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對青少年的興趣,是在教學生涯中逐漸累積的。青少年在生理上快速發展、

思考能力也漸趨成熟,但社會化的速度卻總是慢了幾拍,在教學現場常聽到學生 說:「真不想再被當成小孩看待。」「我好矮,要努力運動,快點長高。」「希 望能和班上同學當好朋友。」「爸媽一直說班上同學的壞話,他們甚麼都不懂。

」這些煩惱,在自己的青少年階段,也曾聽過或經驗過。

David Elkind 認為,當發展進入形式運思階段後,由於假設性思考能力發展與 思考過於專注於單一面向,形成了青少年自我中心主義 (adolescent ego centrism)

,其主要特徵有二,一為想像的觀眾 (imaginary audience) ,認為他人和自己一樣 重視外表及行為,二為個人神話 (personal fable) ,相信自己是獨特的個體(周文 欽,1999;黃德祥等譯,2006)。因此,研究青少年的學者建議父母與師長應保 持耐心與同理心,接納青少年的需求,進而協助他們在做決定時,能考慮其他想 法(黃德祥,2000;黃德祥等譯,2006)。

青少年期是位處兒童期與成人期間的轉變階段,也是人生各方面發展的關鍵 期(黃德祥,2000;黃德祥等譯,2006;賴保禎,1999;Havighurt, 1952)。社會 心理觀點及發展任務觀點皆認為,青少年若能順利完成其發展任務,將感到成就 與滿足,並能順利進入下一個發展階段,反之,則將面臨發展上的困難(Havigh-urt, 1952);發展脈絡觀點則強調個體在發展上具有主動性,能在情境脈絡中有所 作為,而情境脈絡也對個體的行為有直接影響(Lerner & Castellino, 2002),因 此青少年本身、教師、家長或其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成年人,都是協助青少年完 成發展任務的重要力量。

對研究者自身來說,身為教師,若能透過研究的歷程,增加對青少年的瞭解

,將有助於提供青少年適切的協助。

貳、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過去的家庭教育被認為是在家中進行的教育,舉凡對長輩的應對進退、家務 處理、養兒育女…等各種家庭生活知能,皆在家中透過父母長輩習得。隨著社會 變遷,家庭型態也有了轉變,核心家庭中父母負擔了教養子女的主要責任,但工 作壓縮了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使得子女難以透過父母學到所有經營家庭的知能。

加上社會變遷速度快速、資訊流量暴增,都使得家庭生活中的各項問題,需要更 多的知識與技能才能處理。民國92 年家庭教育法實施,就是希望以教育方式促進 健康家庭發展,其實施對象涵蓋了所有年齡層的國民,除了表現出政府對家庭的 重視,也彰顯了家庭教育是每個人都必須要學習的重要課題(周麗端,2006)。

學校對青少年而言,是一個發展的重要場所,具有文化傳遞、知識灌輸、人 格培養、發展人際關係與社會互動等功能(Lerner, Lerner, Eye, Bowers & Lewin -Bizan, 2011)。學校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也漸趨重要,除了家庭教育法第二條規 定,高中以下學校必須每學年實施四小時家庭教育課程之外;民國100 年實施的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修訂版,在綜合活動領域中「覺察自己與家人溝通的方式,增 進經營家庭生活能力」與「探討人際交往與未來家庭、婚姻的關係」兩項能力指 標,更具體指出了政府希望透過學校教育,使青少年對家庭有更多關注與學習的 用心。

王琤惠(2010)以臺北市國中生為對象進行準實驗研究,發現親子關係課程 對學生在親子關係上的態度與行為具有增進效果。柯順議(2005)以國小學生及 其家長為對象進行準實驗研究,也發現親子關係課程有增進親子間溝通品質的效 果。可見透過學校實施家庭教育,確實能對家庭產生助益。因此本研究選擇家庭 教育作為探討主題,希望作為在學校中實施相關課程之參考。

参、需求是課程設計的基礎

教育應符合受教者心理發展需求,才能成為協助發展的助力(張春興,2007

),因此在課程規劃與教學設計上,必須將學習者的需求納入考量。需求可能由 生理、心理及社會層面的發展引發;或基於社會對於學習者的角色期待而來;也 可能是學習者自發性地想要學習,此類學習需求能形成良好的學習動力,學習者 對學習內容有較為持久的學習興趣與動機,不需要外在報酬去引發或維持。

家庭教育課程內涵是由專家學者建構,在眾多學習議題當中,哪些是青少年 最有興趣學習的?那些還需要多加引導才能激發學習動機?透過本研究,希望瞭 解青少年對家庭教育各議題的學習需求,以運用於家庭教育課程的規劃設計中。

肆、本研究的位置

瞭解國高中階段的青少年對家庭教育各項議題的學習需求,既可協助青少年

,又能實用在教學之中。李乃佳(2007)以北北基地區國高中生為對象,針對親 子關係狀況及親子關係學習需求以問卷調查方式進行研究,發現不同性別在親子 關係上有差異,而學習需求與親子關係有正相關。林佩蓉(2009)以臺北市高職 學生為對象,選取NCFR 家庭教育架構中七大面向,透過問卷調查親子討論與家 庭教育學習需求相關性,發現在各項議題上親子討論與學習需求呈現正相關,女 生學習需求高於男生,家庭社經地位低則學習需求高。

回顧過去以青少年為對象的家庭教育需求研究,或聚焦於親子關係(李乃佳

,2007),或聚焦於高中職學生(林佩蓉,2009;蔡瓊玉,2007;鄭美芳,2005

),樣本選取也多在鄰近區域或單一縣市,如大臺北地區(李乃佳,2007)、雲 嘉南地區(蔡瓊玉,2007)。因此,本研究希望能進一步比較不同學習階段、不 同地區及不同家庭結構的國高中階段青少年,在家庭教育各面向之學習需求的異 同。

周麗端(2004b)曾針對一般民眾進行家庭教育學習需求調查,發現一般民眾 雖然覺得家庭教育各項議題具有重要性,卻不一定願意付出時間進行學習,這種 認知與行動的落差,是否也會出現在青少年身上?是本研究想探討的另一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