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之行為意圖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之行為意圖研究"

Copied!
9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體育學系 體育教學碩士論文

碩士論文研究計畫

指導教授:洪煌佳 博士

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之行為意圖研究

研 究 生:王耀聰

中 華 民 國 一 ○ ○ 年 八 月

(2)
(3)
(4)

謝 誌

憶 不 起 多 少 日 子 的 挑 燈 夜 戰 , 終 將 論 文 完 成 , 為 時 三 個 暑 期 的 在 職 進 修 終 於 告 一 個 段 落 。 回 想 此 段 研 究 生 涯 , 埋 首 書 卷 的 日 子 , 該 感 謝 的 人 真 的 非 常 多 , 因 為 眾 人 的 協 助 , 本 篇 論 文 才 得 以 順 利 完 成 。

首 先 , 要 特 別 感 謝 指 導 教 授 洪 煌 佳 博 士 , 於 研 究 過 程 中 指 引 我 明 確 的 方 向 , 在 論 文 撰 寫 過 程 中 , 老 師 總 是 細 心 、 不 厭 其 煩 地 一 遍 又 一 遍 的 指 導 與 修 正 , 讓 本 文 得 以 順 利 完 成 , 在 此 , 謹 致 上 我 最 高 的 敬 意 。 其 次 , 感 謝 兩 位 口 試 委 員 林 伯 修 老 師 及 范 春 源 老 師 , 於 忙 碌 中 撥 空 指 導 論 文 , 提 出 珍 貴 建 議 與 指 出 盲 點 , 使 本 論 文 的 架 構 與 內 容 更 加 完 整 。

再 者 , 感 謝 在 我 感 到 茫 然 時 給 予 鼓 勵 , 在 我 無 助 時 伸 出 援 手 的 「 洪 門 」 師 兄 弟 妹 --敏 男 、 嘉 仁 、 冠 伶 、 慧 珍 , 有 你 們 真 好 。 感 謝 曹 君 佩 校 長 、 黃 拓 榮 校 長 、 鄭 昆 明 總 幹 事 為 我 書 寫 推 薦 函;感 謝 宏 谷 主 任、克 強 及 淑 華 幫 忙 處 理 行 政 工 作 , 讓 我 得 以 安 心 進 修 ; 感 謝 美 霞 為 我 英 摘 進 行 潤 飾 , 讓 我 的 英 摘 得 以 完 稿 。

最 後 , 感 謝 雙 親 精 神 上 的 支 持 , 感 謝 摯 愛 昭 英 為 家 庭 無 怨 無 悔 的 付 出 以 及 研 究 小 助 理 詩 羽 ( 大 女 兒 ) 的 協 助 , 在 你 們 的 支 持 與 體 諒 之 下 , 走 過 這 段 在 職 進 修 的 生 活 , 並 順 利 完 成 論 文 。 在 此 , 謹 以 此 論 文 獻 給 家 人 及 好 友 , 感 謝 你 們 的 支 持 與 鼓 勵 。 真 的 謝 謝 你 們 !

王 耀 聰 謹 誌 100 年 8 月

(5)

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之行為意圖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行為 意圖。研究的方法為問卷調查法,以 99 學年度在籍國小高年學 童進行問卷調查,共獲得有效問卷 455 份。所得資料使用描述統 計、獨立樣本 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相關分析、多元迴歸 分析。結論如下:一、男學童參與運動社團的「行為意圖」優於 女性學童,尤其居住在東部地區學生有較高參與運動社團意圖。

而且曾經參與運動社團學童,在參與運動社團意圖上有較高的意 願。二、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的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 制與各前置因素的關係中,均呈正相關三、國小學童參與運動 社團意圖受到態度(β=.213)、主觀規範(β=.254)及知覺行為控 制(β=.284)正向影響,整體解釋變異量 34%(R2=.34),其中 以知覺行為控制影響力最大,主觀規範次之。

關鍵字:運動社團、計畫行為理論、行為意圖

研 究 生:王 耀 聰 指導教授:洪煌佳博士

(6)

A Study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tention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Clubs

Abstract

This study explored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tention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clubs using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dministered to fifth and sixth-year students of a local elementary school during the academic year of 2010. A total of 455 valid responses were obtained.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methods includ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sample t-test, one-way ANOVA,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The main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 (1) Boy students had a higher intention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clubs than girl students. Besides, students living in eastern areas and those with experiences of sports clubs showed a particularly higher level of intention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clubs. (2) Attitude, subjective norm, and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were all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antecedents of intention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clubs. (3)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tention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clubs were positively influenced by attitude (β=.213), subjective norms (β=.254), and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β=.284), with a total of 34%

variance explained (R2=34). Among them,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was most influential to intention, followed by subjective norms.

Keywords:sports club, planned behavior, behavioral intention

Adviser: Huang-Chia Hung Student: Yao-Tsung Wang

(7)

目次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目次--- III 表次--- VI 圖次--- IX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五節 名詞解釋--- 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學校運動社團的相關研究--- 7

第二節 計畫行為理論介紹--- 11

第三節 計畫行為理論相關研究--- 15

第參章 研究方法--- 22

(8)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22

第二節 研究對象--- 25

第三節 研究工具--- 27

第四節 研究程序--- 40

第五節 資料分析--- 41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2

第一節 背景變項分析--- 42

第二節 計畫行為理論各變項與構念分析--- 45

第三節 學童參與運動社團行為意圖差異分析與討論--- 53

第四節 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的相關分析與討論 60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66

第一節 結論--- 66

第二節 建議--- 67

參考文獻--- 69

一、中文部份--- 69

二、英文部份--- 73

(9)

附錄

附錄一 預試問卷--- 75

附錄二 正式問卷--- 80

附錄三 問卷使用同意書--- 84

附錄四 正式問卷發放行政區域分布表--- 85

(10)

表次

表 2-1 運動社團相關政策與法令--- 8

表 2-2 計畫行為理論相關研究--- 15

表 3-1 抽樣的樣本數計算公式--- 25

表 3-2 正式問卷施測樣本規畫表--- 26

表 3-3 「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行為意圖」量表內容--- 27

表 3-4 各分量表計分方式與意義--- 30

表 3-5 「工具信念分量表」的項目分析摘要表--- 31

表 3-6 「情感信念分量表」的項目分析摘要表--- 32

表 3-7 「工具信念分量表」的因素分析摘要表--- 32

表 3-8 「情感信念分量表」的因素分析摘要表--- 33

表 3-9 「工具信念分量表」的信度分析摘要表--- 33

表 3-10 「情感信念分量表」的信度分析摘要表--- 34

表 3-11 「主觀規範結構量表」的項目分析摘要表--- 34

表 3-12 「主觀規範結構量表」的因素分析摘要表--- 35

表 3-13 「主觀規範結構量表」的信度分析摘要表--- 36

表 3-14 「自我效能分量表」的項目分析摘要表---- 37

表 3-15 「便利條件分量表」的項目分析摘要表---- 37

(11)

表 3-16 「自我效能分量表」的因素分析摘要表--- 38

表 3-17 「便利條件分量表」的因素分析摘要表--- 38

表 3-18 「自我效能分量表」的信度分析摘要表--- 38

表 3-19 「便利條件分量表」的信度分析摘要表--- 39

表 4-1 受試者背景變項分析表--- 43

表 4-2 參加運動社團種類統計表--- 44

表 4-3 參加運動社團原因統計表--- 44

表 4-4 行為信念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46

表 4-5 結果評價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47

表 4-6 態度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47

表 4-7 規範信念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48

表 4-8 依從動機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49

表 4-9 主觀規範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49

表 4-10 控制信念描述性統計分析專業認同之差異情形摘要表 50 表 4-11 知覺強度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51

表 4-12 知覺行為控制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51

表 4-13 行為意圖描述性統計分析表--- 52

表 4-14 性別與各前置因素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54

(12)

表 4-15 性別與計畫行為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55

表 4-16 過去經驗與各前置因素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56

表 4-17 過去經驗與計畫行為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表--- 57

表 4-18 不同居住區域與各前置因的 ANOVA 差異分析表--- 58

表 4-19 不同居住區域與計畫行為的 ANOVA 差異分析表--- 59

表 4-20 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等信念相關分析表--- 61

表 4-21 態度、主觀規範及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意圖的迴歸分 析--- 64

(13)

圖次

圖 2-1 計畫行為理論架構圖--- 11

圖 3-1 研究架構圖--- 23

圖 3-2 研究流程圖--- 40

圖 4-1 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行為意圖關係圖--- 65

(14)

第壹章 緒論

本研究以國小學童為研究對象,主要研究為高年級學童參與運動 社團行為意圖的探討,進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作為學 校辦理運動社團或行政機關研擬相關政策的參考。本章共分為五節,

第一節問題背景;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研究範 圍與限制;第五節名詞解釋;以釐清本研究的具體內容及方向。茲依 各節說明如下:

第一節 問題背景

運動可以使國民的心理健康、生理健全、社會關係更積極、國民 競爭力更提升,對於整體國家發展更扮演重要的角色(教育部,2007)。 多數人學習運動技能是來自學校教育,學校體育成為一個人學習運動 與養成運動習慣的重要來源,學校藉由有計畫的運動課程設計,傳達 運動概念及功效並藉由競賽學習挑戰、分享、榮譽、合作及人際關係

(吳明欽、江書良,2006)。林章榜(2007)認為學校應開設多樣性 的運動社團,以提供學生對於某一運動項目精益求精的機會,並可做 為舉辦校內競技體育活動的基礎。洪嘉文(2003)則認為,藉由運動 社團的組成,可廣泛提供全體學生加入運動團隊,參與團體性體育活 動機會。透過運動社團的參與,建立學生成尌感和團隊精神,並藉由 體能活動的機會激發對身體活動的興趣。

在 身 體 活 動 方 面 , 小 時 候 運 動 行 為 建 立 對 於 日 後 運 動 習 慣 的 持 續 有 很 大 相 關 , 兒 童 時 期 的 身 體 活 動 習 慣 是 決 定 將 來 成 人 以 後 的 身 體 活 動 型 式 與 活 動 量 的 因 素 之 一 (Kelder, Perry, Kleep, & Lytle,

(15)

1994)。陳民修、張少熙(2007)認為國小學童可塑性高學習能力快,

在學校的運動經驗,對其未來的身心發展及運動觀念的建立、運動習 慣的養成及運動技能的培養影響深遠。換句話說,兒童時期的運動行 為發展是一個重要的關鍵,從小養成規律的運動的習慣不僅可以促進 發展、增進兒童健康及身體適能,並且會影響未來長大持續從事運 動 行為的參與。所以本研究,希望藉由瞭解影響學童參加學校運動社團 行為意圖的因素,提供政府主管機構、學校行政單位及運動社團指導 老師作為規劃及推展學校運動社團的參考。然而,從過去許多運動行 為研究文獻發現,大多以競技、運動代表隊為範疇(林衢良、林淑芬,

2007;劉萁、黃英哲,2009;黃俊發,2008;蕭淑芬、吳台二,2003;

Chen, 2009),以運動社團研究較少。研究對象又以中等學校以上或 成年人為主(王盈潔、劉怡秀,2008;林佑真、溫啟邦、衛沛文,2007;

林慶源、林耀豐,2009;翁誌誼,2007;張千培、鄭志富,2009;陳 國鑫、吳培協、李小娟,2007;黃美雪,2010;鍾志強,2008),以 國小學童為研究對象者則又更少。因此,有進一步針對國小參與運動 社團行為意圖探討的必要。

所以,本研究擬以台灣地區國小五、六年級的學童為研究對象,

透過計畫行為理論探討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的態度、主觀規範、知 覺型為控制對意圖的影響情形。

(16)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旨在以計畫行為理論模式中的態度、主觀規範、知覺 行為控制對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活動行為意圖的影響情形,分述如 下:

一、暸解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的現況情形。

二、暸解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的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 情形。

三、探討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對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 行為意圖的影響情形。

第三節 研究問題

基於上述的問題背景和研究目的,本研究 擬提出下列研究問題以 供探討:

一、分析不同背景變項參與運動社團 現況情形?

二、暸解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的工具信念、情感信念與態度相關 及行為意圖情形為何?

三、暸解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的重要他人與主觀規範相關情形為 何?

四、暸解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的自我效能、便利條件與知覺行為 控制相關情形為何?

五、探討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對國小學童參與運動 社團 行為意圖的影響情形為何?

(1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的範圍及限制說明如下:

一、研究範圍 (一)研究區域

本研究以台灣地區(不包含金門縣與連江縣)國民小學為研 究範圍。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係以台灣地區(不包含金門縣與連江縣) 國民小學九 十九學年度經註冊且在學的五、六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限制

(一)在研究問卷方面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為主,由於 問卷對象為國小學童,填答者 易受個人情緒認知等主觀因素影響,可能會導致推論的廣度與深 度不足的遺憾。因此,僅能假定受測者皆據實回答。

(二)研究樣本方面

本研究僅以台灣地區(不包含金門縣與連江縣)國民小學五、

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故推論時僅能適用於本研究所界定的範 圍及對象。

(18)

第五節 名詞解釋

本研究相關的名詞解釋說明如下:

一、 運動社團(sport club)

學校正式成立的運動性質社團,以提供學生活 動參與機會為目 的,所有具有興趣的學生皆可參與,利用課餘時間或是學校安排的 社團活動時間,與校內外團隊進行區域性交流的團隊( 洪嘉文、詹 彩琴,2004)。

二、態度(attitude)

是 指 個 人 對 從 事 特 定 行 為 的 所 預 期 獲 得 正 向 或 負 向 的 知 覺 感 受,亦即個人對此特定行為的評估所形成的態度 (Ajzen, 1991)。呂 宛蓁、鄭志富(2008)指出態度是個人對於表現特定行為的正向或 負向評價。本研究所指之態度,是指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的行為 態度。

三、主觀規範(subjective norm)

主觀規範是指個人對採行某項行為時所感受到的社會壓力,亦 即社會上對於你具有影響力的個人或團體,對於個人決定是否採行 某項行為時所產生的影響力(Ajzen, 2006)。詹淑清、俞佩君(2008)

則認為主觀規範是指個人對於是否採取某項特定行為所感受到之社 會壓力;即在預測他人之行為時,那些對個人行為決策具有影響力 的個人或團體對於個人是否採取某項特定行為所發揮之影響作 用。

本研究所指的主觀規範,是指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對於重要他人 所感受到的社會壓力。

四、知覺行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 control)

知 覺 行 為 控 制 是 指 個 人 知 覺 到 完 成 某 項 行 為 容 易 或 困 難 的 程

(19)

度(Ajzen, 2006)。張鐸瀚、蔡漢忠(2009)認為知覺行為控制是指 個人在從事該行為時,對於所需資源與機會的控制能力,而這也會 影響其行為的執行程度。本研究所指的知覺行為控制,是指國小學 童參與運動社團所感覺到的便利條件或容易程度。 因此,本研究所 指知覺行為控制,系指個人對於參與體育社團營所知覺到可以控制 的程度。

五、行為意圖(behavioral intention)

Ajzen(1991)認 為 行 為 意 圖 是 一 種 行 為 傾 向 , 可 預 測 個 體 的 行 為。是個人自己從事某項行為的意願與可能性,是個人是否採取該 行為的決定因素。有研究指出在特定的狀況下,行為可以從行為意 圖預測出,對行為意圖適當的測量,所得的資料會與實際行為非常 地接近(吳淑鶯、詹琇如,2009;翁誌誼,2007;鍾志強,2008)。

本研究所指的行為意圖,是指國小學童未來參與運動社團的意願與 可能性。

(20)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在探討運動社團、運動參與行為意圖及計畫行為理論相 關理論與實證研究。全章共分成三節,第一節學校運動社團的相關研 究;第二節計畫行為理論概念;第三節計畫行為理論相關研究。

第一節 學校運動社團的相關研究

在學校體育的執行與推廣中,運動社團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運動社團不但能教導學生體育知識、增強體能、提高運動水準,使校 園體育文化蓬勃發展,在積極鼓勵、指導學生參與運動社團活動中,

更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性發展。本節共分成四個部分,首先探討國民 小學運動社團發展的相關法令和政策;其次探討運動社團的意義;接 著探討運動社團的功能;最後探討國民小學運動社團實施現況。茲分 述如下:

ㄧ、國民小學運動社團發展的相關法令和政策

長期以來,學校體育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學校體育是社會體 育的搖籃,國家體育的根基,培育優秀運動員強而有利的推手,亦 是推展國家體育之基礎,其推展之良窳對於臺灣體育運動事業之發 展實扮有舉足輕重的角色(王舜儀、吳國銑,2008)。因此,學校 運動社團,應配合國家體育政策而推展(呂學嘉、吳國銑,2008)。

學校是學生學習運動技能,養成規律運動習慣的場所;更是影響國 家政策執行成效最重要的關鍵。現行有關學校推動運動社團之法令 及政策整理如表 2-1:

(21)

表 2-1 運動社團相關政策與法令 學校推動運動社團之法令及相關 政策

內容簡述

國民體育法第六條 各級學校應依有關規定,配合國

家體育政策,切實推動體育活動 國民中、小學體育促進會設置要

點第二項工作內容

學校運動社團之指導及聯誼活動 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第十四條 各校應輔導成立各種運動社團,

做為推展課外運動之基礎單位。

學 校 體 育 發 展 中 程 計 畫 、 挑 戰 2008 國家重點發展計劃

藉由運動社團組成,廣泛提供全 體學生加入運動團隊

中、小學體育訪視要點 將運動社團成立及執行情訪視評 分項目中之「體育活動」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依照相關法規與政策整理發現,目前現行有關國民小學發展學 生運動社團的法令規章堪稱周全與完備,這也顯示政府機關對學生 學習運動技能,提升體適能及培養規律運動習慣之重視 。然而體育 政策仍必頇靠學校的執行與配合,經常舉辦體育競賽或推廣活動,

讓學童增加參與運動社團機會,促使學生養成規律運動的好習慣。

二、運動社團的意義

國 內 有 許 多 研 究 針 對 運 動 社 團 的 意 義 提 出 不 同 的 看 法 , 黃 任 閔、陳月琴(2008)認為運動性社團活動是利用學生正式課程(formal curriculum)以外的時間,實施運動休閒教育,使學生在課餘之外能 有一正當消遣,並發展個性、群性、知性及特性,幫助學生適應現 實社會生活環境的一種活動,其社團活動包含鍛鍊身體、運動競技、

運動休閒等;其成立的宗旨皆在促進學生學習運動技巧,鍛鍊強健

(22)

的體魄,以為終身運動的基礎。洪嘉文、詹彩琴(2004)指出學校 運動社團係指學校正式成立的運動性質社團,以提供學生活動參與 機會為目的,所有具有興趣的學生皆可參與,在指導教師指導下進 行活動,與校內外團隊進行區域性交流之團隊 。

換句話說,運動性社團是學校成立的運動性質社團,於正式課 程以外的時間,讓學童依其興趣、能力,尋找適合自己的休閒或競 技運動,並發展其個性、群性、知性,以鍛鍊強健的體魄,作為終 身運動的基礎。

三、運動社團的功能

運動性社團除擁有一般社團之功能外,尚具備其他非運動性社 團所無法取代的價值,更可活絡校園的運動風氣,間接提升學生 的 健康體適能(洪升呈,2009)。

根據相關文獻(王盈潔、劉怡秀,2008;洪嘉文,2003;洪升 呈,2009;張千培,鄭志富,2009;黃任閔、陳月琴,2008;鍾志 強,2008)整理後,將運動社團的功能分述如下:

(一)運動社團可以激發學生的群性,對日趨嚴重的健康問題與 冷漠疏離的社會,具有莫大的助益。

(二)藉由參加校內外活動及競賽,拓展人際關係。

(三)學生定期的集會運動,可以間接養成其規律運動的習慣,

提升健康體適能。

(四)擔任學校慶典時的表演工作。

(五)彌補學校體育課部分之不足。

(六)選拔運動代表隊的來源。

具體而言,運動性社團活動功能的發揮,可彌補一般教育功能 所無法觸及的地帶,透 過 運 動 的 過 程 可 以 學 習 互 助、合 作、尊 重、

(23)

公 帄 競 爭 的 精 神 , 培 養 品 德 及 促 進 人 際 關 係 , 適 度 的 運 動 也 可 以 提 高 學 生 的 學 習 效 率 , 同 時 強 健 的 國 民 更 是 國 力 強 盛 的 基 石

(教育部,2007)。因此透過運動社團實施身體活動,除提升學生 體適能與運動技能外,更可激發學生的群性,對日趨嚴重的健康問 題與冷漠疏離的社會,具有莫大的助益(教育部, 2004)。

四、國民小學運動社團實施現況

根據教育部(2010)學校體育統計年報,國小運動社團總計9,490 個,帄均每校設有3.56個,以設立「田徑」項目之學校最多,總計 1,449個,有792所學校成立,占全國29.75%;在縣市部分,以嘉義 市帄均每校設有6.45個最多。國小運動社團依照設立 的團隊排序,

前10名依序為田徑、跆拳道、桌球、籃球、羽球、其他、民俗體育、

足球、棒球及武術,另外,各縣市國小成立運動社團數量,以嘉義 市成立的比率最高,帄均每校為6.45隊,其次為臺北市6.27隊,再 其次為基隆市5.3隊。

綜上所述,運動性社團是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參與活動。運動社團 在功能上能幫助學童發現自我、促進身心健康、發展興趣及自我能力。

學童透過參與各類運動社團,不斷增進人際互動、擴大生活層面,達 到學習社會適應的能力,同時達到紓解課業壓力、增進人際關係、學 習關懷社會與促進自我實現的目的。

(24)

第二節 計畫行為理論介紹

計畫行為理論已被廣泛應用於許多個人特定行為研究中各個層面 的分析如:健康行為(吸菸、酗酒、體重控制、飲食行為、愛滋病預 防等)、消費行為(汽車購買、投資股票)、社會學習行為(投票行為、

學習成尌、捐血行為等)及休閒行為(規律運動行為、運動道德、休 閒活動的選擇與參與運動團隊行為等)的研究。

本研究系運用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來 探討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的行為意圖。計畫行為理論是由 Ajzen 於 1985 年提出,Ajzen(1985)將 Fishbein 與 Ajzen(1975)提出的理性行動 理 論 , 考 量 了 從 事 行 為 所 受 到 的 限 制 , 增 加 了 「 知 覺 行 為 控 制 」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構面,形成了計畫行為理論。

計畫行為理論認為行為意圖受到個人對行為的行為態度、主觀規 範及知覺行為控制所影響,如圖 2-1 所示。以下尌計畫行為理論各個 變項分述如下:

圖 2-1 計畫行為理論架構圖

資料來源:Handbook of ConsumerPsychology: Consumer attitudes and behavior (p.538), by I . Ajzen, 2008, New York: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行為信念

bi 態度

AI 規範信念

bi

控制信念 ci

主觀規範 SN 知覺行為控 制 PBC

PBC

行為意圖 BI

行為 B

(25)

一、行為意圖(behavior intention, BI)

行為意圖是指個人對於採取某項特定行為的主觀機率判定,它 反映了個人對於某一項特定行為的採行意願。該理論認為,個人是 否採取某一特定行為最直接的決定因素尌是行為意圖,並且認為所 有 可 能 影 響 行 為 的 因 素 都 是 經 由 行 為 意 圖 來 間 接 影 響 行 為 的 表 現

(Ajzen, 1991)。鍾志強(2008)認為行為意圖是一種行為傾向,

其可預測個體的行為。在許多的研究文獻指出,在特定的狀況之下,

行為意圖是預測個人行為的最好方法。本研究以國小學童參加運動 性社團的行為意圖為研究目的,若個人對參加運動性社團的行為意 圖愈強烈,則產生參加運動性社團的行為會越高。

二、行為態度(attitude toward the behavior, AT)

行為態度呈現正向或負向價值的表現形式,根據期望與價值的 模 式 , 行 為 態 度 取 決 於 與 各 種 行 為 結 果 和 特 質 相 關 的 整 體 行 為 信 念 。 具 體 而 言 , 信 念 的 強 度 取 決 結 果 評 價 和 行 為 信 念 的 加 權 作 用

(Ajzen, 2006)。特定行為的態度比一般的態度更能準確預測人們 的行為,而且衡量態度的問題越明確,則越能以受測者的態度來預 測其實際行為。例如,當學童相信參加運動性社團活動可以得到快 樂、鍛練強健體魄與增進人際關係,且參與運動性社團活動對他而 言具有很高的評價,則表示該學童對參與運動性社團活動有很正面 的態度。

三、主觀規範(subject norm, SN)

主觀規範是指知覺社會壓力而從事或不從事某種行為。根據推 測主觀規範是取決於整體規範信念,涉及對於重要對象的期望。整 體而言,主觀規範是規範信念(normative belief)的強度與「依從動 機」(motivation to comply)所構成(Ajzen, 2006)。所謂「規範信念」

(26)

是 指個體 知覺到重 要參考 群體 (reference group)認為 他或她 是否 應採該項特定行為的壓力(袁智芬、呂昌明、李碧霞,2007)。『依 從動機』則是指個體尌該行為對重要他人的依從意願(諶世芳、葉 國梁,2005)。例如,某人相信他的父母、師長或朋友期望他參與運 動性社團意識強烈,且他絕對依從父母、師長或朋友的意見,則主 觀規範對此人的行為將能有強烈而正面的影響力。

四、知覺行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知覺行為控制是為了改善原先理性行為理論解釋力之不足而產 生的構面。用來將個人行為中潛在的非自願性( non-volitional)因 素納入分析(Ajzen, 1991)。知覺行為控制是引導行為意圖的第三 個構面,知覺行為控制是指個人預計採取某一特定的行為時自己所 感受可以控制(或掌握)的程度。知覺行為控制為人們對於其特定行 為能力表現的看法。知覺行為控制,取決於整體控制信念, 信念有 關因素的存在,可能會促進或阻礙執行的行為。換句話說,知覺行 為控制受到控制信念(control belief)與知覺強度力量(認知強度)

的加權關係。所謂控制信念,是指個人對於採取某項行為所擁有的 資源、機會的多寡認知,而知覺力量,則是個人認為這些資源、機 會對其行為的影響程度(池文海、黃庭鍾、張智銘,2009)。當資 源與機會愈多,而困難愈少時,則知覺行為控制也愈強;知覺行為 控制能反映個人對實際的資源、機會等控制,所以能影響個人的行 為意圖外,也與行為意圖一樣能相同的影響實際行為。 一般而言,

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意圖為正向關係,當個人相信自身所擁有的資 源與機會愈多,且必頇面對的阻礙與困難愈少,則該行為的知覺行 為控制愈高,行為意圖亦愈強。

所以,從計畫行為理論觀點,我們可以很清楚知道要增強一個人

(27)

的意圖或行為,可以從態度、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控制的改變著手。

當教育單位推動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之意願 ,可藉由態度、主觀規 範和知覺行為控制的增強,強化參與的意圖,使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 團的比例增高,提升運動活動能力。

(28)

第三節 計畫行為理論相關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行為意圖,回顧國內外以 計 畫 行 為 理 論 發 展 之 運 動 行 為 相 關 研 究 , 做 為 研 究 設 計 與 進 行 之 參 考,本節尌國內外相關研究文獻作整理,並進一步探討態度、主觀規 範與知覺行為控制對行為意圖的影響。

一、計畫行為理論相關研究

計畫行為理論被廣泛應用在許多個人特定行為研究上,進行各 個層面的分析。以下尌國內外計畫行為理論相關研究中,從研究者 年代、研究對象、研究變項、研究方法及研究結果,列表說明本研 究相關的文獻,如表 2-2 所示:

表 2-2 計畫行為理論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呂宛蓁

鄭志富 (2008)

中華 職棒 觀賞 比賽 之現 場觀 眾 444 名

觀賞 行為 的態 度、主 觀規 範、知 覺行 為控 制

問卷 調查 法

1. 知 覺 行 為 控 制 最 能 影 響 觀 眾 觀 賞職棒的行為意圖,其次為態度,

主 觀 規 範 對 行 為 意 圖 的 影 響 力 不 顯著。

2.知覺行為控制中以「便利條件」

為因素影響民眾觀賞行為最大。

季力康 許哲彰 (2005)

男女 性國 小教 師 333 名

規律 運動 的態 度、主 觀、知 覺行 為控

問卷 調查 法

1. 教 師 規 律 運 動 習 慣 在 性 別 、 年 齡、有無參加運動團體和運動同伴 有顯著的差異。

2. 教 師 規 律 運 動 意 圖 主 要 受 態 度 和知覺行為控制,主觀規範影響較 小。

3.40 歲以上的教師規律運動態度、

(表格續下頁)

(29)

表 2-2 計畫行為理論相關研究(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制、行

為意圖

主 觀 規 範 與 知 覺 行 為 控 制 高 於 30-39 歲與 29 歲以下的教師。

許建民

(2004) 國小五 六年級 學童 467 人

態度、

主觀規 範、知 覺行為 控制、

行為意 圖

問卷 調查 法

1.學童在運動代表隊態度、主觀 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與意圖呈現 正相關。

2.態度對意圖的影響最大,知覺 行為控制次之,主觀規範影響最 小。

3.態度、主觀規範、知覺形為意 圖 三 者 對 意 圖 的 解 釋 變 異 量 51%。

張志銘 (2007)

中部院 校大專 學生 1,236 位

行為態 度、主 觀規範 與知覺 行為控 制

問卷 調查 法

1.維持期學生之行為態度、主觀 規 範 對 行 為 意 圖 具 有 直 接 正 向 的影響。

2.行動期學生之知覺行為控制對 行為意圖具有直接正向的影響。

3.準備期學生之行為態度、知覺 行 為 控 制 對 行 為 意 圖 具 有 直 接 正向的影響。

4.維持期學生之行為態度、主觀 規 範 對 行 為 意 圖 具 有 直 接 正 向 的影。

5.全體學生之行為態度、知覺行 為 控 制 對 行 為 意 圖 具 有 直 接 正 向的影響。以知覺行為控制影響 效果最大,其次為行為態度,主 觀規範則無顯著影響。

張千培、

鄭志富 (2009)

金門高 中職 339 位 學生

參與運 動社團 意圖

問卷 調查 法

1.對高中階段學生參與運動社團 意圖的影響以「知覺行為控制」

最大,「態度」次之,「主觀規 範」並未對運動社團的參與意圖 有顯著影響。

2.「知覺行為控制」中的「便利 條件」以及「態度」中的「工具

(表格續下頁)

(30)

表 2-2 計畫行為理論相關研究(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性信念」做為預測參與運動社 團意圖的主要因素。

張俊一、

許建民

(2008)

國小學童 512 人

行為意

圖 問卷

調查 法

1.主 觀 規 範 對 意 圖 的 影 響 力 最大,其次是態度, 不過知 覺 行 為 控 制 對 意 圖 的 影 響 卻 是不顯著的。

黃美雪

(2010) 輔仁大學 學生 150 人

參加運 動社團 態度

問卷 調查 法

1. 以 性 別 對 運 動 社 團 活 動 參 與 態 度 進 行 差 異 分 析 的 結 果 發現,男女性別的不同在「認 識朋友」、「紓解壓力」、「受 到歡迎」等三個因素的態度認 知上達顯著差異。

2.不同學院在「認識朋友」、

「人生學習」與「符合興趣」

等三個因素上達顯著差異。

鍾志強

(2008) 職業棒球 現場觀看 的消費者 350 人

知覺行 為控 制、行為 意圖

問卷 調查 法

1. 職 業 棒 球 消 費 者 的 體 驗 感 受 對 於 行 為 意 圖 有 正 向 的 顯 著影響。

2. 參 與 者 的 行 為 意 圖 中 , 推 薦他人參與的影響最大。

Hamilton

& White (2008)

423 名 青 少年

社 會 規 範、規律運動

問 卷調 查 法

自 我 認 知 與 社 會 影 響 如 家 庭 與 同 儕 團 體 支 持 對 於 青 少 年 規律運動會產生影響。

Jackson, Smith, &

Conner (2002)

200名 大學行政 僱員

計 畫 行 為 理 論 之 額 外 變數、自

我 認

定、過去 行

問 卷 調 查 法

1.研 究 可 說 明 體 育 活 動 的 行 為 意 圖 同 時 調 查 四 種 過 去 行 為之間的交互影響,可用來解 釋意圖上的額外變數

2.直 接 介 入 會 比 過 去 行 為 有 效影響體育活動意圖

(表格續下頁)

(31)

表 2-2 計畫行為理論相關研究(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為 交 互

作用 Marttew, Steven,

& Kathleen

(2009)

212 名 大 學 一 年級生

身體活動的意 圖、過去行為

問 卷調 查 法

1.TPB 變 項對意圖的解釋 量由原來的 37%,隨著增 加過去行為 變項,而提升 到 39%。

2.發 現 和 其 他 研 究 有 一 致 的地方,即 TPB 在(研究)

體育活動意圖上提供非常 好的預測。

3.主 觀 規 範 是 影 響 身 體 活 動的主要意圖。

Miller & Miller

(2009) 1,733 名 成 人 (1,183 人 過 重 550 人 正常)

體重與運動動 機、社交壓力

問 卷調 查 法

1.體 重 過 重 者 在 健 身 房 運 動比體重正常者受到更多 社會壓力,但兩個群體遵 從相同運動動機。

2.體 重 過 重 者 更 應 利 用 社 會壓力制定運動策略,增 加運動動機。

Chen(2009) 468 名 8-11 歲 小學生

自我效能、體 育活動意圖

問卷調查 法

1.研究發現研究對象每周 帄均花費 170 分鐘於身體 活動上。

2.態度和知覺行為控制水 準對於參與 體育活動意圖 有強大影響(p<.01)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國內外計畫行為理論相關研究探討

將計畫行為理論對運動行為相關研究整理後 ,基於本研究架構 依研究對象、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分別探討國內外計畫 行為理論相關研成果。分述如下:

(32)

(一) 研究對象

在研究對象方面,有的是以高中生(張千培、鄭志富,2009), 有的以青少年(Hamilton, & White, 2008;Chen, 2009)。但大都以 成人為對象者(黃美雪,2010;鍾志強,2008;Marttew, Steven, &

Kathleen, 2009;Miller & Miller, 2009)。 (二)態度對行為意圖的影響程度

大多數研究指出態度對行為意圖的預測解釋力僅次於知覺行 為 控 制 , 態 度 對 行 為 意 圖 具 有 正 向 的 影 響 (呂 宛 蓁 、 鄭 志 富 , 2008;季力康、許哲彰,2005;張千培、鄭志富,2009;Marttew, Steven, & Kathleen, 2009;Chen, 2009)。張志銘(2007)在對中部 1,236 位大專學進行運動意圖的研究指出,行為態度對行為意圖 為正向的影響;張千培、鄭志富(2009)研究高中生參與運動社團 的意圖則指出「態度」中的「工具信念」是預測參與運動社團意 圖的主要因素。許建民(2004)在以計畫行為理論預測學童參與 運動代表隊意圖之研究,則指出態度會正向影響其行為意圖。由 此可知態度是影響人們參與休閒運動行為意圖的重要因素。

(三)主觀規範對行為意圖的影響

國內外關於計畫行為理論相關實證研究顯示,有些研究者認 為 主 觀 規 範 對 休 閒 行 為 意 圖 的 影 響 力 並 不 顯 著 (呂 宛 蓁 、 鄭 志 富,2008;季力康、許哲彰,2005;張千培、鄭志富,2009;Marttew, Steven, & Kathleen, 2009)。但張志銘、王于寧、詹正豐( 2007)

認為學生的主觀規範對行為意圖具有直接正向的影響,而獲得父 母、社會支持的兒童,其活動性較未獲得父母、社會支持的兒童 來得高。並發現父母朋友與兄弟姊妹若有參與運動或身體活動,

則該學童會受其影響,則會積極參與運動,直到成年時期。Miller

(33)

與 Miller (2009) 則指出參與運動社團的成年人,如果體重有超 過標準的人除了會被醫生、配偶、同事和朋友要求運動, 所受到 的社會壓力要求運動最大,會影響其運動意圖。黃啟明(2001)

亦指出研究對象年齡愈低則主觀規範對行為意圖預測 愈準確。章 宏智、李佩樺(2007)的研究中,證實了重要他人的支持對國小 學童的運動參與價值觀有實質的影響。

所以,主觀規範對運動行為的意圖呈現正相關的影響,主觀 規範在國小學童參與運動性社團行為的意圖扮演的角色,值得進 一步的探討。

(三)知覺行為控制對行為意圖的影響程度

知覺行為控制是行為意圖的第三個決定因素,是個人預計 採取某一特定的行為時自己所感受已控制(或掌握)的程度。國 內 外 計 畫 行 為 有 部 分 的 研 究 指 出 知 覺 行 為 控 制 對 於 休 閒 運 動 行 為意圖的重要性,認為知覺行為控制對行為意圖是正向的影響,

知覺行為控制對於行為意圖影響最高 (呂宛蓁、鄭志富, 2008;

張千培、鄭志富,2009;Marttew, Steven, & Kathleen, 2009;Chen, 2009)。然而 , 亦有 部 分 研究 發 現 知覺 行 為 控 制 對 行 為意 圖 是 負 向的影響(張志銘、賴永僚, 2007)。以上相關研究得知知覺行 為控制變項對行為意圖的影響,未能獲得一致的結果,因此仍頇 進一步探究。

具體而言,國內外過去對於應用計畫行為理論於運動行為的 研究,大多指出態度與知覺行為控制是影響休閒運動行為意圖的 重要因素,亦有研究指出研究對象年齡愈低則主觀規範對行為意 圖預測愈準確。因此本研究除了考量相關背景變項 的參加運動性 社團的行的影響情形之外,更考量態度、主觀規範與知覺行為控

(34)

制對於國小高年級學童參與運動性社團的行為意圖影響情形,據 以釐清變項之間的關係。

綜上所述,顯示學生參與社團活動具有正面的影響,對學生身心 各方面的發展都有莫大的助益,而透過計畫性的運動社團實施身體活 動,除了提升學生體適能與運動技能外,更可激發學生的群性,對日 趨嚴重的健康問題與冷漠疏離的社會,具有莫大的助益 。根據整理計 畫行為理論相關研究,得到計畫行為理論對行為的預測,確有一定的 準確度,然而大多數的研究對象皆屬成年人,對於國小學童部分的研 究較少。同時,研究者的研究結果顯示並未獲得一致結果。所以,本 研究希望藉由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參與運動性社團的行為意圖,來提 升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的質與量,從小養成運動的習慣,提升運動 技能水準,增加人際互動的能力,豐富其學習及休閒生活品質,展現 健康與活力。

(35)

第參章 研究方法

茲依據第貳章文獻探討結果,本研究擬採用問卷調查法,以探討 國 小 學 童 運 動 社 團 參 與 行 為 意 圖 。 將 相 關 的 實 證 研 究 與 理 論 歸 納 整 理,說明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分別為:第一節為研究架構與假設;第 二節為研究對象;第三節為研究工具;第四節為研究程序;第五節為 資料分析等五部分別加以說明。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設

本研究架構是以 Ajzen(2006)所提出的計畫行為裡論為基礎,

主要在了解影響國小高年級學童參與運動社團行為意圖的因素。以下 將研究架構與假設分述如下:

一、 研究架構

本研究歸納整理相關文獻後,發現許多研究證實將信念予以分 解成多構面的型態,可以增加預測能力,瞭解信念與行為意圖間的 關係,更明確得知哪些構面對於行為意圖具有最大的影響力(呂宛 蓁、鄭志富,2008)。因此,將三個變項予以解構。態度信念構面分 為工具信念與情感信念(張志銘、賴永僚,2007;翁志誼,2007);

主觀規範信念包含重要他人(張志銘、賴永僚,2007;翁志誼,2007); 知覺行為控制則解構為「自我效能」、「便利條件」(張千培、鄭志富,

2009;張俊一、許建民,2008;翁志誼,2007),研究架構如圖 3-1:

(36)

圖 3-1 研究架構圖

二、研究假設

本研究提出下列的研究假設:

(一)假設一:不同背景變項國小學童在參與運動社團行為 意圖 有差異。

1-1: 不 同 性 別 的 國 小 學 童 , 在 參 與 運 動 社 團 行 為 意 圖 上 有 差 異(季力康、許哲彰,2005;黃美雪,2010)。

1-2:不同居住區域的國小學童,在參與運動社團行為意圖上有 顯著差異。此尚未有相關文獻,所以這是屬於本研究探索性 議題。

1-3:有無參與運動社團活動經驗的國小學童,在參與運動社團 行為意圖上有顯著差異。

(二)假設二:「工具信念」與「情感信念」的態度信念構面,

對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態度」具有顯著的影響。

2-1:工具信念對態度具有顯著的影響 (張千培、鄭志富,2009)。

態度

知覺行為控制 主觀規範 行

為 意 圖

工具信念

重要他人

自我效能 便利狀態 情感信念

(37)

2-2:情感信念對態度具有顯著的影響(張志銘,2007)。

(三)假設三 :重要他人對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在主觀規範上 具有正向的影響。

3-1:重要他人在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在主觀規範上具有正 向影響力(張志銘、賴永僚,2007;張志銘、王于寧、詹正 豐,2007;翁志誼,2007)。

(四)假設四 :「自我效能」與「便利狀態」的控制信念構面對 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在知覺行為控制上具有正向的影響。

4-1: 自 我 效 能 對 知 覺 行 為 控 制 具 有 顯 著 的 影 響 (張 志 銘 , 2007)。

4-2:便利狀態對於知覺行為控制具有顯著的影響 (呂宛蓁、

鄭志富,2008;張千培、鄭志富,2009;鍾志強,2008)。

(五)假設五:國小學童在參與運動社團的態度、主觀規範、知 覺行為控制對參與運動社團的行為意圖有正向影響。

5-1:國小高年級學童在參與運動社團的態度會正向影響參與 運動社團的行為意圖(季力康、許哲彰,2005;張志銘,2007;

張千培、鄭志富,2009;Chen, 2009)。

5-2:國小學童在參與運動社團的主觀規範會正向影響參與運 動社團的行為意圖(張志銘、賴永僚,2007)。

5-3:國小學童在參與運動社團的知覺行為控制會正向影響參 與運動社團的行為意圖(季力康、許哲彰, 2005;張千培、

鄭志富,2009;Chen, 2009)。

(38)

第二節 研究對象

為瞭解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影響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 行為意圖情形,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首先尌抽樣設計;

其次預試問卷研究對象;最後尌正式問卷研究對象三部分,分述如下:

一、抽樣設計

本研究以台灣地區國民小學學童為本研究之母群體,根據教育 部99學年度國民小學概況資料(教育部,2011),劃分為北、中、

南、東四個取樣的區域(如附錄四),教育部統計處資料顯示99學年 度台灣地區國民小學校數共 2,634所,五、六年級學生共 555,540人

(教育部統計處,2011),所以本研究母群體約50萬人左右。本研究 樣本數根據羅清俊(2007)樣本數公式計算(如表 3-1),在5%的 容許誤差範圍內,p值設為.05,其樣本數為384。而Tinsly(1987)

指出一般描述性研究的樣本人數頇達母群體人數 10%,或是受試者 的題目的5-10倍才足夠。故本研究為得到較客觀且科學性的樣本數 頇介於384-700之間,本研究預計樣本數訂為500份。因此,以問卷 回收率85%推算,預計本研究發出的樣本總數約為 520份。

表3-1 抽樣的樣本數計算公式 Ns=

Ns:所需完成的樣本數 Np:母群體規模

(p)(1-p):母群體異質性程度(通常p=0.5變異為最大)

B:可容忍的抽樣誤差 C:可接受的信賴區間 95%,所對應的 Z分數,亦即 1.96

資料來源:社會科學研究法(78頁),羅清俊(2007),台北:威世 曼文化

(39)

二、預試問卷對象

採便利取樣方式,抽取屏東縣4所 國 民 小 學 , 每校 再 以 隨 機方

式抽取每校五、六年級學童進行問卷預試,預計每校發出 30份,共 計120份,回收後剔除無效問卷,合計有效問卷共 114份。

三、正式問卷對象

為使抽樣樣本更具代表性,本研究以比率取樣原則,以該類地 區(北、中、南、東)國民小學學校數1%的比例抽取樣本數,先計 算北、中、南、東四區各縣市國民小學學校數,再將本研究預計抽 取比率乘以該區總校數,所得知結果的樣本數為該區域計抽取之班 級數如表3-2所示:

表 3-2 正式問卷施測樣本規劃表 行政區域別 國民小學

校數總數

各區總校數×抽樣比率(1%)

=抽取樣本數 抽取斑級數

北區 789 8 8

中區 838 8 8

南區 808 8 8

東區 199 2 2

總計 2,634 26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教育部統計處(2010)。小規模縣市別校數,

http://www.edu.tw/files/publication/B0013/99basic.xls ,2010 年 12 月 2 日

(4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預試題目編修,主要參考張志銘(2007)「大專校院學生桌 球運動之行為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行為意圖」量表 及參 酌相關文獻(張千培、鄭志富,2008;黃美雪,2010;翁志誼,2007)

後編擬,量表中各分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 α 介於 .78~ . 90 之間,因此 具有可參考的價值。編修後的問卷經與指導教授討論尌內容敘述加以 修改,預試問卷共包含基本資料,態度信念結構(工具信念、情感信 念)、態度、主觀規範結構(重要他人)、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結 構(便利條件、自我效能)、知覺行為控制、行為意圖等十個分量表,

量表內容如表 3-3 所示。

表 3-3 「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行為意圖」量表內容 信念結構 信念構面 代號 問項內容

態度信念 工具性 a1 可以讓我增強體能 a2 可以讓我促進健康 a3 可以讓我控制體重

a4 可以讓我改善人際關係(認識朋友)

a5 可以增進運動知識 a6 可以發揮我的運動專長 a7 可以讓我得到成尌感 情感性 a8 可以讓我覺得很快樂

a9 可以讓我放鬆心情 a10 可以讓我有美好的回憶 a11 可以讓我享受運動的樂趣 態度 b1 參與運動社團對我來說是---

非常舒服 ~非常不舒服

(表格續下頁)

(41)

表 3-3 「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行為意圖」量表內容(續)

信念結構 信念構面 代號 問項內容

b2 參與運動社團對我來說是--- 非常安全 ~非常危險

b3 參與運動社團對我來說是--- 非常快樂 ~非常不快樂

b4 參與運動社團對我來說是--- 非常有趣 ~非常無聊

b5 參與運動社團對我來說是--- 非常有益 ~非常有害

主觀規範 重要他人 c1 父母對於我參與運動社團

c2 朋友(同學)對於我參與運動社團 c3 同學及朋友對於你參加運動社團 c4 父母以外的其他家人對於我參與運動

社團

c5 媒體或運動明星對於我參與運動社團 主觀規範 d1 重要個人或團體認為我參加運動育是

營是---非常應該/非常不應該

d2 重要個人或團體對於我參加運動社團 營是---非常支持/非常不支持

知覺行為 自我效能 e1 1.有無足夠的運動能力 控制結構 e2 2.有無自信心

e3 3.自己體能狀況適不適合 e4 4.我覺得好不好玩

e5 5.有沒有挑戰性

便利條件 e6 6.學校運動設施、設備是否齊全 e7 7.有、無時間

e8 8.課業壓力

e9 9.好朋友有沒有參加 e10 10.有沒有人接送 知覺行為

控制

f1 對我來說,未來參加運動社團是--- 非常容易/ 非常困難

(表格續下頁)

(42)

表 3-3 「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行為意圖」量表內容(續)

信念結構 信念構面 代號 問項內容

f2 對我來說,未來參加運動社團的阻礙 ---非常少/ 非常多

行為意圖 g1 我可能會報名參加運動社團--- 非常可能/非常不可能

g2 我願意報名參加運動社團--- 非常願意/非常不願意

一、問卷內容

(一)基本資料:

本研究問卷的基本資料包含性別、參與運動社團經驗,若過 去經驗填答曾經參加,則續填第 3、4 題題目,其基本類別如下:

1. 性別:(1)男生(2)女生

2. 是否曾經參與運動社團:(1)是(2)否

3. 參加運動社團的種類:(1)球類運動(2)田徑(3)游泳(4)體操 (5)民俗體育(6)武術(7)拔河(8)傳統舞蹈(9)射箭(10) 其他。

4. 當初參加運動社團原因:(1)自己個人興趣 (2)父母的意見 或安排 (3)師長或教練鼓勵 (4)同學或好朋友有 參加 (5)想

要增進運動技巧 (6)發揮或展示自己的運動才能(7)使身體 更健康(8)交朋友,增進人際關係(9)具有挑戰性(10)其他。

(二)各分量表計分方式與意義

根據計畫行為理論相關研究的記分方式(呂宛蓁、鄭志富,

2008),本研究採取等距尺度(interval scale)處理,以 Likert 五 點尺度量表方式計分,除背景資料以類別尺度計分外,其餘部分 採用+1~+5 的單極計分方法,如表 3-4:

(43)

表 3-4 各分量表計分方式與意義

分量表名稱 計分方式 計分意義

工具信念 很同意~很不同意 (5~1)

得 分 越 高 表 示 國 小 學 童 認 為 參 與 運 動 社 團 的 行 為結果越有可能性。

情感信念 很同意~很不同意 (5~1)

得 分 越 高 表 示 國 小 學 童 認 為 參 與 運 動 社 團 的 行 為結果對其越重要。

態度 非常舒服~非常不舒服 非常安全~非常不安全 非常快樂~非常不快樂 非常有趣~非常無聊

非常有益處~完全沒有 益處

(5~1))

得 分 越 高 表 示 國 小 學 童 參 與 運 動 社 團 的 態 度 是 正向的;得分越低表示對 參 與 運 動 社 團 的 態 度 是 負向的。

重要他人 非常同意~非常不同意 (5~1)

得 分 越 高 表 示 重 要 他 人 或 團 體 對 研 究 對 象 的 影 響力愈大。

主觀規範 非常應該~非常不應該 非常贊成~非常不贊成

(5~1)

得 分 越 高 表 示 國 小 學 童 受 到 主 觀 規 範 的 影 響 力 愈高。

自我效能 很同意~很不同意 (5~1)

得 分 越 高 表 示 國 小 學 童 參 與 運 動 社 團 的 自 我 控 制能力較高。

便利條件 很同意~很不同意 (5~1)

得 分 越 高 表 示 國 小 學 童 參 與 運 動 社 團 促 進 或 阻 礙的因素愈大

知覺行為控 制

非常容易做到~非常困難 做到

非常少~非常多 (5~1)

得 分 越 高 表 示 國 小 學 童 將 來 參 與 運 動 社 團 愈 容 易

行為意圖 非常可能~非常不可能 非常少~非常多

(5~1)

得 分 越 高 表 示 國 小 學 童 將 來 愈 有 可 參 與 運 動 社 團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44)

二、信效度檢定

本研究施測對象為國小高年級學童,為考量小學生填答能力、

減低複雜程度,在預試問卷中修正題項用語。 各分量表信效度分析 結果分述如下:

(一)態度信念結構量表 1.項目分析

項 目 分 析 主 要 是在針對預試題目 ,逐題分析其可用的程度

(吳明隆、涂金堂,2009)。預試問卷的項目分析以描述性統計、

極端值 t 檢定、同質性檢驗進行分析。態度結構量表分為工具信 念分量表及情感信念分量表,分析結果如表 3-5、3-6 所示,極 端值比較的結果,各題項均達統計的顯著水準; 在同質性檢驗 中,題項與總分相關係數頇在.30 以上,且達統計的顯著水準;

而題項刪除後的 α 值均小於總量表。所以,本態度構面量表所 有題項均予以保留。

表 3-5 「工具信念分量表」的項目分析摘要表

描述性統計 極端值比較 同質性檢驗 代

號 帄均

數 標準差 決斷值

(t)

題項與 總分相 關

校正題 項與總 分相關

題項刪 除後的 α

值 備註 a1 4.34 .76 6.57* .74* .63 .76 保留 a2 4.36 .77 9.50* .75* .63 .76 保留 a3 4.02 .97 7.66* .74* .59 .77 保留 a4 4.30 .93 7.62* .71* .56 .77 保留 a5 4.29 .92 7.34* .66* .48 .79 保留 a6 4.13 .97 7.75* .68* .50 .79 保留 N=114 分量表 α 值.81

(45)

表 3-6 「情感信念分量表」的項目分析摘要表

描述性統計 極端值比較 同質性檢驗 代

號 帄均

數 標準差 決斷值

(t)

題項與 總分相

校正題 項與總 分相關

題項刪 除後的 α

值 備註 a7 4.27 .91 8.27* .73* .56 .78 保留 a8 4.26 .86 10.54* .71* .56 .78 保留 a9 3.99 1.04 10.34* .78* .62 .76 保留 a10 4.32 .89 8.97* .78* .64 .76 保留 a11 4.27 .93 9.27* .76* .60 .77 保留 N=114 分量表 α 值.81

2.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的目的在求得量表的「建構效度」,也尌是一個測驗 能 夠 測 量 到 它 想 要 測 量 的 心 理 特 質 程 度 ( 吳 明 隆 、 涂 金 堂 , 2009)。 本 研究 問卷 量 表 是 根 據計 畫行 為 理 論 相 關研 究編 製 , 量 表層面的架構已確定。「態度結構量表」分成「工具信念分量表」

與「情感信念分量表」分別進行主成份分析考驗,分析結果如表 3-7、表 3-8 所示,從表中得知經因素分析結果,各分量表中各題 項均分屬於同一個層面,與研究架構中的「工具信念」、「情感信 念」層面相符合,且因素負荷量皆大於.4,所以,全部題項予以 保留。

表 3-7 「工具信念分量表」的因素分析摘要表 題項

代號 成分 特徵值 解釋變異量% 累積解釋變

異量% 共同性 a2 .783 3.08 51.39 51.39 .61

a1 .780 .61

a3 .736 .54

a4 .687 .47

a6 .656 .43

a5 .646 .42

N=114

(46)

表 3-8 「情感信念分量表」的因素分析摘要表

題項代號 成分 特徵值 解釋變異量% 累積解釋變

異量% 共同性 a10 .79 2.83 56.62 56.62 .62

a9 .77 .59

a11 .76 .58

a7 .72 .53

a8 .71 .51

N=114

3.信度分析

信度分析是為進一步了解量表的可靠性及有效性,本研究採 用 Cronbach's α 係數求取量表的內部一致性,α 係數愈高,代表 信度越好。一份信度係數佳的量表,信度係數最好在 .80 以上,

如果是分量表,其信度係數最好在 .70 以上(吳明隆、涂金堂,

2009)。本研究中「態度信念結構量表」包含「工具信念分量表」、

「情感信念分量表」,經信度分析後,問卷各分量表的 Cronbach's α 係數考驗如表 3-9、3-10 所示,由表中得知各題項的複相關帄方 值皆在.30 以上,且各題項刪除後的 α 值皆小於量表 Cronbach's α 係數,顯示各題項間的內部一致性很高,因此,各題項均於保留。

表 3-9 「工具信念分量表」的信度分析摘要表

題項代號 預試問卷題號 正試問卷題號 複相關帄方 刪除後的 α 值

a1 1 2 .49 .76

a2 2 1 .53 .76

a3 3 3 .47 .77

a4 4 4 .42 .77

a5 5 6 .34 .79

a6 6 5 .31 .79

N=114 Cronbach's α 係數.81

(47)

表 3-10 「情感信念分量表」的信度分析摘要表 因素構面 題項代號 預試問卷

題號

正試問卷 題號

複相關帄 方

刪除後的 α 值 情感信念 a7 7 10 .31 .78

a8 8 11 .32 .78 a9 9 8 .39 .76 a10 10 7 .45 .76 a11 11 9 .42 .77 N=114 Cronbach's α 係數.81

(二)主觀規範結構量表 1.項目分析

分析結果如表 3-11 所示,極端值比較的結果, 題項代號 c1、c2、c3、c4、c5 的極端值檢定均達顯著水準,且在同質性 檢驗中與總量表相關係數都在.30 以上,除題項 c5 刪除後的 α 值大於總量表。所以,本主觀規範構面量表刪除 c5 題項,其餘 四個題項 c1、c2、c3、c4 均予以保留。

表 3-11 「主觀規範結構量表」的項目分析摘要表 描述性統計 極端值比較 同質性檢驗 代

號 帄均數 標 準 差

決斷值

(t)

題項與 總分相

校正題 項與總 分相關

題項刪除

後的 α 值 備註 c1 3.70 1.24 11.81* .80* .68 .82 保留 c2 3.50 1.19 12.53* .79* .67 .82 保留 c3 3.59 1.26 15.97* .85* .75 .80 保留 c4 3.64 1.19 10.69* .81* .70 .81 保留 c5 3.16 1.30 7.99* .70* .52 .86 刪除 N=114 量表的 α 係數值.85

(48)

2.因素分析

在刪除題項 c5 後,本結構量表的題項進行因素分析考驗,

分析結果如表 3-12 所示,從表中得知經因素分析結果,因素負 荷量均高於.4,相對應的解釋變異量為 70.51%,累積解釋變異 量為 70.51%。由表中可看出因素層面中的 c1、c2、c3、c4 等 4 個題項經主成份分析後,均屬於同一個層面,與研究架構中 的「重要他人」層面相符合,因此,所有題項均予以保留。

表 3-12 「主觀規範結構量表」的因素分析摘要表 分量表 題項

代號 成分 特徵值 解釋變 異量%

累積解釋 變異量%

共同 性 重要他人 c1 .88 2.82 70.51 70.51 .71

c2 .84 .62

c3 .83 .78

c4 .78 .70

N=114

3.信度分析

本研究中重要他人分量表,經項目分析後,刪除題項代號 c5 後,問卷分量表的 Cronbach's α 係數考驗如表 3-13 所示,由 表中得知各題項的複相關帄方值皆在.30 以上,且各題項刪除 後的 α 值皆小於總量表 Cronbach's α 係數,顯示各題項間的內 部一致性很高,而總量表 Cronbach's α 係數為.86,顯示量表問 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良好。因此,各題項均予以保留。

(49)

表 3-13 「主觀規範結構量表」的信度分析摘要表 因素構面 題項代號 預試問卷

題號

正試問卷 題號

複相關帄 方

刪除後的 α 值

重要他人 c1 1 1 .60 .82

c2 2 2 .44 .85

c3 3 3 .66 .79

c4 4 4 .52 .82

N=114 Cronbach's α 係數值.86

(三)知覺行為控制結構量表 1.項目分析

知 覺 行 為 控 制 結 構 量 表 分為自我效能分量表及便利條件分 量表,分析結果如表 3-14、3-15 所示,極端值比較的結果,全 部題項均達顯著,除「自我效能分量表」題項刪除後 α 係數值 大於量表的 α 係數值。所以,除題項代號 e4 刪除外,其餘題項 予以保留。

2.因素分析

「知覺行為控制結構量表」分成「自我效能分量表」與「便 利條件分量表」兩個層面,分別進行主成份分析考驗,分析結 果如表 3-16、3-17 所示,各分量表題項均各分屬於同一個層面。

因此,自我效能分量表與便利條件分量表的題項進行主成份分 析考驗後,所有題項均予以保留。

3.信度分析

本研究中「知覺行為控制結構量表」包含「自我效能分量 表」及「便利條件分量表」,經項目分析、因素分析後,刪除 題項代號 e4 一個題目,其餘題項均於保留,經題項校正後,

問卷分量表的 Cronbach's α 係數考驗如表 3-18、3-19 所示,由

(50)

表中得知各題項的複相關帄方值皆在.30 以上,且各題項刪除 後的 α 值皆小於總量表 Cronbach's α 係數,顯示各題項間的內 部一致性很高。總量表 Cronbach's α 係數為.87,則顯示量表問 卷的內部一致性信度良好。

表 3-14 「自我效能分量表」的項目分析摘要表 描述性統計 極端值比

較 同質性檢驗

代 號

帄均 數

標準 差

決斷值

(t)

題項與總 分相關

校正題 項與總 分相關

題項刪 除後的 α

值 備註 e1 3.78 1.21 8.64* .72* .54 .74 保留 e2 3.78 1.14 9.64* .80* .68 .69 保留 e3 3.82 1.09 5.94* .66* .49 .76 保留 e4 3.41 1.32 6.38* .65* .43 .78 保留 e5 3.35 1.30 11.66* .80* .64 .70 保留 N=114 Cronbach's α 係數值.78

表 3-15 「便利條件分量表」的項目分析摘要表 描述性統計 極端值比

較 同質性檢驗

號 帄均

數 標準

差 決斷值

(t) 題項與總 分相關

校正題 項與總 分相關

題項刪 除後的 α

值 備註 e6 3.71 1.20 9.34* .80* .67 .79 保留 e7 3.85 1.17 8.04* .78* .65 .80 保留 e8 3.62 1.29 10.75* .75* .59 .82 保留 e9 3.36 1.27 13.60* .79* .65 .80 保留 e10 3.26 1.29 11.80* .77* .62 .81 保留 N=114 Cronbach's α 係數值.84

(51)

表 3-16 「自我效能分量表」的因素分析摘要表 分量

題項

代號 成分 特徵值 解釋變 異量%

累積解釋

變異量% 共同性 自我

效能

e2 .85 2.43 60.77 60.77 .72

e5 .74 .54

e1 .78 .61

e3 .75 .56

N=114

表 3-17 「便利條件分量表」的因素分析摘要表 分量

題項

代號 成分 特徵值 解釋變 異量%

累積解釋

變異量% 共同性 便利

條件

e6 .81 3.02 60.40 60.40 .65

e7 .79 .62

e8 .79 .62

e9 .77 .59

e10 .74 .55

N=114

表 3-18 「自我效能分量表」的信度分析摘要表 因素構面 題項代號 預試問卷

題號

正試問卷 題號

複相關帄 方

刪除後的α 值

自我效能 e1 1 3 .36 .73

e2 2 1 .47 .68

e3 3 4 .32 .75

e5 5 2 .32 .76

N=114 Cronbach's α 係數.78

數據

表 2-1  運動社團相關政策與法令  學校推動運動社團之法令及相關 政策  內容簡述  國民體育法第六條  各級學校應依有關規定,配合國 家體育政策,切實推動體育活動  國民中、小學體育促進會設置要 點第二項工作內容  學校運動社團之指導及聯誼活動  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第十四條  各校應輔導成立各種運動社團, 做為推展課外運動之基礎單位。  學 校 體 育 發 展 中 程 計 畫 、 挑 戰 2008 國家重點發展計劃  藉由運動社團組成,廣泛提供全體學生加入運動團隊  中、小學體育訪視要點  將運動社
圖 2-1  計畫行為理論架構圖
表 2-2  計畫行為理論相關研究(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制、行 為意圖  主 觀 規 範 與 知 覺 行 為 控 制 高 於 30-39 歲與 29 歲以下的教師。  許建民  (2004)  國小五六年級 學童 467 人  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 控制、 行為意 圖  問卷調查法  1.學童在運動代表隊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與意圖呈現正相關。 2.態度對意圖的影響最大,知覺行為控制次之,主觀規範影響最 小。  3.態度、主觀規範、知
表 2-2  計畫行為理論相關研究(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 變項  研究 方法  研究結果  性信念」做為預測參與運動社 團意圖的主要因素。  張俊一、 許建民 (2008)  國小學童512 人  行為意圖  問卷調查法  1.主 觀 規 範 對 意 圖 的 影 響 力最大,其次是態度, 不過知 覺 行 為 控 制 對 意 圖 的 影 響 卻 是不顯著的。  黃美雪  (2010)  輔仁大學學生 150 人  參加運動社團態度  問卷調查法  1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Now, nearly all of the current flows through wire S since it has a much lower resistance than the light bulb. The light bulb does not glow because the current flowing through it

These activities provide chances for students to work on their own, to apply their economic concepts, to develop a critical attitude and, above all, to increase the interest of

Regard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aspects, employers generally perceived all aspects were of above average importance, with Management Skills receiving the lowest score of 3.75 and

We examine how past experiences,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s, subjective norms, attitudes, and economic pressures affect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s pertaining to

answers of tourist recognition on Shangshan wetland, tourist attitude toward developing ecological tourism, and the need for interpretation service were hope to find in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Consciousness, Attitude, and the Related Behavior toward Energy Conservation– A Case Study

In this study,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2) is employ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constructs of the model and website usage behaviors to investigate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analyze the behavior intention of teenagers' participating in leisure activities.. First of all, by observing on 393 Junior High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