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課程實施階段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課程實施階段

設計階段完成之後,就進入執行階段。執行階段的步驟為實施教學與活動評 量,研究者依據教學活動的設計,開始逐步進行教學活動,並進行教學資料收集。

以下逐一介紹課程實施時間、班級特性,以及教學資料的收集情況,至於資料分 析與成果將於第三節評鑑反思與修正階段詳細說明。

壹、課程實施時間

本課程實際實施時間為 100 學年度下學期 4 月 30 日至 5 月 29 日,以四個高 一班級學生為對象,因此課程總共執行四個循環。參照表 4-2-1。以下並簡要說明 各單元教學實施狀況。

表 4-2- 1

有家真好課程實施日期一覽表

教學單元 教學活動 實施節數 4 個班級

實施日期 單元一:家

活動 1:吸引人的家庭 活動 2:我們這一家 活動 3:健康家庭特質

2 4/30~5/3

單元二:家庭有愛 活動 1:情感銀行體驗活動

活動 2:愛的多聲帶 2 5/9~5/14 單元三:愛家行動 活動 1:愛家行動規劃 2 5/16~5/21

活動 2:愛家行動實踐 2 5/23~5/28

【單元一】家

本單元以人生最長久的人際關係作為引言,切入「有家真好」主題課程簡介。

「活動 1:吸引人的家庭」以學生為主體,陳述與分享個人意見,並透過班級代表 (小老師,或自願者)將意見進行歸納與分類,從學生參與度與眼神可看出這有別與 以往由教師講述為主的家人關係課程,也很順利的連結到下一個活動「活動 2:我 們這一家」,透過具體實例與問題,學生們也很認真的畫出自己與家人的互動關係,

試著舉出實際例子說明。意圖以「活動 3:健康家庭特質」的概念連結「活動 1:

吸引人的家庭」的結果時,雖然概念相符,但並未能完全的對應,「活動 1:吸引 人的家庭」的結果多為溫馨、有愛、溫暖等抽象形容詞,而「活動 3:健康家庭特 質」主要以具體的能力、特色為主,並未能有效的引導學生進行一一對照,活動 間沒有很強的連結。且雖然學生能夠理解健康家庭的定義與特質,但邀請學生分 享時,學生無法確切的舉出滿足個別特質所可以做的具體行為。可見此活動能有 改進的空間。

【單元二】家庭有愛

「活動 1:情感銀行體驗活動」有效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有主動參與的感 覺,透過列舉具體實例,引導提問,順利的連結單元一「活動 2:我們這一家」,

為,進入單元二「活動 2:愛的多聲帶」,學生能夠很明確的分辨出影片中,家人 愛之語的類型,也利用「愛的多聲帶學習單」瞭解並分辨自己與家人常用的愛之 語類型,並在「我們這一家學習單」上,標示出每個家人所常用的愛之語類型。

本單元因學習活動較多,故教學時間上略顯緊湊。

【單元三】愛家行動

本單元實施時間上明顯不足,「活動 1:愛家行動規劃」原預定在兩節課時間 內,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愛家行動規劃,運用單元二愛之語進行卡片製作,但實 際上,教師僅能說明本單元「愛家行動學習單」中家人飲食偏好調查、菜單調整、

運用「Words of Affirmation」給家人一段話、設計家人回饋單等各部份完成標準與

教師評分規定。多數學生僅能在課堂上完成卡片基本設計,或是給家人的一段話,

其餘預定之愛家行動規劃與準備,並未能在課堂上完成充分的討論。

貳、班級特性

【A 班】:上課時間為上午 10:10~12:00。班級參與度佳,認真聽講,同學間的 合作狀況良好。

【B 班】:上課時間為下午 15:10~17:00。班級參與度易受該週學校活動與整天 學習狀況的影響,學生間合作狀況會有小團體的現象。

【C 班】:上課時間為下午 13:00~14:50。班級參與度佳,本班有固定七個同學 容易互相抬槓,需較多班級管理時間。班級學生特色概分為三種:勇於發言、較 沉默但專心、較不專心。

【D 班】:上課時間為下午 13:00~14:50。班級屬於活潑、踴躍發言的班級,同 學間的合作狀況良好。

参、資料蒐集

本研究除預定之資料收集策略外,亦配合課程設計,增加或調整資料收集項 目與內容,包括量化策略增加單元一:「家」與單元三:「愛家行動」的課程回饋;

質化資料增加單元一:「家」(活動 1)與單元三:「愛家行動」(活動 2)的學生參與活

一、量化策略

量化策略除原先預定的「有家真好課程」回饋單外(參閱 p.26),亦配合課程需 求增加單元一:「家」與單元三:「愛家行動」的課程回饋,以詳細瞭解研究參與 者對教學活動的看法。

一、單元一:「家」課程回饋

學生在「單元一:家」實施後,針對課堂參與度、課程瞭解度與課程效果,

進行自我評量。以 Likert 五點量表方式計分,分數從 1 分到 5 分,代表程度高低。

參照表 4-2-2。

1. 參與度:分數越高,表示參與研究者投入程度越高。

2. 課程瞭解度:分數越高,表示參與研究者越了解課程內容。

3. 課程效果:分數越高,表示參與研究者越同意教學活動有達成研究者預定之 教學目標。

表 4-2- 2

單元一:「家」課程回饋單

小小課程回饋

1 你覺得你對今日課程的參與度 非常投入←---→非常不投入 5 4 3 2 1 2 你覺得你對今日課程的瞭解程度 非常瞭解←---→非常不瞭解

5 4 3 2 1

3 你覺得今日課程對於「瞭解家人關係」的幫助 非常有幫助←---→非常沒幫助 5 4 3 2 1

二、單元三:「愛家行動」回饋單

教師進行此單元時,受到時間不足的影響,因此本單元預定收集分析的「愛 家行動學習單」並未能如期的讓學生完成,並收回。故增加此量化工具,以彌補 質性資料上的缺失。

學生在「單元三:愛家行動」課程後,針對愛家行動實踐,進行自我省思與 評量,內容包括愛家行動完成情況,以及愛家行動執行過程滿意度與難易度,參 照表 4-2-3。

1. 愛家行動完成情況:分為三種情況,包括完全完成愛家行動、部分完成愛家 行動,以及未完成愛家行動。

2. 愛家行動執行過程:參與研究者以 Likert 五點量表方式,評量愛家行動中卡 片製作、食譜說明、烹飪過程、邀請家人分享烹飪作品、家人填寫回饋單等 過程的滿意度與容易度,分數從 1 分到 5 分,代表程度高低。滿意度部分,

分數越高,表示參與研究者越滿意該執行過程;容易度部分,分數越高,表 示參與研究者認為該執行過程越容易。

表 4-2- 3

單元三:「愛家行動」回饋單

「愛家行動」後檢視~

班級座號:□□□□□

★你完成「愛家行動」了嗎?

□已與家人分享烹飪成品,且完成家人回饋單

□已與家人分享烹飪成品,但還未完成家人回饋單

□未與家人分享烹飪成品,且未完成家人回饋單

一、你覺得「家人的回饋」中,最讓你感到印象深刻(很高興、很感動、很驚喜、很意外…)的地方是什 麼?為什麼?

二、你對「愛家行動」的執行過程滿意嗎?覺得容易執行嗎? 請針對以下各題進行圈選~

「愛家行動」執行過程 非常滿意←→非常不滿意 非常容易←→非常不容易 有其他想說的嗎?

1 分享卡與回饋單製作 5—-4—-3—-2---1 5—-4—-3—-2---1 2 烹飪食譜說明 5—-4—-3—-2---1 5—-4—-3—-2---1 3 自己選擇烹飪添加的材料 5—-4—-3—-2---1 5—-4—-3—-2---1 4 烹飪過程 5—-4—-3—-2---1 5—-4—-3—-2---1 5 邀請家人分享烹飪作品的過程 5—-4—-3—-2---1 5—-4—-3—-2---1 6 家人填寫回饋單的過程 5—-4—-3—-2---1 5—-4—-3—-2---1 三、下一次執行「愛家行動」,你覺得如何做更可以達到關懷家人的目的?

二、 質性策略

質性策略包括學生參與活動紀錄、課堂學習單、學生訪談紀錄、研究者省思 札記與同儕教師觀察紀錄外,以下逐一說明詳細內容。

一、學生參與活動紀錄

本次研究中有運用學生參與活動紀錄為單元一:「家」與單元三:「愛家行動」, 以下分別說明

1 單元一「吸引人的家庭活動」

學生透過便條紙寫下自己認同的「吸引人的家庭」重要特性,因此教師評量學 生所歸納出之「吸引人的家庭」重要特色,與健康家庭特質的符應度。用來做為 單元一教學活動調整與修正之參考依據。

2 單元三「愛家行動實踐活動」

為學生透過寫卡片與照片的形式,記錄「愛家行動實踐活動」,教師評量卡片 上給家人的一段話與「Words of Affirmation」精神的符合度,並依據與家人分享烹 飪成品的照片評量學生「愛家行動實踐活動」的完成度。用來做為單元三教學活 動調整與修正之參考依據。

二、課堂學習單

研究者經課程設計階段,配合各單元主題及教學活動所設計之教學輔助文件,

共包括單元一「我們這一家學習單」、單元二「愛的多聲帶學習單」,以及單元三

「愛家行動學習單」。參照附錄五。除了單元三「愛家行動學習單」因未能如預期 收集,故無法分析外,以下分別說明各學習單分析重點,以做為課程成效之評量 依據。

表 4-2- 4

各單元學習單分析重點

單元名稱 學習單名稱 項 目 分 析 重 點

單元一:

我們這一家

1 我與家人間的互動 關係

 圖示清楚

 舉例正確具體

 標示出家人常用的愛之語類型

2.家庭健康特質檢查

 勾選自己家庭健康特質符合度

 舉出幫助家庭健康發展的行為實例

單元二:

家庭有愛

愛的多聲帶 愛之語測驗

 寫出自己喜歡接受的第一、二高分 愛之語

 寫出「自己偏好使用的愛之語順序」

三、「研究者教學日誌」

從研究者角度,觀察課程實施情況,並對自我授課表現進行反省思考。紀錄 格式與內容,參照表 3-3-3(前述 p.28)。研究者共記錄了單元,共幾分教學日誌。

四、同儕教師觀察紀錄

在配合同儕教師時間的情況下,僅於實施「單元三愛家行動」時,研究者邀 請一名教師進入課堂進行觀察,並依據前述同儕教師教學觀摩與記錄表,參見表 3-3-4(p.30)進行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