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僑務五十年,頁 181。民國六十九年底,遵照 蔣總統經國先生:「不但要爭取這一代僑胞,還 要爭取下一代僑胞」之指示,因應當前僑社環境及需要,訂有「加強現階段海外華僑教育方案」,

報奉行政院核定,自七十年一月份起實施。

有效地學習華語文並且正確地運用在不同的情境,真正達到溝通的目 的,相信是所有華語文學習者以及教學者共同的目標。在華語文教學的領 域中,不論是課程的設計、教材的編寫、課室的經營、教學與評估等各環 節都影響著教學的效果,而好的教學方法若能有適當的、豐富多元的教材 相搭配,相信更能達事半功倍之效果。

筆者因工作機緣有機會參與僑務委員會部分海外華語文教材之修編與 開發工作(如五百字說華語影音互動式課程開發、一千字說華語編修、菲 律賓版新編華語課本編修等),在實際接觸及參與華語文教材編修與開發的 過程中,注意到現階段華語文的教學方式已由早期的第一語言習得方式,

演進到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上相關教材的編寫及設計方式也必須同步配合 修正,才能符合實際教學需求。然而,由於該會多數華語文教材係早期編 寫而成,內容的設計與思維仍屬第一語言習得,因此在目前觀點的檢視下,

就顯得較無法切合需求。

「語言是用來進行社會交流的。學習者的感覺、態度、動機等因素會 影響學習者的進步及掌握程度。」(靳洪剛,1997,p137),所謂「第二語 言是相對於母語而言的,第二語言習得通常是指在母語教育的基礎上,學 習和掌握另一種外語。學習外語不僅需要學習語言本身的各種成分及其結 構,而且必須學會如何運用這種語言,懂得在實際的社會交際中,在不同 的情況下,使用不同的語言形式和語體。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學習者必 須要瞭解目標語背後的社會和文化。」(鄒嘉彥、游汝傑/社會語言學教程,

2007,P365)

然而,許多語言現象都是根植於各自的民族文化傳統中,如果無法認 識或瞭解第二語言文化背景,很難有效掌握第二語言。「文化」在語言學習 上的重要性,可由美國外語教學協會所訂的外語教學五大準則中窺見一二:

1、溝通(communication):運用中文溝通。

2、文化(cultures):體認多元文化。

3、連結(connections):連貫其他學科。

4、比較(comparisons):比較語言文化之特性。

5、社區(communities):應用於國內與國際多元社區。

前述五大準則應用在中文 AP 的教材教法上,除了要保留中華語言文 化的特性外,還要導入中華文化習俗,使學生能在不同場合環境,得體地 使用中文以達到溝通交流的目的。

從僑務委員會的僑教發展方針與策略觀之,該會教材中從過去傳統中 華文化的灌輸,到今天因應政治、社會環境的變遷,強化台灣多元主體文 化的演變,都顯示著「文化」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然而,「文化」

定義如此廣泛難以精確闡述,因此研究者想藉由探討僑務委員會已出版之 平面教材及網路教材,歸納分析該會現有教材當中有關文化點導入華語文 教學的現況與不足之處,並輔以問卷調查的需求統計分析釐清下列幾項問 題,期能進一步提出具體建議,有利於未來文化題材方面之華語文教材規 劃與開發。

1、「文化」的概念要如何巧妙地置於華語文教學之中?

2、「文化」如何輔助華語文教學?

3、「文化」如何協助學習者掌握母語之外的第二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