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 論

第二節 研究動機

根據上述之研究背景與重要性的延伸,本研究的動機如下:

一、理解觀察樂齡學習者的現況

研究者多年觀察樂齡學習者在積存的社會資本,如同 Thoits(1982) 的個體社會參與的成就感與價值感論,幸福感傳遞出無限的社會資本,

亦想探究將屆退休年齡者,他們的經濟狀況無慮,可以放心回饋社會,

其子女成長無需照顧,還能以奉獻的心情投入志工服務,接受網絡科技 資訊的時代挑戰,健康狀況良好,體驗人生不同的面向,訂定新目標,

感受樂齡學習者的企圖心是研究者的動機。

樂齡志工服務的精神與管理者有效執行樂齡學習中心,分工體制,熱 心的幹部均無給職歡喜心的服務奉獻,志工團隊提供對樂齡學習中心的 高齡長者服務,如:文書整理、指引教室、維持整潔、課程報名、志工

開志工幹部會議、志工培訓增加志工概念與服務方向等,可以快樂學習

嚴式的掌控能力,在當團體中個體理念不一時,可能顯現人之初性本善或 惡的跡象,一旦表徵出複雜化威權式的意識形態時,將會是團體的一種考 驗。彼得․聖吉(1990)五大修練的功夫「自我超越(personal Masyery)、改 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建立共同願景(building shareol vision)、團隊學習(team Learning)、系統思考(systems Thinking) 」是一個 很好的自我學習修練的「內化管理機制」 。

在團體中難免偶爾會有意見相左的時候,為了讓雙方取得共識,彼此 退讓的機制採取心平氣和放下身段,尋求雙方的共識都是經過「一回生、

二回熟、三回合後~滾瓜又爛熟」有好的漸進柔性運行,反應出成人長者 沉穩的智慧,成人學習該是愉悅的對話,共同締造溫馨的學習場域,認同 場域是大家終身學習的家,培養好情緒,即是自在的天地,不同家庭的長 者共聚一堂,努力發展共同願景,樂齡學習者會有快樂學習的園地;盼透 過此次問卷研究或許可以分析更加深入瞭解,其參與社會活動感受的訊息 回饋,反映樂齡學習者關心社會參與現象,亦是本研究好奇的動機之一。

圖 1-1 內化管理機制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三、四大願景的適切融入

傳統社會上將老人視為「受助者」而非「協助者」,是「消費者」

而非「生產者」,這些負面的觀念忽略了老人在「經驗、才智、學識」

上的豐富性,及「時間」上的彈性。教育部於 2006 年頒布「邁向高 齡社會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揭示了四大願景為「終身學習」、「健 康快樂」、「自主尊嚴」、「社會參與」,不再視老人為社會的負擔,而 是資產;也因此,引起研究者的動機要如何適切的融入樂齡族群,探 究其心路歷程之脈絡,觀察並了解建立社會資本的現象。

内化 管理機制

包容心

疼惜心

同理心 換個立場

或角度 可以安全

處理衝突

自我調 適功能

危機處 理技巧

四、培養樂齡學習者的素養

藉此研究,期望長者能由教育學習中對日常生活的領域可以擁有「終 身學習」、「健康快樂」、「自主尊嚴」、「社會參與」的四大願景 (教育部,

2006)。透過互動學習凝聚友誼交流的脈絡,對生命的意涵能輕鬆面對,

凝聚社會資本傳遞正向能量在樂齡場域結識益友(即是老友),培養樂齡學 習者應有的素養,依循此終身學習的願景,有助展現樂齡學習者在社會的 風範。

林麗惠(2006)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的收穫可以獲得心靈滿足與精神 快樂,其有酬勞或無高齡者認為有價值均具有生產性,這些因素可構成高 齡長者得以成功老化幸福的生活。林岳玫(2012)研究結果顯示雖然礙於 生理機能退化,然而在學習的場域涉及到社會網絡互動困難時,或許會帶 來焦慮的身、心理反應之情緒,壓力在四大願景的脈絡裡產生負面影響,

要培養人際關係的互動關係,好讓樂齡者受到更多的尊重與保障。

藉由認知社會資本的經營累積,也就是「認同」、「規範」、「信念」、「共 享願景」與「經歷」,促進發展出樂齡教育學習文化風潮,在逆境中降低 壓力風險的承受度,觀察適應終身教育的學習素養,符合樂齡者的需求,

研究者深入樂齡者的內心世界探索尋得解答亦是研究動機。

綜上所述,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四大願景的落實,讓老有所用,享用 社會資本的功能,在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得到踏實感與快樂,舒展身心解 除面對家人無法溝通時所帶來的壓力,透過團體的力量,期望能相互支持 與鼓勵培養正向情緒營造美好的幸福感,是研究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