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壹、研究動機

臺北市教師會、臺北市教師職業工會委託臺灣教育研究中心,於教師節 前夕進行「2011 臺北市教師憂鬱傾向」調查,以深入瞭解老師們的壓力與憂 鬱傾向,結果顯示:壓力負荷已達臨界點的教師高達 43%,而憂鬱傾向已達 建議應找專業機構或醫療單位協助、甚至診療的教師達 36%。而教師們的壓 力源,超過六成以上來自「家長的態度」(63%)和「教育政策」(60%)。不過 教師們對於「學校行政人員的態度」明顯比以往較無負向情緒反應。臺北市 教師會認為此與臺北市校園民主逐漸落實,學校行政人員較落實服務而非官 僚精神有關。也就是學校行政人員的角色是「服務」性質。但是學校行政人 員除具備公務人員資格的幹事、總務處的組長外,其餘行政工作皆是由教師 兼任;如果臺北市教師因工作壓力非常憂鬱,那同時需兼任行政職務來「服 務」的老師,憂鬱指數又會是多少?

根據鄭同僚(2006)以臺北市 20 所公立高中研究顯示,兼任行政職務教師 自民國 89-91 三年的平均任期只有 1.6 年,所有組長平均任職年數只有 1.5 年,尤其以註冊組長、訓育組長與衛生組長留職率最低,平均任職年數僅 1.3 年。其中年年換訓育組長與衛生組長的學校皆高達 10 所。根據中國時報報 導指出教師兼任行政工作異動原因以業務量太重(86%)、壓力太大及工作時 間太長(75%)為主。為何臺北市公立高中校內兼任行政職務老師替換率如此 高,是否因大家皆明白兼任行政職務的工作壓力更甚於一般教師?

國內高中職兼任行政職務教師的工作壓力感受程度究竟如何?雖然有些 研究發現,國內高中職兼任行政職務教師的工作壓力在中等程度以上(鄭秀 女,2005;鄭洸鍵,2005),但有些研究則得知國內高中職兼任行政職務教 師的工作壓力只有中等的程度(林淑芬,2001;李慧雯,2009;簡茆汯,2010;

蘇清山,2010),甚至有些學者獲得工作壓力只有中等以下程度的結果(鄭 百芬,2003;高國慶,2005;宋冠瑩,2006;徐淑玲,2007);然而吳彗慎(2006) 卻研究發現兼任行政職務教師的工作壓力達到高等程度。面對上述研究結果 的不一致,究竟國內高中職兼任行政職務教師的工作壓力程度如何?研究者 認為有再探討、予以確認的必要。

工作壓力可適度激發人的潛能,面對環境中的困境時,個體本身所應運 而生之正向性及積極性的反應,發展出正向調適的因應策略,而不被挫折、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壓力給擊潰,這種自我回復的力量,就是復原力。復原力可以紓解工作壓力 的影響,而目前高中兼任行政職務教師的復原力如何呢?目前相關研究皆發 現國內教育工作者的復原力在中上程度(王淑蓉,2009;王淑女,2011;王 鴻裕,2011;邱惠娟,2010;陳宜娜,2010;鄒家芸,2011)。但是這些研 究卻無法具體推測與解釋高中兼任行政職務教師的復原力概況。究竟臺北市 公立高中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復原力的概況如何,則成為本篇研究極為想探討 的議題之一。

「憂鬱」在當前社會是一種常見的文明病,因後天環境影響而產生憂鬱 行為表現的人數年年攀升。根據前述,臺北市教師會所做的研究指出,臺北 市教師的憂鬱傾向已達到應找專業機構或醫療單位協助、甚至診療的教師高 達 36%。整理目前國內相關文獻,有些研究顯示國內教師的心理健康良好,

約有六成以上並無憂鬱傾向(羅文興,2006;黃千瑛,2007);甚至有些研 究發現約有八成以上的教師並無憂鬱傾向(蔡享呈,2007;余民寧、陳柏霖、

許嘉家,2010);陳宜芬(2010)曾針對高雄市國小教師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教 師的心理健康屬於良好者其實僅有 42.4%,而已達到臨界憂鬱與高憂鬱傾向 者已高達 23.1%;張禎容(2010)亦針對臺北市高中職教師進行相關研究亦顯 示,其中心理健康者僅有 47%,已達到臨界憂鬱與高憂鬱傾向者甚至高達 26%。因為上述研究所得結果並不一致,研究者認為有再確認的必要。且目 前尚未有以臺北市公立高中兼任行政職務教師為對象的研究,因而無法得知 臺北市公立高中兼任行政職務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態是否良好,是否會因兼任 行政工作的壓力而導致有憂鬱的行為表現?此亦成為本篇研究極欲探究的 問題之一。

因此,依據以上所述,了解臺北市公立高中兼任行政職務教師所感受到 的工作壓力程度、復原力的概況及其憂鬱行為表現的趨勢,則成為本篇研究 的首要動機。

根據過去國內關於工作壓力、復原力及憂鬱相關研究發現,因為不同背 景變項(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服務年資、兼任行政年資、婚姻狀況、子 女數、兼任職務、學校規模、學校類別)的影響,教師的工作壓力、復原力 及憂鬱行為表現也會有所差異。茲將相關研究發現分述如下:

在「工作壓力」方面,以「性別」來說,雖然許多研究發現性別不同的 兼任行政職務之高中職教師的工作壓力感受並無顯著差異(林淑芬,2001;

鄭百芬,2003;高國慶,2005;鄭秀女,2005;鄭洸鍵,2005;吳彗慎,2006;

李慧雯,2009;蘇清山,2010);但亦有部分研究獲知女性兼任行政職務的 高中職教師,所感受到的工作壓力,顯著高於男性兼任行政職務的教師(宋 冠瑩,2006;徐淑玲,2007;簡茆汯,2010)。以「年齡」來說,雖然大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分的研究發現,年齡不同的兼任行政職務之高中職教師的工作壓力感受,皆 有顯著差異;其中,40 歲以下者所感受到的工作壓力較其他年齡層高(林淑 芬,2001;鄭百芬,2003;鄭洸鍵,2005;宋冠瑩,2006;李慧雯,2009;

徐淑玲,2007);但亦有部分研究顯示,年齡不同之兼任行政職務的高中職 教師,所感受到的工作壓力並未見顯著差異存在(高國慶,2005;鄭秀女,

2005;吳彗慎,2006;簡茆汯,2010;蘇清山,2010)。以「教育程度」來 說,多數研究發現,兼任行政職務之高中職教師的工作壓力,並不會因教育 程度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林淑芬,2001;鄭百芬,2003 高國慶,2005;

宋冠瑩,2006;李慧雯,2009;簡茆汯,2010;蘇清山,2010);但徐淑玲(2007) 卻研究發現,教育背景不同之高中職兼任行政職務教師,感受到的工作壓力 有顯著差異存在。

以「服務年資」來說,許多研究均發現,服務年資不同之高中職兼任行 政職務教師,在工作壓力感受上有顯著差異(鄭百芬,2003;宋冠瑩,2006;

徐淑玲,2007;蘇清山,2010;簡茆汯,2010);但仍有部分研究發現服務 年資的不同,並不會對兼任行政職務者的工作壓力感受,產生顯著性影響(鄭 秀女,2005;吳彗慎,2006)。以「兼任行政年資」來說,有些研究發現兼 任行政職務年資短者,其壓力的感受上大於兼任行政職務年資久者(林淑 芬,2001;鄭百芬,2003;宋冠瑩,2006;李慧雯,2009;蘇清山,2010);

但仍有部分研究發現兼任行政年資的不同,教師所感受到的工作壓力,並無 顯著差異存在(高國慶,2005;吳彗慎,2006;徐淑玲,2007;簡茆汯,2010)。 以「兼任職務」來說,雖然許多研究發現兼任職務不同之高中職兼任行政職 務教師,所感受到的工作壓力,有顯著差異存在(林淑芬,2001;宋冠瑩,

2006;徐淑玲,2007;李慧雯,2009),但亦有部分研究顯示,兼任行政職 務的高中職教師,所感受到的工作壓力,並無顯著差異存在(鄭百芬,2003;

簡茆汯,2010;蘇清山,2010)。

以「婚姻狀況」來說,多數研究均發現婚姻狀況不同的高中職兼任行政 職務教師的工作壓力,無顯著差異存在(鄭秀女,2005;宋冠瑩,2006;吳 彗慎,2006;李慧雯 2009;簡茆汯,2010;蘇清山,2010),但亦有部分研 究發現,婚姻狀況不同的高中職兼任行政職務教師的工作壓力,有顯著差異 存在(林淑芬,2001;鄭百芬,2003;徐淑玲,2007)。

以「學校規模」來說,大部分研究均發現,學校規模不同的高中職兼任 行政職務教師的工作壓力,並無顯著差異存在(林淑芬,2001;鄭百芬,2003;

高國慶,2005;吳彗慎,2006;徐淑玲,2007;李慧雯,2009;蘇清山,2010), 但亦有部份研究發現,學校規模不同的兼任行職務高中職教師的工作壓力,

有顯著差異存在(鄭洸鍵,2005;宋冠瑩,2006)。在「學校類別」方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中部兩學制並行的「完全中學」兩類。「普通高中」與「完全中學」的兼任 行政職務教師的工作壓力,是否有顯著差異存在?目前文獻中僅蘇清山(2010) 針對高雄市高中職兼任行政職務教師所做的研究中納入普通高中與完全中 學在背景變項中進行探討,其研究發現「學校類型不同的兼任行政職務教 師,其工作壓力間無顯著差異存在。」可否依此推論臺北市公立普通高中與 完全中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的工作壓力差異狀況,有待商榷。因此本研究擬 以「學校類別-普通高中、完全中學」為一環境背景變項,探討在臺北市高中 兼任行政職務之教師的工作壓力是否會因學校類別不同而有差異存在。

根據上述研究,在不同的「背景變項」下(性別、年齡、教育程度、服 務年資、兼任行政職務年資、婚姻狀況、兼任職務、學校規模),兼任行政 職務教師的工作壓力,並未獲得一致性的結果,或是研究結果與教育現場頗 有出入,因此研究者認為有再確認的必要。

在「復原力」方面,以「性別」來說,雖然有些研究發現性別不同教育 工作者的復原力表現,並無顯著差異存在(蕭如怡,2010;王淑女,2011;

梁寶苓,2011;鄒家芸,2011)。唯王鴻裕(2011)研究發現,男性教育工作者 的復原力表現顯著高於女性,但其他學者卻研究發現,女性教育工作者的復 原力顯著高於男性(王淑蓉,2009;邱惠娟,2010)。以「年齡」來說,除 了王鴻裕(2011)的研究發現,年齡不同國小校長的復原力有顯著差異外,其 餘研究皆獲得年齡不同教育工作者的復原力表現並無顯著差異存在的結果

(王淑蓉,2009;蕭如怡,2010;梁寶苓,2011;鄒家芸,2011)。以「服 務年資」來說,除王淑女(2011)研究發現,服務年資不同之教育工作者的復

(王淑蓉,2009;蕭如怡,2010;梁寶苓,2011;鄒家芸,2011)。以「服 務年資」來說,除王淑女(2011)研究發現,服務年資不同之教育工作者的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