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青少年的發展任務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青少年的發展任務

青少年是人生一個充滿改變與轉折的時期,在此時期,個體在生物、心理及 社會方面,皆由兒童特徵整合轉變為成人特徵(黃德祥,2000;黃德祥譯,2006

;賴保禎,1999;Santrock, 2008)。

英文的青少年一詞 (adolescent) 源自拉丁文 adolescentia,其涵義為充滿活力 的年輕人;而青春期一詞 (adolescence) 則是源自拉丁文中 adolescere (生長) 的現 在分詞adolescens,意指從兒童轉變為成人的過程,所以,adolescence 指的是成長 並邁向成熟的年輕人(姜元御,2011;賴保禎,1999)。

從生理觀點,青少年是性成熟開始到性成熟完成的個體(黃德祥,2000)。

當個體的發展進入青少年階段時,會有幾個顯著表徵,第一個是青春期的出現;

第二個特徵為生長爆發 (growth spurt) ,女生約在 11 歲開始,男生約在 13 歲開 始;第三個特徵則為性器官成熟與第二性徵的出現,兩者皆發生在12、13 歲左右

。當生理發展成熟,個體的青少年階段也隨之結束,以身高為例,通常在17-19 歲結束發育(林烘煜,2011;姜元御,2011)。

從心理學觀點,青少年指的是從思考能力開始成熟到能在心智、自我及社會 面向都能運用邏輯及抽象思考、情緒也達到穩定的個體(黃德祥,2000)。性成 熟始自12 歲,而心理成熟則可從三項指標來觀察,一為智力發展達到巔峰,一為 情緒趨於穩定,最後一項則是社會化,意即懂得待人接物(張春興,2007)。依 此標準,美國心理學家將青少年期界定為12 歲到 22 歲(Santrock, 2008)。

從社會觀點,青少年期始於生理上的快速發展,結束於被社會認同為完全的 成年人,成年標準則依社會文化而有所差異(黃德祥,2000)。

從法律觀點,我國「刑法」第18 條規定十四歲以上未滿十八歲人之行為,得

減輕其刑,依此規定,滿18 歲即為成年人,而 14 到 18 歲之間可減刑,意義上相 近於青少年;而「民法」第12 條規定滿二十歲為成年,若依此規定,則滿 20 歲 以上才是成年;「少年事件處理法」第2 條及「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第2 條則規定未滿 12 歲者為兒童、少年為十二歲以上十八歲未滿之人。雖然在條 文中未出現青少年一詞,但從條文中對兒童、成人及少年的年齡界定推論,青少 年的年齡範圍大致落在12 歲到 18 歲之間。

教育觀點下的青少年,則從心理輔導與教育學的角度去看,認為「青少年」

為一專有名詞,專指國中、高中學生,其身心發展與行為特徵有不同於其他階段 之特性(張春興,2003)。

青少年是從兒童成長為成年人的過渡階段,不同觀點對青少年的定義不盡相 同:生理學及心理學觀點著重於青少年的發展特性;社會學觀點則著墨社會脈絡 下的青少年,以社會能力的發展為重點;由於本研究目的為「瞭解青少年對家庭 教育的學習需求」,著重於學習行為,故採用教育觀點,將青少年定義為就讀於 我國學制內的國中或高中的學生,年齡約在12-18 歲之間。

貳、青少年的發展任務

美國心理學家Erik H. Erikson 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論認為,個體在每個發展 階段都會面臨一個明確的發展危機,個體的任務就是透過自我調適與學習,化解 危機以順利進入下一階段的發展(黃德祥,2000;黃德祥等譯,2006;賴惠德,

2006)。在八個發展階段中,Erikson 認為青少年期的發展危機「自我認同對角色 混淆」 (identity vs. identity diffusion) ,是影響最為深遠的一個。

自我認同的重點為人格統整及生活定向,也就是說能夠把自己的生理特徵、

自我現況、社會的期許、自己的過往經驗、現實環境、自己對未來的期望這六個 層面的知覺整合起來,呈現出個體獨特性、一致與延續性、整體性及社會共同性

,就是能達到自我認同的人,他們在面對自我定位及人生方向等問題時,將不會 感到迷惘(周新富,2006;張春興,2007;陳惠雯,1999;劉志如,2011a)。

未達到自我認同的青少年們,容易在時間、自我形象、角色、工作、性別、

領導及價值觀上產生心理衝突現象,因此,協助角色混淆的青少年學習自我認同 與自我肯定是很重要的,因為負向的自我會使青少年在行為發展及人際相處出現

問題(劉志如,2011a;Lerner, 1982)。

Erikson 的發展危機標示出青少年在成長上的挑戰,並期望青少年透過面對危 機,建立自我認同,形成自我價值體系,以迎接下一個人生階段。無獨有偶,Ha-vighurst (1952) 也認為人生各階段各有一系列需要完成的發展任務,這些任務結 合了個體需求與社會期許,若能順利完成前一階段的任務,個體將感到愉悅滿足

,對於下一階段任務的完成也將有所助益,反之則將感到困頓不愉快,並阻礙下 一階段任務之達成。青少年階段的發展任務如下(Havighurst, 1972):

(一)與同性及異性朋友建立更成熟的關係:學習以合宜的方式對待不同性別的 人,學習團體合作,學著領導與被領導。

(二)表現出適宜的男性或女性性別角色:學習社會所認同的性別角色。

(三)接納自我的生理發展狀態:能悅納、有效的運用與保護自己的身體。

(四)在情感上與父母或其他成人分離,達到獨立:能學會敬愛父母及成人,卻 不依賴他們。

(五)為婚姻及家庭做準備:對家庭生活與養育子女培養正向態度,並學習家庭 管理與養育子女的知能。

(六)為就業及經濟獨立做準備:選擇職業,並學習必要能力以為就業及養家活 口做準備。

(七)建立一套價值及倫理體系,以指引自己的行為:建立合乎現實的價值觀,

發展能實現價值的行為準則。

(八)努力表現出具備社會責任感之行為:能對法律、政府、經濟、政策、人性 與社會制度有概念,以具責任感的成人身分參與社會活動,在表現個人行 為時,能考慮到社會價值。

Duvall (1961) 則依據青少年特色,提出青少年的發展任務如下:

(一)適應與認知身體的變化:學習接受身體的變化,並發展性別角色與個人吸 引力。

(二)與同儕相處融洽:學習與人相處的技巧。

(三)逐漸脫離父母,達成獨立:在獨立的同時,仍能尊敬與愛護父母。

(四)朝成人的經濟與社會地位發展:能成為經濟自主的成人,具有負擔工作與 維持家計的能力。

(五)發展自我認同感:瞭解真實的自我,瞭解自己的長處、潛力、限制與問題

Perkins (1997) 也認為青少年需要面對其發展任務,才能建立自我認同並成為 完整且具生產力的成人,他同時強調父母和成年人能提供青少年完成這些任務所 需的支持與機會,這些任務分別是:

(一)在同齡團體中,與同性或異性他人建立新的、更成熟的關係:青少年以更 像成人的方式與人相處,並透過經驗學習成長;在同儕關係中,生理成熟 扮演了關鍵角色,父母親應注意性行為的發生。

(二)完成其男性或女性的社會角色:應提供青少年測試與發展其性別角色的機 會,並促進性別限制的鬆綁。

(三)接受自己的體型:由於此階段的身體變化急遽,不符合一般體型的青少年 可能需要額外的協助,以提升其自尊感。

(四)在感情上達到獨立,脫離父母和其他成年人:青少年必須從依賴轉變為自 立,獨立的轉變是否順利,取決於親子之間對獨立程度的認同是否一致。

(五)為婚姻及家庭生活作準備:性成熟為此項發展任務的基礎,通常在青少年 晚期才能完成此項任務。

(六)為就業生涯做準備:經濟上自立是青少年成為成年人的表徵之一,通常在 個體完成學業與累積一些初步的工作經驗後,這項任務才有機會達成。

(七)為自己的行為建立一套價值標準:青少年能抽象思考並考慮可能出現的情 境,因此能建立出自己的價值與信念。

(八)表現出合乎社會期待的負責行為:青少年以其社會角色定義自己,對於青 少年晚期及成人早期來說,此項發展任務非常重要。

Richard M. Lerner 則將青少年的發展任務區分為生物挑戰、心理挑戰及社會 與文化挑戰三大層面,個體要將自我改變與世界統整起來才能完成任務,三大挑 戰說明如下(黃德祥等譯,2006):

(一)生物挑戰:瞭解與接納自己在生理上的改變。

(二)心理挑戰:善用思考能力,並體認抽象與假設不同於現實;找尋社會可接 受的方式去解決性衝動;達成自我認同,找到自己的定位。

自我意識。

茲將Duvall (1961) 、Havighurst (1972) 、Perkins (1997) 與 Lerner(黃德祥 等譯,2006)所提出之青少年發展任務彙整如下:

(一)接受自己的身體變化

由於青少年在生理上的發展快速,Duvall (1961) 、Havighurst (1972) 、Perk-ins (1997) 與 Lerner(黃德祥等譯,2006)都把接受自己的身體變化當作青少年的 一項重要發展任務。

Duvall 認為適應身體變化有助於發展個人的吸引力;Havighurst 則強調有效運 用與保護自己身體的重要性;Perkins 特別強調,不符合一般體型的青少年可能需 要額外的協助,以提升其自尊感;而Lerner 則認為此一任務根基於青少年快速的 生理發展現象。

(二)建立更成熟的人際關係

建立更成熟的人際關係為青少年重要的發展任務(Duvall, 1961; Havighurst, 1972; Perkins, 1997);Duvall 與 Perkins 認為透過與同儕相處,可學習人際相處 技巧;Havighurst 則提到學習團體合作的重要性,可透過學習領導與被領導達成。

Havighurst (1972) 與 Perkins (1997) 皆提及,應成熟地與異性相處;Perkins 特別指出,在同儕關係中,性行為的發生是父母親應注意的事件。

(三)發展性別角色

Duvall (1961) 與 Havighurst (1972) 認為青少年應去學習與發展社會所認同 的性別角色;Perkins (1997) 則認為青少年應完成其男性或女性的社會角色,且社 會應提供測試與發展性別角色的機會,並促進性別限制的鬆綁。

Lerner(黃德祥等譯,2006)認為性別角色與個體的生理層面、心理層面及社 會層面皆有相關,除了知道社會對性別的看法與期待之外,覺察自己的生理變化

Lerner(黃德祥等譯,2006)認為性別角色與個體的生理層面、心理層面及社 會層面皆有相關,除了知道社會對性別的看法與期待之外,覺察自己的生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