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樂齡學習者社會資本與幸福感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樂齡學習者社會資本與幸福感之研究"

Copied!
16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碩士學位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老師:林振春 博士. 樂齡學習者社會資本與幸福感之研究. 研究生:郭秀珍 撰. 中華民國一Ο三年六月十日.

(2) 謝. 誌. 本想能大學畢業以經是很幸福的事,然而在四年前我從國立空中大 學畢業的偶然機會中,與不相識的同學相遇,竟然改變我的一生,她對我 說考上師大碩士班,當時的情境大大震撼我的心,原來空大畢業的人也有 能力考上師大研究所,霎那間全身心靈都沸騰起來,這位同學給了我很大 的信心也鼓舞了勇氣,告訴自己也要像她一樣成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 所的學生,猶如夢幻中的故事就此醞釀了真實故事,心想真是如此?那會 是多麼值得慶幸的事,持續感受到愉悅的氛圍,莫名的興奮勇上心頭,終 身學習的機會再次的對我挑戰,特別是能成為國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的學生;要謝謝默默協助的陳莉菁好友牽引才能慢慢的與師大距離靠近, 最要感謝指導我的教授林振春老師,從 20 年前的社區到現在的師大都能 細心的指導,恩師讓我完成終身教育學習願景,是生命裡難能遇到的可貴 機緣;為完成我們這群忙碌社會的學生之夢想,經常剝奪泡湯休期,讓休 假真的泡湯了,為此至上無限的歉意。特感謝吳銀玉學姊所帶領的讀書 會,指引邁入中年的我入師大碩士之門;兩位指導的口委教授張德永主任 老師也諄諄的教導,於實踐大學任教優秀的朱芬郁老師給我很多指導,總 是帶著甜美的笑容以歡喜心、細心、用心的協助我,由於此方能順利進行 論文圓滿之路,內心感動不已,滿心感恩不知何以回報。 終於,今天我要畢業了,"珍"的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社會教育學 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畢業了,除了感謝這位萍水相逢的貴人女同學與指導的 教授們以外,這段求學期間亦受到多位老師的指導,特感謝黃明月老師、 李明芬老師、陳仲彥老師、黃靖惠老師、李瑛老師、黃惠萍老師、廖世璋 老師、鄭勝分老師、王美文老師等諄諄教導;充滿激勵三年學生的學習歷 程,求學機會之可貴,每次上課珍惜學習時光,同學間互動、疼惜、扶持, 都讓我再次體驗生命的意涵,回想求學期間老師、同學相互間的交流,是.

(3) 感動的樂章,美好的、溫馨的結緣,無限的回憶與記憶,讓人久久迴盪內 心底。 特感謝陪著我寫論文的外子,這段時間經常寫到深夜凌晨,當雙眼 皮不自覺的往下垂時,瞇著眼抬頭一望早已入深夜,望著他在椅子上等著 睡著的情景,甚至在休假日亦陪著我哪裡也沒去,當我在上課時,一樣的 也沒去哪兒,求學期間對我的支持與鼓勵與陪伴,深感愧疚感激,6 月 14 日陪我參加學校舉辦的畢業典禮,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幫我照相這邊照 那一邊又照照,說我是幸福的女人,"珍"是幸福的。 論文撰寫期間承蒙恩師林振春教授細心的指導,不厭其煩耐心的協 助,將他豐富的智慧啟發我寫作的思維,不愧是師大大師的風範,帶領學 生邁進人生另一階段,種種恩慧將永銘在心,謹此向恩師振春老師致上最 崇高之敬意與謝意。 感謝所有同學在求學期間,不吝予愛護與照顧,共同為振春老師指 導的詠春派同學文良、窈窕、素貞、立維、沛軒,以及秀慧、慧玲等,我 們一路攜手並進陸續完成願景,共同築夢,夢想終成真;寫論文期間相互 打氣的,莉蓉、惠明、順哲、良玉、彰惠、綺敏、秋燕、舒斐、怡華、貞 玲、癸汾、玉貞、馨儀,希望大家都能順利完成任務;很高興上課而結下 好緣,彼此同學情誼要持之以衡並以作為師大學生為榮。 最後,感謝愛護我的家人與好友們,支持與相挺並祝福我達成生命 中最好的禮物,領悟到滿滿幸福感真實的另一種滋味,心中的溫馨擁在心 頭,雙手合十,謝謝協助讓我美夢成真。 郭秀珍 謹誌 中華民國一 O 三年六月廿六日.

(4) 樂齡學習者社會資本與幸福感之研究 摘. 要. 本研究係以樂齡學習中心之樂齡學習者為研究對象,進行樂齡學習者的 社會資本與幸福感間之相關研究,旨在探究樂齡學習者之社會資本與幸福 感的關係。以研究者自編的調查問卷,針對臺北市樂齡學習中心的學員, 共計實施 300 份問卷,回收 292 份有效問卷,經統計分析,獲得如下的結 論: 1. 臺北市樂齡學習者擁有相當良好的社會資本,在五點量表上平均得 分皆在 4 分以上。 2. 臺北市樂齡學習者的幸福感相當良好,在五點量表上平均得分皆在 4 分以上。 1 女性高於男性;○ 2 年齡少 3. 樂齡學習者的社會資本存在下列差異 ○ 3 國小教育程度者高於大學以上者;○ 4 經濟狀況 者高於年老者;○ 5 身體健康者高於體弱者。 好者高於差者;○ 1 女性高於男性;○ 2 身體健康 4. 樂齡學習者的幸福感存在下列差異 ○. 者高於體弱者。 5. 樂齡學習者社會資本與幸福感達顯著相關。 6. 樂齡學習者社會資本對幸福感具有預測力。 基於前述結論,本研究分別針對樂齡學習中心、樂齡學習者、政府及 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關鍵字:樂齡學習者、社會資本、幸福感 I.

(5) II.

(6) Research on the Elderly Learners of Social Capitalism and Happiness Well-Being. Abstract The subject of this research is a group of elderly from elderly learning centers..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is to find out the relations between. social capitals and the feeling of satisfactory. The questionnaire is composed by the researcher, filled in by the members of elderly learning center. Retrieved 292 copies out of 300 questionnaires.. After analyzing, we came to.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 1. The members in Taipei have good amount of social capital, average score is 4 out of 5. 2. The subjects have happiness well‐being happiness well‐being, score 4 points out of 5. 3. The social capital varies as following 1. Females are more than male 2. less elderlies are higher than more elderlies 3. higher on those with more than elementary school educated; wealthier than less 4.healthier than those of less. 4. The feeling of happiness well‐being varies as following 1. Females more than male 2. Healthier are more than weak. 5. Social capitalism and satisfactory with lives are relevant. 6. Social capitalism can be used to predict satisfactory with lives. Based upon aforementioned conclusion, this research lead to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elderly learning center, elderly leaners, government and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 elderly learners;social capitalism;happiness well-being.. III.

(7) IV.

(8) 目. 次.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I 目. 次...............................................V. 表 次....................................................VII 圖. 次......................................................IX. 第一章 緒 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問題重要性............................1 第二節 研究動機...........................................11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1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8 第五節 名詞釋義...........................................21. 第二章 文獻探討...........................................23 第一節 樂齡學習中心的現況與歷史脈絡.....................23 第二節 社會資本的理論與相關研究.........................31 第三節 幸福感的理論與相關之研究.........................47 第四節 社會資本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6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69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假設...............................69 第二節 研究對象.........................................73. V.

(9) 第三節 研究工具.........................................74 第四節 研究步驟與實施流程...............................84 第五節 統計分析.........................................88.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89 第一節 受訪者基本資料分.................................89 第二節 樂齡學習者之社會資本現況.........................92 第三節 樂齡學習者之幸福感與討論........................105 第四節 樂齡學習者的社會資本與幸福感的關係..............11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21 第一節 研究結論........................................121 第二節 建議............................................128. 參考文獻..................................................134 一、中文部分...........................................134 二、外文部分...........................................138. 附 錄.....................................................139 附錄一 預試問卷.....................................139 附錄二 正式問卷.....................................145. VI.

(10) 表. 次. 表 1-1. 教育部 99 年統計臺北市樂齡學習中心志工人數一覽表......12. 表 2-1. 臺北市樂齡學習中心參加課程人數一覽表.................26. 表 2-2. 臺北市中山區樂齡學習中心 103 年度課程表...............27. 表 2-3. 背景變項對社會資本的研究測量構面彙整表...............47. 表 2-4. 幸福感相關研究之測量層面彙整表.......................56. 表 2-5. 背景變項對幸福感的研究測量構面彙整表(一).............65. 表 2-5. 背景變項對幸福感的研究測量構面彙整表(二).............66. 表 3-2. 預試問卷之項目分析表.................................80. 表 3-3. 預試問卷之信度考驗表.................................82. 表 3-5. 正式問卷回收情形.....................................87. 表 4-1. 受訪者背景變項人數分配表.............................91. 表 4-2. 樂齡學習者社會資本與各層面之描述性統計結果...........93. 表 4-3. 不同性別對樂齡學習者社會資本的差異分析摘要表.........94. 表 4-4. 不同年齡對樂齡學習者社會資本的差異分析摘要表.........95. 表 4-5. 不同子女數對樂齡學習者社會資本的差異分析摘要表.......97. 表 4-6. 不同教育程度對樂齡學習者社會資本的差異分析摘要表.....98. 表 4-7. 不同婚姻狀況對樂齡學習者社會資本的差異分析摘要表....100. VII.

(11) 表 4-8 不同經濟狀況對樂齡學習者社會資本的差異分析摘要表.....101 表 4-9. 不同居住狀況對樂齡學習者社會資本的差異分析摘要表....103. 表 4-10 不同健康狀況對樂齡學習者社會資本的差異分析摘要表....105 表 4-11 樂齡學習者幸福感與各層面之描述性統計結果............106 表 4-12 不同性別對樂齡學習者幸福感的差異分析摘要表..........107 表 4-13 不同年齡對樂齡學習者幸福感的差異分析摘要表..........109 表 4-14 不同子女數對樂齡學習者幸福感的差異分析摘要表........110 表 4-15 不同教育程度對樂齡學習者幸福感的差異分析摘要表......111 表 4-16 不同婚姻狀況對樂齡學習者幸福感的差異分析摘要表......112 表 4-17 不同經濟狀況對樂齡學習者幸福感的差異分析摘要表......113 表 4-18 不同居住狀況對樂齡學習者幸福感的差異分析摘要表......114 表 4-19 不同健康狀況對樂齡學習者幸福感的差異分析摘要表......115 表 4-20 樂齡學習者的社會資本與幸福感之積差相關分析摘要表....118 表 4-21 樂齡學習者社會資本各層面對幸福感迴歸分析摘要表......120. VIII.

(12) 圖. 次. 圖 1-1. 內化管理機制圖表.....................................14. 圖 3-1. 研究架構圖...........................................70. 圖 3-4. 研究實施流程表.......................................85. IX.

(13) X.

(14) 第 一 章. 緒. 論. 本研究旨在探究高齡學習者於社會參與中獲取的社會資本,與其在此 歷程中產生幸福感的關聯性,此經驗的學習場域是在樂齡學習中心,也是 本人工作的場域。 本章節主要說明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問題等,全章共分 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研究問題重要性,第二節為研究動機,第三 節為研究目的與問題,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第五節為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問題重要性. 本節乃針對本研究之研究背景與研究問題重要性分述如下:. 壹、研究背景 林振春 (1995)在《凝聚社區意識,建構社區文化》中提及的社區意 識、社區共同體的概念,學習資源共享,點、線、面的整合,加入社區意 識的影響,帶領社區居民加入營造的元素,「做中學、學中做」學習如何 學習的領悟,共識後的居民們,踴躍加入協助社區發展的志願服務工作, 由於群策群力自願無給職的付出;研究者在社區營造的過程中體驗絕非靠. 1.

(15) 單方努力就可以達成目標,需經過不同面向層次的考量,時空背景及地理 環境因素的搭配所營造的社區,凝聚社區民眾意識,透過民主覺醒,自動 自發共同參與激發凝聚「利害與共」的社區意識。高齡者在社區中佔有很 大的分量與影響力,張德永(2007)社會資本的觀念逐漸引用在思考成人學 習的議題上,教育部推出的老人教育白皮書中,均對社區高齡學習的促 進,提供了具體的環境與機會。研究者的社會資本與幸福感背景敘述如下: 一、社會資本的營造 研究者在 1994 年當選第一屆臺北市中山區吉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 長,從此進入人生豐富之旅,亦充實累積多年來的社會資本,體認「社區 共同體」係成就社會資本的最大能源。社區發展工作迅速邁向社區營造的 行列,拓展全方位社區工作,例如:全方位社區教室、社區特色資源整合 計畫、綠美化工作計畫、協助政府發展社區政策實施計畫等重要之工作; 教育部的政策推展樂齡學習中心,規定參與樂齡學習者對象為 55 歲以上 之中高齡者,未滿 55 歲志工亦參與各個樂齡學習中心,社區隨處都有高 齡者,樂齡中心的場域是這群高齡族的最愛,有退休的教師、老闆、家庭 主婦參與其中,各取所需,最能發揮社會資本也是營造社會資本的大本營。 二、幸福感的營造 許忠信 (2003)多數中高年齡長者願意持續參與各項活動,透過參與. 2.

(16) 各項休閒活動及適當的課程,能夠更加認識自我,擁有最高的幸福感,團 隊凝聚共識,相互支持融入奉獻的情愫,藉此觀察各社區高齡者的互動情 形,因而有了更多的激勵,覺得需要充實更多的學習機會,發展理論與實 際的契合,是一件美好的連結,社區高齡者幸福感的來源,透過時間彼此 的磨合,有助營造快樂的身心靈達成幸福美滿的健康在地老化。. 研究者深深體會,因而進入社會教育的行列,採集更多對社會高齡有 益之教育研究,要幸福還需要很多的條件,例如:健康的身體、家庭和樂、 正向的情緒、人際關係、社會參與、經濟環境無憂、美好的人生觀、終身 學習的進取心等之狀況下,相信高齡者絕對會幸福到終了,這是研究者發 現的真相。. 貳、研究問題重要性 本研究綜合研究興趣與相關工作經驗之後,歸納出題旨的研究有五大 重要性:一、自我修練享受快樂社會資本帶來的幸福感;二、投入樂齡教 育歷程;三、重視樂齡教育的平台;四、高齡社會的族群學習教化功能; 五、樂齡學習講師的扮演角色與功能;分述如下: 一、自我修練享受快樂社會資本帶來的幸福感 研究者感受到當今臺灣的社會已經迥異往昔,林振春(2002)第三年齡. 3.

(17) 年約 55 歲以上的長者,加上第四年齡也就是終了生命的期程,大大擴張 到 20-25 年;醫療體系使人生命得以延長,現在高齡社會的趨勢已是必 然,透過社區高齡教育的對策絕對必要。楊國德 (2006)社會是個多元化 的場域,高齡學習者也能領悟到健康學習是「活到老、學到老」也就是終 身學習至終了的教育學習。 不斷的自我接受新思維與新挑戰才能激發潛能創造與反思能力,研究 者社會參與長達 20 年,除了社區志願服務外,亦參加國際獅子會、調解 會、傑出市民、社團法人臺北市綠化聯盟促進會、健康服務促進協會、樂 齡學習中心等擔任職務,將資源相互串連,精進樂觀態度與歡喜心,藉由 終身學習提昇自我知能,唯有不斷學習,生命的意義會更加精采。. 研究者社會參與於 1994 年,對社區充滿新鮮好奇,帶著衝勁十足的 勇氣與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探索精神,偕伴共同熱心於社區服務,隨著歲月 的脈動年紀也愈來愈增長,很多是從 50 歲左右的好厝邊鄰居與我共同協 助社區發展之工作,不知不覺地已到高齡時代,猶如這首打油詩「人生七 十才開始,街頭滿滿是…」這些好厝邊鄰居各個已屆高齡。近年來教育部 積極對樂齡教育的推廣,社區好友陸續加入樂齡學習中心終身學習,從社 區到全方位的樂齡教育學習,高齡者在樂齡學習中,繼續累積社會資本,. 4.

(18) 終於體驗快樂的幸福感,臺北市的各個樂齡教育學習機構,皆有參與社會 活動的高齡者,想必都是歡喜的。從調查研究過程中,發現高齡者皆能接 受終身學習的挑戰,除了家庭以外還到樂齡機構當學生與志工服務,接受 現代文化的刺激。英國首度於科學期刊中報導良性賀爾蒙中腦內嗎啡 (Endorphins) 有益健康延緩老化,樂齡教育促進正向思考能使生活作息 有不同的改變,格外的感受幸福的存在,令人高興的學習,對社會也願意 多做公益行善,感受到樂齡學習使得高齡者不會寂寞,子女放心事業也更 加順心,心情也快樂,家庭更安康和樂與幸福了。. 二、投入樂齡教育發展歷程 樂齡者透過樂齡學習中心或樂齡大學提供場域,可以得到終身學習獲 取新知識的機會,教育部自 2012 年開始啟動培訓第一批專業的講師人 才,將為新興的社會教育工作注入新血。研究者即是全國首批接受完整訓 練者之一,從社區開始將近二十多年與高齡者互動,在樂齡教育未實施前 就接觸了多元教育,近年來由於教育部的推廣,適切的展開神聖的樂齡教 育,樂齡教育開始實施大約也有四年教學的體驗,老幹「社區服務」新枝 「樂齡教育服務」的相互連結,由於高齡時代快速到臨,政府必要重視高 齡族群,藉此高齡者可以伸展人生第三年齡的舞台,也是發揮人際關係最 好的機會,情感學習效果良好的樂齡教育文化。 5.

(19) 全國大、中、小學的教育單位對此議題相當關注,例如:臺北市吉林 國民小學提供教室作為樂齡學習中心為教育場域,使高齡族群有合宜的學 習場所,參與者感受到幸福與快樂,體驗幸福感逐漸由外在轉向內在自我 實現的過程,生涯規劃邁進終身學習的目標,學習者或是志願服務者,在 這個高齡時代的終身學習影響著整個社會,猶如趨勢大師 Heidi Toffler 的名言「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懂得如何學習的人」 ,否 則就跟不上時代的潮流,被孤立是高齡者心理所畏懼的感受,這種現象值 得研究探討。. 1999 年為國際老人年,聯合國在國際老人會議中宣言如下:獨立 (independence) 、參與(participation) 、尊嚴(dignity) 、關懷(care) 與自我實現(self-fulfillment)等。研究者參與歌唱教學工作這麼多年, 隨時給予傳遞學習知識的觀念;有些是在地獨居長者,除了透過社區志工 們的鼓勵,還有晨間運動加入社區團隊,陸續加入樂齡學習,大部份能從 參與過程中,得到自主尊嚴與自我實現的能力。 研究者擔任吉林社區發展協會的理事長工作二任長達六年之久,並持 續服務至今將近二十年, 2012 年全體會員感覺樂齡的學習時代來臨,終 於在會員大會全數表決通過解散,臺北市中山區吉林社區發展協會風華的. 6.

(20) 正式走入歷史,劃下圓滿休止符,進階至樂齡教育工作服務,社區成員已 完成自我實現的願景,開心的面對樂齡時代到來;多數社區中高齡者,陸 續投入多元化的樂齡中心學習,讓身心靈得以健康,可提昇高齡者自主尊 嚴外,更是躍進生命第二春使之豐富樂齡學習的行列,備好心情適應樂齡 快樂終身學習。. 三、重視樂齡教育的平台 臺灣樂齡教育學習的高齡族群,由於有了健全的醫療體系和養生觀念 崛起的趨勢,依據臺灣人口聚集變遷(2011)得知高齡者平均餘命高達 79 歲,「生活 e 起來」中的報導 CIA 世界概況對 2011 年各國預期壽命的估 計男 76 歲女 82 歲;要正視高齡時代的需求,研究者希望透過這些樂齡學 習者參與的行徑,來探討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和同學互動的行為,對自己健 康身心靈有產生助益,家庭支持給的能量是否可以達到學習的真正快樂, 希望此研究的測量數據讓未來樂齡學習者有參考方向與學習目標的依 據,亦可給樂齡學習者迎接美好終身學習之願景。 從另一角度而言,對樂齡學習者所提供的教育,也是成人教育的一部 分;或逕以老人教育及高齡教育稱之(王政彥,2004),黃富順(2004a) 指出「樂齡學習者」係指年滿 55 歲以上的人,透過經驗能增加學習活躍. 7.

(21) 老化之概念,有了成功老化的增進,正向情緒與人格特質隨之進步,累積 社會資本能量終會達成幸福感的自我實現。. 可以成功老化的最大因素之一,依研究者的觀察與發現,隨著資訊時 代的迅速,任何新事物都與電子系統產生連結,年長者認為年歲已高不必 要增加壓力而拒絕學習,只能藉由上課融入的溝通傳遞社會轉變的事實。 樂齡學習中心為此規劃電腦的教學課程,讓樂齡學習者接受媒體的素養學 習,亦是志工社會參與服務的學習,期望讓樂齡學習者有更多的知能以增 加社會資本能量;透過資訊網絡全球化的來臨,樂齡學習中心開闢資訊教 育刻不容緩,志工為了要服務,需要有電腦的知能,方能將平台拉近,除 了多元化教育的課題外,積極加入自我學習成長,接受現代化新思維、新 教育,適應科技時代,社會參與體驗人生與豐富視野,讓自己投入社區服 務的機率也更方便了。. 因此,目的除了充實樂齡學習者的知識、技藝或發揮其個人的潛能 外;另一方面亦可增進長者心理健康、生活情趣,經由學習的過程獲得生 理、心理的需求,激勵長者創造幸福美滿的老年期生活,這是研究者在樂 齡長者的學習中所發現的現象。. 8.

(22) 四、高齡社會的族群學習教化功能 根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定義,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到 7%時稱為「高齡化社會」(Ageing society),達到14%時稱為「高齡社會」 (Aged society),如達到20%則稱為「超高齡社會」(Super-aged socitety)。 (2011)依據內政部統計,截至2013年10月為止,臺灣65歲以上人口約占總 人口的11.39%,邁向「高齡社會」,臺灣人口加速老化中;臺北市及各縣 市,因此積極推動老人教育重要政策,配合教育部推動老人教育,在全國 各地設置「樂齡學習中心」,並擔任各區中心角色,積極向外推置學習點, 以利各地老人進行終身學習的便利性,65歲者以上俗稱「老人」,其滿55 歲者稱「樂齡」。. 所謂「樂齡」一詞源引自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對於老年人之尊稱(樂齡 族),為鼓勵老年人快樂學習而忘記年齡,是以「樂齡」作為學習中心之 名稱(陳宏婷,2009)。但在新加坡他們把「樂齡」一詞的詮釋為「快樂 的年齡」(朱芬郁,2012)。至於如何解讀「樂齡」意涵,研究者認為具有 異曲同工之妙,都是為高齡者的需求打造一個符徵,猶如流行文化的社會 感傳送快樂的學習網吸引適齡者加入終身學習,教育工作交給訓練過的講 師群發揮其特長,一舉兩得,提供此族群愛心教育,落實樂齡的教化功能。. 9.

(23) 五、樂齡學習講師的扮演角色與功能 樂齡教育要融入高齡者有其必要性,洪仁進、陳佩英(2012)教育願景 提到全人教育的原則,包括: 1.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2.物質心靈是相 同的能量;3.展現的法則;4.因果的法則;5.吸引力的法則;6.愛的法則; 7.適當的人類關係的法則。樂齡者內心世界做何規劃,此研究期提供未來 樂齡學習者的參考資料用途,不容忽視的研究參考資料,重視引出每個學 習者天賦與潛能,鼓勵展現自我才華,建立適當的人類互動關係,因此, 樂齡教育學習是一個展現潛能最好的功能。. 樂齡學習者講師的角色,不只傳授專業的規劃課程講述,還需扮演長 者心理撫慰的心靈導師,隨時要有觀察的洞悉敏銳度,察覺長者的學習態 度與健康是否異樣,適時介入關懷與同理心,像自家長輩般扮演呵護的角 色,營造對話的機制,給予信心肯定及鼓勵,激發參與終身學習的意願, 從中得到快樂的源泉。. 綜上所述,本研究探討樂齡者在學習中如能受到關懷,其社會資本資 源得到快樂和興趣,讓幸福感的滿意度加強,藉此使自己營造出健康的樂 齡者族群,其生命得以「活躍老化」 ,如此豐富的閱歷經歷,於第四年齡. 10.

(24) 到臨時,如中國詩人徐志摩的那首膾炙人心的「揮一揮衣袖而不帶走任何 一片雲彩」,瀟灑自在的走。本研究期以臺北市中山區樂齡學習中心樂齡 學習者為研究對象,探索這群熱愛學習的高齡長者對終身學習的社會資本 與幸福感的發現。. 第二節. 研究動機. 根據上述之研究背景與重要性的延伸,本研究的動機如下:. 一、理解觀察樂齡學習者的現況 研究者多年觀察樂齡學習者在積存的社會資本,如同 Thoits(1982) 的個體社會參與的成就感與價值感論,幸福感傳遞出無限的社會資本, 亦想探究將屆退休年齡者,他們的經濟狀況無慮,可以放心回饋社會, 其子女成長無需照顧,還能以奉獻的心情投入志工服務,接受網絡科技 資訊的時代挑戰,健康狀況良好,體驗人生不同的面向,訂定新目標, 感受樂齡學習者的企圖心是研究者的動機。. 樂齡志工服務的精神與管理者有效執行樂齡學習中心,分工體制,熱 心的幹部均無給職歡喜心的服務奉獻,志工團隊提供對樂齡學習中心的 高齡長者服務,如:文書整理、指引教室、維持整潔、課程報名、志工. 11.

(25) 開志工幹部會議、志工培訓增加志工概念與服務方向等,可以快樂學習 共同成長。依據教育局對樂齡志工人數有統計可以參考目前各樂齡的志 工人口數,各個中心可以互相關心學習,協助樂齡行政推廣有很大的助 益。表 1-1 採臺北市樂齡學習中心志工人數作為參考依據如下: 表 1-1 教育部 99 年統計臺北市樂齡學習中心志工人數一覽表 志 機. 構. 全. 名. 實 際 志 工 人 數. 工 性 男. 別 女. 運. 志 20 歲 以 下. 用. 工. 年. 情 齡. 21-30. 31-40. 41-50. 51-64. 歲. 歲. 歲. 歲. 形. 職. 大 專 以 上. 專 業 志 工 培 訓. 教. 育. 程. 65 歲 以 上. 國. 國. 高. 小. 中. 中. 度. 大安區樂齡學習中心. 23. 3. 20. 0. 0. 0. 4. 16. 3. 0. 2. 2. 19. V. 松山區樂齡學習中心. 12. 3. 9. 0. 0. 0. 2. 6. 4. 0. 0. 4. 8. V. 士林區樂齡學習中心. 13. 0. 13. 0. 1. 0. 2. 9. 2. 1. 0. 6. 6. V. 北投區樂齡學習中心. 40. 4. 36. 0. 0. 0. 6. 26. 8. 5. 10. 18. 7. V. 大同區樂齡學習中心. 13. 1. 12.. 0. 0. 0. 1. 12. 0. 0. 0. 8. 5. V. 中山區樂齡學習中心. 26. 1. 25. 0. 0. 0. 2. 11. 11. 0. 10. 11. 5. V. 文山區樂齡學習中心. 23. 4. 19. 0. 0. 0. 4. 16. 2. 0. 1. 6. 16. V. 內湖區樂齡學習中心. 15. 1. 14. 0. 0. 1. 3. 9. 3. 0. 2. 5. 8. V. 臺北市武功國小玩具工坊. 7. 2. 5. 0. 1. 3. 2. 1. 3. 0. 0. 6. 1. V. 172. 19. 153. 0. 1. 4. 26. 106. 36. 6. 25. 66. 75. 總計. 資料來源:取自臺北市樂齡學習網站;研究者整理。. 二、內化管理機制 研究者的「內化管理機制」 (如圖 1-1)研究者解讀為 1.包容心;2.疼 惜心;3.同理心;4.換個立場或角度;5.自我調適的功能;6.可以安全處 理衝突;7.面對危機處理技巧等。基於研究者具調解委員的身分背景,聯 結職場經驗,協助不同環境的個體相互磨合。其實每個個體都擁有一套威. 12.

(26) 嚴式的掌控能力,在當團體中個體理念不一時,可能顯現人之初性本善或 惡的跡象,一旦表徵出複雜化威權式的意識形態時,將會是團體的一種考 驗。彼得․聖吉(1990)五大修練的功夫「自我超越(personal Masyery)、改 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建立共同願景(building shareol vision)、團隊學習(team Learning)、系統思考(systems Thinking) 」是一個 很好的自我學習修練的「內化管理機制」 。. 在團體中難免偶爾會有意見相左的時候,為了讓雙方取得共識,彼此 退讓的機制採取心平氣和放下身段,尋求雙方的共識都是經過「一回生、 二回熟、三回合後~滾瓜又爛熟」有好的漸進柔性運行,反應出成人長者 沉穩的智慧,成人學習該是愉悅的對話,共同締造溫馨的學習場域,認同 場域是大家終身學習的家,培養好情緒,即是自在的天地,不同家庭的長 者共聚一堂,努力發展共同願景,樂齡學習者會有快樂學習的園地;盼透 過此次問卷研究或許可以分析更加深入瞭解,其參與社會活動感受的訊息 回饋,反映樂齡學習者關心社會參與現象,亦是本研究好奇的動機之一。. 13.

(27) 危機處 理技巧 可以安全 處理衝突. 包容心. 内化 管理機制. 自我調 適功能. 疼惜心. 同理心 換個立場 或角度. 圖 1-1 內化管理機制 資料來源:研究者繪製. 三、四大願景的適切融入 傳統社會上將老人視為「受助者」而非「協助者」 ,是「消費者」 而非「生產者」 ,這些負面的觀念忽略了老人在「經驗、才智、學識」 上的豐富性,及「時間」上的彈性。教育部於 2006 年頒布「邁向高 齡社會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揭示了四大願景為「終身學習」 、「健 康快樂」 、「自主尊嚴」、 「社會參與」,不再視老人為社會的負擔,而 是資產;也因此,引起研究者的動機要如何適切的融入樂齡族群,探 究其心路歷程之脈絡,觀察並了解建立社會資本的現象。. 14.

(28) 四、培養樂齡學習者的素養 藉此研究,期望長者能由教育學習中對日常生活的領域可以擁有「終 身學習」 、 「健康快樂」 、 「自主尊嚴」 、 「社會參與」的四大願景 (教育部, 2006)。透過互動學習凝聚友誼交流的脈絡,對生命的意涵能輕鬆面對, 凝聚社會資本傳遞正向能量在樂齡場域結識益友(即是老友),培養樂齡學 習者應有的素養,依循此終身學習的願景,有助展現樂齡學習者在社會的 風範。. 林麗惠(2006)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的收穫可以獲得心靈滿足與精神 快樂,其有酬勞或無高齡者認為有價值均具有生產性,這些因素可構成高 齡長者得以成功老化幸福的生活。林岳玫(2012)研究結果顯示雖然礙於 生理機能退化,然而在學習的場域涉及到社會網絡互動困難時,或許會帶 來焦慮的身、心理反應之情緒,壓力在四大願景的脈絡裡產生負面影響, 要培養人際關係的互動關係,好讓樂齡者受到更多的尊重與保障。. 藉由認知社會資本的經營累積,也就是「認同」 、 「規範」 、 「信念」 、 「共 享願景」與「經歷」,促進發展出樂齡教育學習文化風潮,在逆境中降低 壓力風險的承受度,觀察適應終身教育的學習素養,符合樂齡者的需求,. 15.

(29) 研究者深入樂齡者的內心世界探索尋得解答亦是研究動機。. 綜上所述,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四大願景的落實,讓老有所用,享用 社會資本的功能,在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得到踏實感與快樂,舒展身心解 除面對家人無法溝通時所帶來的壓力,透過團體的力量,期望能相互支持 與鼓勵培養正向情緒營造美好的幸福感,是研究的動機。. 16.

(30)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依據本研究的研究目的與問題,分述如下:. 壹、研究目的 一、 瞭解樂齡學習者社會資本之現況。 二、 瞭解樂齡學習者幸福感之現況。 三、 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受試者在社會資本上的差異情形。 四、 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受試者在幸福感上的差異情形。 五、 探討社會資本與幸福感的相關情形。 六、 探討背景變項與社會資本能否有效預測幸福感。. 貳、研究問題 一、探討樂齡學習者社會資本的現況為何? 二、探討樂齡學習者幸福感的現況為何? 三、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社會資本有何差異?、 四、探討不同背景變項變項的幸福感有何差異? 五、探討樂齡學習者社會資本與幸福感的相關為何? 六、預測影響樂齡學習者社會資本與幸福感的因素為何? 17.

(31)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旨對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加以說明。分述如下:.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之研究範圍,研究者將研究區域、研究對象與研究時間以及研 究內容等,分述如下:. 一、 研究區域 本研究係以臺北市為研究區域為取樣範圍,其他地區之高齡者,則 不在本研究範圍內。. 二、 研究對象 本研究屬於區域型之研究,以臺北市中山區樂齡學習中心為研究對 象,且須是年滿 55 歲之樂齡學習者為調查對象。. 三、 研究時間 本研究問卷自 103 年一月至 103 年五月止。. 18.

(32) 四、研究內容 本研究內容,以問卷調查為研究資料為主,瞭解樂齡學習者的社會資 本與幸福感之現況與關係,針對研究最後結果提出結論與建議。在樂齡學 習者的社會資本方面,以「信任」 、 「規範」 、 「網絡」 、 「人際關係」 、 「社會 參與」五個層面為主;在幸福感方面,以「生活滿意」 、 「正向情緒」 、 「身 體健康」 、「享受生活」四個層面為主。. 貳、研究限制 一、 研究地區 本研究受限於人力與時間等因素影響,其研究範圍選定在臺北市,故 研究結果不宜完全推論至其他縣市樂齡學習者。. 二、 研究對象 本研究者受限於人力與時間等因素影響,以臺北市中山樂齡學習中心 作為研究母群體,其研究結果受到現制,故研究結果不宜完全推論至其他 縣市高齡者。. 19.

(33) 三、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法為主,使用的研究工具以採自姜逸群(2009)臺灣 南部地區國中生的社經地位、社會資本、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研究內之問 卷為參考依據,並加入自我研究之內容做為問卷之題材,依此問卷進行樂 齡學習者社會資本與幸福感的資料蒐集。填答時受試者在當下之情緒或環 境因素可能會影響問卷的詮釋造成差異,或受到其他社會因素產生心理的 防衛機制,偶爾會遺漏問卷的項目,其問卷的數據有可能造成無法呈現真 實的準確度與客觀性,使得這樣的問卷測量結果產生誤差。. 四、 研究變項 針對樂齡學習者社會資本與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很多,本研究擬從樂齡 學習者的性別、年齡、子女數、教育程度、婚姻狀況、經濟狀況、居住狀 況、健康狀況等八個背景變項來探討樂齡學習者社會資本與幸福感,使得 在研究推論時會有所限制。. 20.

(34) 第五節 名詞釋義. 壹、樂齡學習者(Elderly learners) 本研究定義的樂齡學習者乃指樂齡學習中心的樂齡者學員,教育部規 定樂齡學習中心的高齡者,入學的標準年齡須年滿 55 歲。. 貳、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 本研究旨在探討樂齡學習者之人際互動與社會各項經歷的豐富資源對 樂齡學習者所帶來正向發展,由多位學者所論述最常見到社會資本構成的 要素是由「信任」 、 「網絡」 、 「規範」 、 「人際關係」 、 「社會參與」等所組合 成的意涵。本研究所定義的社會資本,乃是在研究者自編的社會資本量表 上的得分,也分成五個向度:信任、網絡、規範、人際關係和社會參與, 分數愈高代表社會資本愈高。. 參、幸福感(Happiness well-being) 張家婕(2012)「幸福感」是個人內在心裡的感受;當形而外的事 件促動內心深處的心弦,個人因有所體悟,而泛起陣陣甜蜜且快樂感覺的 經驗;人們生活素質的不斷提高,在著作正向積極心理學、健康心理學的 崛起對人類自身生存與發展的日益關注(李嵩義,2006)。陳嬿竹(2002) 21.

(35) 幸福感是一項重要的心理健康指標。李文裕(2012)研究發現幸福感的在 「生活滿意」 、 「身體健康」是最快樂的自我價值,高齡者在樂齡學習視學 習為休閒的一種感受,亦是培養「正向情緒」與「享受生活」。研究者從 文獻分析對幸福感的定義,發現「幸福感」感受建基於「生活滿意」、「正 向情緒」、「身體健康」、「享受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助智慧 與靈性之提升;快樂安逸的人生是幸福感的泉源。因此,本研究對幸福感 的操作性定義,乃是受試在研究者自編的幸福感量表上的得分,分成四個 向度:生活滿意、正向情緒、身體健康、享受生活。分數愈高,代表幸福 感愈高。. 22.

(36) 第 二 章 文獻探討 本章節文獻探討臺北市樂齡學習者的社會資本與幸福感的意義與理 論,全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樂齡學習中心的現況與歷史脈絡;第二節社 會資本的理論與相關研究;第三節幸福感的理論與相關研究;第四節社會 資本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等分述如下:. 第一節 樂齡學習中心的現況與歷史脈絡 壹、樂齡學習政策的推動 高齡化社會每位高齡者享有健康安全、尊嚴和自主生活,此議題應關 注迎接樂齡教育學習者帶來社會資本與幸福感的契機,教育部 (2010)全 國老年生活幸福感調查研究,在 1994 年臺灣老年人口比例方達 7%的高 齡化社會指標,至 2010 年 7 月,老年人口數已經達 10.71%;若以 55 歲作為分界,我國截至 2010 年 8 月底,55 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已經達 393 萬多人,佔總人口 21.63%(內政部,2010) 。 內政部最新公布年齡人口統計資料,2012 年 65 歲以上老人人口總人 口數 11.2%,自 2000 至 2010 年,老人人口每年平均增加 6 萬人,65 歲以 上在 2012 年年底已達 260 萬 152 人,2010 年老化指數為 68.6%,而在 2012. 23.

(37) 年老化指數也增至 76.2%,足見社會結構的老化攀升事實。 以教育的角度來看樂齡學習中心、樂齡大學正積極的擴大中,為迎接 2018 年高齡社會來臨,教育部以實際行動宣誓對高齡教育的重視。普及 化老人教育是教育部的一個策略,101 年全省有 225 個樂齡學習中心、98 個樂齡大學、387 所長青學苑、吸引高齡者進修學習,唯有 33%的退休族 群不曾做退休養老規劃,以及大多數足不出戶的老人們如何讓他們獲取教 育機會;對於程度不一的老人如何施教;如何深入了解他們的需求;深耕 理論,創新實踐,永續經營做出臺灣的特色,是規劃樂齡學習的未來使命。 而從 2008 年開始進行設置樂齡學習資源中心的計畫後,教育部分別 在 2008 年設置了 104 所,2009 年設置 100 所,2010 年則設置了 6 所, 共計於 2014 年 3 月止,有 306 所樂齡學習資源中心。. 貳、臺北市樂齡學習中心介紹 樂齡學習網(2014)教育部為鼓勵高齡者學習動機,增進其身心健康, 自中華民國 97 年起推動高齡教育,結合各級學校、機關、民間團體,合 力建置各鄉鎮市區樂齡學習中心,此外,並結合大學校院開設樂齡大學, 以 55 歲以上國民為主要族群,開創其多元的終身學習管道。. 「樂齡」取義「快樂學習、樂而忘齡」,亦與孔夫子「發憤忘食,樂 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的人生態度相符。經過數年的推動,「樂齡」已 24.

(38) 成為我國推動高齡教育系統的通稱,並作推動高齡教育相關政策之標誌。 「樂齡」讀音亦為英文字「Learning」諧音,亦藉此鼓勵國內長者活到老、 學到老的終身學習精神。. 為提昇老人之健康促進與社會參與,行政院於 2009 年 9 月 7 日核定 本方案,以「活力老化」、「友善老人」、「世代融合」三大核心理念, 整合各單位資源,積極推動各項可行策略,並進一步建構友善老人生活環 境,營造無歧視且悅齡親老的社會,讓老人享有活力、健康、尊嚴的老年 生活。. 研究者加入教育部所辦的樂齡講師專業培訓的行列,期望增能受惠樂 齡教育學習者,對師資培訓對樂齡學習中心的管理以及教學方向會更清 楚,長者的學習要更專業的講師協助方可健康活躍老化,激發年長者的自 信心協助進入學習領域,使內向者改善隱藏鬱悶的情緒促進身心靈健康, 將會在中山樂齡學習中心設計正向課程,領導高齡者培養有溫暖、耐心、 關切、肯定、引導、幽默、接納的態度學習成長。. 25.

(39) 以下是臺北市樂齡學習中心的學員參與人數,親自調查目前最新的數 據 103 年六月止的參與人數統計數量如表 2-1,作為此次研究參考之用。 表 2-1 臺北市樂齡學習中心參加課程人數一覽表 臺北市樂齡學習中心 會員人數 臺北市樂齡學習示範中心 臺北市松山區樂齡學習中心 臺北市文山區樂齡學習中心 臺北市內湖區樂齡學習中心 臺北市中山區樂齡學習中心 臺北市北投區樂齡學習中心 臺北市士林區樂齡學習中心 臺北市大同區樂齡學習中心 臺北市萬華區樂齡學習中心. 3,178 950 1,166 624 510 250 678 776 200. 參加人次. 課程數. 1662 226 715 4 月止 1,151 684 420 1,114 1,799 400. 5 7 3 17 22 18 30 7 13. 資料來源:臺北市樂齡學習中心 2014;研究者整理。. 參、臺北市中山區樂齡學習中心介紹 臺北市教育局希望參與計畫實施的樂齡單位能為樂齡族群設計出符 合需求的教案,依據老年人口數基本分析申請。. 中山區樂齡學習中心以建構知性學習場域、提升終身學習機會之理 念,發展出以樂齡藝術生活美學為主軸之特色課程。輔以橫向之基礎生活 課程、政策宣傳課程、貢獻服務課程、興趣休閒課程等,建構出適合高齡 者學習之課程架構。中心特色課程以樂齡藝術生活美學為主軸,其讓學員 快樂學藝,彩繪人生,共同享有樂齡藝術生活美學表 2-2 如下:. 26.

(40) 表 2-2 臺北市中山區樂齡學習中心 103 年度課程表 課 程 名 稱 課 特色課程 基礎生活課程. 程. 內. 容. 班數 時數 總計. 藝術鑑賞 粉彩繪畫 古法釀製 拼布藝術班 創意編織班 1.電腦文書處理、2.口才訓練、3.家庭關係、. 5. 64. 320. 7. 1!4×64 5~7×2. 262. 5. 64. 320. 6. 64. 384. 8. 1~3×4 4~5×1 6×40 7×64. 118. 4.樂齡生命故事編輯採訪班、5.退休準備教育、 6.財務管理、7. 健康諮詢講座 興趣休閒課程. 1.健康瑜珈 、2.韻律舞、3.SDD 合唱班、4.保健青草教學 5.英文歌輕鬆唱. 自主學習團體. 1.古箏教學、2.活力土風舞、3.長青卡拉合唱、 4.返老還童養生功、5.日語初級與進階、6.日語歌唱班. 政策宣導課程. 1 交通安全、2.消費保護、3.用藥安全、4.祖孫代間互動、 5.性別平等教育、6. 反毒課程、 7.健康身心齡讀書會融入預防及宣導老人心理問題. 資料來源:中山區樂齡學習中心(2014);研究者整理。. 一、中山區樂齡學習中心的目標: (一)提供中樂齡者學習機會,促進其身心健康。 (二)開辦多元課程,提昇教學內容與品質之廣度及深度。 (三)培植樂齡教育專業人員、志工,深耕社區中高齡教育工作。 (四)開發多元學習方式,增進中樂齡學習者社會參與及終身學習。 (五)結合社會資源,共同支持和營造無年齡歧視之社區學習文化。 二、參與對象: (一)志工:對服務年長者有熱忱及意願者,年齡不拘。 (二)學員:年滿 55 歲以上。 二、中心組織: (一)由臺北市中山區吉林國民小學負責籌辦,其運作經費、人事管理、課 27.

(41) 程推動及相關經營措施等,應由校長核定後實施。 (二)設置主任一人、副主任一人,中心主任得視經營規模, 聘請總幹事 1 名及工作組團隊,協助推動中心業務。中心主 任、副主任由吉林國小校長遴聘專業人士擔任,中心主任任期 為一年一聘,連任以一次為限。 (三)中心工作依任務取向,設置行政兼志工組、課程組、宣傳組、關懷組, 由中心主任遴聘本中心具有專長之志工擔任組長、副組長,中心志工 依專長及意願進行編組。 (四)經營團隊任務: 1、主任:綜理中心業務。 2、副主任:代理綜理中心業務。 3、總幹事:執行主任交辦事項。 4、行政兼志工組:支援教學相關事宜、安排中心輪值、協助總務各項 活動。 5、課程組:支援、聯繫教學活動事宜。 6、宣傳組:活動推廣、招募新成員、成果製作宣傳。 7、關懷組:協助推動關懷據點相關活動。. 28.

(42) 期望這樣的正向課程能讓高齡者樂於學習,營造快樂的正向情緒,樂 齡教育是快樂的終身學習教育。朱楠賢(2008)指出終身教育是非正規教育 的回流教育,以家庭教育搭起世代傳承的橋梁,以學習中心搭起代間教育 學習產生祖孫互動關係,亦可以社會教育建構完善的老人教育機制,教育 部推動政策有助樂齡教育學習者的家庭達到幸福美滿之效能,樂齡學習者 的多元化學習,期許能創造有利的健康幸福樂齡園地。. 研究者在中山區樂齡學習中心指導教學歌唱班,平均年齡 70 歲,他 們經常成為學術研究對象,顯現其結果與成功老化、生活需求、退隱、社 會分工、活動、二因子等理論有相吻合之妙。 依據中山樂齡學習中心的計畫實施,臺北市樂齡學習中心用心規劃課 程內容,盡心力為他們安排「客製化」量身訂製精采的課程,設計他們所 需要的,參與學習的人數增多,可以營造更多的社會資本,高齡教育學習 者生活幸福感普遍良好,參與學習會使高齡者生活變得更快樂,擔任志工 會使高齡者生活更加快樂,與家人相處是高齡者生活快樂的重要原因,喜 歡休閒藝文活動,其女性參與學習度比男性較踴躍,或許可以為男性「客 製化」一些課程增加學習的機會。. 29.

(43) 目前高齡者在樂齡學習中心參與學習,可以任意參與公民、文化、教 育、訓練和休閒等活動,是追求情感和心靈的滿足的最佳場域(張德永, 2007)。多年參與高齡者互動,深深領會如何與他們相互溝通凝聚共識, 研究者曾經邀請班上同學三人接受深度訪談,以 Q&A 的對談,從他們的 態度表露出溫馨的意境,因此得知,學習者樂趣須計畫符合他們興趣的需 求的課程,即可達到健康且快樂的幸福感。. 30.

(44) 第二節 社會資本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壹、社會資本的定義 從柯爾曼(Coleman;1988;1990)就功能(function)的面向定義社會 資本(social capital),意即對行動者而言,可作為資源的任何社會關 係均構成社會資本(黃麗萍,2011)。所以,志工的服務志業是社會資本的 資源;因此,柯爾曼認為社會資本可用之資源,亦可作為網絡媒介,有凝 聚力創造寶貴經濟開發的社會資本。黃麗萍(2011)亦提到「社會資本」建 立在社會關係之上與以上三點相似外,還有期待、價值、自信、願景、承 諾、態度亦是「社會資本」中的一環。Putnam (1995)認為企業社會資本 具備「網絡」 、「規範」與「信任」等三種特徵,一、「網絡」特徵而言, 指個人或群體間的連結,視為社會資本的結構氛圍,一般可分為正式網絡 與非正式網絡;研究者從事社會服務亦發覺高齡者人際關係中的維繫是透 過此特徵的運行,得以獲得精神層面的歡喜。二、 「規範」特徵方面為相 互同意後,訂定行為規範,此規範在社會系統中為內在道德;需以此制定 規約在彼此間取得和諧度,讓高齡者在社會中獲取安全的需求得以成功在 地老化。三、 「信任」特徵方面為社會資本主要構面, 「信任」主要在於凝 聚人與人之間相互的合作,形成一種互惠的信任關係,並產生社會義務,. 31.

(45) 將資源釋出可減少人與人,及個人與團隊間的質疑。. Coleman 認為「信任」與「規範」是社會資本的核心概念;Putnam 也 一再強調合作所需的是信任與規範,不是盲目的。當代學者也強調信任機 制的重要性,社會資本的累積或流通,「信任」與「規範」是關鍵因素, 是關係「網絡」的無形資源(黃麗萍,2011) 。. Nahapiet & Ghoshal(1998)把社會資本分為三個結構面來探討 1.結 構面:包含「網絡」的連結與組態;2.關係構面:對學習者彼此間的「信 任」 、「規範」 、義務感與認同感;3.認知構面:包含其共享的語言、符號 與生命故事。如同劉以慧(2010)指出社會資本表示藉由參與正式和非正式 的制度和機制,社區成員得以產生互動並連結在一起,解決共同問題,達 成共同目的和利益。. 研究者感受「網絡」 、 「規範」 、 「信任」在社會資本中存在於個體和社 會的各個組織間所形成的重要關係,透過這些關係的來往給予資源的累 積,從經驗中體認「社會資本」是經年累月彙集而成的珍貴資產,高齡學 習者在樂齡教育學習建立「人際關係」 ,熱心「社會參與」累積社經地位,. 32.

(46) 有助促進高齡者活躍健康的在地成功老化。. 貳、社會資本相關理論 依據前述各學者所詮釋的社會資本各有論點,為了進一步探究本研 究所適用的社會資本理論觀點,乃分別陳述比較幾個較為重要的社會資本 理論觀點。. 一、 法國社會學家 Bourdieu 法國社會學家 Bourdieu 首先提出「社會資本」的概念,界定社會 資本為「實體資源」(actual resources)與「潛在資源」 (potential resources)的總和,並引入到社會學領域,成為與經濟資源、文化資源 相並立的三種基本型態之ㄧ(Bourdieu,1986)。Bourdieu 從階級 (class)和關係網絡(network of relationship)的角度來定義社會資 本,指出資本有三種型態:經濟資本、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社會資本是 現實或潛在的資源總和,而這種資源是透過擁有一個長期穩定的關係網絡 或者是一定程度上制度化的相互認識和承認以後,累積到個人或集體上, 它是成員之間集體擁有的資本,且可以讓內部成員去取用(Bourdieu, 1986)。因此,個人可以藉由參與團體,並由團體本身的關係,取得可資 運用的利益,統稱為社會資本。Bourdieu 也認為,社會資本的存量,可. 33.

(47) 以從下列四方面來判定:1.網絡連結的大小;2.有效動員的能力;3.所擁 有的經濟資本數量大小;4.所具有的文化資本和符號資本的數量。. 二、美國社會學家柯爾曼 美國社會學家柯爾曼(1990)認為認為社會資本是存在於人際關係的 結構中,而非過去所認為存在於個人或生產物質的工具中。社會結構的資 產對於行動者的價值,就像那些可被行動者用來實現他們利益的資源一 樣。柯爾曼認為社會資本是能作為個人資本財的社會結構資源,著重在人 際關係層面,個人擁有越多有助於達成目標的人際關係,就越能動用這些 關係來達成個人的行動目標。柯爾曼以「信任」說明社會資本的運作方式, 指出社會資本主要存在於微觀(個體)與鉅觀(制度、規範)兩個層面的 互動上,從微觀角度而言,個體間信任具有相互的義務與期望,並將信任 控制權集中於某一人身上,以構成權力關係、形成社會資本;而從鉅觀角 度觀之,為解決共同集體問題,透過外在支持與信任而得到合法及正當性 的規範與懲罰,或是因某一問題而自發地形成組織性行動,由於其組織運 作具有外部性,所產生的效果可以擴及當初自願發起該社會行動的其他 人,因此也形成社會資本的重要因素。此種觀點的社會資本存量可以從下 列三點來計算:1.個人網絡中有需要時就願意幫忙的人數;2.這些人際關. 34.

(48) 係中所能發揮的能量大小;3.可以運用的組織資源數量。. 三、美國政治學家 Putnam 美國政治學者 Putnam (1993) 從公民參與和民主政治的角度分析社 會資本,指出社會資本指的是社會組織的特徵,例如信任、規範和網絡, 它們能夠通過協調的行動,來提高社會的效率。因此,社會資本亦即個人 動員稀有資源的能力。Putnam 認為社會組織之的特徵,例如信任、規範、 網絡,其能透過推動協調的行動來提高社會的效率(Putnam,1993) 。因此 社會資本至少可以作三方面的理解: 1、社會資本主要是由公民的信任、互惠和合作有關的一系列態度和 價值觀構成的,其關鍵是使人們傾向於相互合作、去信任、去理解、去同 情的主觀的世界觀所具有的特徵。 2、社會資本的主要特徵表現在那些能夠將朋友、家庭、社區、工作 以及公、私生活聯繫起來的人際網絡。 3、社會資本是社會結構和社會關係的一種特性,它有助於推動社會 行動和解決問題。. 35.

(49) 四、世界銀行 世界銀行(The World Bank,1999)認為社會資本的定義乃是「機構、 關係和型塑社會互動之質和量的規範,不僅是做為社會基礎之機構的數 量,而是讓社會團結在一起的黏著劑。」經濟社會學家也發現到,社會凝 聚力越強,正是經濟繁榮和維持穩定發展的關鍵因素。而社會資本便是其 中最為重要的指標,當各方都能以一種信任、合作與承諾的精神結合起 來,就能提高生產力,獲得更高的報酬,因此在新經濟中,社會資本已經 成為科技創新的關鍵因素。 世界銀行採取了包括從家庭、社區和組織層次蒐集社會資本,是一種 質與量的整合性工具,稱之為「世界銀行社會資本測量工具」 (The World Bank Social Assessment Tool,簡稱為 SOCAT) 。將社會資本分成六大構 面:1.團體與網絡;2.信任與連結;3.集體行動與合作;4.訊與溝通; 5.社會凝聚與包容;6.增權賦能與政治行動。. 五、布朗的生態體系 布朗(1997)根據生態體系的觀點,將社會資本分成三個層次加以探討 (引自張德永,2013:213):. 36.

(50) 1. 微觀層次:將社會資本對焦在個體上,主要探究個體如何透過社 會網絡來調動資源,如資訊、工作機會、知識、社會支持等所 扮演解決個人需要與問題的功能角色。 2. 中觀層次:將社會資本對焦在組織關係網絡,主要探究個人如何 依附在組織結構網絡上的位置,以獲取特定資源之結構化過 程。 3. 巨觀層次:將社會資本對焦在社會國家的層面,探究個體與群體 如何在社會國家中對社會資本佔有和分享的權力關係,以及如 何有效運用社會資本,以達成社會目標。. 綜上所述之社會資本的理論觀點,專家各自表述對社會資本的定義以 及社會資本的定量測定方式和要素。研究者將從個人在社會組織中的層面 來界定社會資本,願能提供有益樂齡學習者發展的功能。. 參、社會資本的測量 劉以慧(2012)由於社會資本上未有一個特定的標準,透過適當的評量 工具,能幫助我們瞭解組織社會資本構成的型態與發展績效,陳恆鈞(2005) 最常被分析的構成要素即是由信任、網絡、規範所構成的組合。江明修、 鄭勝分(2004)及嚴岩、余麗君、陳紹波、趙景柱和白永亮(2005)認為「信. 37.

(51) 任」 、 「規範」和「網絡」是社會資本最重要測量指標。苗嘉元(2013)社 會資本又分為微觀、中觀、鉅觀等三種觀點來解讀社會資本的層面,以生、 心理層面分析三個觀點,微觀層面:心理而言發揮正面的效益,提昇生活 滿意度,擁有更多的快樂,生理而言可以降低壓力,使人免於疾病之苦, 均與研究者的社會資本有相同之處,亦是累積社會資本的關鍵;中觀層 面:心理而言親朋好友能夠緊密互動,罹患生理疾病的機率會降低,可以 保護免於疾病之苦;鉅觀層面:心理而言社會信任生活安適存高正相關, 生理而言擁有豐富社會資本的國家是友善的可降低國家百姓的死亡率。 林麗惠(2001)有不少研究均認為高齡者參與社會活動的程度愈高, 其人際關係愈佳、生活滿意度亦愈高。因此, 「社會參與」是維持老年人 「人際關係」 、生活幸福感各方面重要的層面。朱妙芳(2009)測量「人 際關係」之四個層面有親密朋友數、朋友互動頻率、友誼支持度、朋友親 近程度等顯示人際關係的重要性。 研究者經營社區時,應證了「信任」如同信譽,亦是社會資本重要的 資產,處事態度得到他人的認同,重要的任務得以傳承,彼此間有了默契, 達成合作無間的團隊信任,成功就可以是兵家常事;然而「規範」的建立, 團體要順利的運行,需要制訂規範來遵守,團隊就會有好的紀律,參與社 會志願服務工作就會更順利,培養共同信念,志同道合,加上「網絡」全. 38.

(52) 球化資訊獲取容易,彼此「人際關係」距離拉近,對「社會參與」加深認 知,社會資本的資源就更加雄厚,社區人士有了這些指標,向心力增強, 研究者在社區經歷,彼此建構溫馨的社會資本。. 綜上所述,本研究參酌劉以慧(2012)專業表現面向,採五個層面作 為測量依據為:一、信任;二、規範;三、網絡;四人際關係;五、社會 參與等,並分述如下。. 一、 信任 高齡者彼此之間的理念、看法、相互依賴、疼惜、關懷且均能寬心的 對待,彼此沒有計較,扶持,相信彼此,完全可以信賴的朋友,資料的傳 遞,不欺騙,凡事以愛為出發點,尊重彼此的行為,可以說是一種信任。 主要在於凝聚人與人之間相互的合作,形成一種互惠的信任關係,並產生 社會義務,將資源釋出可減少人與人,及個人與團隊間的質疑。. 二、 規範 家有家法,國有國法,社團有社團法,團體就需要有些規範來為這個 團隊保持原理原則,讓成員有依據,事情才能有所成規,互相適應團隊的 規約,有紀律才能成長,大家遵守規約,才能有保障。特徵方面為相互同. 39.

(53) 意後,訂定行為規範,此規範在社會系統中為內在道德;需以此制定規約 在彼此間取得和諧度。. 三、 網絡 有個平臺維繫的點,讓團隊成員相互往來支援的窗口,是指個人或群 體間的連結,視為社會資本的結構氛圍,一般可分為正式網絡與非正式網 絡,亦可透過資訊網絡連結彼此之間的距離,增加互動的機率,有效增進 不同場域交流,疏通遠距離的不便,讓團隊或個人因此而受惠。. 四、 人際關係 係指人與人相互溝通往來的關係,蘊釀出社會交互系統,彼此往來中 各取所需,營造溫馨美好的氛圍,可以讓事情得以解決圓滿的一種密切關 係行為,藉此達到社會資本的建立。. 五、 社會參與 指對社會公益的介入,是給自己放下身段最好的途徑,捨得的認知會 因此而增加,回饋社會是終身學習的社會教科書,學習柔軟態度的路程, 社會參與是走最近學習的路,樂齡學習者有機會能在經濟無憂投入社會參. 40.

(54) 與,會是一種快樂幸福的社會資本存款簿。. 肆、背景變項對社會資本影響的相關研究 依據不同的學者與研究者對社會資本的定義因人而異,及測量方式亦 有所不同,指出關係因素各有所本,本研究將針對受試者背景變項相關因 素與社會資本關係之間關聯進行探討。 一、性別 本研究在「性別」的關係可對社會資本中產生的差異性有多少,可以 了解兩性之間對五個層面的影響。朱妙芳(2009) 臺北縣三鶯區高齡者人 際關係與幸福感關聯之研究結果發現,受試者在「性別」顯著高於男性。 以上均與研究者相同。本研究在中山區樂齡學習中心發現各班級女性多於 男性,亦發現很多的團體有同樣有的狀況,例如:獅子會員原屬男獅友參 與的社團,由於女性在事業上經營成功,熱忱公益社團,國際獅子會總會 最後接受女性加入,現在的女性獅子會愈來愈多,反而男性的獅友增加比 女性少,活動量也是女性多於男性,回歸一般的社團或學習,女性社會參 與度還是比男性積極,男性還是不喜歡加入的居多,女性時間較多或許原 意是打發時間,後發現可以有趣的成長,快樂氛圍影響下願意持續參與, 發現學習是「精神寄託」是最好良伴,男性意味著是無聊的井邊故事,或. 41.

(55) 其他因素不願加入均有可能,研究者將續探究此議題研究之。. 二、年齡 本研究與潘成婷(2011)顯示美國以 65 歲「年齡」擁有雄厚的社會資 本,與本分析有差異存在。但差異性不太大,此調查結果以 55 歲~59 歲 擁有社會資本較高。張玉萍(2012)對高齡者研究結果發現,不同年齡的樂 齡學習者其在社會參與整體得分無顯著的差異存在,不受性別限制。 朱妙芳(2008)研究高齡者的整體人際關係不受其「年齡」所影響,吳 淑娟(2009)針對樂齡學習中心測試分析隨著「年齡」的增加參與愈少。研 究者探究此結果與研究結果亦如同,因為創辦的吉林社區也是年齡上的問 題而終結,20 年前大家都還年輕,現均已步入少老年,這些年願意承擔 理事長一職的熱心人士已屆滿任期,隨著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當年的壯 年已在歲月不饒人中步入老人的行列,與文獻中的研究者相同,也因此, 再次投入的團隊就是樂齡教育學習機構,因此,中山區樂齡學習中心取代 了吉林社區發展協會,現在是社區樂齡學習者的快樂天堂,也是溫暖的大 家庭,彼此珍惜這個溫馨的家(樂齡之家)正蓬勃發展中。. 42.

(56) 三、子女數 李文裕(2012)研究發現子女數大都是二個居多,三個次之。陳嬿如 (2012)研究結果子女數量會產生生活壓力,達顯著差異水準。如有多數 以上之子女數者會有空巢期的反應。本研究者收集的文獻中發現個人背景 變項為研究的資料,顯示在研究項目時要慎選之,子女數對研究者的研究 目的沒有太大的影響力,所以,經過這樣的研究也是一種收穫。. 四、教育程度 莊芸鑫(2010)研究結果發現有顯著的差異,國、初中學歷的學習者 高於大學學習者。吳淑娟(2009)與家人朋友連接與其他的層面較多的認知 中無顯著差發現高齡者日常生活能力的表現會因為「教育程度」的不同, 而有顯著差異存在。阮惠玉(2012) 針對高齡學習的需求整體五個層面上 結果顯示達顯著差異,發現未受教育不識字的高齡者對整體高齡學習需求 相對較高。 透過研究,研究者與樂齡學習者在互動中有所領悟其「教育程度」能 分野出學習者的能力與態度。本研究發現整體層面在教育程度沒有顯著差 異與莊芸鑫(2010)、吳淑娟(2009)同。研究者亦發現高齡者參與學習不 受教育程度影響,樂齡學習中心課程適合任何階層的人選擇。. 43.

(57) 五、婚姻狀況 朱妙芬(2007)研究發現不同的婚姻狀況之高齡者,其整體人際程度無 顯著差異存在。張玉萍(2012)針對高齡者無顯著差異存在,其對象大都 是已婚者居多。阮惠玉(2012) 研究顯示無顯著差異,已婚高於喪偶。莊 芸鑫(2010) 發現對無顯著差異且已婚高於未婚。研究者在此項中與朱妙 芬(2007)、張玉萍(2012) 、阮惠玉(2012)、莊芸鑫(2010)研究結果皆相 同,顯示有婚姻關係的高齡者認同且同心協力營造幸福快樂的願景。. 六、經濟狀況 潘成婷(2011)表示年輕累積至老的退休金,存夠到終老。吳淑娟(2009) 主要經濟來源的高齡者在生活品質得分上有顯著的差異存在。表示有經濟 來源高齡者的感受,優於讓子女的提供經濟來源的高齡者。張玉萍(2012) 研究發現有顯著差異,主要來源自己高於子女給與。陳嬿如(2012)研究結 果有顯著差異,經濟狀況好。研究其結果與以上文獻均同,大致夠用的人 最多,顯示大家的社會資本很雄厚,可以享受生活在樂齡快樂學習。. 七、居住狀況 潘成婷(2011)所指出的社會網絡對於老人居住狀況,社會網絡及支持. 44.

(58) 與認知功能有正相關,將健康醫療照護融入日常生活照顧中,讓老者接受 在地老化安養,並能獲得符合個人需求與多元連續服務,進而減輕家庭照 顧責任,是高齡者居住較好的方式。張玉萍(2011)研究顯示無顯著差異。 張玉萍(2011)與本研究同。在研究高齡者的測試中,地緣環境關係,大都 是此區的居民,也有少數離中山區較遠的民眾參與,測試結果三代同堂居 多,傳統孝親的家庭對高齡者而言,是最好的在地成功老化居住地點。. 八、健康狀況 吳淑娟(2010)認為臺灣高齡者在健康良好的狀況上,面對生活問題 時,往往會勇於面對問題、瞭解問題、甚是分析與思考問題,更懂得適時 尋求協助的策略,以多元的方式解決問題。張玉萍(2012)研究發現健康狀 況的高齡者在社會參與整體得分上有顯著差異存在。陳嬿如(2012)研究顯 示有顯著差異。均與本研究結果都相同。身體健康是比什麼都重要,樂齡 學習者都很重視自我的身體健康,平常會注意身體保健,在樂齡學習中心 有益身心健康的課程高齡者非常喜歡參與。研究者依據文獻將背景變項對 社會資本的研究測量構面彙整,表 2-3 如下:. 45.

(59) 表 2-3. 背景變項對社會資本的研究測量構面彙整表. 文獻研究者. 性別. 莊芸鑫 (2010)。 社會資本與 壓力、休閒 參與、身心 健康關係之 研究-以金 門縣山外社 區為 例 潘成婷 (2011) 台灣老人社 會資本存量 轉變與居住 型態選擇之 縱貫研究 張玉萍 (2012) 高齡者社會 參與及生活 品質關係之 研究-以高 雄市樂齡學 習資源中心 為例 陳嬿如 (2012) 不同壓力源 高齡者休閒 調適策略對 健康影響之 探討. 社區參與 認知有顯 著差異. 年齡. 子女數. 教育程度. 婚姻狀況. 經濟狀況. 社區參與 認知有顯 著差異, 國初中高 於大學。. 無顯著差 異, 已婚高於 未婚。. 社區參與 認知無顯 著差異,. 居住狀況. 健康狀況. 年輕累積 至老積 存,可望 終老。. 心理、情 感支持滿 意較高。 正相關, 有顯著差 異。. 老退化需 搬離,有 醫療可在 地老化. 無顯著差 異. 在社會中 有顯著差 異存在。. 男性比女 性多. 抽樣 60 歲 以上老人. 早年務農 教育沒普 及化,不 識字居 多。閩南 人最多. 無顯著差 異 不受性別 限制。. 無顯著差 異. 無顯著差 異 只要有意 願皆能自 行參與。. 無顯著差 異. 有顯著差 異主要來 源自己高 於子女給 予。. 有顯著差 異 女性比男 性高,女 性傳統被 賦予照顧 者的角色 有。 有顯著差 異 男性得分 高於女 性。. 有顯著差 異 65-69 歲壓 力高於 70-74 歲以 上者。. 有顯著差 異 教育程度 愈高,壓 力感受程 度也愈 大。. 有顯著差 異. 有顯著差 異 經濟狀況 好高於其 他。. 有顯著差 異 多數子女 者會有空 巢期的反 應。. 有顯著差 異. 有顯著差 無顯著差 有顯著差 異 異 異 結果發現 已婚高於 顯示高齡 未受教育 喪偶。 學習者年 不識字之 齡愈輕需 高齡者對 求愈高,反 學習需求 之年齡愈 較高。 高則需求 愈低。 65-74 最多 資料來源:莊芸鑫(2010)、潘成婷(2011)、張玉萍(2012)、陳嬿如(2012)、阮惠玉(2012);研究者整理。 阮惠玉 (2012)。 高齡者學習 需求即參與 意願關係之 研究—以高 雄樂齡學習 資源中為例. 46.

(60) 第三節. 幸福感的理論與相關研究. 壹、幸福感的定義 幸福感的定義,包含情感與認知層面的傘狀架構於內,早在相關研究 都是以西方人觀點出發,於西方社會心理學家表達幸福感的概念包括快樂 (Happiness)、幸福(well-being)、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ill-being)、心裡幸福感(psychological well-being)和生活滿意度 (life sataisfaction)等(林子雯,1996)。. 在 2010 年 12 月教育部《全國老年生活幸福感調查研究》(2011)中談 到,西方國家老人學研究幸福感是各體生活品質之最重要的面向,幸福感 並非只有在西方社會才被探討,早在中國西元 550 年前,老子的《道德 經》就在談幸福感、談安逸人生之道,主張個體的目標在於大環境中求生 存及獲得個人內在的和平。根據 Thing(2004)指出幸福感一詞,常被與 心智健康及生活品質視為同義詞,幸福感基本上是建基於個人基本需求獲 得滿足後,綜合主觀幸福感及客觀社會幸福感指標來衡量。Larsen 與 Eid (2008)指出個體主觀幸福感,它包含快樂與滿足兩個因素,快樂是一個 正向情緒反映,然幸福感與「生活滿意度」具有中高度的相關性存在。. 47.

(61) 黃富順(2012)亦說明了主觀幸福感的面向,其主要的核心概念,包括 了生活滿意度、正向情感與負向情感等三個層面;然相反詞為客觀幸福 感,其客觀幸福感(objective well-being),意指個體功能性的能力, 融合健康狀況及社經地位。以西元550年前的《道德經》談到幸福感、談 及安逸人生的道理,並非只有西方社會被探討的。. Thoits(1982)從社會整合角度說明藉由個體健康且有意義的活動參 與過程中,發揮潛能並滿足個人工作、休閒、人際互動、社會支持的需求 (施建彬、陸洛譯,1997;Diener,2010)。進而促使個體產生愉悅的成就 感與價值感,並促進精神健康、心理適應和幸福感。陸洛(1998)也提到工 作價值對幸福感具有文化相似性影響,認為工作給維護個體的生理生存所 需以及自我價值的認同,提到個體的工作指的是志工的服務性質。. 綜上所述幸福感的文獻裡,研究者對幸福感的定義,「幸福感」的感 受建基於:1.「生活滿意」;2.「正向情緒」;3.「身體健康」;4.「享 受生活」。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有助智慧與靈性之提升;快樂安逸的人 生是幸福感的泉源。. 48.

(62) 貳、幸福感相關理論 依據林麗惠(2006)、黃昆輝、張德銳(2000)、常雅珍、毛國楠(2006) 、 高藝玲(2012)等諸多研究者發現與不同角度來詮釋幸福感的感受,就幸福 感的理論以四種不同的觀點探討之有:一、正向心理學理論;二、成功老 化理論;三、目標理論;四、人格特質理論以下就分別從四種不同的觀點 探討之:. 一、正向心理學理論 常雅珍、毛國楠(2006)正向心理學是西元 2000 年心理學的發展新趨 勢,強調樂觀與正向情緒和正向意義,樂觀:可以幫助個人遠離憂鬱症、 增進成就、促進健康,帶給自己新的自我瞭解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觀;正 向意義:瞭解生命的價值與目的、增進幸福並對事件重新評估,進而找到 更適合的因應策略;正向情緒:包括歡愉、知足、自信等如此的正向,是 幸福的象徵。. 陳嬿如(2012)指出為了解人類行為的正向要素,探討有助於人們及 群體與組織達到繁榮或最佳對話的條件與過程。正向心理學亦包括正向情 緒,有回顧過去的如:過去的滿意、知足、感恩、獲成就感等自豪的經歷, 有面對今天的如:快樂、歡喜、愉悅、熱情、平靜;滿足感等在生活中創. 4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規準=自省的方向 觀課=互學的策略 檔案=教學的分享 社群=團隊的增能.. 1.教學前會談與共同備課的學習之路

臺灣研究 參考工具 電子期刊 報紙 社會科學 文學 綜合. 國中小 高中職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設有文教法律碩士班及原住民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資源和支援 學與教資源 社區資源 學校設施 和支援 研究與 發展計劃 學校領導與

二、本案中等師資類科學生(特教系以外之學生)修習之「教育專業課程版本」應為106年11月17日教育部臺教師(二)字第

2.學士班學生須於畢業前(建議在大三結束前)修 習並通過「社會服務學習課程」(學系服務學習課

STEM 教育課程領導學習社群 參與者 每所參與學校的核心教師團隊成員 每所參與學校的 2-3名課程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