

親師互動

「親師互動」,即為教師和家長間,彼此採取行為或決策,並且回應 對方行為或決策的歷程。本研究自編問卷第一部分「親師互動賽局精神量 表」係用以瞭解符合賽局精神的親師互動現況,以四點量表計分,得分越 高表示現況的符合程度越高;第二部分「親師互動賽局策略量表」係用以 瞭解應用賽局策略的親師互動現況,以四點量表計分,得分越高表示現況 的應用程度越高;第三部分「親師互動品質量表」係用以瞭解親師互動現

(19)

況的品質,以四點量表計分,得分越高表示親師互動現況的品質越好。

肆、

親師合作

「親師合作」是協調良好的親師互動狀態,教師與家長在溝通往來的 過程中,互相支持的互動歷程。本研究自編問卷第二部分「親師互動賽局 策略量表」的第二個層面為「促進合作策略」,以四點量表計分,得分越 高表示親師互動過程中促進親師合作的相關策略應用程度越高;第三部分 「親師互動品質量表」的第二個層面為「促進合作品質」,以四點量表計 分,得分越高表示親師互動過程中促進親師合作的品質越良好。

伍、

親師衝突

親師衝突是一種協調不良好或是無法互相協調的親師互動狀態,教師 與家長在互動往來的過程當中,彼此行為對立,並覺察到對方或自己不滿 意的感受。本研究自編問卷第二部分「親師互動賽局策略量表」的第一個 層面為「突破困境策略」,以四點量表計分,得分越高表示親師互動過程 中解決親師衝突的相關策略應用程度越高;第三部分「親師互動品質量表」 的第三個層面為「因應衝突品質」,以四點量表計分,得分越高表示親師 互動過程中因應親師衝突的品質越良好。

(20)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茲就本研究的方法與步驟說明如下。

壹、 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收集大量資料以瞭解普遍現象,欲了解臺中 市國中教師親師互動現況、賽局策略的運用情形、親師互動品質,以及親 師互動情形是否可用賽局理論來驗證,為使研究樣本具代表性,採用分層 隨機抽樣方式選取樣本,以增加研究可靠性。

貳、 研究步驟

本研究主要涉及「賽局理論」與「親師互動」兩個主要議題,針對研 究主題之特性,本研究主要採取文獻分析、問卷調查方法,茲說明如下: 一、 蒐集文獻:針對研究主題與目的,蒐集國內外有關賽局理論、親師 互動之專書、期刊、論文及研究報告等資料,並作為分析、歸納及 統整之依據。 二、 編擬研究計畫及研究架構:根據文獻探討所得的結果,擬定研究對 象及研究架構,作為研究實施的計畫書。 三、 編製研究工具:問卷設計與修改。 四、 資料分析:發放問卷,將問卷回收,再進行問卷資料整理、登錄, 以 SPSS 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 五、 撰寫研究報告:分析結果,做成結論與結論與建議,撰寫研究論文, 以 APA 格式呈現,完成研究論文初稿。經指導教授及審查委員教授 指導後再做修改,最後完成研究論文的撰寫工作。

(21)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秉持客觀、嚴謹的原則進行研究,唯仍有不足之處,茲就本研 究的範圍與限制說明如下。

壹、 研究範圍

本研究抽樣對象為臺中市公立國民中學普通班導師,包含公立完全中 學國中部;不包含私立學校、特教學校、代理代課老師、專任教師、行政 人員。

貳、 研究限制

一、 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問卷方式調查國民中學教師親師互動的現況,因問卷調查 法可廣泛收集資料以求普遍情形和原則,但受限於大量抽樣,無法確知受 試者是否填答確實,設計反向題以測定受試者填答的真實程度。 二、 研究對象 以臺中市國民中學班級導師為問卷調查對象,未能涵蓋更多學校以及 縣市,研究結果及推論較為受限,但是以台中市為研究地區,同時包含了 市區、山區、屯區、海區,這幾個特質皆不相同的區域,期待研究結果呈 現常態性,推論至其他地區不至於相差甚遠。

(2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探討與本研究相關之理論及其相關研究,並加以歸納整理, 以作為研究架構及蒐集資料的基礎。全章共分成三節,第一節探討賽局理 論的主要論點;第二節探討親師互動的重要概念;第三節探討賽局理論與 親師互動的相關研究。分述如下。

第一節

賽局理論之探究

本節分成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探討賽局理論的歷史,第二部分探討賽 局理論的基本概念,第三部分探討囚犯困境賽局及其重要概念,第四部分 探討賽局的相關策略。茲分述如下。

壹、

賽局理論的歷史

賽局理論是數學的一個分支,在社會科學上的應用卻極為廣泛,小從 一場撲克牌或運動競賽的過招、人和人投資合作的利益分配;大至兩國之 間的戰與和。賽局理論其實是一種策略思考 (巫和懋、夏珍,2002) 。之 所以發展與應用,與其理論的實用性有關,以下茲就賽局理論的源起和發 展加以說明。 一、 賽局理論的源起 關於具有賽局性質的決策問題的研究可以追溯到 18 世紀甚至更早。 賽局的觀念其實早已存在於人們的日常經濟行為之中,但是賽局理論的成 型與闡揚仍應歸功於 1944 年匈牙利裔的數學家 John Von Neumann 和普林 斯頓經濟學家 Oskar Morgenstern 所合著的《賽局理論與經濟行為》(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一書,進一步闡述「零和賽局」的論點。

(23)

所謂「零和」是指一方的所得與另一方所失相等的經濟行為,該書提供了 一套系統化分析方法,尋求利害衝突下的最適因應策略,為現代賽局理論 奠定了基礎,標誌著系統化賽局理論的成形(巫和懋、夏珍,2002;梁輝昌、 葉子嘉,2006;張振華,2007;謝育容譯,2010)。 二、 賽局理論的發展 現代賽局理論的內容規則與《賽局理論與經濟行為》這本書關係不 大,因為賽局很難是純然「一人失必一人得」的封閉狀態,在此之後,有 人提出了「非零和賽局」的論點。所謂「非零和」是指賽局中各方的收益 或損失的總和不是零值,對局各方不再完全對立,一個局中人的所得並不 一定意味著其他局中人要遭受同樣數量的損失。也就是說,參與者之間不 是「你死我活」這樣一種簡單的關係,可能存在某種共同的利益,仰賴合 作、溝通才能製造「雙贏」或者「多贏」的局面,這是現代賽局理論當中 相當重要的概念。 廣為人知的「囚犯困境」就是非零和賽局的原型,由普林斯頓大學的 數學教授 Tucker 在一場心理系的演講中所介紹,此一立論提出之後,賽局 理論便廣泛運用於政治、經濟、心理學之中。John Nash──電影《美麗境 界》的主人翁,正是 Albert W. Tucker 的學生,受到此一理論的吸引,並進 一步的尋求囚犯困境的解困方法,針對非合作、非零和的賽局,提出了「納 許均衡」,摘下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桂冠,將賽局理論推上了最高境界, 成為二十世紀中跨學科的代表性研究理論(巫和懋、夏珍,2002;梁輝昌、 葉子嘉,2006;張振華,2007;謝育容譯,2010)。

從 John Von Neumann 的開山之作,到了 Nash 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 歷時了五十年的時間,賽局理論不僅沒有退燒,反而更熱烈的在各領域開 展而來;從一個純粹的數學理論,搖身一變成為法律、政治、經濟、軍事…… 等各領域的重要分析理論,甚至可以簡而言說,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互 動和衝突之處,就可以利用賽局理論來加以分析辯證。

(24)

貳、

賽局理論的基本概念

賽局理論內含博大精深,就其基本概念而言,以下依意涵、要素、分 類三個部分敘述之。 一、 賽局理論的意涵 賽局理論是研究人類行為的科學,如何探討賽局的形成,以及為何探 討,賽局理論的內涵要從賽局的「規則」、「動機」及「理性」三者來瞭解 (謝育容譯,2010): (一)規則:有些事物能夠決定參與者、策略、報酬以及資訊的狀態, 若是將這些事物稱為「規則」,那麼賽局本身就是一種規則。因為我們可 從這些規則中獲知參與者將會採取什麼樣的行為模式,以及可以從中獲得 什麼報酬。 (二)動機:參與者採取某行動的理由或原因就叫作「動機」。賽局的 參與者會基於自身動機,思考要採取什麼行動,藉由思考對方是出於什麼 動機行事,就能預測其行動。 (三)理性:賽局理論的推求是根據參與者以理性採取行動。理性的 三點判斷:具備足夠的推理能力,不做錯誤的思考;以自己能夠獲得最大 利益而採取行動;不做會損害自己的行為。 但若不是數學上精確的演算,而是為了更廣泛地推論人類行為的研 究,應以著名的經濟學家 H. Simon 所提出的「有限理性」為原則,也就是 參與者想要採取理性行動,但可能受限於能力而不得不採取的有限理性行 為。H. Simon 在《社會科學辭典》中,提到理性化的能力,是透過追求自 身利益極大化加以顯示,不僅必須是一種手段方面的理性,同時也應該是 一種目的理性(引自梁輝昌、葉子嘉,民 95)。 Martin Shubik 曾說:「賽局理論就是在研究對立情境下做決策的方法。」 (引自李俊杰,2002)。賽局理論透徹的看穿情勢,在對立的情勢下,是為

(25)

評估的利器,綜上所述,研究者定義賽局為:以理性為基礎,透過動機進 行決策和行動而形成的一套規則;賽局理論則是:理解並預測互動關係, 以獲得各方最大利益的分析理論,見圖解 2-1-1: 圖 2-1-1 賽局的基本特徵圖解 資料來源:謝育容(譯)(2010)。賽局理論圖解。(原作者:清水武治)。商周。 二、 賽局理論的要素 賽局理論(game theory),又稱作:博奕理論、競局理論、對局論、局 論、遊戲理論。這是一種思考策略,以系統設定的數理分析方法為基礎, 讓個人能在利害衝突下做出最佳因應策略,尋求自己的最大勝算或利益, 從而在生活中無數的競爭中求生存(梁輝昌、葉子嘉,2006)。

根據 Robert John Aumann 教授的看法,最基本的賽局至少有三個要 素:一組局中人(一個局中人集合)、局中人可以採取的行動(出招)、局中人 可能得到的勝利(引自董志強,2008)。 不同的學者所發表的賽局理論內容,其要素大概不外乎此三者,只是 名稱上或有不同。歸結如下(鄧志松、唐代彪,2006;董志強,2008;謝育 容譯,2010): 動機 參與者 理性 有限理性 行動

(26)

(一) 參與者(players):即是局中人,指在賽局之中,能夠自行選擇手 段或方法的主體,至少兩個。 (二) 策略(strategies):意即採取的行動,指在賽局之中,為了實現目的 所採取的一連串計畫。最常見的兩個選項是「合作」與「競爭」 (又稱背叛)。 (三) 報酬(payoff):指在賽局之中,可能得到的勝利,有時是勝利帶來 的利潤,其值可正可負。因為報酬的組合不同,產生不同的賽 局。 當然,這是至少包括的三項要素,有時在不同情境的賽局當中,還要 加上額外的要素,舉例而言:對於動態賽局,還要定義參與者的行動順序; 對於資訊不完全賽局,還要定義每個參與者的資訊結構(董志強,2008)。 三、賽局理論的分類 賽局的分類根據型態的不同是五花八門的,特殊的賽局,根據其性質 還可以給予專有的名稱,像是懦夫賽局、最後通牒賽局……等。一個賽局 可能同時具有多個分類,以「參與者」的相關條件作為分類的基本原則, 常見的分類有以下五種(E. Rasmusen,2004;張振華,2007;謝育容譯, 2010): (一)依參與者的先後順序 1. 靜態賽局:或稱單回合賽局,指在賽局中,參與者同時出招,互動一次 即終止賽局。例如兒時所玩的「剪刀、石頭、布」。 2. 動態賽局:或稱多回合、重複賽局,指在賽局中,參與者的行動有先後 順序,且後行動者能觀察到先行動者所選擇的行動。例如下「象棋」或 玩「井字遊戲」。 (二)依參與者對其他參與者的瞭解程度 1. 完全資訊賽局:指在賽局過程中,每一位參與者對其他參與者的特徵、 策略空間及收益函數有準確的資訊。

(27)

2. 不完全資訊賽局:如果參與者對其他參與者的特徵、謀略空間及收益 函數資訊瞭解得不夠準確,或者不是對所有參與者的特徵、策略空間 及收益函數都有準確資訊。 (三)依參與者之間是否合作 1. 合作賽局:參與者在協定範圍內進行的賽局,彼此具有某程度的約束力 協定存在。 2. 不合作賽局:參與者之間並無約束力的協定的存在。 (四)依參與者人數 1. 雙人賽局:參與者只有兩位。 2. 多人賽局:參與者有多位。 (五)依參與者的報酬總合 1. 零和賽局:參與者若獲得利益就等同是其他參與者的損失,其總合為零。 2. 非零和賽局:參與者的利益不等於其他參與者的損失,其總合不為零, 在此情況下,可求得雙贏。 綜上所述,本研究之賽局精神採用「規則」、「動機」、「理性」、「策略」、 「報酬」五大內涵,並參酌賽局分類之概念架構而成。

參、

囚犯困境賽局及其重要概念

將賽局理論應用在教育的領域上,以增進我們對於親師此一拉鋸關 係的了解,其目的不是數學驗證的研究,所以本研究著眼於賽局理論中, 重要且適切應用於親師關係分析的理論精神,而不以精確的數學佐證。以 下整理了賽局理論的重要相關資訊。 一、 囚犯困境賽局 賽局之中名聲最響亮,也被視為賽局理論入門觀念的就是「囚犯困境 賽局」。會是如此可能更「囚犯困境」是最早被提出的「非零和」、「不合 作」賽局,這兩類的賽局是絕大部分的賽局情境,也是較有探討意義的賽

(28)

局情境,因為非零和,正代表著可以創造「雙贏」和「和諧」的可能,實 具價值。 Albert W. Tucker 教授在一次的心理學演講當中所講述的「囚犯困境」 如下(引自張振華,2007): 富可敵國的「富比世」被殺害了,警察根據線報抓住了神偷 和怪盜兩名,並起出了從富比世那偷走的財物,證據確鑿。但嫌 犯拒不認罪,並堅稱他們是先看到富比世被殺,才偷走了一些財 物,於是警察將他們分別關在不同的牢房裡審問。檢察官苦無兩 個人的證據,於是分別告訴神偷、怪盜兩人:你們的竊盜罪證確 鑿,至少要判一年,但我跟你們做一個交易,如果你認罪殺人, 而你的同夥不認罪,你將不起訴、無罪釋放,而你的同夥將求刑 八年;如果兩人都認罪殺人,則都求刑六年;如果均不認罪,以 竊盜罪求刑一年。 示意圖如 2-1-2: 怪盜 認罪與否 認罪 不認罪 認罪 ( -6,-6 ) ( 0,-8 ) 不認罪 ( -8, 0 ) ( -1,-1 ) 圖 2-1-2 囚徒困境的情境分析 資料來源:張振華(2007)。人生無處不賽局。臺北市:書泉。 二、囚犯困境賽局之重要概念 (一) 最優反應(best response): 也稱作「最適反應」或「優勢策略」,在賽局之中,假定對手選定某

(29)

個策略,參與者考慮如何行動對自己最有利,這個「某個策略」就是參與 者之於對手的「最優反應」(謝育容譯,2010)。 在囚犯困境的例子中,神偷假定怪盜選擇認罪,則他選擇認罪,會被 關六年,選擇不認罪則被關八年,此假定下,神偷選擇「認罪」為最優反 應;若神偷假定怪盜選擇不認罪,則他選擇認罪,會被無罪釋放,選擇不 認罪,則需關一年,此假定下,神偷選擇「認罪」為最優反應。 所以無論是何種假定之下,神偷都會選擇「認罪」對自己的報酬率較 高,選擇認罪是神偷的「優勢策略」,選擇不認罪則是「劣勢策略」。相對 於怪盜的情形也是如此,示意圖如 2-1-3: 怪盜 認罪與否 認罪 不認罪 認罪 ( -6,-6 ) ( 0,-8 ) 不認罪 ( -8, 0 ) ( -1,-1 ) 圖 2-1-3 囚犯困境的最優反應分析圖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製作。 (二) 合作與背叛 所謂「合作」或稱「協調」,是藉由配合對方以提高雙方利益的方法; 相對的,「背叛」策略是指完全不考慮對方,只關心讓自己獲得更高利益 的方法(謝育容譯,2010)。回到囚犯困境中兩者若是互相協調,結果是最 理想的。兩方皆不認罪相當於協調;而認罪可以算是背叛。 (三) 納許均衡: 納許均衡是一種平衡的狀態,該狀態之下,每個參與者所採取的策略 都是對於其他參與者策略的最優反應(謝育容譯,2010)。以「囚犯困境」

(30)

為例,怪盜假定神偷選擇認罪,則他「認罪」是最優反應,神偷也是如此, 所以我們可以合理的推估兩人都會選擇認罪。「認罪,認罪」就是所謂的 「納許均衡」,囚犯困境賽局恰巧只有一個納許均衡,但有時一個賽局可 能有不只一個,又或者不一定能出現均衡。 圖 2-1-4 納許均衡示意圖 資料來源:謝育容(譯)(2010)。賽局理論圖解。(原作者:清水武治)。商周。 由圖 2-1-4 可知對兩人均佳的報酬應該是「不認罪,不認罪」,納許均 衡卻形成「認罪,認罪」,這點是矛盾的。但是賽局的精神必須能「設身 處地」,以參與者的角度來看,若選擇不認罪,必須冒著被夥伴背叛的風 險,當夥伴在外頭逍遙自在的時候,自己一個人在監牢裡獨受八年的苦 牢,一想就心裡不能平衡,所以參與者會選擇──無論對方採取什麼樣的對 策,對自己都有利的最優反應。 經濟學上,「均衡」意味著某個價格下,供給量與需求量相等,此時 假定對方採取某策略 衡量此假定下採取什麼策略可以獲得最大報酬 決定自己的策略 納許均衡 非納許均衡 YES NO 判斷在此策略下,對方的最優反應是否為最初的假定

(31)

價格沒有再變動的誘因。相同的邏輯套在神偷和怪盜的選擇上,當他們選 擇認罪後,沒有一方有偏離的誘因,因為這只會使他們的個人的報酬值降 低,所以賽局是穩固平衡的,可以稱之為「安定狀態」(謝育容譯,2010)。 這樣的推估才可能接近事實,賽局的分析才能成為「規則」,這是納許均 衡當中「均衡」的真正奧義,而非納許均衡可以得到最大的報酬。 並不是所有以囚犯為故事背景的賽局都稱為囚犯困境賽局,這個賽 局之所以可以被大眾所傳頌,被眾多學者所引用解釋,乃在於他的故事簡 單,卻饒富興味。檢察官希望犯人認罪,在苦無證據的情況之下,似乎優 勢在犯人一方,檢察官可能只能以竊盜罪處置,卻成功使犯人認罪;犯人 希望減輕罪刑,結果卻是兩人最不願意看到的結局,也就是俯首認罪。

肆、

賽局的相關策略

影響賽局最重要的就是參與者的策略,根據策略的不同,形成不同的 賽局類型,也影響報酬,茲就突破囚犯困境之策略和其他相關策略說明如 下: 一、 突破囚犯困境之策略 囚犯困境的參與者以自身利益出發,結果不但沒有辦法實現個人最大 利益,也沒辦法實現集體最大利益。在日常生活當中,這樣的賽局情境也 常出現在你我周遭,反應了個人理性與集體非理性的衝突,所以這正是學 者和大眾都感興趣的:如何能夠突破困境。Avinash Dixit 與 Susan

Skeath(2002)提出了幾個常用的方法: (一)重複賽局與好好先生策略

在囚徒困境中,所有可以維持合作的機制裡,最著名且最自然的方式 是重複賽局(repeated play),參賽者間重複或持續的關係暗示著賽局的特 徵,在囚徒困境中,參賽者會擔心只要一有欺騙,未來的合作就會崩盤,

(32)

如果未來合作產生的報酬比短暫欺騙的報酬還要大,則為了個人長期利益 著想,參賽者就不會欺騙,此方法不需要動用第三者施加壓力或是額外懲 罰。 更進一步表示:在許多真實世界的情況及實驗上,都會看到合作關係 在重複賽局的最後階段瓦解。曾經有人利用電腦模擬為兩參賽者的囚犯困 局做實驗,最有名的實驗是由 Robert Axelord 在密西根大學主持,他邀請 大家提供電腦程式,在重複 200 次的賽局中代表某一策略,有十四位參賽 者,Robert Axelord 將之分成七組對抗,對抗的分數紀錄下來,再重新分組, 直到都兩兩比賽過,把分數加總,看看哪個程式最厲害。 Robert Axelord 驚訝的發現,厲害的前幾名程式都不是首先變節者,急 切想背叛的參與者,通常承受互相背叛的低報酬;另一方面,總是善良且 合作的程式可以得到高分。Robert Axelord 後來又進行了一次實驗,號召更 好的程式要打敗此策略的程式,後來發現還是善良仁慈的以牙還牙策略戰 勝。 所以 Robert Axelord 提出贏得重複性(動態)囚徒困境賽局的方法是「好 好先生策略」(又稱以牙還牙策略),原則有四:即刻原諒、仁慈、受刺激 就反應、清楚。這四個原則可解讀為:不嫉妒、不先背叛、以牙還牙、不 要太聰明。 所謂不嫉妒,也就是不要注意對手得到多少報酬,計較自己的利益損 失;不先背叛,也就是仁慈的參與者,不選擇背叛方式而選擇合作;以牙 還牙,儘管表態合作,但若對手選擇背叛,也只報復前一次的對手的背叛; 不要太聰明,聰明的人因為計較如何獲得此賽局當中最大的報酬率,無法 合作,反而導致談判破局,聰明反被聰明誤。

Avinash Dixit 與 Susan Skeath (2002)表示,以牙還牙策略贏得比賽不 是因為幫助參與者獲得高報酬,而是拉近雙方的報酬,同時鼓勵合作而且 避免被利用,這是其他策略做不到的。

(33)

但此策略也有盲點,有時參與者是「不小心」做出背叛行為,卻在以 牙還牙的報復行動之後改變了心態,雙方有仇必報使賽局失敗,以牙還牙 錯失了合作的契機,可能要依賴一個更加仁慈、聰明,可以區分蓄意欺騙 或錯誤欺騙的程式才能破解。 (二)施予懲罰與獎勵 雖然重複是解決囚犯困境的主要手段,但也有其他方法可以達到目 的,最簡單解決單一回合囚犯困局的方法是施加懲罰於欺騙行為,一旦報 酬併入懲罰代價,困局就可以解決。 雖然懲罰可以解決囚徒困境,但會產生有趣的問題,當均衡結果對參 賽者不利,但對剩下的社會大眾是有利的 囚犯困境可以藉由懲罰欺騙者解決,也可以藉由獎勵合作者來解決, 最重要的是由誰來獎勵。有可能是藉由第三者,在參與者合作的情況下他 可能有利可圖,也有可能是由參與者自行提供獎勵,但此獎勵是有條件、 有信用的,意即,對手合作的前提下才提供獎勵,而且該獎勵時不可食言。 (三)領導賽局 囚徒困境還有一個有效的解法,就是讓某參與者在互動時充當領導 者的角色。大部分的困境賽局都是對稱的,也就是參與者欺騙時,失去的 報酬量相等。然而也有可能有不對等的情況,這時候報酬傷害大者會願意 採取合作,報酬大者的決策會影響其他參與者的對策,便是賽局當中的領 導情形。 二、 促進賽局合作之策略 (一)策略性操作 選擇不論對任何一方都有利的選項,這種操作方式稱為「策略性操 作」,代表方法為「威脅」、「承諾」(謝育容譯,2010): 1. 威脅 要求對方必須如何行動,或是告訴對方如果未遵照要求去行動,我方

(34)

將採取制裁或抵制的行為,並且提出附帶條件,表示自己即將採取行動, 這便是「威脅」。威脅是藉由影響對手對於賽局的解讀,使其改變原本想 採取的策略,從而使局面變得較有利於我方,有時候甚至可能採取對自己 不利的策略以混淆對方,是一種相當巧妙的手段。 然而,在施行威脅手段之前,必須先解讀對手的資訊,預測對方的行 動和自己的行動結果,得到結論之後到推回原始行動,檢驗威脅手段是否 有效,因為若判斷錯誤,威脅手段被對方識破的話,反而造成反效果,意 即「無效威脅」。 避免提出無效威脅,一定要正確解讀賽局情勢,提出證據讓對手確信 我方非空口說白話,進而不得不接受條件,歸納方法:其一,提出具體事 實的證據,具備客觀性,提高可信度;其二,故意交出決定權,讓能力不 如自己的對手決定;其三,操作資訊,透過第三者傳達我方訊息,提高消 息可信度,或是藉由訊號傳遞我方訊息,比如提高說話音量、嚴格的眼 神……等;其四,漸進進行威脅手段中的行動內容,讓對方判斷威脅成真。 有時候手上的籌碼儘管不夠多,也要藉由逼真的「虛張聲勢」改善局 勢,能夠讓對手信以為真的關鍵,在於對於賽局分析的能力,以及對手的 資訊掌握與否。 2. 承諾 關於我方的行動,不提出附帶條件的「威脅」,而是藉由事先告知自 己的行動趨勢,以促使對方同意並接受我方的要求,稱為「承諾」 (commitment)。 清楚表明自己的態度,這種做法指引對手的同時也約束自己的行為, 可能使自己的選擇變得較有限,一般來說,參與者都希望自己的選擇越多 越好,此舉動似乎陷自己於不利之中,實則不然。因為一場賽局常取決於 雙方的相互關係,若能約束自我,則同時也是對方選擇變少,甚至也可以 更加堅定我方的立場,這是承諾的最大目的。

(35)

(二)資訊與賽局 要探討策略,就不能不研究「資訊」,《孫子兵法》也有〈用間篇〉 特地探討如何在作戰之中搶得先機,就要先掌握資訊:「能以上智為間者, 必成大功。」在賽局之中,自己要成為那個最聰明的間諜,蒐集可靠資訊, 掌握賽局的發展。 O. Hargie 表示,我們會試著了解別人對我們傳遞出的訊息的覺知情 形,並判斷他人對我們知覺他所傳出訊息的想法(引自徐綺穗,2006)。有 時候賽局之中所存在的資訊是參與者都知道的,這個叫做「共有知識」(藍 兆杰譯,2002)。與其他的參與者擁有共同的知識不僅無害自己的利益,反 而有利,因為大部份的賽局為非零和、不合作賽局,清水武治(2010)表示, 一旦沒有共有知識,就無法嚴謹的建立法律和規則,也無法預測其他參與 者的行為。所以在此情況之下,透過共有知識可以使雙方產生約束力,甚 至猜測參與者的下一步可能採取的行動,進而先行尋求對策。 賽局若沒有「共有知識」,而參與者又認為讓對方獲知資訊會比只有 自己知道來的有利,此時,參與者可以透過「訊號傳遞」將手上的資訊傳 達給其他參與者。出示可以取信於其他賽局參與者的資訊,從外部可以觀 察到的證據或行動就稱為「訊號」,而「出於策略考量而傳達訊號」這個 行為,就稱為「訊號傳遞」(謝育容譯,2010)。 (三)理性與風險 賽局理論是在參與者具有理性的前提下發展的,然而在囚犯困境中, 怪盜和小偷都具有理性,做出了自己的最優反應,反而彼此背叛,危害了 自己的利益。 彼得堡悖論是指:理論上而言明知這麼做是正確的,明明理性上可以 接受,但卻無法付諸行動(引自謝育容譯,2010)。這表示人在具有理性的 狀態之下,可以確知無論何種情況,對自己最有利的優勢決策,但無法選 擇全體的優勢策略,因為賽局當中存在「風險」。

(36)

清水武治(2010)將一般人對待風險的看法分成三類:其一,風險迴避 者,對於不確定事務的價值給予較低的評價,一般人都是這個類型,囚犯 困境中,雙方不合作的納許均衡也是以此找出;其二,風險中立者,即便 在不確定的狀況下,不會過於在意風險,覺得可以嘗試某些挑戰;其三, 風險愛好者,很少評價就付諸行動的類型,賭徒是這個類型,就長遠來看, 損失的機率比較高。 以中庸之道而言,對待風險應以中立為佳,可以嘗試挑戰,但懂得隨 機應變。在賽局之中,過於保守可能喪失資訊,或是落入囚犯困境之中; 過於冒險可能忽略資訊、錯估情勢,亦可能損失。 (四) 混合策略 整合數個策略即稱為「混合策略」(mixed strategy),有時候為了 區分,所使用的策略未整合,稱為「單純策略」(pure strategy)。在賽局中, 一般而言「策略」都是指混合策略。 所以混合策略是組合多個單純策略的運作方式。一場賽局當中倘若只 有單純策略,往往無法達成納許均衡。納許定理指出:在混合策略之下, 次數有限的賽局必定存在納許均衡。根據這個原則,只要經常思考運用混 合策略,就可以在賽局當中求得納許均衡(謝育容譯,2010;董志強,2008)。 在撲克牌遊戲中,「不按牌理出牌」是紙牌遊戲的基本原則,不讓對 手看穿自己的下一步,當然就提升了得勝的可能;然而,在真實的人生賽 局之中,若欲與其他參賽者建立合作的關係,混合策略即不是好方法。不 按牌理出牌的政治操作不管用,第一,無法建立信用;第二,利益需索有 時而窮。此二者應用在其他的賽局情境中,可解釋為對手不再信任彼此合 作關係,以及,在不同的情境下,對手可能反悔,或不再退讓順從(巫和懋、 夏珍,2002)。 綜上所述,賽局理論淵源於數學,但可作為一門互動分析的學問,數 學的驗算讓我們知道這個理論是可靠的,它的價值在於解釋人類生活中對

(37)

立的情境,協助我們分析情勢,以決定該採取什麼動作,才不會在互動的 過程當中兩敗俱傷,或者被佔盡便宜,無法達成長久的和諧。本研究之賽 局策略採用「突破困境策略」和「促進合作策略」兩大層面及各項賽局策 略架構而成。

第二節

親師互動之探究

親師互動在現今社會中,成為學校教育當中相當重要的一部份,良好 的親師互動可以帶來教育加乘的效果;相對的,受到阻礙的親師互動,則 使教師教學活動難以執行,學生難以進步。本節分成四大部份,分別討論 親師互動的意涵、親師互動過程、親師合作、親師衝突。

壹、

親師互動的基本概念

要掌握親師互動的方法,先要了解親師互動的基本意涵,才能掌握親 師互動的精神並執行之,以下就親師互動的定義、親師角色的差異、親師 互動的內容、親師互動的管道、親師互動的型態五大部分加以敘述之。 一、 親師互動的定義 親師互動雖有不同的的定義,但本質皆屬同一歸趨。原則上可以先了 解「互動」的意涵,再進一步探「親師互動」的概念。 根據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編輯委員會(1997)所編纂的重編國語辭典修 訂本,「互動」二字的意思為「社會分子間互相感應的行為過程,如合作、 競爭、衝突等。」王泰茂(1999)認為親師互動(parent-teacher interaction)是 一個廣義的概念,亦可以稱為親師溝通(parent-teacher communication)、親 師合作(parent-teacher cooperation)。 王泰茂(1999)並進一步指出親師互動可視為親師溝通與合作,父母與 教師的溝通互動,為促進教育效能的必要條件,透過父母與教師密切的聯

(38)

繫,互動、溝通和協調,可以幫助學生成長、發展與進步。郭耀隆(1999) 指出親師在學校教育中,家長與學校、教師彼此互助、交流與合作、相互 提供資源,以學生為教育主體,以增進教育效益,共同擔負教育學生的責 任,引導學生適才適性的發展,以達成自我潛能實現與全人教育的目的, 並藉由親師互動中,彼此獲得增長與回饋,是一種雙向的互惠關係。 盧玉琴(2003)認為親師互動是「教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協調、衝突 與合作,包括正面、有效的互動及負面、無效的衝突;一切有關親師間主 動、被動的互動型皆屬之。」李介至(2002)則將親師互動定義為「家長與 學校、教師雙方藉由電話、訪問、聯絡簿等多種接觸管道,針對學生相關 事務進行廣泛性的協調與瞭解。」 謝鴻隆(2003)提出,在社會環境中,家長與教師兩者藉由不同的方式 彼此相互影響的動態歷程,亦受到外在環境不斷影響之下的合作、協商或 者是衝突的歷程,包含學校、班級以及家庭之間任何顯性或者是隱性的想 法與作為,就是親師互動。 综上所述,「互動」是指二者或二者以上,彼此間採取行動,並產生 回應的過程;本研究所定義的「親師互動」,即為教師和家長間,彼此採 取行為或決策,並且回應對方行為或決策的歷程。 二、 親師角色的差異 教育部(2000)指出學校有發展者、決策者、權勢者、行動研究者等基 本的角色與功能。UNESO(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1966)召開「關於教師地位之特別政府間會議」,將教師角色 地亦為「擔負教育學童責任的人」,並強調「教師是專業工作者及自律者」 的基本看法。 D. L. Williams(1981)指出教師非常贊同家長在學校教育的參與上扮演 支持者的角色(引自 Moles,1987)。謝鴻隆(2002)則定義教師的角色為計畫 者、溝通者、實施者;家長則是決策者、參與者、協助者、支持者。

(39)

陳秀美(2007)提出親師關係品質,家長是消費者角色,對教師所行銷 的教育內產生信任、滿意及承諾;教師則是行銷者,自覺家長對自己的信 任、承諾、滿意程度來改進教學,雙方角色差異若協調良好,則親師關係 品質提升;反之則降低。 上述可知,教師和家長對學生的學習成長很重要,必須發揮各自的角 色功能,使學習個體獲得成長,只有教師,教育無法順利施行;只有家長, 學生無法健全學習,所以仰賴教師和家長達成良好的互動。 三、 親師互動的內容 L. Potter(1996)指出,家長應該與教師討論的主題包括關於學生的家 庭生活、標準化的測驗、學生的永久記錄、課程、學習情況和過程、 行政策略等,親師互動關係是環繞學生的同心圓,互動內容的範疇亦 與學生息息相關,洪明珠(2005)綜合學者的看法將親師互動的內容分 成以下五個方面:以下分五大點敘述之: (一)學習方面:包括學習的態度、習慣;學習的困難及原因;學生的 學習內容、興趣、成就、能力等。 (二)行為方面:學生的紀律、生活習慣、行為表現、不良行為原因及 解決方法等。 (三)班級事務方面:班級守則、班級活動、課程內容、同儕互動等。 (四)學校政策方面:說明學校的施政方針、目的及校務推展情形等。 (五)其他方面:例如學生在家的學習情形、與家人的互動狀況、家長 如何幫助孩子學習或是家長的教養方法、教育觀念等。 綜上所述 ,本研究親師互動的內容採用洪明珠(2005)的分類方法,共 分成五類:學習、行為、班級事務、學校政策、其他。 四、 親師互動的管道 根據相關的資料,整理主要的親師互動管道如下(Hornby,2000;吳 麗君,2009;林鳳婷,2010;孟憲蓓,2010;曹常仁,1992;曾玉娣,2010;

(40)

楊嫊薰,2007;楊清貴,2009): (一)口語溝通 口語溝通是最直接也最普遍的溝通方式,屬於雙向的互動模式,通常 具有正確以及即時的效果。 1. 電話聯絡:電話是最迅速且方便的親師互動方式,也是親師之間最常 用的口語溝通方式。 2. 親師面談:包括親師會議、隨機非正式的談話等,經由親師雙向溝通 的機會,增加彼此之間的瞭解及信任感。 3. 家庭訪問:其目的是經由對學生家庭更真實的瞭解來協助他們有更好 的學習,而且有助於建立學校及家庭良好的互動關係。 (二)書面溝通 書面的溝通大部分都是單向的溝通方式,接受者對於訊息沒有立即批 評以及提出問題的機會,一般而言,也屬於和家長或老師保持接觸快速且 有效的方式。溝通內容若偏向於通知性質,不需回應或不適合直接公開 時,相當值得採用。 1. 家庭聯絡簿:家庭聯絡簿是中、小學親師間最常使用的溝通方式,記 錄每日的聯絡事項,親師透過聯絡簿的往返,讓家長知道孩子在校的 表現或了解教學的進度,其具有極重要的溝通地位。 2. 校刊或通知單:教師或學校利用校刊或通知單與家長溝通學校及班級 事務,傳達教育理念或需要家長協助配合的事情。 3. 班級網站:資訊科技的普及,家長可藉由網站,瀏覽學校的相關資料 及活動,加深對學校教育的瞭解。 (三)組織溝通 透過組織來進行溝通的方式,其使用正式的溝通程序或會議藉以提高 訊息傳達的正確性及溝通成效。 1. 親師座談會:親師座談會可使家長瞭解學校的教育理念、以及家長對

(41)

學校的期望與建議。家長與教師面對面的會談可彌補書面通訊或是電 話通訊的不足以收相輔相成的功效。 2. 義工:家長藉由長期或不定期的擔任義工參與學校的活動,增進親師 間的交流。 3. 父母成長團體:學校邀請有經驗的領導者來帶領父母團體,藉由互相 討論及經驗的分享,促進父母親職、知能的成長。 (四)活動溝通 活動溝通是結合以上三種的綜合性溝通方式,也就是說,在活動中, 親師生共同為一目標而努力,透過彼此的聯繫而達到溝通的效果。 1. 班親會:讓家長參觀班級及舉行座談會,家長和老師間互相分享心得, 以了解子女在學校的情形,並進行溝通。 2. 校慶:常結合家長參觀日、運動會等其他活動一起進行,是一個呈現 學校教育理念及教學成果的時機。 3. 演講座談:透過演講或座談的方式,雙向溝通彼此的態度和信念或是 增加家長的親職教養知能。 綜合以上可知,親師互動的管道相當多元,林鳳婷(2010)研究中表示 國民中學導師常用的親師溝通管道為電話聯絡、家庭聯絡簿、家庭訪問、 書信通知四個方式。教師應視不同的互動內容和互動對象,彈性選擇適合 的互動途徑,以求達到最佳的互動效果。 五、 親師互動的型態 洪明珠(2005)指出,親師互動之型態會影響親師合作的成效。以下 分別從教師與家長的角度、凝聚力和溝通力,以及家長參與的時間及態 度、互動頻率四方面來看親師互動的型態: (一)依教師與家長的角度區分 T. J. Power 和 K. L. Bartholomew(1987)以強調個體與情境互為影 響的生態觀,以及強調社會結構與文化特質的人種學角度,將親師之間的

(42)

互動歸納為五種類型: 1.逃避型(avoidant); 2.競爭型(competitive); 3.整合型(merged);4.單向型(one-way);5.合作型(collaborative)。 (二)依凝聚力與溝通力區分 L. Whitehead 以溝通力及凝聚力兩個層面的高低,區分出親師關係的 四個型態:高溝通高凝聚、高溝通低凝聚、低溝通低凝聚、低溝通高凝聚 (引自曹常仁,1994)。 (三)依家長態度區分 黃淑華(2005)從家長參與時間、家長的正負向態度兩方面區分來親 師互動類型,說明如下: 1. 夥伴型:親師雙方持正向的態度,參與投入班級事務的時間多,與教 師溝通的時間及機會也多,彼此為對等、信任、合作的關係 。 2. 委託型:家長持正向的態度與教師互動,因為肯定教師或是忙碌無法 配合、參與班級事務與教師溝通較少,所以採取完全信任、支持教師 的態度。 3. 冷漠型:家長因對教師不滿,對教師或班級事務態度冷漠,極少參與 班級事務,與教師溝通也少。 4. 過度干預型:家長人際需求沒有獲得滿足或有強烈的控制慾望,對教 師充滿質疑與不信任的負向態度,甚至產生敵意。 (四)依互動頻率區分 R.V. Chopra 和 N.K. French(2004)認為,教師與家長的親師互動關 係可以依照互動的頻繁次數區分成五種類型: 1. 親密互動型 教師與家長發展出私人情誼,不論在校內或是校外皆保持親密良好的 互動。這個類型的互動頻率不會太頻繁,但由於教師與家長互相信任,所 以每次互動皆能有效促進情感交流。 2. 有限互動型

(43)

教師與家長利用每天短暫的上下學接送時間做互動,但主要是簡單扼 要地針對教學來討論學生學習狀況,不會牽涉個人情感。 3. 互動頻繁型 教師和家長每天會固定地面對面討論學生的各種狀況與要求。在放學 時間結束,教師的班級事務告一段落後,親師可以不受干擾地就學生學習 情形、在校狀況等做討論。 4. 極少互動型 教師與家長只有在必要的時候才會碰面,例如親師座談會、校慶運動 會等大型活動或會議。 5. 關係緊張型 教師與家長極少面對面溝通,但家長會以書信或字條鉅細靡遺告知教 師學生在家的所有狀況。這種互動類型是由家長單向告知教師學生情形, 但教師無法即時與家長討論。 綜上所述,家長與教師是雙向、多向互動溝通的歷程,不同的親師互 動特質形成不同的親師互動型態,教師可能是主動訊息傳遞者也可能是被 動接受者,其關係界定是變動性的,尊重各自的角色,互為主導和配合者, 並視不同的互動目的而調整,才能運作順利。本研究之親師互動賽局精神 參酌以上親師互動的定義、角色差異、互動內容、互動形態架構而成。

貳、親師合作

美國教育研究百科全書(1992)認為「家庭與學校」是「夥伴關係」, 其理由如下:1.強調學校與家庭兩個團體對子女教育分擔最主要的責任;2 更廣的認知到影響所有家庭成員的重要性和潛能,而不是僅止於家長。由 此揭示「親師合作」的重要精神:家長和教師共同致力於學生的教育,透 過協調,各司其職,而非各自為政。以下就意涵、目的、促進方法三方面

(44)

加以闡述親師合作的概念: 一、 親師合作的意涵 學者對親師合作的定義分述如下: P. Coleman(1996)認為合作是一種有力的主張,它需要行動遠甚於簡單 的溝通。對學生而言,和教師合作可能包括:接受自我學習的責任、在教 室中主動學習、和教師維持正向關係;對家長而言,合作可能包括:分享 資訊、幫助學生學習、有機會在教室中觀察及分享。 蔡純姿(1997)認為「親師合作」的意義:家長在尊重教師專業自主權 的前提下,和老師有著相互依賴、支持的合作夥伴之關係,主動的參與學 校教育工作,以促進兒童積極的成長為共同目標。 周淑惠(1998)將「親師合作」的意義界定為「教師與家長為了協助 孩子的成長與學習,共同努力的歷程」。 柯水旺(2007)定義親師合作為「家長與教師基於對教育的關心,所共 同參與的活動,不僅彼此有所互動、溝通,甚至家長與家長、教師與教師 間也能建立合作的關係,透過親師共同合作,改善孩子的學習環境,提供 孩子多元化的學習,增進親子間的相處機會與和諧關係,讓孩子有更好的 成長。」 綜合上述學者對於「親師合作」的定義,可以歸納出三個重要內涵: (一) 兩個主體:指教師與家長。 (二) 合作行為:教師或家長間存在支持彼此的關係或行為。 (三) 互動歷程:教師與家長一連串互動行為往來的過程。 研究者將本研究的親師合作定義為:教師與家長在溝通往來的過程 中,互相支持的互動歷程,可視為一種協調良好的親師互動狀態。 二、親師合作的目的 S. L. Lightfoot(1978)曾說:「家庭和學校的文化是孩子身心發展中最重

(45)

要的兩大脈絡,所以結合家庭與學校教育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Gestwicki (1992)提出正向的親師合作關係對於孩子、家長以及教師三者均有其益 處。親師互動可使教育工作更加順利,有助於學生、教師、家長三方。 (一)有助於學生進步 家長是孩子的重要他人,當家長高度參與學校時,孩子會受到激勵, 除了努力在學業方面求表現,平常表現也較為穩定、優良(周淑惠,1998; 張德銳,1996;盧玉琴,2003)。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會總諮議報告書》(1996)便建議家長、教師以 及社會人士應熱心參與教育,彼此形成相互支持、提供學生學習的網絡, 營造豐沛自由的學習空間,以促進學生人格健全發展,充分發揮潛能。 親師間良好的互動,不但有助於孩子在校的生活適應,也能協助孩子 的課業學習與常規行為的養成(林珍宇,2003)。 J. Harold 和 A. Eccle(1993)在探討青少年時期父母語學校互動的文章 中,提出親師雙方若能有效合作,將促使子女有更健全的發展。親師合作 可以增加孩子對於新學校環境之安全感;增加自我價值之感受;親師經由 知識的分享而有助於提供孩子適當之反應及適當經驗的增加(邱書璇譯, 1995)。 教師跟家長在班級裡彼此協助,幫助孩子的學習與成長,可被視為是 親師合作的重要目的,一方面促進學生的學習與成長,依方面提升教育的 效能。(金慶怡,2007)。 (二)有助於教師管理 有效能的老師會秉持家長是「教育合夥人」的理念,體認到家長參與 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性,一方面增強與家長的連繫,建立良好親師關係, 另一方面善用家長資源,擴充教學資源,親師攜手投入學生的教育而努力 (張德銳、吳明芳,2000)。 K.S. Adam 與 S.L. Christenson(2000)指出,信任感與子女的學校表現

數據

表 2-3-2  親師互動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 方法  研究 對象  研究摘要  游雅惠  (2006)  國民小學教師知覺親師合作現況、困境及因應 策略之研究  量化  教師  探討國民小學教師知覺到的親師合作現況、困境及因應策略。  翁玉  (2006)  忍冬花之語─一個親師衝突的個 案研究  質性  教師  分析個案背景因素、探討親師衝突個案的發生原因、檢視親師衝突個案的 因應歷程與結果。  林惠文  (2007)  幼稚園家長因應 親師衝突之研究  質性  教師  家
表 3-3-1  內容效度之專家名單(依姓氏筆畫排列)  姓名  服務單位  職稱  江志正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教育學系副教授  江芳盛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教授  呂錘卿  國立台中教育大學  教育學系副教授  林耀榮  台中市立后綜高級中學  學務主任  張丁允  台中市立崇德國民中學  導師  黃雅琳  台中市立五權國民中學  副生教組長  劉宗岳  台中市立崇德國民中學  生教組長                    七份專家審查問卷於 3 月 7 日發出,共計回收七份
表 3-3-2  國民中學親師互動調查問卷專家審查內容效度之統計表  量表  層面  題號  適合  需修正  不適合  結果  份數  百分比  份數  百分比  份數  百分比  親  師  互  動  賽  局  精  神  規 則  1  7  100  修正後保留 2 6 86 1 14 修正後保留 3 4 57 2 29 1 14 修正後保留 4 6 86 1 14 保留 動 機 5 7 100 保留 6 7 100 修正後保留 7 6 86 1 14 修正後保留 8 7 100 保留 理 性
表 3-3-9  國民中學親師互動調查正式問卷各分量表之信度分析  分量表  α 係數  親師互動賽局精神量表  .851  親師互動賽局策略量表  .792  親師互動品質量表  .861          三個分量表的 α 係數值分別為 0.851、0.792、0.861,由此可知,量表 信度良好。  第四節  實施程序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進行國民中學教師親師互動之實徵研究。首先 擬定研究主題;接著蒐集與探討相關文獻;編製適當問卷,並透過專家修 改建立內容效度;實施問卷預試。在進行預
+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形成 形成 形成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形成問題 形成問題 形成問題 形成問題 的步驟及 的步驟及 的步驟及 的步驟及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注意事項

例如,參閱:黃啟江,《因果、淨土與往生:透視中國佛教史上的幾個面 相》〈第六章·從佛教研究法談佛教史研究書目資料庫之建立〉,(台北:臺 灣學生書局,2004 年),頁 237-252; Yasuhiro

認為它注重對四大師的研究而忽視支援這些大師布教活動的庶民之信仰的研 究。[13]

對照加拿大學人麥基概括的東南亞大都市地區 Desakota 區的特徵,中國 20

根據研究背景與動機的說明,本研究主要是探討 Facebook

本研究旨在使用 TI-Nspire CAS 計算機之輔助教學模式,融入基礎 統計學的應用,及研究如何使用 TI-Nspire CAS

本研究是以景觀指數進行對 1993 年、2008 年與擴大土地使用三個時期之評 估,其評估結果做比較討論。而目前研究提供研究方法的應用-GIS 與 FRAGSTATS 之使用方法。從 1993 年至

為完成上述研究目的,本文將於第二章依序說明 IPTV 的介紹與現況,以及詳述 e-SERVAU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