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坦白說「運動科學」這個名詞過於廣泛,其底下的學科區分成很多,當初在制定訪 綱時並沒有很明確的界定是要詢問教練們是應用運動科學的哪一門學科,以至於其實在 訪談的過程中針對運動科學這塊與我當初預期的有所落差。此外,由於這次受訪的教練 們都是在校園中執教,但在校園中的球隊經費來源很有限,運動科學的產品本身就屬於 高單價,因此對於學校端的教練而言要購買如此的商品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所以這塊對

116

於教練們而言屬於陌生的事物,訪談所得到的效益自然不高,從訪談中可知臺灣的足球 教練對於運動科學的概念仍是相當的陌生,但這也並不能完全責怪他們,畢竟教練們很 多是選手出身,對於運動科學的理解也有限。只是比起職業化體系發展許多的歐洲,在 體能、戰術、技術、心理等方面應用運動科學的技術輔助,對於他們而言已經是稀鬆平 常,透過閱讀不少報導可知他們持續在追求創新,因為他們深深理解到這能幫助他們取 得競爭上的優勢。而身為亞洲領頭羊的日本也深諳這個道理,只是科技業發達的臺灣卻 在運動科學的發展上落後一大截,如今全世界都在追求進步和創新的時代,可見臺灣對 於運動科學的重視程度還是有待加強。或許足球並非是臺灣奪牌的重點項目,自然投入 的資源不如其他有機會奪牌的項目多。政府如果能正視並投入相當的資源在足球的運動 科學發展上並培養專業的人才,相信慢慢在各個層級的國家隊中,成績方面可以得到穩 定的進步。

從基層教練的視角能夠了解他們的心聲,但卻也無法替他們的心聲與看見的問題轉 達給推展足球的執行單位了解這些基層教練們的心聲,心中不禁也感到有點惋惜。這些 基層教練的訪談中,能確信他們都投入相當大的心力在培養自己的孩子們,但臺灣的青 少年足球發展中有如此一群優秀的教練們,而我們國家隊的成績始終卻無法進一步得到 質的提升,這也不禁引起反思。政府近年來投入不少資源在足球發展上、協會端也致力 在辦理足球相關業務、在基層我們也擁有不少優秀的教練,究竟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正因大家都在各自的崗位埋頭苦幹,但是缺乏良好的縱向與橫向的溝通,如此這樣變成 多頭馬車在運行,彼此不了解對方的狀況,造成執行端很難看到基層實際的運作情形;

相對地,基層有心聲也難以直達天聽。造成從原本彼此應該是牢不可破的合作關係,變 成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情形,從而造成臺灣足球的發展事倍功半。

並非是羨慕外國的月亮比較圓,但從日本或荷蘭的發展經驗中檢視臺灣自己本身在 足球的發展,在整體環境、制度以及人才體系層面上仍有許多不足之處。當然這些問題 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夠解決與改善,從而將足球華麗轉身變成與棒球、籃球這般如此受到 歡迎的運動。如今我們擁有一群優秀的教練們,只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光靠他們赤手 空拳是難以翻轉臺灣足球的生態。臺灣足球運動的發展真的需要建立政府、協會、基層

117

三者彼此之間,有一套共同且明確的目標-以長遠的角度和眼光在發展足球,而非過於 短視近利重視眼前的成功。

近年來針對臺灣要學習哪個國家的足球發展模式社會中,主要分成一派是學習日本、

另一派則是學習歐洲 (特別是西班牙) 的發展模式,當然學習哪個國家的發展模式並沒 有正確的標準答案。日本或許在各方面同樣身處亞洲的臺灣更類似,但歐洲某些針對青 少年人才培育的觀念也是同樣值得我們學習,最重要的重點是要如何找出屬於最適合臺 灣青少年足球的發展模式。現在臺灣青少年足球的發展道路也是處於多頭馬車的狀態,

大家的立基點同樣都是為臺灣足球的發展著想,只是在發展的同時能否有良好的溝通與 討論,彼此碰撞之後更有機會擦出火花,而非一昧的埋頭苦幹,這樣對於臺灣足球的發 展還是兄弟登山各自努力的情形。臺灣前主帥懷特所強調的「靈魂 (SOUL)」是球隊的 核心精神。S 是犧牲 (Sacrifice) 、O 是奉獻 (Offering)、U 是團結 (Unity)、L 是遺產 (Legacy)。如今臺灣青少年足球的發展所需的就是 SOUL 的精神。

118

引用文獻

方靖仁 (2012)。足球專任運動教練職場問題探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臺北市。

中華民國足球協會 (2019)。推動國內聯賽健全化,六隊通過俱樂部認證。取自:

https://www.ctfa.com.tw/hotnew/ctfa-news/4761-20191120-1610.html

中 華 民 國 足 球 協 會 (2020) 。 2020 臺 灣 青 年 足 球 聯 賽 競 賽 規 程 。 取 自 : https://www.ctfa.com.tw/tournament/tournament-bulletin/4926-2020-04-20-07-11-52.html

李建興 (2009)。我國競技運動選手培訓與生涯照顧體制之研究-策略思維觀點。思與 言,47(1),215-249。

李勁緯 (2018)。國際城市足球賽台中開踢 台選手累積國際經驗。中央通訊社。取自:

https://tw.sports.yahoo.com/news/%E5%9C%8B%E9%9A%9B%E5%9F%8E%E5%B8

%82%E8%B6%B3%E7%90%83%E8%B3%BD%E5%8F%B0%E4%B8%AD%E9%96

%8B%E8%B8%A2-%E5%8F%B0%E9%81%B8%E6%89%8B%E7%B4%AF%E7%A9%8D%E5%9C%8B

%E9%9A%9B%E7%B6%93%E9%A9%97-055415710.html

何茂松 (2013) 。學校體育發展現況與瞻望。教師天地,186,6-12。

邱奕文、蕭嘉惠、洪慶懷 (2015)。青少年足球運動推廣策略-中華足協觀點。臺灣體育 運動管理學報,15 (2),213-240。

邱炳坤 (2017)。專任運動教練增能。國民體育季刊,46(3),38-42。

何卓飛 (2018)。我國體育班實施現況、問題與改善對策。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 (1),

243-253。

呂宏進 (2013)。學校專任運動教練現況、問題與因應策略。學校體育,139,27-34。

呂桂花 (2019)。日本學校足球發展策略。國民體育季刊,48(4),50-55。

周宏室 (2006)。運動道德與奧林匹克精神。取自:https://docsplayer.com/108478698-Ex-indd.html。

119

林廷華 (2015)。資深幼兒教師教師實際知識發展歷程之研究。正修學報,28,265-291。

吳佩伊 (2012)。韻律體操教練專業能力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26(4),515-521。

吳佩伊 (2017)。學校運動教練訓練知識之研究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臺北市。

吳柏緯 (2018)。台灣足球「奇蹟少年」長大了,然後呢?

取自:https://www.twreporter.org/a/2018-fifa-world-cup-football-taiwan-miracle。

吳淑真 (2019)。從運動員視角規劃推動-「精準運動科學研究專案」。人文與社會科學 簡訊,20(2),6-14。

每日頭條 (2016)。我們到底差在哪!?日本高中足球聯賽探秘!取自:

https://kknews.cc/zh-tw/sports/poljge.html

洪慶懷、邱奕文 (2009) 。台灣足球發展之探討。輔仁大學體育學刊,8,261-271。

洪聰敏 (2012)。「競技運動」一個不被注意的價值-現代人成功必要條件之培養。取 自:https://miki7814.pixnet.net/blog/post/559679

洪慶懷、邱奕文、鄭詠達 (2012) 。臺灣足球運動發展之策略與建議。大專體育,

119,48-54。

范麗娟 (1994)。深度訪談簡介。戶外遊憩研究,7 (2),25-35。

高麗娟、黃光獻 (2014)。體育運動質性資料分析方法。體育學報,47 (2),159-177 挺足球(2018)。魔鬼的細節(1)-中等學校十一人制足球全國聯賽側記。取自:

https://www.foootball.cc/blog/read/seniorhighschool2018_whyma1227

張芬芬 (2010)。質性資料分析的五步驟:在抽象階梯上爬升。初等教育學刊,35,87-120。

張育愷 (2013)。激發運動員的巔峰表現—運動心理學。科學發展,492,30-35。

施博瀚、翁如儀、馬嘉妤 (2019)。那麼愛看體育賽事的臺灣,為何「體育班」的 績效不佳?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1807

120

陳向明 (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陳菁雯 (2019)。足球媽媽說給兒子們的足球哲學 (一):成功不必在我。取自:

https://www.foootball.cc/blog/read/site_ally0207

陳秋雲 (2020,5月8日)。台中足球園區動工期受矚目 盧秀燕:明年動工112年啟用。聯 合新聞網。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7325/4549350

彭台臨(2006)。臺灣2004雅典奧運金牌成功的故事-核心價值的實踐。取自:

https://docsplayer.com/108478698-Ex-indd.html。

教育部體育署 (2017a)。足球六年計畫報告-足夢踏實 前進一百。臺北市:教育部體育 署。

教育部體育署 (2017b)。體育班資料庫。取自:https://peclass.ntupe.tw/sportitem。

教育部體育署(2017c)。體育運動政策白皮書。

取自:https://www.sa.gov.tw/Resource/Other/f1519884489390.pdf。

教育部體育署 (2018)。考察日本足球學校發展方式。取自:

https://report.nat.gov.tw/ReportFront/ReportDetail/detail?sysId=C10702258

梁建偉 (2019)。學校足球賽事制度之探討。國民體育季刊,48(4),36-39。

黃子榮、趙榮瑞、黃正宗 (2011)。淺談青少年男子足球運動員選材模式之研究競技運 動。競技運動,13 (1),37-55。

曾慧青 (2018)。推展足球運動 不該短視近利。取自:

https://www.linksports.tw/post/176701390621/%E6%8E%A8%E5%B1%95%E8%B6%

B3%E7%90%83%E9%81%8B%E5%8B%95-%E4%B8%8D%E8%A9%B2%E7%9F%AD%E8%A6%96%E8%BF%91%E5%88%A9

葉乃靜 (2012年)。紮根理論。取自: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78711/

葛惟昆 (2018)。提升足球文化,倡導智慧足球。取自:https://kknews.cc/zh-tw/sports/b8g6ymm.html

詹俊成、陳素青 (2010)。落實學校專任運動教練制度有效策略之探討。中華體育季 刊,24(4),112-119。

121

楊賢銘、陳春蓮、唐誌陽、乃慧芳(2012)。日本國立運動科學中心之運動設施參訪報 告。取自:file:///C:/Users/a9560/Downloads/C10103616%20(1).pdf

楊金昌 (2015)。淺談提升學校專任運動教練專業知能之策略。學校體育,151,44-59。

楊千慧 (2019)。日本奪牌的秘密 久木留毅談奧運金牌最後一哩路。取自:

https://www.foxsports.com.tw/other-sports/862770/%e6%b8%b8%e6%b3%b3%e3%80%8b%e6%97%a5%e6%9c%ac%e5%

a5%aa%e7%89%8c%e7%9a%84%e7%a7%98%e5%af%86-%e4%b9%85%e6%9c%a8%e7%95%99%e6%af%85%e8%ab%87%e5%a5%a7%e9%81

%8b%e9%87%91%e7%89%8c%e6%9c%80%e5%be%8c%e4%b8%80/

廖宗耀、李建興 (2013)。日本足球職業化催生之探討。體育學報,46(1),93-104。

劉田修、劉昆祐 (2019)。學校足球場地天然草皮之使用與管理。國民體育季刊,

48(4),50-55。

蔡守浦、肖咏梅 (2019)。各級學校足球場地人工草皮之營運使用概況分析,國民體育 季刊,48(4),40-43。

盧心雨 (2011)。跳水教練工作經驗與歷程之研究。臺灣運動心理學報,19,1-22。

簡育柔 (2016)。國家的足球自己救!《衝啊臺灣》打頭陣將臺灣足球推向群眾、踢向 世界!取自:https://vstory.flyingv.cc/2016/10/28/14216/

顏銘輝 (2018)。【世界盃】日本堅持走技術足球30 年 由足球教父川淵三郎說起。取自:

https://wc2018.hk01.com/article/206121/%E4%B8%96%E7%95%8C%E7%9B%83-%E6%97%A5%E6%9C%AC%E5%A0%85%E6%8C%81%E8%B5%B0%E6%8A%80

%E8%A1%93%E8%B6%B3%E7%90%8330%E5%B9%B4-%E7%94%B1%E8%B6%B3%E7%90%83%E6%95%99%E7%88%B6%E5%B7%9D%

E6%B7%B5%E4%B8%89%E9%83%8E%E8%AA%AA%E8%B5%B7

公益財團法人 全國高等學校體育聯盟 (2019)。令和元年度(公財)全國高等學校體育聯 盟

加盟.登陸狀況【全日制+定通制】。取自:https://www.zen-koutairen.com/pdf/reg-reiwa.pdf

Abbott, A., & Collins, D. (2002). 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 of a ‘‘state of the art’’

talent identification model. High Ability Studies, 13, 157-178.

122

Abbott, A., Button, C., Pepping, G. J., & Collins, D. (2005). Unnatural selection: talent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sport. Nonlinear Dynamics, Psychology, and Life Sciences, 9 (1), 61-88.

Abraham, A., & Collins, D. (1998). Examining and extending research in coach development.

Quest ,50, 59-79.

Abraham, A., Collins, D., & Martindale, R. (2006). The coaching schematic: validation through expert coach consensus.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24, 549-564.

Abrantes, C. I., Nunes, M. I., Maçãs, V. M., Leite, N. M., & Sampaio, J. E. (2012). Effects of the number of players and game type constraints on heart rate,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and technical actions of small-sided soccer games. Journal of Strength Condition Research, 26 (4), 976-981.

Adler, P., & Adler, P. A. (1985). From idealism to pragmatic detachment: The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college athlete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58, 214-250.

Aguiar, M., Abrantes, C., Maçãs, V., Leite, N., Sampaio, J., & Ibáñez, S. (2008). Effects of intermittent or continuous training on speed, jump and repeated sprint ability in semi-professional soccer players. Open Sports Science Journal, 1, 15-19.

Ali, A. (2011). Measuring soccer skill performance: A review.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21, 170-183.

Almeida, C. H., Duarte, R., Volossovitch, A., & Ferreira, P. (2016). Scoring mode and age-related effects on youth soccer teams’ defensive performance during small-sided games.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34 (14), 1355-1362.

Allen, S. V., Vandenbogaerde, T. J., & Hopkins, W. G. (2015). The performance effect of centralizing a nation’s elite swim progra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Physiology &

Performance, 10 (2), 198-203.

Anshel, M., & Lidor, R. (2012). Talent detection programs in sport: the questionable use of psychological measures. Journal of Sport Behavior, 3 (25), 239-266.

Atkinson, J. W. (1957). Motivational determinants of risk-taking behavior. Psychological review, 64 (6),359-72.

123

Augste, C., & Lames, M. (2011). The relative age effect and success in German elite U-17 soccer teams.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29, 983-987.

Baker, J., Bagats, S., & Büsch, D., Strauss, B., & Schorer, J. (2012). Training differences and selection in a talent identification system. Talent Development & Excellence, 4 (1), 23-32.

Baker, J., Schorer, J., & Wattie, N. (2017). Compromising Talent: Issues in Identifying and Selecting Talent in Sport. Quest IFirst, 70 (1), 1-16.

Baker, J., Cobley, S., Schorer, J., & Wattie, N. (2017). Routledge Handbook of Talent Identifi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Sport. London, UK: Routeledge.

Balsom, P. (1999). Precision football. Kempele, FI: Polar Electro Oy.

Bandura, A. (1997).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New York, NY: W. H. Freeman.

Bandura, A. (1997).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New York, NY: W. H. Free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