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料處理與分析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八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的資料處理分別從資料編碼、資料分析及資料檢核著手,說明如下:

一、資料編碼

本研究相關資料來源包含觀察資料(教學錄影資料)、討論資料(與協同教師、

討論夥伴及教保員的討論記錄)、訪談資料(與家長、幼兒的訪談記錄)、文件資 料(我的文字資料與幼兒的圖文紀錄),為方便整理及分析如此多樣來源的研究資 料,分別以人員代碼及資料來源編碼稱之,其涵意說明如下(表 3-5):

(一)人員代碼:幼兒以「C」、協同教師以「A」、討論夥伴以「B」、教保員以

「D」、家長以「P」代稱。

(二)資料來源編碼:現場教學錄影資料以「影」代稱、討論記錄以「討」代 稱、教學日誌以「誌」代稱、省思札記以「省」代稱、幼兒作品以「品」代稱、

學習單以「單」代稱、活動相片以「相」代稱。

表 3-5 資料來源、編碼與涵意

資料來源 編碼 涵意

現場教學錄影資料 影 1 第一次的上課錄影

討論記錄 討 A 1021225 102 年 12 月 25 日與協同教師的討論記錄 討 B 1021225 102 年 12 月 25 日與討論夥伴的討論記錄 討 D 1021225 102 年 12 月 25 日與教保員的討論記錄 家長訪談記錄 訪 P 1021225 102 年 12 月 25 日與家長的訪談記錄 幼兒訪談記錄 訪 C 1021225 102 年 12 月 25 日與幼兒的訪談記錄 教學日誌 誌 1021225 102 年 12 月 25 日的教學日誌

省思札記 省 1021225 102 年 12 月 25 日省思札記 幼兒作品 品 1021225 102 年 12 月 25 日的幼兒作品 學習單 單 1021225 102 年 12 月 25 日的幼兒學習單 活動相片 相 1021225 102 年 12 月 25 日拍的相片

54

二、資料分析

本研究之資料分析流程包含閱讀資料、選擇資料、呈現資料,以及解釋資料 與做結論(夏林清譯,1999)。

(一)閱讀資料:不斷閱讀所蒐集到的資料,在這些資料中尋找與課程實施、

教師專業、幼兒學習等歷程轉變的相關事件,並將其紀錄、整理與分類。

(二)選擇資料:在進行多次閱讀與比較後,分類成重要與不重要的資料。

(三)呈現資料:將重要資料摘記、轉譯、編碼,以作為教學上的反省與改進 之用,而內容不足或不當之處予以增修,再透過重複閱讀與思考以形成初步的描 述架構。初步的描述架構再與各文件資料交叉比對、檢核與修正後,呈現資料分 析時所看到的新層面。

(四)解釋資料與做結論:在不斷的反省調整與釐清情境後,將發現置入文獻 探討脈絡中,使描述的內容可以更完整且符合研究情境,也能將綜合資料的詮釋 結果撰寫成報告。

三、資料檢核

質性研究效度的檢核策略眾多,如:長期田野工作、低推論性描述、參與者 回饋、三角測量法等;其中三角測量法包含使用多種資料來源來瞭解一現象的資 料三角測量法、使用多種研究方法來研究一現象的方法三角測量法、使用多位研 究者來蒐集解釋資料的研究者三角測量法與使用多個理論及觀點來解讀資料的 理論三角測量法(黃倩儀等譯,2003)。

為避免受到主觀因素及個人偏見而影響研究之信效度,本研究採資料三角測 量法(triangulation)(見圖 3-5),從同一情境、不同資料來檢核,以破除單 一思考的盲點;並從中交叉比對蒐集到的資料,以檢驗彼此相同的部分。如果一 致性高,研究信效度相對也高。

55

第三者觀點

(指導教授、協同教師、討論夥伴、教保員、家長)

教師的觀點 幼兒的觀點 (教學日誌、省思札記) (訪談、作品、學習單)

圖 3-5 資料三角測量法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