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取向與歷程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取向與歷程

根據本研究的研究動機、研究目的及文獻探討,研究者依照現行高中家政課 綱,參酌研究者先前教學經驗與學生回饋資料,採用 Kolb「經驗學習圈」為原則 設計課程教學活動,以質性與量化方式的多樣性的工具,探討「家人關係課程」

的教學歷程與學生學習效果。

基於行動研究的特色為「希望將事件的描述、詮釋、以及解釋做得更適合於 特定實務工作環境」(Bassey, 1995,引自蔡清田,2006),符合本研究目的:發展 適合高中階段的「家人關係課程」,並透過資料收集與分析,來了解課程設計的適 當性與課程效果的達成度,進一步調整課程,使其更適合實際教學的情境。本研 究以實際教學場域作為研究情境,規劃教學方案解決教學現場的問題。行動研究 是一種提供解決實務問題的行動方案,具有井然有序的程序架構,行動研究的歷 程更是一個不斷反省的循環,教育行動研究的過程,包括關注問題領域焦點、規 畫行動方案、尋求合作夥伴、實施行動方案、進行反省評鑑等(蔡清田,2006),

以適應實際情況的需要。

系統化教學設計模式(Instructional Systems Design, ISD)為一普遍使用的教學 設計模式,且與本研究所採用之行動研究歷程相呼應,因此本研究將融入系統化 教學設計模式,並參考上述蔡清田(2006)所提出之行動研究過程,在進行期間,

將研究歷程分為三個階段,包含課程醞釀階段、課程實施階段、反思評鑑與修正

階段,如圖 3-1-1,分別說明如下。

壹、 課程醞釀階段

課程醞釀階段主要包含三大研究工作:課程設計、專家審查課程,以及徵求 同儕教師的課程意見。

研究者根據文獻探討的發現,設計本研究之高中階段「家人關係課程」,為確 認教學課程的正確性及適用性,擬先請有關專家進行專家效度處理,綜合專家意 見,並與同儕教師、指導教授共同討論後,再針對教學課程進行修改,確定正式 實施的教學課程。

貳、 課程實施階段

本課程正式實施時間為 100 學年度第 2 學期 4 月到 5 月底。課程實施過程中,

研究者一方面以教學日誌做詳實的記錄,且在每週課程結束後進行學生訪談,並 進行學生學習單、回饋單等教學歷程文件的收集與整理;另一方面則邀請同儕教 師與指導教授入班進行課程實施觀察紀錄。課程教學結束後請研究參與者填寫課 程回饋單。

參、 反思評鑑與修正階段

研究者將「家人關係課程」實施過程中所蒐集到的各項資料,如學生的學習 單、學生的訪談紀錄、觀察教師的紀錄單、研究者的教學日誌、課程回饋單等,

做進一步的整理分析與解釋,並依據資料分析結果對整個行動計畫做綜合反省與 批判,進行研究報告撰寫,提出本研究的發現與建議,並完成論文的撰寫。本研 究之研究資料蒐集及分析的策略,於第三節中詳細說明之。

前述各階段之實施進度表詳如表 3-1-1,以下並交代研究所需完成的項目和進 度。

1、需求分析

表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