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研究嚴謹度與研究倫理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為逐字稿,不能忽略任何語助詞或發語詞,手寫的紀錄以注解方式標示於其後,務 求詳盡確實;訪談日誌運用手寫紀錄方式,撰寫於筆記中,之後反覆閱讀訪談日誌、

逐字稿與聽取錄音帶以便熟悉掌握文本與錄音資料。

資料分析可分為閱讀原始資料、編碼、尋找本土概念,及建立規範與類屬等四 個具體步驟(陳向明,2009),研究者在整理所蒐集到的資料時,同樣輔以上述操 作步驟閱讀原始資料,登錄,建立編碼與歸類,標記特殊狀況等,再將編碼資料逐 步分析,透過不斷的檢視。在分析的過程中,除了依照預先設計的訪談大綱進行初 步分析,將資料依據研究目的進行分類,以開放性的編碼進行逐句分析。

另外,也同時檢視依照實際情況而需要修正訪談的部分。在這樣的過程中,反覆累 積分析資料,將相同的屬性編碼歸類,並對研究現象以理論概念或研究者經驗加以 命名與概念化,同時也不忘忽略研究者的觀察紀錄與自身感受想法,作為分析時的 輔助或對照。最後,將分析結果建構成完整的系統,並加以脈絡化詮釋,藉此導引 出呼應研究主題的研究結果。

第四節 研究嚴謹度與研究倫理 壹、研究嚴謹度

質性研究常被質疑為不夠嚴謹和過於主觀的研究取向,特別是來自實證量化 研究對測量信度與效度的問題爭議,因此在面對量化學者有關不嚴謹、不客觀、不 科學的批判之際,質性學者 Lincoln&Guba(1984)提出幾種能反映質性研究假設 的判斷(引自胡幼慧,2008),本研究將以此為基礎,檢視和確保研究的信、效度:

(一)確實性(credibility):即內在效度,指研究者所蒐集資料的真實程度,意即 研究者根據所蒐集到的研究資料內容,在研究結果中能正確的描述研究主 體的程度。在本研究中,運用錄音及觀察紀錄等方式紀錄資料蒐集的過程,

確保資料的完整,並在研究過程中與指導教授或同儕進行討論,以排除研究 上的偏誤。另外,關於訪談內容的不清楚之處或需要再次釐清者,亦可再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向受訪者確認。

(二)可轉換性(transferability):即外部效度,指受訪者所陳述的經驗或感受是否 能為研究者做成描述性的資料或以文字方式紀錄,亦即資料的可比較性或 詮釋性。有鑑於此,研究者會在徵得研究對象的同意後,把每次的訪談內容 予以錄音,並以文字紀錄非口語的表達,之後將錄音紀錄轉成文字,並輔以 觀察紀錄做整合。對於研究者自身的訪談心得亦忠實紀錄,最終整理以完整 重現訪談的情境。

(三)可靠性(dependability):指內在信度,即研究者如何運用有效的資料蒐集策 略以蒐集到可靠的資料。同時強調研究對象提供之資料的一致性,以及研究 對象個人經驗之重要性與唯一性。

(四)可確認性(confirmability):指中立、客觀性,提醒研究者對於自身的視角保 持自覺或反省。由於本研究採質性研究,研究者個人的價值觀及詮釋視角將 影響研究的思考與結果。因此,研究者應保持客觀中立的態度,進入研究對 象的場域,深刻瞭解研究對象的想法,態度與感受,並且在研究過程中不斷 反思自己的想法及態度,更可利用同儕團體,指導老師的討論來提醒自己保 持客觀中立,以避免先入為主的想法。

貳、 研究倫理

對研究者來說,蒐集到的各種資料是否能夠呈現事實,分析和解釋時是否能還 原研究對象的本意,都涉及倫理的課題。研究者認為必須在執行研究前,做好防範 與準備,盡可能保護研究對象。在倫理上,研究者特別重視以下五項原則:

一、「知情同意」的原則

本研究在進行前研究者必須清楚告知受訪者,其研究的目的,內容與進行方式 及訪談所必須花費的時間,當然也必須告知參與研究可能會觸及感傷的回憶或是 引發個人的情緒。在訪談過程中,受訪者能自行決定是否繼續或是終止訪談,盡量 將可能發生的事情清楚告知受訪者,並讓受訪者知道錄音與記錄是必要的。再次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認受訪者意願,讓受訪者有發問的機會,然後再填寫受訪同意書。

四、 隱私保密

對於受訪的資料、手稿、逐字稿及錄音資料,都必須慎重的保管,避免讓受訪 者的訪談內容及個案資料被第三者知道,且必須確實做到匿名的處理。除了研究的 必要性,不可誘導受訪者說出無關研究相關之資訊,以保護受訪者的隱私。

五、 不傷害原則

訪談過程中,受訪者可能因分享一些生命經驗而感到悲傷難過,研究者必須適 時給予安慰與同理,切記不要給予建議與批評,以不傷害研究參與者為原則,對於 受訪者不願分享的事,不可因研究者自身的好奇而過分挖掘。

六、 承諾原則

對研究參與者不可任意給予承諾,承諾自己無法達成的事,假使研究參與者 對研究者有不合理的要求與期待時,研究者必須加以釐清與說明再次確認研究關 係與界線。

七、 研究的結果

受訪對像有權得知研究的結果,研究者不可為了增加研究的可看性或研究價 值,而自行修改與添加不實資料。 研究者必須藉由一再的反思與透過受訪者的檢 閱,讓研究結果更貼近真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