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以國小學童為研究對象,主要研究為高年級學童參與運動 社團行為意圖的探討,進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學 校辦理運動社團或行政機關研擬相關政策的參考。本章共分為五節,

第一節問題背景;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研究範 圍與限制;第五節名詞解釋;以釐清本研究的具體內容及方向。茲依 各節說明如下:

第一節 問題背景

運動可以使國民的心理健康、生理健全、社會關係更積極、國民 競爭力更提升,對於整體國家發展更扮演重要的角色(教育部,2007)。 多數人學習運動技能是來自學校教育,學校體育成為一個人學習運動 與養成運動習慣的重要來源,學校藉由有計畫的運動課程設計,傳達 運動概念及功效並藉由競賽學習挑戰、分享、榮譽、合作及人際關係

(吳明欽、江書良,2006)。林章榜(2007)認為學校應開設多樣性 的運動社團,以提供學生對於某一運動項目精益求精的機會,並可做 為舉辦校內競技體育活動的基礎。洪嘉文(2003)則認為,藉由運動 社團的組成,可廣泛提供全體學生加入運動團隊,參與團體性體育活 動機會。透過運動社團的參與,建立學生成尌感和團隊精神,並藉由 體能活動的機會激發對身體活動的興趣。

在 身 體 活 動 方 面 , 小 時 候 運 動 行 為 建 立 對 於 日 後 運 動 習 慣 的 持 續 有 很 大 相 關 , 兒 童 時 期 的 身 體 活 動 習 慣 是 決 定 將 來 成 人 以 後 的 身 體 活 動 型 式 與 活 動 量 的 因 素 之 一 (Kelder, Perry, Kleep, & Lytle,

1994)。陳民修、張少熙(2007)認為國小學童可塑性高學習能力快,

在學校的運動經驗,對其未來的身心發展及運動觀念的建立、運動習 慣的養成及運動技能的培養影響深遠。換句話說,兒童時期的運動行 為發展是一個重要的關鍵,從小養成規律的運動的習慣不僅可以促進 發展、增進兒童健康及身體適能,並且會影響未來長大持續從事運 動 行為的參與。所以本研究,希望藉由瞭解影響學童參加學校運動社團 行為意圖的因素,提供政府主管機構、學校行政單位及運動社團指導 老師作為規劃及推展學校運動社團的參考。然而,從過去許多運動行 為研究文獻發現,大多以競技、運動代表隊為範疇(林衢良、林淑芬,

2007;劉萁、黃英哲,2009;黃俊發,2008;蕭淑芬、吳台二,2003;

Chen, 2009),以運動社團研究較少。研究對象又以中等學校以上或 成年人為主(王盈潔、劉怡秀,2008;林佑真、溫啟邦、衛沛文,2007;

林慶源、林耀豐,2009;翁誌誼,2007;張千培、鄭志富,2009;陳 國鑫、吳培協、李小娟,2007;黃美雪,2010;鍾志強,2008),以 國小學童為研究對象者則又更少。因此,有進一步針對國小參與運動 社團行為意圖探討的必要。

所以,本研究擬以台灣地區國小五、六年級的學童為研究對象,

透過計畫行為理論探討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的態度、主觀規範、知 覺型為控制對意圖的影響情形。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旨在以計畫行為理論模式中的態度、主觀規範、知覺 行為控制對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活動行為意圖的影響情形,分述如 下:

一、暸解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的現況情形。

二、暸解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的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 情形。

三、探討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對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 行為意圖的影響情形。

第三節 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的問題背景和研究目的,本研究 擬提出下列研究問題以 供探討:

一、分析不同背景變項參與運動社團 現況情形?

二、暸解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的工具信念、情感信念與態度相關 及行為意圖情形為何?

三、暸解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的重要他人與主觀規範相關情形為 何?

四、暸解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的自我效能、便利條件與知覺行為 控制相關情形為何?

五、探討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對國小學童參與運動 社團 行為意圖的影響情形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