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嚴謹度

質性研究的重點在於,從多重觀點與意義切入,深入且詳細的研究與描 述事務;因而無須以某特定測量工具是否能真的測量出想測量的事物(趙碧 華等人譯,2013),而質性研究所探究之嚴謹性指的是研究發現具有真實性 和解釋被信賴之程度(陳玟如,2004),質性研究所關注的是,以社會事實 的建構,與人們在不同特有的文化脈絡下的經驗與解釋。而這樣的研究取向

,注重生命經驗的對談,以及探究社會建構下形成的經驗的過程、互動、意 義和解釋,因此與量化研究所追求之研究品而有不同的評價方式。

指標進行有效性的考量,詳細說明如下(王勇智、鄧明宇譯,2003):

壹、 說服力

說服力的標準相似於合理性,即是對敘是文本進行合理的解釋,是否能 夠使人信服,儘管解釋可能違反了常識,但仍覺得是說得通的,在說服力考 驗中極需要依賴寫作能力以及讀者的反應,一個敘事文本的意義在時間線 中是變動的,文本的意義未必只停留在某一時刻不變。

於本研究中研究者透過不斷閱讀文本理解出一個合理的意義存在,但 為了更具說服力,透過與指導教授、同儕的討論,充實了對敘事文本的意義

,例如:稻草人害怕被他人發現自己是藥癮者的身分而被排斥,這句話一開 始閱讀時僅感受出他不想被貼上標籤而沒了自尊,但在不斷的閱讀文本以 及與指導教授、同儕討論後,發現稻草人看重自尊的背後是不想與父親一樣 成為被看不起的形象。

一、 小明閱讀故事後的回饋

研究者將撰寫完成的故事與受訪者進行故事的核對與檢視,如下為小 明閱讀文本後的回饋(圖 5):

圖 5 小明閱讀故事後回饋 資料來源:小明(研究參與者)

二、 稻草人閱讀故事後的回饋

與稻草人一同閱讀故事,如有不符合他想表達之意,會進行逐步修改,

直到符合他想要傳達的故事,在檢閱的過程中,不僅有修改還創造了許多故 事,有稻草人的自尊、照顧母親的責任、藥物即是老朋友。稻草人閱讀後的 感想,他說:「希望社會不再將額外的罪名放在藥癮者身上,不是所有藥癮 者都會去偷去搶,去傷害周遭的人」。

「不要因為這個藥的問題,去貶低別人,還是看輕別人…吸食者的立場,

不要用異樣眼光看人家,或許啦!社會上,每次都,為了好像說為了買藥去偷去 搶,可是還是有的人很正常…,我現在好像說,怎樣概括承受別人所犯的錯啊

,私底下也是有很正常的人,在過日子,默默地在過日子,【(台語)他就沾到 就沾到了】,可是他還是很認真的在過日子,不要用異樣的眼光,還是說外界 的批評,好像說,【(台語)吃藥的就是這樣啦】…不公平啊!【(台語)所以我有 時候看電視都很衰洨欸,今天我們有吃藥,歸類這一款的啦!真的!我就不曾做 過什麼,我不曾做過壞事情啊!我會被關就是吃藥被抓到而已,剩下你關我不到 啊,啊我就要去承受這些問題,我們講話,就好像被人家打折了】」

貳、 符合度

故事不是靜止的,當個體意識轉變,經驗的意義也會跟著改變,所以並 無法用理論化的方式來進行評價,因此,儘可能區辨出研究者與研究參與者 對文本觀點的不同,最後在分析階段,研究結果是屬於研究者的,所以必須 得對故事的真實性負責。

於本研究中於每一次與研究參與者的訪談都會事先將前次的訪談內容 進行整理並於下次訪談中與研究參與者進行閱讀並核對故事的真實性,因 此在撰寫整體故事時是依照研究參與者對於自己的觀點進行撰寫,但於分 析階段也有將研究者對於敘事文本的觀點呈現出來,例如:第四章第一節第 壹部分,為小明的整體故事,這部分是透過不斷與研究參與者進行閱讀最後

取得最接近小明想表達的故事,而第四章第一節第肆、伍、陸部分,除了研 究參與者對於敘是文本的觀點以外也加入了研究者的觀點。

參、 連貫性

連貫性指故事的陳述並不只有單一特定目的,而必須負有深厚的解釋,

研究者必須持續調整研究參與者想陳述故事目的的最初假設,以啟發特定 敘說結構以及文本中重要主題的理解,例如:於本研究中,稻草人會存錢買 解毒針避免當經濟不好時因為戒斷症狀發生而衝動像別人借錢,之後又陳 述很常聽到周遭他人對藥癮者的形象為偷錢、亂借錢,因而將主題圍繞於不 想跟他人借錢避免被貼上藥癮者的負面標籤,原因來自不想成為像父親一 樣被看不起的人,所以「不想被看不起」的共用主題會一再重複運用。

肆、 實用性

實用性的標準是未來導向,考慮研究最終能夠成為其他研究或實務上 的參考,提供給需要的人索取應用。本研究期望藉由研究結果的豐富性,提 供給對藥癮者戒癮信念有興趣者,做為工作、學術上的參考之用途,也期望 可以提供給正於戒癮階段的藥癮者做為協助戒癮的參考。

伍、 無教條

敘事研究的有效性是無法以一套固定形式進行規範,就如同研究者與 研究參與者的觀點可能會有差異,但如果是合理的解釋,能說服閱讀者,那 對研究的有效性是有幫助的,因此本研究在研究參與者的故事之間徘徊經 歷,儘可能將字句間隱含的意義呈現出來,使各片段故事與主題相遇,讓故 事能更豐富且有說服性。

第五節 研究倫理

紐文英(2014)指出,敘事探究的倫理,並非是一項抽象正確的行為,

而是人類關係的一種責任,因此當研究中可行之互動關係確立後會形成倫 理議題,以確保對研究參與者之保護以避免造成傷害,因此本研究遵守之倫 理守則如下:

壹、 以真誠且尊重之態度對待研究參與者

本研究以真誠與尊重之態度邀請研究對象參與研究,且不欺瞞研究參 與者其研究內容與目的,表持開放之態度告知參與研究之意義與風險,因藥 癮者牽涉多元議題,例如:因藥物濫用產生之法律議題、成長脈絡中家庭議 題、或是於求學階段同儕議題,更需要探究其內心對於生命經驗的解讀,這 樣深度探究心理認知可能將會產生心理傷害,因此研究者必需將此傷害降 到最低,不免強研究參與者不願述說之經驗,同理並接納其內心的焦慮、不 安與情緒。

貳、 必需取得研究參與者的知情同意

本研究在進行研究前取得研究參與者之知情同意,並透明的告知此研 究之內容與目的、研究者之身分與指導單位與聯繫方式、解釋過程錄音之需 要性(但過程中如研究參與者有不願說明之部分可終止錄音)、研究參與者 之權利(可選擇參加與退出之自由)…等,無論於研究前或過程中當研究參 與者有疑問時,以彈性、公開的態度回應(附錄一)。

參、 尊重研究參與者的隱私及匿名與保密原則

本研究過程中,針對研究者之身分做到嚴謹之保密,而研究過程中均以 別名做為研究參與者之稱謂,如:撰寫訪談逐字稿時、口頭報告時、進行資 料分析、最終的論文結果報告時,皆不可透漏出有關研究參與者之身分。

肆、 確保研究參與者擁有資料和得知研究結果之權利

在本研究過程中,研究者有讓研究參與者知道此研究是雙方一同完成 的,因此於每次訪談後研究者都會將當次的訪談內容進行整理,並於下次訪 談時提供給研究參與者閱讀,或是與研究參與者一同閱讀並核對內容的吻 合程度。

伍、 適當處理和研究參與者間的關係

研究進行前有釐清自我與研究參與者之關係,並保持研究者之界線避 免過於複雜之角色,以傾聽與同理之態度接納研究參與者之主觀經驗,不做 任何批判,僅引導研究參與者表達自我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