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與反思

壹、 研究建議

一、 給正處於戒癮的藥癮者建議

戒癮之路不易,藥癮者會遇到許多藥癮情境誘惑下內心的糾結與掙扎,

是該捍衛戒癮信念還是選擇臣服藥癮的痛苦,而在這過程中搖擺不定,因此 研究者從兩位研究參與者的戒癮經歷中得出戒癮信念與環境轉變之間的相 互牽引,並依照研究結果給予正處於戒癮的藥癮者建議,希望能夠給予戒癮 的幫助。

環境的轉變是刺激藥癮者戒癮信念轉變的關鍵,可能會更堅持戒癮也 有可能會失去戒癮的信心,因此戒癮需要準備的工作分別為兩個部分:(一 )釐清自我戒癮信念,選擇有利於戒癮的環境;(二)找尋支持資源來協助戒癮

(一) 釐清自我的戒癮信念,選擇有利於戒癮的環境

釐清自我戒癮的目的,選擇有利於達成目標的環境,例如:1、小明想 要擁有成就而戒癮,因此當他需要入伍當兵時,他認為當兵能夠隔絕環境的 誘惑,而這樣的環境是有利於完成自我成就,便開始展開一系列的計畫來達 成戒癮,因此從小明的經歷中發現無藥物誘惑的環境是增強戒癮信念的重 要因素。

相反地,如果一直存在於藥物誘惑的環境中戒癮信念會隨著環境帶來 的內心衝突與掙扎而逐漸減弱,例如:稻草人想照顧年邁母親而戒癮,所以 曾透過逃離至外縣市的方式忘卻藥物的誘惑,但受限於照顧母親所以無法 離開原本的生活環境,因此時常因藥物誘惑而受困於內心的糾結,直到戒癮 信念逐漸削弱,而轉變成新的用藥信念,換了一種藥物與海洛英交互使用就 不會上癮,也能照顧母親。

(二) 找尋符合助長戒癮信念的支持資源來協助戒癮

生活目標會隨著戒癮信念而出現,且如有環境支持會增強達成目標的 自信,當自信越強大能達成的目標就會越來越多,會逐漸取代藥物於生活中 的位置,例如:小明透過跑步來改善過去因用藥而虛胖的體質,因為堅持跑 步而受到周遭他人的支持,他越來越喜歡跑步也越跑越遠,這讓他認為跑再 遠的距離都達成,戒癮也不是問題,便開始計畫朝自我成就邁進,所以他透 過性向測驗了解自我人格特質,得知自己想要成為一位業務管理專業人員,

並開始透過許多管道(上網、電話諮詢)收集資訊並報考大學,所以戒癮信念 延伸出對生活的期待是藥物無法給予的,而環境的支持是一股幫助藥癮者 實現對生活期待的力量。

二、 給實務工作者建議

協助戒癮的工作既複雜又充滿挑戰,是一個多元的服務,需要關注藥癮 者生理、心理、社會環境的變化,在藥癮者還未出現戒癮信念前很難做到密 切的服務,所以於本研究具焦於戒癮信念的出現與轉變,期望研究結果能提 供給實務工作者在協助戒癮者的過程中能更加順利。

(一) 了解藥癮者的個人生活信念

從兩位研究參與者身上發現個人生活信念會於藥癮歷程中不斷的掌控 藥癮者對用藥的想法與抉擇,且隨著環境轉變對用藥的想法與抉擇會出現 變化,例如:小明從小與父母關係疏離又受同儕比較的影響所以想要比別人 更有財富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培養了他不認輸的生活信念,但當他發現用 藥導致經濟消退、朋友離去讓他無法達成有財富的情況下出現戒癮認知,他 不想將自我成就輸給藥物而持之以恆的不斷提醒自己需要戒癮,因此探究 個人生活信念能有效的理解藥癮者的用藥行為的脈絡,找到適合藥癮者的 戒癮環境,個體的生活信念可從過去生長環境中探究,影響個體最深的環境

化,有利於實務工作者在服務戒癮者時,找出環境中有利於戒癮者的支持資 源。

(二) 關注環境轉變下信念的變化與資源的運用

關注藥癮者於環境轉變下用藥或戒癮信念的變化,是有助於實務工作 者評估無形或有形資源的運用,例如:年齡、用藥資歷越長會鬆動戒癮信念 的扎根,因為藥癮者會因用藥資歷越長體驗戒癮失敗的經歷越多會逐漸對 戒癮失去信心,又因年齡越大而失去對生活期待出現安穩用藥的信念產生,

更重要的是環境支持力量會隨著用藥資歷越長而逐漸薄弱,就如同稻草人 因用藥資歷長達二、三十年之久,身邊非正式資源僅剩朋友支持,而家庭成 員紛紛離去,因此面對用藥資歷較長的藥癮者,創造一個有支持力量的空間 讓藥癮者找到戒癮的目的是重要的,建議可以設計一系列生涯體驗活動或 其他支持活動等,而參與對象不限於藥癮者,而是可以搭配不同求職對象,

透過正式資源提高對生涯的興趣,又可透過非正式資源讓參與對象可以相 互分享與連結。

除了年齡與用藥資歷外,無誘惑環境的出現是能有助於藥癮者戒癮信 念的扎根,例如:小明入伍當兵時認定是戒癮的好機會,也是適合規劃自我 成就的環境,更透過跑步受到他人肯定而出現再遠的跑步都能完成,戒癮也 一定可以,因此在無受藥物干擾又有他人支持的環境下為戒癮信念添加了 許多目標,想要與女友結婚而戒癮、想要贏回過去失去的時間而戒癮,這些 目標讓他逐漸將藥物趕出自我生活圈,所以當環境轉變時戒癮信念延伸出 的目標是重要的,也是提供正式資源介入的好時機。

三、 給媒體與社會大眾建議 (一) 破除藥癮標籤

藥癮的既定印象是一位藥癮者的枷鎖,社會希望藥癮者走出藥癮尋求

幫助的同時又加上枷鎖,當藥癮者或其家庭都害怕成為社會口中的藥癮形 象又如何讓他們對外尋求幫助?在充滿藥癮標籤的環境下出現戒癮認知就 會變得更加困難,因為連環境都不相信能夠戒癮,這也有可能會成為藥癮者 合理自己用藥的一種理由。

因此研究者建議在媒體傳播上應多些藥癮者生命歷程的相關專題報導

,以及更多藥癮宣導進入社區,而宣導內容不僅僅只是說明藥物帶來的可能 危害,更重要的是說明藥癮者用藥的脈絡以及戒癮歷程中的困難與挑戰,幫 助民眾理解形成藥癮者的脈絡,還有反覆用藥的原因,因為理解戒癮過程的 艱辛才能改善社會對藥癮的種種負面標籤。

(二) 提升友善的環境

研究者從研究參與者的藥癮歷程中發現,戒不掉不等同能力差,只是不 知道如何運用自己的能力,當環境越是肯定與支持就會越知道自己的能力 如何運用,就如同小明跑步,當兵時受到同梯的支持與鼓勵,使他更確立自 己做的事情是正確的也促使自己越跑越遠,讓他的能力有所發揮而獲得自 信與成就,是有助於對抗藥物誘惑的力量。

因此民眾如何看待藥癮者進而提升友善環境,研究者建議需將藥物跟 人做出區分,從研究發現中生活信念代表一個人的生活方式,且生活信念是 能夠轉換為因應社會的能力,這能力也是對抗藥癮的重要力量,因此當發現 人的能力時就會出現自信,會有動力去實現目標,但如果僅看見「藥癮」行 為與結果就會忽略了個人的能力,就容易使人缺乏因應社會的能力與自信。

(三) 重視結果同時更重視過程

最後,研究者認為關注藥癮者戒癮過程比關注結果更為重要,因每次戒

是內在的力量,這些力量會不斷累積直到戰勝藥物,就如孩子成長歷程中總 會有跌倒失敗的時候,假如關注的不是失敗的結果而是過程的努力與成長,

失敗就不會是下一次挑戰的阻礙,而是一股前進的動力。

四、 針對現有體制與未來政策的建議

環境支持有利於藥癮者強化戒癮信念的力量,且於本研究建議第一點 提到釐清個人生活信念是有助於藥癮者選擇適合的戒癮環境,除了社會層 面的戒癮策略,心理戒癮策略也是重要的戒癮服務重點,因此研究者於現有 體制中提出增強戒癮信念之社會與心理服務策略建議如下:

(一) 根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 24 條、刑事訴訟法 253 之 2 條以及毒品戒癮 治療實施辦法及完成治療認定標準,說明緩起訴藥癮者需要接受強制性 的藥癮治療、心理治療與社區復健治療,地檢署結合醫療院所共同辦理 一、二級緩起訴藥癮者的諮商團體或治療團體(12 次),因此研究者認為 團體治療與心理諮商結束後的成效,是可以將團體治療與心理諮商的個 案資料進行轉戒進行服務的延續,幫助毒品危害防制中心評估藥癮個案 於治療團體中的戒癮需求給予相對應的服務輸送。

(二) 家庭支持能使戒癮信念強化的力量,因此家庭強化會是幫助藥癮者戒癮 策略的一大考量,而目前台灣戒癮服務體制是由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推 動,形成新世代反毒策略組織,將毒品防制透過中央主管機關合作進行 服務輸送,其中藥癮者家庭支持戒癮服務策略的權責機關為行政院衛生 福利部,透過家庭維繫與支持性活動以及自助團體的推動來提升藥癮者 的家庭支持,因此研究者認為邀請藥癮家庭參與支持方案需要足夠的關 係建立以及資源的可近性才能夠促使藥癮家庭形成自助團體,因此建議 可於社區建立藥癮家庭服務窗口,透過社區發展協會的相關實務工作者

(二) 家庭支持能使戒癮信念強化的力量,因此家庭強化會是幫助藥癮者戒癮 策略的一大考量,而目前台灣戒癮服務體制是由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推 動,形成新世代反毒策略組織,將毒品防制透過中央主管機關合作進行 服務輸送,其中藥癮者家庭支持戒癮服務策略的權責機關為行政院衛生 福利部,透過家庭維繫與支持性活動以及自助團體的推動來提升藥癮者 的家庭支持,因此研究者認為邀請藥癮家庭參與支持方案需要足夠的關 係建立以及資源的可近性才能夠促使藥癮家庭形成自助團體,因此建議 可於社區建立藥癮家庭服務窗口,透過社區發展協會的相關實務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