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計畫行為理論介紹

1985 年提出,Ajzen(1985)將 Fishbein 與 Ajzen(1975)提出的理性行動 理 論 , 考 量 了 從 事 行 為 所 受 到 的 限 制 , 增 加 了 「 知 覺 行 為 控 制 」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構面,形成了計畫行為理論。

計畫行為理論認為行為意圖受到個人對行為的行為態度、主觀規 範及知覺行為控制所影響,如圖 2-1 所示。以下尌計畫行為理論各個 變項分述如下:

圖 2-1 計畫行為理論架構圖

資料來源:Handbook of ConsumerPsychology: Consumer attitudes and behavior (p.538), by I . Ajzen, 2008, New York: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行為信念

一、行為意圖(behavior intention, BI)

行為意圖是指個人對於採取某項特定行為的主觀機率判定,它 反映了個人對於某一項特定行為的採行意願。該理論認為,個人是 否採取某一特定行為最直接的決定因素尌是行為意圖,並且認為所 有 可 能 影 響 行 為 的 因 素 都 是 經 由 行 為 意 圖 來 間 接 影 響 行 為 的 表 現

(Ajzen, 1991)。鍾志強(2008)認為行為意圖是一種行為傾向,

其可預測個體的行為。在許多的研究文獻指出,在特定的狀況之下,

行為意圖是預測個人行為的最好方法。本研究以國小學童參加運動 性社團的行為意圖為研究目的,若個人對參加運動性社團的行為意 圖愈強烈,則產生參加運動性社團的行為會越高。

二、行為態度(attitude toward the behavior, AT)

行為態度呈現正向或負向價值的表現形式,根據期望與價值的 模 式 , 行 為 態 度 取 決 於 與 各 種 行 為 結 果 和 特 質 相 關 的 整 體 行 為 信 念 。 具 體 而 言 , 信 念 的 強 度 取 決 結 果 評 價 和 行 為 信 念 的 加 權 作 用

(Ajzen, 2006)。特定行為的態度比一般的態度更能準確預測人們 的行為,而且衡量態度的問題越明確,則越能以受測者的態度來預 測其實際行為。例如,當學童相信參加運動性社團活動可以得到快 樂、鍛練強健體魄與增進人際關係,且參與運動性社團活動對他而 言具有很高的評價,則表示該學童對參與運動性社團活動有很正面 的態度。

三、主觀規範(subject norm, SN)

主觀規範是指知覺社會壓力而從事或不從事某種行為。根據推 測主觀規範是取決於整體規範信念,涉及對於重要對象的期望。整 體而言,主觀規範是規範信念(normative belief)的強度與「依從動 機」(motivation to comply)所構成(Ajzen, 2006)。所謂「規範信念」

是 指個體 知覺到重 要參考 群體 (reference group)認為 他或她 是否 應採該項特定行為的壓力(袁智芬、呂昌明、李碧霞,2007)。『依 從動機』則是指個體尌該行為對重要他人的依從意願(諶世芳、葉 國梁,2005)。例如,某人相信他的父母、師長或朋友期望他參與運 動性社團意識強烈,且他絕對依從父母、師長或朋友的意見,則主 觀規範對此人的行為將能有強烈而正面的影響力。

四、知覺行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知覺行為控制是為了改善原先理性行為理論解釋力之不足而產 生的構面。用來將個人行為中潛在的非自願性( non-volitional)因 素納入分析(Ajzen, 1991)。知覺行為控制是引導行為意圖的第三 個構面,知覺行為控制是指個人預計採取某一特定的行為時自己所 感受可以控制(或掌握)的程度。知覺行為控制為人們對於其特定行 為能力表現的看法。知覺行為控制,取決於整體控制信念, 信念有 關因素的存在,可能會促進或阻礙執行的行為。換句話說,知覺行 為控制受到控制信念(control belief)與知覺強度力量(認知強度)

的加權關係。所謂控制信念,是指個人對於採取某項行為所擁有的 資源、機會的多寡認知,而知覺力量,則是個人認為這些資源、機 會對其行為的影響程度(池文海、黃庭鍾、張智銘,2009)。當資 源與機會愈多,而困難愈少時,則知覺行為控制也愈強;知覺行為 控制能反映個人對實際的資源、機會等控制,所以能影響個人的行 為意圖外,也與行為意圖一樣能相同的影響實際行為。 一般而言,

知覺行為控制與行為意圖為正向關係,當個人相信自身所擁有的資 源與機會愈多,且必頇面對的阻礙與困難愈少,則該行為的知覺行 為控制愈高,行為意圖亦愈強。

所以,從計畫行為理論觀點,我們可以很清楚知道要增強一個人

的意圖或行為,可以從態度、主觀規範和知覺行為控制的改變著手。

當教育單位推動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團之意願 ,可藉由態度、主觀規 範和知覺行為控制的增強,強化參與的意圖,使國小學童參與運動社 團的比例增高,提升運動活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