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一、研究參與者選定之考量:成年前期

發展階段之觀點,Freud 的性器期與 Erikson 的成年初期,皆認為此刻之發展 任務為開始自在的愛與工作,並發展出親密關係(Corey, 2001)。年齡主要分佈為 18 到 35 歲,但回到台灣教育體制可以發現,此年齡範圍橫跨了兩個族群-大學 生,以及逐漸開始面臨工作世界挑戰的社會新鮮人。

因此,為了聚焦在某一族群,本研究發現大部分愛情關係之研究皆聚焦於大 學生(王慶福,民 89;孫頌賢,民 95;林羿妏、陳昭秀,民 101),較少篇幅把 研究對象聚焦於成人前期。另一方面,也鎖定擁有智慧型手機之主要年齡族群-

26 到 35 歲(蕭源都等人,民 101),以尋找適合本研究之研究參與者。總而言之,

本研究選擇以「22 到 35 歲」之年齡層,作為本研究之研究參與者。

二、蒐集研究資料之過程

(一)施測階段:網路問卷

本研究以 google 文件,製作親密關係體驗量表之網路版,公告於研究者本人 之 Facebook 上。運用社群網站分享傳播的力量,以呼應本研究與科技變遷、網際 網路的發達之相關性。

(二)訪談篩選階段

根據 google 文件自動統計結果,再請協同計分員協助統計 ECR 量表施測結 果,以孫頌賢(民 101)公式區分出安全型、錯亂型、焦慮/矛盾型,以及逃避型 四型,並篩選出願意接受訪談,且符合以下篩選標準之研究參與者:

1.處於正在談戀愛且尚未分手,與伴侶交往時間長達一個月以上。

表 3-2-1 (續)

雙方皆有無限上網 皆有 50 66.67%

其它 25 33.33%

愛情依附風格 安全型(SEC) 33 44.00%

錯亂型(FEAR) 10 13.33%

焦慮/矛盾型(PRE) 22 29.33%

逃避型(DIS) 10 13.33%

總人數 75 100%

在 75 人中,符合篩選標準且願意接受訪談者,共 9 人。安全依附風格者共 5 人,焦慮/矛盾依附風格者共 4 人。女性 8 人,男性 1 人。最後,協同記分員隨機 邀請四位研究參與者,以有回覆並願意接受訪談者,安排其進入訪談。研究者在 未知其愛情依附風格之狀態下,進入訪談,以避免先入為主之偏誤。

三、與研究參與者之相遇

研究參與者皆符合上述之篩選標準,含括不同的交往時間、狀態,以及不同 的交往歷程,甚至在智慧型手機的型號更是多元的組合,相信能夠提供本研究豐 厚的資訊。對於形容自己和伴侶的形容詞也能使研究者更貼近他們在愛情關係中 的樣貌,如下表 3-2-1 所示。

唯獨「小 a」在邀請進入訪談時,表示處於冷戰階段,於訪談前一天告知已 分手,考量本研究主要焦點於了解智慧型手機對其愛情關係的影響,而從其愛情 關係開始到結束,智慧型手機已進入其生活世界,因此,確認研究參與者之意願 和狀態適合訪談後,仍決定納入本研究。

表 3-2-2 研究參與者關係基本資料

表 3-2-3 訪談時間與地點

研究參與者 訪談時間 訪談地點 訪談次數

圈圈 2012 年 9 月 30 日,18:05~19:10 圈圈家中 一次 小圓 2012 年 10 月 22 日,11:00~12:05 餐廳角落 一次 米蘇 2012 年 10 月 28 日,11:00~11:50 個諮室 一次 婷婷 2012 年 10 月 31 日,12:30~13:30

2012 年 11 月 7 日,12:30~13:30

個諮室 兩次

小 a 2012 年 11 月 3 日,14:00~15:00 餐廳角落 一次

在訪談前三到四天,雙方互相寄送基本資料和訪談大綱,以了解研究參與者 之基本資料,以及幫助研究參與者對訪談內容有初步的了解。並在訪談前一天提 醒研究參與者訪談時間與地點。從相約地點相會,到訪談正式開始。雙方彼此寒 暄,再次討論本研究之目的,以幫助研究參與者了解研究參與同意書之內容,並 在雙方皆同意下簽署。

研究者視研究參與者能自發的敘說其經驗,以及研究者能自然地探詢不清楚 之處,便開始進入正式訪談。整體而言,訪談過程彼此互動關係相當良好,隨著 信任關係逐漸建立,研究參與者皆願意且投入在訪談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