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A mind so complex, It's breaking her neck.(腦袋太複雜,脖子撐不住。) She thinks she's a car driving to it's own wreck.(她覺得自己是一

輛車,衝向毀滅。)

Too wild and cool, vulnerable.(太野太酷,容易受苦。) (引自澳洲樂團 Frente 歌詞)

第一節 研究動機

任何年紀的資優生,都有跟別人一樣的需求:需要一群親密的人,願意接受 自己本身的樣子、可以撫慰乏人了解的傷痛、以及一些相似的人,讓生活有趣、

免於孤獨,他們跟常人一樣也需要一個安全的避風港,所以資優生需要一個溫暖、

親愛的家庭(唐宗漢譯,2004)。

Virginia Satir曾說:「家庭是塑造人性的工廠。」「每個人都是家庭價值觀 的呈現」(于曉平,1998;吳就君,1994)。資優生除了得自父母的遺傳之外,在 父母所營造的環境中生活,受父母的知識、價值觀、生活習慣、教養方式、親子 關係等因素影響,並與家庭以外的因素交互作用,逐漸形成其個人的特質,直接 間接影響了資優生日後的發展與成就(蔡典謨,1996)。Amato(1989)指出,家 庭環境對資優生的發展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而資優生的特質,就如同上面的歌詞,有「超頻」的現象,對於自身家庭造 成的衝擊,可想而知,了解資優生家庭壓力的來源,找出因應策略,更能讓資優 生適應生活。

壹、 資優生家庭影響

家庭是人出生後最早的生活環境,是幼兒最早接觸的生活天地,也是他們成 長最主要的場所。一天中,他們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也最長,金斯貝瑞(Ginsbery)

曾說:「家長是子女第一個老師,因此他們對子女的一生有著最大和最長遠的影響 力,他們站在價值提供、態度形成和資訊給與的第一線上。」(黃裕惠譯,1992;

蔡典謨,1996)。兒童入學前的生活及學習環境,主要以家庭為主,因此家庭是學 校的準備,入學之後,兒童的經濟需要父母支持,精神上需要父母的鼓勵,尤其 是放學後,主要環境都是在家裡,家庭持續影響孩子的適應與學習是想當然爾。

影響資優教育成效的因素相當複雜,舉凡個體的能力、成就動機、學校制度、

課程、教材教法、同儕、教師良窳及家庭影響等,均有可能。其中,家庭是個體 最早接觸的環境,而且影響最深遠。吳武典(1985)提出家庭環境、親子間關係 對資賦優異者的情緒及學習成就有重大影響。Terman曾對資優兒童做過長期追蹤 的觀察研究,發現85%的資優兒童有跳級紀錄,進入大學比率偏高,其大部分乃 是因有良好家庭教育環境的配合(引自王文科,1999)。Amato(1989)說明高度 支持賦予適度責任、較少控制規條及懲罰訓誡、良好的家人關係與高度凝聚力的 家庭, 可促使青少年及兒童盡情發揮才能,有優異表現。

家庭經驗對兒童行為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舉凡家庭的社經水準、家人關係、

父母教養子女的態度與方式、以及其他種種因素所形成的家庭生活氣氛等,均與 兒童的生活適應息息相關,兒童在穩定和諧的家庭中成長,父母提供愛及溫暖的 環境,兒童具有兒全感、自信心,潛能得以發揮,人格也能健全發展(于曉平,

1999;蔡典謨,1996;簡茂發、蔡玉瑟、張鎮城,1992),兒童在父母製造的環境 生活,受父母的知識、價值觀念、生活習慣、教養方式、親子關係等因素影響,

並與家庭外的因素交互作用,直接、間接影響了兒童日後的發展與成就(蔡典謨,

1996)。

家庭對一個人的人生發展相當重要,但影響學生成就的家庭因素相當複雜,

社經地位、價值觀念、父母期望以及教養方式等,均與子女的成就密切相關,而 且彼此關連,Terman 研究資賦優異兒童日後成就之高低,與其父母教養有密切關 係,父母之良好教養是資賦優異兒童發展與將來成就的良好基礎(李明生,1972), 家庭對於資優生的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以上觀之,家庭是塑造人性最初的場所,資優生受到父母期望、價值觀念、

生活習慣、社經地位、親子關係、教養方式等所影響,對於日後成就發展有很大 的關係,資優生本身優良資質,配合良好的家庭環境,對於未來發展有相當大的 助力,時至今日,教育部呼籲家庭教育的重要,如上述文獻,是其來有自。

貳、 資優生與手足關係

手足關係是所有家庭關係中,持續最長久的;由於同處於家中,手足關係在 青少年時期較成年時期密切(Cicirelli, 1995)。而手足關係的發展與互動經驗 是非常複雜,且常常是矛盾的,手足關係本來就具有正反兩面的情緒與互動,在 青少年時期更是如此(黃朗文,1999)。

對於資優生的家庭來說,資優者需要終生持續成長,資優生無分男女,都認 為似乎有某些因素足以壓過成長階段的影響,資優生朝著自己的人生目標邁進,

堅持自己的原則(唐宗漢譯,2004)。

資優生家庭壓力來源包含下列幾項,包含家長、家族和手足,尤其是家長是 資優生大部分壓力的來源,有 63%的家長承認自己對資優生施加壓力;而家族成 員往往拿資優生與其他同輩小孩做比較,而手足也是另一種壓力的來源,尤其是 年長的兄姊,常會造成弟妹的壓力(吳道愉譯, 2000)。

家中如有資優生,對於家庭的各種關係都可能會產生變化,手足關係、親子 關係都會受其影響,甚至產生問題。Ethly、Conoley及 Rosenthal(1985)指出資

優兒童的特殊身分可能會干擾同胞手足的關係。較常見的問題如,父母如何關心 資優兒童才不會引發手足的怨憎和嫉妒、年長的非資優手足是否會因年幼的資優 手足而感到挫折與自卑及資優生手足間的相互影響等。

Kitano和 Kirby(1986)指出家長如何處理資優生與手足間的競爭關係,是 輔導資優生的需求和問題之一。顯示資優生與手足間的競爭關係是一項棘手的家 庭輔導問題。Shore、Cornell、Robinson和 Ward建議,家長應特別留意資優生與 手足的適應問題,因為資優生與手足間往往會有相互比較的情形,若是家長對其 中之一的孩子過於認同或重視,極可能會引發其他手足負面的感受,諸如沮喪、

退縮、嫉妒、憤怒等都足以影響資優生與手足的關係,因此資優生與手足間如何 互動則顯得相當重要(引自林瑞基,2004)。

家有資優生的出現,對於其他手足的關係會造成困擾、競爭與挫折,手足關 係是影響家庭關係的重要因子,但國內關於資優生手足關係不多(涂筱姍,2006;

林瑞基,2004;林聰池,1996;曾淑容,1983),手足關係是否為資優生家庭壓 力來源之一,是為本研究亟欲探討。

參、 資優生家長的迷思

資優生的家長對於資優生通常有有很高的期望,往往認為資優生在課業方面 應該名列前茅,Knighten(1984)提到許多學生所經驗的困難與失敗,實種因於教 師 與 家 長 的 過 度 期 望 。 Sebring(1984) 發 現 家 長 知 覺 中 的 兒 童 自 尊 心

(self-esteem)往往高於兒童自己的評分,家長認為資優學生應有良好的社會及 情緒適應,而事實上資優生自己的感受卻可能有所不同。Freeman(1983)曾以 70 位資優兒童為樣本研究他們生活適應的情形。這些兒童的家長都曾參與子女的鑑 定工作,其後並加入資優組織,Freeman 並採用另外兩組學生為控制組,一組為資 優學生但家長不曾參與鑑定工作,另一組為普通學生。結果發現實驗組的學生與

其他兩組相較之下適應情況較差。他們有許多適應困難的行為,不良的睡姿、過 度活動、炫耀、以及不良的同儕關係。這意味家長的壓力與獨斷導致兒童的情緒 適應問題。

蔡崇建(1989)指出資優家長最大的迷思在於教養態度,部分家長為資優生 事事代勞,溺愛有加,剝奪學生學習獨立的機會;親子間溝通不良,或家庭相聚 時間不多;觀念上存有性別刻板印象,無視孩子的興趣與性向;對孩子期望目標 設定不當,過猶不及有礙孩子成長;有些家長常以孩子才華炫耀別人,致使孩子 生長在自尊自大的環境,一旦遭遇挫折就無法適應。

Clark 綜合低成就資優生家庭有關文獻,指出常有的特徵為,學生依賴母親、

父親與孩子不親近、父親與子女的關係是消極的、父母給孩子設定不切實際的目 標、父母對孩子的成就吝予獎賞、兒童不認同父母、家裡有嚴重的社會及情緒問 題、父母不關心學校、父母對孩子缺少支持、孩子的成就被父母視為一種威脅、

父母少與子女分享情感與想法,而且互相不信任、父母嚴格限制子女並且處罰嚴 厲(蔡典謨,2001)。家長和資優生的親子關係和諧度是否為資優生家庭壓力的來 源?而資優生因應家庭壓力的策略為何?也是研究者所欲探討之一。

肆、 資優教育相關研究

關於資優生的研究,傳統研究焦點放在資優生鑑定、教育與智力需求的抉擇、

個人特質的評量、課程調整與日後生活追蹤,然而資優生的行為類型和家庭互動 卻被忽略(Frey & Wendorf, 1985)。

目前國內外有關資優生家庭研究並不多,國內研究主要放在資優生父母教養 與家庭功能運作方面,其研究結果主要針對父母,缺乏給予學生針對家庭壓力提 供因應策略(林聰池,1996;侯雅齡,2003;陳貞蓉,1993;廖榮啟,2002),父 母或家庭背景對職業選擇或生涯的影響(于曉平,1998;謝孟芳,2002)手足方

面僅針對父母提供輔導資優生的策略(林瑞基,2003)。

在壓力研究方面,多著重於生活壓力與學校壓力,缺乏單獨討論家庭壓力(朱 佩綺,2006;許嘉容,2005;黃玉真,1993;蔡明富、吳武典,2001;蔡靜宜,

2006)。關於壓力因應策略,國內外對資優生的因應方式研究不多,國內只有五篇,

(朱佩綺,2006;許嘉容,2005;孫瑜成,2004;黃玉真,1994;蔡靜宜,2006), 研究對象多限以國中小資優生為主,尚無針對高中資優者。因此,本研究將試圖 跨越教育階段,探討國中一年級到高中二年級資優生的家庭壓力來源與因應策 略,並編製適合中學資優生的量表,讓教師和家長瞭解學生的壓力來源和因應策

(朱佩綺,2006;許嘉容,2005;孫瑜成,2004;黃玉真,1994;蔡靜宜,2006), 研究對象多限以國中小資優生為主,尚無針對高中資優者。因此,本研究將試圖 跨越教育階段,探討國中一年級到高中二年級資優生的家庭壓力來源與因應策 略,並編製適合中學資優生的量表,讓教師和家長瞭解學生的壓力來源和因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