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動機與背景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第一章 緒論

本行動研究為「幼兒園創造思考音樂教學之行動研究」。第一章共分為四節,

第一節為研究動機與背景;第二節為研究目的;第三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第四 節為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人類所有藝術創作中,最先表現的活動就是音樂。在音樂中,強節拍可刺激 腦波產生共鳴,快節拍引領集中力及更警覺,慢節拍促進平靜、沉思狀態。音樂 能為腦波狀態帶來持久益處,甚至在停止聆聽後(趙永祥,2013)。而4-6歲是音 樂能力發展與訓練的黃金時段,若能在早期利用音樂作為發展訓練橋樑,提供適 性適能的音樂學習活動,必有助於達成各方面的教育目的(吳淑美,2001)。

回顧我自己在幼年時期的音樂課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週一次的鋼琴課;

雖然才學了兩年,但人生路上卻深受音樂影響與啟發。在學習成長部份,我從音 樂抒發升學壓力,從音樂平衡青春叛逆,從音樂提升特殊專長;在社會網絡部份,

我從音樂滋潤家庭氣氛,從音樂培養親子關係,從音樂搭起友誼橋樑,從音樂修 習感情學分;在教職生涯部份,我從音樂致勝教甄考試,從音樂發展教學亮點,

從音樂開啟幼兒智慧,從音樂精進教師專業。

在十幾年的幼教教學生涯中,最喜歡的就是和幼兒唱唱跳跳、玩音樂遊戲,

與幼兒在歌聲與歡笑中成長;且深刻的認同教保人員和孩子一起享受音樂是很重 要的(小林美實,1988)。但以幼兒音樂學習內涵的完整性來看,大多偏於零散;

此外,它常只是轉換時間的工具或動作模仿的教學,對音樂的元素,如:節奏感、

音樂型態、曲式、旋律、合聲等均未深入探究與體會。幼兒喜愛音樂,新入園的 幼兒可因音樂而情緒穩定,教師教學可因音樂而魅力無限,學習活動可因音樂而 事半功倍,良好的音樂教學是達成教育目標的一大利器;若能妥善利用音樂媒介,

開發有效之音樂領域教材教法,不僅教學輕鬆掌控,學習更能臻於完美。因此設

2

計並實施幼兒園適切的音樂課程與教學活動,即為主要研究動機之一。

教育部在2013年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暫行大綱中明確指出,發展幼兒創意思 維為教保服務的實施總目標之一,其中也明訂音樂是幼兒六大發展任務領域中美 感領域學習面向的「聽覺藝術媒介」。其目標強調體驗生活環境中愉悅的美感經 驗、運用五官感受生活環境中各種形式的美、發揮想像並進行個人獨特的創作、

樂於接觸多元藝術創作回應個人感受、欣賞藝術創作,及展演活動並回應個人看 法(教育部,2013)。可見在音樂學習上重視的不只涵養氣質與人格心性,在音樂 創作創造上的表現也一樣重要。

柯大宜在從事音樂教育研究時發現音樂教育目標在耳腦手心全備的音樂素 養(楊艾琳,1998);因此,音樂教育除了學習音樂知能,也應學習腦力思考。而 趙永祥(2013)提到音樂對學習者之創造力與資訊吸收力等潛在能力的提升皆有 很強的效果;音樂節奏與旋律,能引導出重要的α腦波,對掌管情緒、創造力、

想像力的右腦具有刺激作用,可提升創造與思考能力。

近年來順應社會多元化的變遷,教育政策不斷推陳出新,諸如:1999年幼稚 教育中程發展計畫、2001年創造力教育白皮書、2005年幼兒園輔導計畫等皆致力 於創造與創新教育的推動;2013年教育高峰論壇主題為21世紀的學習-關鍵能力,

創意思考,也鼓勵創新思考,冀望藉此刺激社會進步。世界各國正如火如荼展開 創造力教育,台灣若要與國際接軌,充實具創造思考的人力資源實為首要;因此,

創造思考教育也風起雲湧的受到所有教育階段的重視。

綜觀奧福、達克羅茲、柯大宜當今三大音樂學習主流學派的教學理念、內容 與方法,包含奧福的教學原則主張透過創造性律動來探索空間、利用各種創造素 材以激發幼兒思考、以即興創作與創造性戲劇為引發幼兒思考及探索音樂形式的 手段(黃麗卿,2009);及達克羅茲、柯大宜的教學方法與主要教學內容皆強調歌 唱、說白、肢體律動與樂器彈奏即興 (王淑姿,1989;林朱彥,1996;黃麗卿,

2009);三者所提學習過程中皆重視思考啟發,引導自由聯想,激盪想像創意,

來展現更創意的音樂。而創造力是創意的基石,創新是創意的實踐,創造思考教

3

學是讓學生運用想像力,發揮創造力,以培養學生流暢、變通、獨創、精密思考 能力為目標的教學(陳龍安,2008)。由此可見,創造思考教學策略與三大音樂主 流學派之教學法正有不謀而合之處。

研究者查閱諸多碩博士相關實施創造思考策略的研究論文,發現創造思考策 略確實被廣泛應用於各領域教學,且實施成效一致獲得推崇;只是運用於音樂領 域部分似乎較少,運用於幼兒階段的也不多,只有黃麗卿(1996)的創造性音樂遊 戲與傳統音樂教學活動中幼兒創造行為表現之差異比較、邱惠萱(2010)的創造思 考策略運用於幼兒音樂欣賞學習成效之實驗研究共兩篇研究論文。若能將音樂教 學結合創造思考策略進行具體行動,雙管齊下,使學習者在α腦波活躍狀態下,

不僅提升音樂基本學習興趣與能力、涵養優美心性,在創造、思考能力的附加價 值上勢必也能得到更多機會啟發,如此欲達到新課綱美感領域的教育目標便是輕 而易舉;因而激起研究者亟欲嘗試創造思考策略於幼兒階段的音樂教學之動機,

並探究幼兒在接受此創造思考音樂教學後,在音樂學習興趣、反應、音樂表達能 力及即興創作創造力等方面發展是否產生影響,此為研究動機之二。

教學應以學習者為中心,適當的學習課程能使學習者充滿成就感與挑戰性;

一個發展良好的教室,無論團體或個人都應安排設計音樂課程(黃秋玉譯,2004)。

我觀察教學現場及相關文獻發現,許多老師受限於音樂教學專業素養、個人音樂 興趣、音樂學習信念、音樂教學資源與環境設備不足,而視音樂教學為畏途(呂 佳陵,2004;蔡宜岑,2011)。另外,教師常會受一般家長較重視認知學習的偏 差價值觀,為符應家長需求,在課程設計上以標榜語文與讀寫算為主,來迎合家 長需求,藉以成為少子化招生不易之致勝手段;如此大大影響並忽略音樂活動的 安排,甚至於完全沒有音樂生活,這是非常可惜的。但可喜的是,我也曾經見過 非常熱愛音樂的幼兒教師;教學總是以歌唱開頭,或在課程中無預警地加入幾句 美妙動聽的樂句代替話語,使得喧鬧混亂的教室氣氛或四方神遊的幼兒頓時如磁 鐵般一一被吸引,並聚精會神於教師與教學的點點滴滴,真是非常令人推崇的教 學魔技。無論如何,我認為教師必需提供活潑的教學方法及多樣的學習內容來培

4

養幼兒能思考,絕不可因教師專業知能不足或環境等任何不可抗拒之理由而偏廢 幼兒學習的機會。

由上可發現,教師的教學主導幼兒學習的走向與成效;若能以有系統的音樂 學習活動導引教師對音樂學習信念、教學行為、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的改變,

並增進友善的師生關係,這是教師良心事業的發揮,也是教育百年樹人夢想的實 踐。從看見現場音樂教學問題衍生思考音樂學習的重要性,激發我亟欲了解教師 進行創造思考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專業成長的轉變,成為研究動機之三。

音樂教學是我深感興趣的領域,基於以上的研究動機與背景,本研究欲探討 運用創造思考策略於幼兒園音樂教學之可行性,並嘗試藉此豐富幼兒的音樂學習 經驗,增進幼兒表達音樂想法的能力,提昇幼兒音樂學習興趣及音樂敏感性,進 而發展幼兒以音樂進行創作的能力;同時,期望在研究過程中更釐清我的音樂教 育信念與教學盲點,且提升幼兒音樂教學專業能力,也提供幼教音樂教學課程的 實徵研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