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本章旨在闡述本研究之緣起與發展方向,共分為四節。第一節說明研 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為待答問題與名詞釋義;第三節為研究方法與步 驟;第四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全球化與知識經濟的時代,更是一個快速變遷與高 度競爭的時代,在充滿挑戰和變數的環境中,政治、經濟、社會及文化面 的交錯影響下,使學校教育生態也受客觀環境的影響而產生巨大的變化。

在家長教育選擇權意識高漲,學校生態從權力控制走向權力分享、專業自 主與開放系統的時代趨勢下,面對新世紀的教育變革,學校組織創新與再 造是大勢所趨(吳清山,1997)。而在不斷的挑戰中,學校必須進行蛻變與 創新,才能因應相繼而來的挑戰(濮世緯,2003)。因此如何在內、外環境 的急速變遷之下,掌握既有的教育目標以達到學生素質的提升與學校的永 續發展,「學校本位創新經營」將是開創新機,以改善國民素質、追求學 校卓越與品質和提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關鍵。創新經營除了有助於組織及 成員產出創新性知識外,透過創新環境的營造及創新文化的型塑,以轉化 及昇華經營模式,才能發揮學校經營創意,進而在學校理念、行政、課程 與教學……等方面進行創新,提昇學校效能與競爭力,俾維繫學校組織經 營之永續發展(黃哲彬、洪湘婷,2005)。

壹、研究動機

本研究以四個角度加以分析,分別論述學校創新經營的動機,闡明中 部四縣市國民小學學校本位創新經營情形為值得研究之主題。

一、知識經濟與學齡人口結構改變的時代趨勢

「數位科技」與「全球市場」二股洪流,將二十一世紀轉為「知識經 濟」時代(尤克強,2002),依據經濟合作開發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的定義:知識經濟

即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運用現代科學、資訊技術為核心,建立在知識信 息的生產、儲存、使用和消費之上的經濟(OECD,1996)。知識經濟的理念 應用在學校經營上,即是知識資本的運用與分享,如從知識角色的觀點出 發,學校人員在知識經濟時代應扮演知識提供者、知識管理者、知識整合 者、知識創造者、知識啟發者與知識分享者的角色(尤克強,2002;秦夢 群,2002)。李弘暉(2003)認為領導者面對環境的挑戰,要把握住速度、

資訊、知識、創新與價值五大原則,以學校教育而言,創新就是要建構良 善的學校氣氛與型塑適宜的學校文化,採取有效的領導模式,以促發教師 的內在動力與教學投入感,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與求知意願。此外,學校 也要發展學校本位課程,教師運用創造思考教學,培養具備創新精神與能 力的學生,使學生能將思想轉化為問題解決能力,在動手操作時也能與人 合作,進而創新知識(姚欣宜,2004)。

其次,近年來國人生育率持續下降,根據教育部統計處(2007)《國教 學生數預測分析96-111學年度報告》之推估結果指出:(一) 95年9月1日 至96年8月底止之0歲出生嬰兒數為20萬3,756人,較上一年同期減少0.27

%;粗出生率由8.97‰降為8.91‰,再創新低。(二) 以每12年為週期觀察 過去30年來出生人口數變動,可以發現第三個週期之前6年(89-95年)間,

出生數由30萬5千人降至20萬4千人,平均每年減幅高達6.5%,相較於前 兩週期之前6年平均每年減幅分別為0.7%及1.0%高出許多。(三)國小新 生數自93學年起產生大幅度負成長,國中新生數劇減現象則遞移至99學 年,高中職則在102學年呈現。(四) 預測96-102學年國小新生將減少7萬8

千人,平均每年減少1萬3千人;全體在校學生總數將減少45萬8千人,平 均每年減少近7萬6千人。而教育部統計處《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中小人數 分布概況統計報告》同時指出:95學年外籍配偶子女就讀國中小學生數逾 8萬人,較上學年成長33%,如與92學年比較,4年來國中小學生數自287 萬人降為275萬人,外籍配偶子女學生數卻由30040人成長至80166人,遽 增5萬餘人,占國中小學生數比率由1.1%激增至2.9%。受到「少子化趨 勢」的衝擊與外籍配偶子女人數遽增的影響,學校可能會面臨整併或調整 經營方式的挑戰,未來從幼兒到高等教育都將產生骨牌效應。

因此,邁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創造、傳播、運用與轉化是促進所 有產業成長、組織效能提昇與創造價值的主要動力,加以近年來,面臨學 齡人口結構改變的挑戰,因此學校在經營上,應以積極的態度採取有效的 經營策略進行變革與創新,以取代以不變應萬變的被動消極因應心態,才 能突破招生困境與各種難關,而學校本位創新經營之各層面情形為值得關 注與探討的課題,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二、教育政策與民間創意協會的推波助瀾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於《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指出

「革新創造力」是當前教育需加強的目標之一。其後,教育部(2002)公佈

《創造力教育白皮書》,不僅落實教育改革理念,更以打造未來嶄新的創 造力國度為目標,2005年教育部更提出《2005-2008年教育施政主軸》政 策,以「創意台灣,全球佈局-培育各盡其才的新國民」為教育願景,期 在激發創造力之餘,並能具體實踐創新。

而在民間創意協會方面,中華創意發展協會(2003)在全國學校創意競 賽中,增加「學校經營創新獎」,鼓勵在行政管理革新、課程與教學領導、

學生多元展能、校園環境美化、社會與環境資源運用等五個項目中,發展 出具體的創新策略,以活化學校經營方式、激勵行政革新,進而提昇教育

品質。

以此觀之,無論是教育政策或民間創意協會,均鼓勵學校從事創新經 營,然而除了教育政策與民間教育協會的鼓勵外,學校本位創新經營是否 還有其他助力或特殊的影響因素呢?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三、學校本位管理的推行與特色學校創新經營的經驗

近年來,隨著民主思潮盛行,四一○教育改造聯盟提出教育改革聲浪 的衝擊,且行政院教改會(1996)於《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中,論及教 育鬆綁、教師專業自主與家長參與教育措施,實為國內教育「學校本位管 理」精神之體現,希冀學校的人事、經費與課程等方面,能具備充分的自 主能力,以落實學校本位管理,因此教育生態遂從由上而下的權力行使,

逐漸轉變為由下而上的權力下放。學校本位管理包括學校層級的自治和分 享作決定兩部分(張鈿富,2000),是一種讓學校人員高度參與的管理制度 (謝文全,2004),能充分發展學校特色,因此不論是現有制度的執行與檢 討或是規劃學校未來發展的方向,藉由校內同仁與家長或社區人士參與互 動的過程集思廣益,凝聚全體共識,以利校務的推行,進而達到順應教育 發展趨勢與滿足學校區域特殊性之教育需求。

此外,所謂「創新」,係指將創意形成具體的成果或產品,能為顧客 帶來新的價值,且得到公眾認可者(吳思華,2002)。「創新經營」則是指 一個組織在產品、過程或服務等方面,力求突破、改變現狀與發展特色,

以提昇組織績效的經營策略(吳清山、林天祐,2003)。創新經營應用在學 校表現上,最突出與獲得肯定的,首推位於台北縣坪林鄉的迷你小學─漁 光國小(目前為坪林國小漁光分校)。由於人口外移導致學生稀少、校園缺 少生機,郭雄軍校長遂努力構思充分發揮漁光國小充沛教育資源的機制,

將漁光國小豐富的生態資源、天然的山林、清澈的溪流、一片片清香的茶 園,在「好山好水好漁光,讀天讀地讀十方」的假日遊學課程中充分結合

人與自然之美,以創新與創意的經營觀念,鞭辟入裡的活化假日學校方 案,作為活絡學校生命力的秘笈與轉機的方向,讓參與假日遊學的小朋友 在偏遠的山林與廣闊的天空下,以愉悅的童聲稚語劃破寂靜的蒼穹,大自 然的奧妙在老師的解說與師生互動中,深深植入稚嫩的心靈,一種全新的 心情面對全新的體驗,啟動著孩子的思維,擴大孩子的視野(古矞,2003)。

漁光國小曾勇奪中華創意發展協會所舉辦的「2003年全國學校經營創新 獎」之特優獎,2004年再度榮獲「全國學校創意領導獎」,創下當時全國 唯一雙料獲獎的紀錄。漁光國小的創新經營受到教育界與學術界的高度肯 定,也得到社會的熱烈討論與回響(郭雄軍,2004)。因此,即使創新經營 是企業管理領域理論,從漁光國小的案例,

可證實創新經營對於組織發展的必要性與影響力,故學校經營與管理應不 再僅是學校組織單一領域的理念或實務,應朝向跨領域科際整合的發展趨 勢(張明輝,2002)。以經營的理念來辦理學校,其目的在於強調學校是一 個動態的組織,也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必須適應外在社會環境的變遷,以 達到提升教育品質與永續經營的目的。

由於學校本位管理已實際推行,其次,當學校的內外環境產生重大改 變時,不應再固守不變的經營模式,必須進行科技整合的創新經營方式,

因此應採取有效的學校本位創新經營策略與型態,以使學校發展特色與永 續經營,並追求卓越與品質。然而開創新局是艱難的,在進行學校本位創 新經營時,可能會面臨一些問題與挑戰,故除了上述探究學校本位創新經 營情形之層面、影響因素外,也應進一步瞭解學校本位創新經營時面臨的 困難問題,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四、對國民小學學校本位創新經營之研究闕如與中部地區之特殊性 過去各大報紙、期刊、教育相關刊物皆有報導漁光國小的創新經營情

形,而教育期刊論文上,對於學校創新經營主題的探討,近年來亦如雨後

形,而教育期刊論文上,對於學校創新經營主題的探討,近年來亦如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