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志工媽媽說她們的故事--論婦女參與校園志願服務之經驗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志工媽媽說她們的故事--論婦女參與校園志願服務之經驗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3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志工媽媽說她們的故事 --論婦女參與校園志願服務之經驗. 治. 政 Tell Their Volunteer Mothers 大 Stories. 立. ‧. ‧ 國. 學. --A Study of Women's Volunteer Experience on Campus.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 hi. i Un. v. c 娥 博士 指導教授:謝g美 研究生:楊 婷 恩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百 一 十 年 四 月. DOI:10.6814/NCCU202100446.

(2) 謝辭 人生真的好奇妙,兜兜轉轉卻從不白轉,起初論文的發想來自對母親的不捨, 以及過去在台中市政府社會局人民團體科、大同區社造中心、東區十甲社區發展協 會、蘆荻社區大學和澳洲 St.Canice Kitchen 實習的日子,讓我蒐集到許多溫暖且 真實的志工故事,了解志工的運作及價值觀,再結合自己不多卻也不少的國內外志 工經驗和反思,慢慢導出我想研究學校志工媽媽的志工歷程,希望可以了解志工服 務帶給媽媽們什麼魔力。小時候我看著導護媽媽不辭辛勞維護我們的安全,好像在 懵懵懂懂中認識志工的樣貌,日復一日的國小記憶,這次能有機會回母校做訪談,. 政 治 大. 在心中有不一樣的意義,很特殊珍貴。謝謝志工媽媽們精彩不凡的生命故事,才得 以讓論文充滿生命力與勇氣。. 立. ‧ 國. 學. 好像從未想像自己有一天會產出碩士論文,卻踏上和正走向了這條漫漫長路, 一切的安排就是最好的安排。非常謝謝美娥老師的包容與適時出手 push 我大步向. ‧. 前,感謝淑容老師、志賢老師給予的建議,讓論文能有更好的品質。謝謝爸爸、媽. sit. y. Nat. 媽、妹妹支持我半工半讀唸碩士,每當寫論文寫到充滿挫折和睡前焦慮一天只打了. io. al. er. 那麼一丁點,是你們提醒我這是自己的選擇,想完成就得堅持走完它,跟著自己的. v. n. 節奏走,好好享受當學生的時光,讓我繼續相信所有過去的點滴,未來都會連成點 線面,成為充滿驚喜的自己。. Ch. engchi. i Un. 對我來說,寫論文就是在練兩個心,恆心及耐心。謝謝親愛的男友呆瓜陪伴著 我練心,從白天黑夜的國家圖書館、24 小時的 7-11、北中南東的咖啡廳無處不練 心。當我看不見成果、否定自己的好時,宜霖總是會把我從深不見底的暗黑迷霧中 拉起,告訴我:怕的時候就慢慢來,熟悉後就穩穩走,最後一定可以抵達終點! 不急,穩穩來。謝謝 2 歲的樂樂,這兩年我跟在你身後重新認識這個世界,謝謝你 總是調皮搗蛋、熱情回應每一個狀態的我。 最後,想把版面填滿……面對未知的路途,祝福我們都能繼續學習與誠實面 對,開心生活。 I. DOI:10.6814/NCCU202100446.

(3) 中文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兼具多重角色下的婦女,從事志願服務經驗中,如何調適各角 色間之任務與滿足參與服務動機,並進一步了解志願服務帶給婦女之影響。 為顧及資料的充實性與多元性,本研究受訪對象為 8 位完成 20 小時以上志願 服務訓練且領有志願服務認證的 55 歲以下之學校婦女志工,共訪談 8 位學校婦女 志工,並採取半結構式的深度訪談法。 透過訪談及文獻的整理共有三項研究發現:第一個研究發現,學校志工「媽媽」 並非只有字面上的母職角色,部分志工之子女未就讀本校,婦女因職場夥伴邀請或. 政 治 大 延伸。第二個研究發現,學校志工媽媽於多重角色下的調適過程,多面臨「家庭角 立 貢獻專業而選擇到投入校園志願服務,不再侷限於背負「為了照顧孩子」之母職的. ‧ 國. 學. 色」與「自我實現」之兩難;當中需要學校公共場域給予空間及尊重、丈夫之鼓勵. 與行動上的陪伴、婦女自身時間管理等三方共同協力合作,使工作、家務與志願服. ‧. 務的時間達成平衡,以避免婦女角色過度負荷。第三個研究發現,參與服務動機與. sit. y. Nat. 生活情境有密切相關,婦女與周邊社會關係之互動、自我覺察能力及母職角色對婦. io. er. 女參與志願服務的時機點具有重大的影響力,婦女投入校園志願服務的五個關鍵. al. iv n C hengchi U 驗的滋養;(四)看見自己的不快樂;(五)孩子在,我就在。第四個研究發現,志願 n. 時機點:(一)進入婚姻後,社交圈縮小;(二)受助經驗萌發助人種子;(三)助人經. 服務對婦女最重要之影響為強化其人際連結,透過持續與社會互動及溝通,而鬆動 過往的習慣與價值觀,以向內關照自己和向外修復關係。志工角色如同多重角色中 的潤滑劑,有助於緩解婦女於各角色間的負面情緒,進一步促使其於個人成長、修 復家庭關係、社會網絡等層面產生蛻變。本研究依據上述研究結果,針對學校單位 及婦女志工提出建議。. 關鍵字:志工媽媽、婦女、校園志願服務、志工經驗. II. DOI:10.6814/NCCU202100446.

(4)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explores how women who play multiple roles can adjust tasks between these roles and fulfill their motivation of participating in voluntary service. In this way, the influence of volunteer service on women is investigate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eight mothers under 55 who have completed more than 20 hours of volunteer service training and obtained voluntary service certific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volunteers are mothers in more than a literal sense. These women choose to devote themselves to campus volunteer services in response to their colleagues’ invitation instead of being limited to caring for children or performing other extensions of mothering.. 政 治 大. Second, volunteer mothers are often challenged by the dilemma between playing their. 立. role in the family and self-realization as they adjust to multiple roles. Doing so requires. ‧ 國. 學. respect from schools, the encouragement and support of the husband, and time management on the part of the woman to avoid role overload. Third, the motivation to. ‧. participate in servic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woman’s life situation. The interaction. sit. y. Nat. among the woman and her surrounding society, her self-awareness, and her motherhood. io. er. had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voluntary service. Five key. al. moments for women who participate in campus voluntary service were the following: (1). n. iv n C loss of social circle after marriage, h the social circlei shrinks; e n g c h U (2) experience receiving assistance; (3) experience of helping others; (4) awareness of their unhappiness; (5) where. there are children,there I am. Fourth, voluntary service strengthens women’s interpersonal connections. Many women modified their past habits and values through continuous interaction and communication. Having a volunteer role is like a lubricant in multiple roles, helping alleviate women’s negative emotions in multiple roles, and it promotes personal growth, repairing family relationships, and social networks. These findings can be used by school organizations, female volunteers, and research to develop future directions. Keywords: volunteer mothers, women, campus volunteer service, volunteer experience III. DOI:10.6814/NCCU202100446.

(5)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3.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重要性 ..................................... 6.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 9.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2. 第一節. 志願服務 ................................................ 12. 第二節. 學校志願服務 ............................................ 19. 第三章. 婦女參與志願服務之相關研究 .............................. 32. 學. 第四節. ‧ 國. 第三節. 政 治 大 婦女參與志願服務之解釋觀點 .............................. 24 立 研究設計與實施 ............................................ 47 研究方法 ................................................ 47.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48.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方法 ...................................... 50. 第四節. iv n C hengchi U 研究發現 .................................................. 54. er. io. sit. y. Nat. al. 研究嚴謹度與研究倫理 .................................... 51. n. 第四章. ‧. 第一節. 第一節. 學校志工媽媽多重角色下的圖樣與調適過程 .................. 54. 第二節. 踏上服務之路-生命歷程對於學校志工媽媽之意義 ............. 65. 第三節. 學校志工媽媽參與服務後之轉變與影響 ...................... 78.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 93. 第一節. 研究結果 ................................................ 93. 第二節. 研究討論 ............................................... 105. 第三節. 研究建議 ............................................... 109. 第四節. 研究限制 ............................................... 112 IV. DOI:10.6814/NCCU202100446.

(6) 參考文獻 ......................................................... 113 附錄一. 婦女參與志願服務的動機相關研究 ........................... 122. 附錄二. 婦女參與志願服務之效益相關研究 ........................... 125. 附錄三. 訪談同意書 ............................................... 127. 附錄四. 訪談大綱 ................................................. 128.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V. DOI:10.6814/NCCU202100446.

(7) 表次 表 1-1 地方政府社會處(局)所轄女性志工按年齡別分 .......................4 表 2-1 國內外學者對志願服務的定義 ....................................14 表 2-2 學校志願服務發展的時間軸一覽表 ................................20 表 2-3 國內外研究者對動機的定義 ......................................33 表 2-4 國內外學者對志工「參與服務的動機」的相關解釋一覽表 ............39 表 3-1 受訪者基本資料表 ..............................................49 表 5-1 學校志工媽媽參與服務後之轉變與影響 ...........................10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VI. DOI:10.6814/NCCU202100446.

(8) 圖次 圖 1 婦女每月參與志願服務時數 .........................................5 圖 2 學校志工媽媽多重角色下的圖樣與壓力 ..............................95 圖 3 學校志工媽媽多重角色下的調適過程 ................................97 圖 4 生命歷程的覺察與參與服務之動機 .................................10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VII. DOI:10.6814/NCCU202100446.

(9) 第一章. 緒論. 在台灣許多地方均可以看到婦女志工服務的身影,根據衛福部(2018)之「地方 政府社會處(局)所轄志工」相關調查可以發現在 2018 年地方政府社會處(局)所轄 之志工總人數 290492 位中,女性占了近七成,以年齡層來說,以 55-64 歲之女性 最多,30-49 歲次之。以職業來說,家庭管理之女性為最多,工商人士次之。近來 研究指出婦女志工參與服務的經驗是複雜並充滿動態的,起初參與志願服務的動 機或許是因為對家人有益處、服務大眾的利他精神,但隨著志願服務歷程,開始追. 政 治 大 2011;鄭素美,2014;吳采玲,2017),故有越來越多婦女願意走出家庭,從事參 立. 求自我實現和自我成長等的個人需求,發展出了自助也助人的多重動機(周閔惠,. ‧ 國. 學. 與志願服務與自我成長的活動。. 在教育改革與多元文化的發展思潮下,學校不再是封閉的場域,除了教育人員. ‧. 之外,也鼓勵社區民眾積極參與校園服務,共同保護學生的交通安全、豐富教學活. Nat. sit. y. 動等,學校與家庭緊密聯繫與配合,對於孩子在各方面的學習和發展有相當正面的. n. al. er. io. 幫助。在 2006 年修定實施的國民教育法中,更明確規範家長有參與學校校務活動. i Un. v. 等會議的權利,當家長、社區居民及學者專家陸續進入校園擔任志工,以參與者的. Ch. engchi. 角色來協助學校推展各項業務及活動,則除了學校編制內的教職員外,學校志工也 能提供學生及社區直接且具成效的各項服務(邱明崇,2006)。絕大多數學校志工又 以婦女為主要人力來源(林惠美,2010;賴佳氤,2011;張美里,2015;吳采玲, 2017)。學校婦女志工隨著在中年時遇到的衝突與挑戰,回溯自己的生命歷程,開 始對自我價值、自我發展、工作、婚姻、健康、子女、時間規劃等進行回顧,再次 檢討和修正自己,她們從私領域的家庭走入公領域的校園進行志願服務,重新取得 自我與周遭環境之間的平衡。學校婦女志工以行動從事不同類型的志願服務改善 校園問題,從中婦女不僅擴展社交的網絡,進一步促使個人成長、家庭親子互動關 係 (周閔惠,2011;黃汝珊,2013) ,透過參與學校志願服務對婦女而言獲得許多 1. DOI:10.6814/NCCU202100446.

(10) 效益,是一種繼續學習、充權,成為女性獲得社會資本的方式(詹秀雅,2003;邱 士豪,2011;林士芳,2015),也為她們的生命締造了不同的意義。 本研究將邀請台中市東勢區中山國小的學校婦女志工進行深度訪談。東勢地 區因地理環境偏遠及客家文化背景的關係,生活型態較為傳統,家中的女性多數主 要擔負照顧子女的責任,待子女上學後,婦女們才較有機會到學校擔任志工。研究 者認為透過多元的動機理論、動機類型的研究、婦女參與志願服務的解釋觀點以及 具「時間意識」的生命歷程研究,將學校婦女志工視為研究主體,探討參與志願服 務對於她們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有助於探討學校婦女志工於多重角色下服務的心 路歷程與動機、瞭解她們的生命歷程,並進一步探討志願服務對學校婦女志工帶來 的效益。.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本章主要說明研究背景、研究動機與研究重要性、研究問題與研究目的,並針 對本研究所使用的重要名詞加以界定。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第二. ‧. 節為研究動機與研究重要性,第三節為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第四節為名詞釋義。.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2. DOI:10.6814/NCCU202100446.

(1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壹、民眾參與志願服務的比例提升 依據 102 年 6 月 11 日修正之志願服務法第 5 條之 1 規定,中央主管機關應至 少每五年舉辦志願服務調查研究,並出版統計報告。衛福部(2017)完成全國首次的 志願服務調查研究,調查發現國人志願服務參與率約 22.8%,僅略低於日本之 26.3% 美國的 24.9 %。依據過往內政部國民生活狀況意向調查顯示,2006 年、2007 年及 2008 年之國人志願服務參與率分別為 12.1%、18.7%、16.5%(內政部,2006、2007、 2008),故我國民眾參與志願服務的比例呈現上升趨勢。. 政 治 大. 貳、女性為志願服務人力的主要來源. 立. 以性別觀察國人志願服務參與率,發現女性之參與率 25.5%高於男性之 20.1%,. ‧ 國. 學. 其中女性參加「教育服務」 、 「文化服務」 、 「衛生保健服務」的比率皆高於男性,且. ‧. 女性願意參加志願服務的時段以「平日白天」為主(衛福部,2017)。有關性別對志 願服務的影響,各國資料不同,依據美國勞工統計局 2015 年的統計,女性志願服. y. Nat. io. sit. 務參與率為 27.8%高於男性之 21.8%,在所有年齡段群體、教育水平和其他主要人. n. al. er. 口特徵的比較下,女性志願服務者的參與比率皆比男性更高,且有子女的婦女參與. Ch. i Un. v. 率也較高(Bureau of Labor,2016)。英國女性雖比男性較傾向參與志願服務,但男. engchi. 性的參與時數較女性為多,而澳洲女性比起男性參與較多也投入較多時數,在歐洲 和加拿大,並未呈現志願服務之性別差異,但控制了相關的變項後,加拿大女性比 起男性較傾向於參與志願服務,並投入較多的領域(Musick & Wilson, 2008)。根 據日本全國社會福祉協議會於 2010 年所進行的全國志工調查顯示,女性參加志工 的比例為 68.8%,為男性的兩倍,年齡部分則以 60 歲以上參與的比例為最多(申育 誠,2018),可見在許多國家,女性皆為志願服務人力的主要來源。 進一步探究兩性在志願服務參與情形,女性的志願服務參與率皆高於男性兩 倍之多,兩性參與率的差異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改變。就女性的志願服務參與 3. DOI:10.6814/NCCU202100446.

(12) 率來看,30-49 歲女性志工參與比率逐年下降,而 65 歲以上之女性志工參與比率 逐年增加(衛福部,2016、2017、2018、2019、2020),如下表 1-1。 表 1-1 地方政府社會處(局)所轄女性志工按年齡別分 單位:百分比. 女性志工按年齡分(18 至 65 歲以上) 年底. 志工男女比. End of Year. 18-29 歲 30-49 歲 50-54 歲 55-64 歲. 65 歲以 上. 男. 女. 2016. 31%. 69%. 9.5%. 21.3%. 16.4%. 30.3%. 22.5%. 2017. 32%. 68%. 10.3%. 20.5%. 14.9%. 28.6%. 25.7%. 2018. 31%. 69%. 9.9%. 19%. 15.1%. 28.8%. 27.2%. 18.4% 14.7% 28.8% 28.3% 治 政 2020 31% 69% 9.9% 18.1% 14.1% 大 28.6% 29.3% 立 資料來源:衛福部(2016、2017、2018、2019、2020),地方政府社會處(局)所轄志工按年齡分 31%. 69%. 9.9%. 學. ‧ 國. 2019. 參、 「學校」作為婦女參與志願服務之主要管道. ‧. 依據衛生福利部「婦女生活狀況調查報告」之資料顯示,國內婦女參與志願活. sit. y. Nat. 動之比例從2011年之16.58 %到2015年升為18.1 %,不論是「35歲以下」或「55歲. n. al. er. io. 以上」之婦女,志願服務參與之比例都逐年增加。2015年婦女志工服務時數隨年齡. v. 增長而增加,如圖1,平均每人每月服務時數為 11.9 小時(衛福部, 2017)。. Ch. engchi. i Un. 在台灣許多地方均可以看到眾多婦女服務的身影,綜覽2016年至2020年之地 方政府社會處(局)所轄志工資料,女性志工皆多於男性志工。且在2017年志願服務 調查研究中,志工總人數中,女性占了69%,其中又以年齡層為55-64歲、職業為家 庭管理之女性為最多。參與志願服務的國人當中,近四成的民眾透過「學校」參加 志願服務最高,透過「親友介紹」有三成居次,按性別觀察,女性透過「學校」參 加志願服務有42.1%高於男性之32.8%(衛福部,2017)。. 4. DOI:10.6814/NCCU202100446.

(13) 圖 1 婦女每月參與志願服務時數 資料來源:衛福部(2017),婦女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政 治 大 綜上所述,近年來男、女志工人數差異持續擴大,女性比例呈增加的趨勢,故 立. ‧ 國. 學. 女性仍是目前國內外志願服務工作的主力。學者提到女性志工參與管道以學校居 多,若學校隨時都能找到志工協助相關業務,對孩童的學習品質將提升不少(陳武. ‧. 雄,2015)。加上,志願服務法的推動及現今教育的轉型,政策趨勢正是提倡志工. Nat. sit. y. 服務的社會,鼓勵家長、社區民眾成為學校教育的夥伴。因此,面對學校婦女志工. n. al. er. io. 個人背景、生命歷程與服務經驗的不同,她們對於志願服務的動機有什麼差別?婦. i Un. v. 女志工如何於多重角色下迎接挑戰?即為研究者想瞭解的議題。. Ch. engchi. 5. DOI:10.6814/NCCU202100446.

(14)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重要性. 一、生命經驗的啟發 研究者對主題的發想是來自於對媽媽的心疼,覺得媽媽為家庭奉獻許多,相 較爸爸,媽媽發展社交圈子及探索自身興趣的空間都較少,而媽媽婚後的世界 好像都繞著丈夫和子女打轉。當子女長大後,媽媽才有較多的時間參與社區或 志工的活動,從中得到更多機會探索自己、獲得更多成長及快樂,進一步引發 我思考參與志願服務會帶給婦女什麼樣的轉變?參與的動機是否會受生命歷程而 影響?志願服務對婦女的意義及價值是什麼?因緣際會之下,我曾邀請兩位於國. 政 治 大. 小擔任志工的婦女進行深度訪談,發現婦女隨著年齡的增加及子女成長,擁有. 立. 更多自主性、時間彈性選擇擔任志工;重要他人的離世可能會促發婦女參與志. ‧ 國. 學. 工以轉移生活重心;生命意義體現於志工的價值中,例如:不想成為孤單老人、 要活得好就要多出去走動、我想要學習如何愛自己等。. ‧. 二、實務經驗的收穫. sit. y. Nat. io. al. er. 2016 年的暑假,研究者曾經到台中市市政府社會局的人民團體科實習,曾經. n. 詢問某個社區發展協會的志工阿姨:「為何要加入協會?」志工阿姨則回應由. Ch. n U engchi. iv. 於. 兒子上大學的那個階段,她自己不太習慣兒子不住在家中,加上與丈夫婚姻關係碰 到瓶頸,所以覺得自己的身心靈都很空虛。志工阿姨面對這樣的「空」 ,她意識到 不能一直宅在家,這樣容易生病,故參加了協會的種香草、老人送餐的志願服務, 後來也參加協會的氣功班隊。志工阿姨就自身經驗來說,她鼓勵大家盡早參加協會 的志願服務活動,她認為志願服務的工作越年輕學越容易上手,而且藉由志願服務 的過程可以重新審視自己對婚姻的想法,再次修復與丈夫之間的關係,亦找到丈夫 及兒女以外的生活重心,志工阿姨建議研究者鼓勵其他婦女多加向外參加活動,像 是社區組織或志願服務。. 6. DOI:10.6814/NCCU202100446.

(15) 三、現有研究的不足 從國家圖書館檢索「學校志工」僅有五十九篇,國內相關研究過去多著重志工 組織管理、志工組織承諾、工作滿意度與志工參與動機之間的關聯(林文士,2010; 賴佳氤,2011;鄭素美,2014;張美里 2015;蘇建倉,2015;蔡素珍,2018) ,卻 鮮少有研究關注學校志工的個人早期經驗、重要事件等生命歷程對其志願服務參 與動機產生之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學校志工以婦女為主要人力來源(林惠美,2010;賴佳氤,2011; 張美里,2015;吳采玲,2017)。多數學校婦女志工介於 30 至 50 歲這段年齡層. 政 治 大 (Mueller,1975;Chiang,2009;林惠美,2010;周閔惠,2011;黃汝珊,2013;鄭 立. (蔡素珍,2018)。另外,研究提到參與志願服務可為婦女志工帶來正面效益. ‧ 國. 學. 素美,2014;林士芳,2015)。研究者認為現有研究卻缺少以婦女志工作為主體進 行研究,探討不同背景及多重角色下之學校婦女志工的服務經驗和角色調適過程。. ‧. 故透過本研究以質性研究的角度,針對學校婦女志工自家庭走入學校服務後的服. sit. y. Nat. 務經驗作探討,並從相關的參與志願服務解釋觀點、動機理論、生命歷程理論等,. 四、研究重要性. al. n. 程。. er. io. 以瞭解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與環境相互作用下,不同特質的婦女參與志願服務的歷. Ch. engchi. i Un. v. 當前學校遭遇教育改革及少子化的浪潮,因應「家長進入校園、參與教育」的 趨勢與需求,引進志工做為學校人力資源的一環為學校與社區的合作方式之一,善 用校園中的這些關鍵人物,好好經營志工組織,讓親師生之間達到均贏、互惠的目 的,就是教育的一大重點目標。多數女性以學校作為管道進行志願服務,而擔任學 校志工是一種長期性、持續性且沒有酬勞的服務活動,什麼原因促使學校婦女志工 積極投入? 學校婦女志工扮演多重角色於生命歷程中,她們是如何在為人母、為人 妻、為人媳婦、工作及志願服務者之間適應及勝任呢?透過與學校婦女志工進行訪 7. DOI:10.6814/NCCU202100446.

(16) 談,收集、整理與詮釋其主觀的發言,貼近學校婦女志工的生活脈絡,瞭解學校婦 女志工如何在多重角色轉換中調適、探究其參與動機的轉變過程與志願服務之效 益,建構學校婦女志工的相關資料庫作為推展學校婦女志工教育及培訓的參考,以 加強學校婦女志工的服務熱忱,提升校園服務的品質。.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8. DOI:10.6814/NCCU202100446.

(17)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依據前述研究背景和動機,本研究主要探討學校婦女志工參與服務的經驗,包 含服務過程中參與動機的轉變及如何在多重角色之下參與志願服務,並回溯自身 生命歷程與服務經驗對其個人產生影響與收穫。此外,研究者希望能根據研究結果 提出建議,除了正面提供志願服務為婦女另一種生活目標的選擇,亦可以作為學校 規劃婦女志工服務方針及培訓之參考,以便能更有方向招募和留任學校婦女志工, 妥善運用。因此,本研究的具體研究目的如下: 一、探討學校婦女志工在多重角色下參與志願服務的經驗。. 政 治 大 三、瞭解學校婦女參與志願服務之轉變與影響。 立. 二、瞭解學校婦女志工的生命歷程與參與服務的動機。. ‧ 國. 學. 學校志工以婦女為主要人力資源,在同為女性的角色下,她們有許多共同的經 歷。而面對多元的社會,學校婦女志工的志願服務參與也隨著個人生命歷程及社會. ‧. 動態下有不同的表現,所以需要貼近事實投入研究,從學校婦女志工的主觀角度看. sit. y. Nat. 待經驗,才能更貼近婦女的想法,看見學校婦女志工的異同,本研究的問題如下:. io. al. er. 一、學校婦女志工有哪些角色?學校婦女志工如何調適多重角色?為什麼學校. iv n C hengchi U 二、學校婦女志工參與志願服務前後的生命歷程是什麼樣子呢?學校婦女志工 n. 婦女志工於多重角色之下還願意參與志願服務?. 參與志工團的動機與想法是什麼? 三、志願服務帶給學校婦女志工的轉變有哪些呢?志願服務之效益會為學校婦 女志工帶來什麼影響?. 9. DOI:10.6814/NCCU202100446.

(18) 第四節. 名詞釋義. 茲將本研究所涉及的重要名詞,做以下的概念性定義並說明操作型定義:. 一、學校婦女志工 「學校志工」(school volunteer)是指經由學校招募志願服務的家長,或者認 同學校教育理念的社區民眾及退休教師等(陳家昵、劉玉玲,2005;溫勇德,2015)。 學校志工依個人自由意願,結合志願服務之相關理念而發展出來的一套的服務模 式,其利用空暇或特別安排時間,無酬勞參與學校活動並協助學校各種事務工作,. 政 治 大 蔡美香,2014) ,以達提升學生內涵及學校公益的目標(鄧淑鳳,2013)。 立. (王貴瑛,2001;林利俐,2003;劉建彬,2003;顏憲文,2005;李素莉,2011;. ‧ 國. 學. 本研究將「學校婦女志工」定義為一群已婚婦女(喪偶、分居、離婚等均包括. 在內),依個人自由意願、有熱忱,自願奉獻個人的時間、精力、智慧,不以報酬. n. al. er. io. sit. y. Nat. 二、志願服務. ‧. 為目的,而以具體的行動參與學校服務活動,協助校園相關志願服務工作。. Ch. i Un. v. 依據我國「志願服務法」(內政部,2001)第三條之定義,志願服務乃是民眾出. engchi. 於自由意志,非基於個人義務或法律責任,秉誠心以知識、體能、勞力、經驗、技 術、時間等貢獻社會,不以獲取報酬為目的,以提高公共事務效能及增進社會公益 所為之各項輔助性服務。林勝義(2017)將志願服務分為廣義與狹義的兩種界定方 法,廣義的志願服務是指個人在面對需要被服務的人時,能依自己的認知,自助助 人,而不考慮任何報酬;狹義的志願服務則是指經由非營利組織或其他公共組織的 志願服務人員,為其服務對象所提供的各種志願服務工作。本研究的「志願服務」 為婦女自願參與台中市中山國小志工團隊並投入輔助性事務的公益行為。. 10. DOI:10.6814/NCCU202100446.

(19) 三、經驗 「經驗」是指生命歷程的一部份,本研究之「經驗」設定在志願服務者參與服 務前後及過程中的學習和體會,內含直接參與的服務活動經驗,及將感受內化於想 法的經驗,也包括驅使學校婦女志工自願且持續參與志願服務之「參與動機」、動 機需求被滿足、得到的自我成長與收穫的過程,由受訪者自我描述及詮釋其參與志 願服務過程中之內在及外在經驗。.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11. DOI:10.6814/NCCU202100446.

(2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探討學校婦女志工參與服務的經驗,配合文獻探討與相關理論的研 究,以期能對研究主題有更深入之掌握。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為討論志願服務; 第二節為探討婦女參與志願服務之解釋觀點;第三節為探討婦女參與志願服務之 解釋觀點;第四節為探討婦女參與志願服務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志願服務. 壹、 志願服務 一、志願服務的發展. 立. 政 治 大. 志願服務是社會逐漸發展及成長的產物,我國最早的志願服務概念是以行善. ‧ 國. 學. 為主,從個人、民間互助到社會宣揚志願服務的理念,而開始有系統、有計畫、 有組織的運作方式逐漸普及。直到 2001 年成立國際志工年,志願服務逐漸結合政. ‧. 府與民間力量,成為因應社會變遷、滿足民眾需求的不可或缺之要素及角色;更. y. Nat. sit. 是強化社會關係、促進社會祥和的最佳助力。台灣志願服務的發展,大致可以分. n. al. er. io. 為四個階段(林以璇,2010;陳武雄,2015;林勝義,2017)。. Ch. i Un. v. 1.萌芽階段:志願服務最早起源於國外軍隊,其時間可追溯至 1750 年代,當. engchi. 時是由政府動員平民百姓到軍隊中協助處理一些緊急應變事件;而這些平民百姓 並沒有被給予薪資。在我國最早的志願服務則見著於史實中記載的有家族互助的 「義莊」、糧食互助的「社倉」、人際互助的「鄉約」、經濟互助的「錢會」, 引申至民間社會團體的修橋、鋪路、行善、興學及濟貧等都是志願服務的起源(陳 武雄,2015)。 2.倡導階段:1980 年為我國志願服務的倡導階段,當時的台灣省、台北市、高 雄市相繼頒布志願服務實施要點,1982 年台北市成立第一個以志願服務為名的「台 北市志願服務協會」 ,志工人數因而逐漸提升,對於志工的培訓、獎勵也隨著增加。 12. DOI:10.6814/NCCU202100446.

(21) (林勝義,2017)。 3.擴展階段:在 1990 年代受到「福利多元化」主義之影響,民間團體的志願服 務蓬勃發展,此時期缺乏明訂相關法令與政策,因此政府在 1995 年訂頒「廣結志 工拓展社會福利-祥和計畫」,為志願服務法制預作準備(江明修,2003)。 4.建制階段:從 2000 年開始響應聯合國國際志工年風潮,我國志願服務法於 2001 年 1 月 20 日公布施行。有了立法、企業的支持,使志願服務成了公共行政、 企業管理、社會學科共同關注的焦點(林以璇,2010)。為了解國內志願服務發展 趨勢,2013 年立法院修法增訂第 5 條之 1,明定中央主管機關衛生福利部應每 5. 政 治 大 究,調查發現,國人志願服務參與率約 22.8%,略低於美、日 (衛福部,2017) 。 立 年就志願服務進行調查研究。衛福部在 2017 年完成全國首次的志願服務調查研. ‧ 國. 學. 透過回顧國內志願服務的發展,可以瞭解隨著公民社會與社區意識的抬頭,早 已跨出傳統社會福利的的範疇,延伸至各個公共服務領域,形成公(政府)、私. ‧. (市場)兩部門之外的第三部門。志願服務不再只是無私的奉獻時間與勞務,也. Nat. sit. y. 是國民積極參與公民事務的表現,並成為志願工作者終身的學習發展。特別是在. n. al. er. io. 一個民主社會中,投入志願服務工作是公民參與的具體表現,這不僅是一種國民 參與公共事務的權利,更是一種社會責任。 二、志願服務的涵義. Ch. engchi. i Un. v. 聯合國將西元 2001 年制定為「國際志工年」後,我國志願服務法亦於同年通 過法律的制定,代表臺灣蓬勃的民間力量與熱心公益的精神獲得立法體系的認可 (賴兩陽,2015),成為世界各國及少數訂定志願服務法的國家,促使志願服務成 為 21 世紀新的潮流。依據我國「志願服務法」第三條之定義「志願服務乃是民眾 出於自由意志,非基於個人義務或法律責任,秉誠心以知識、體能、勞力、經驗、 技術、時間等貢獻社會,不以獲取報酬為目的,以提高公共事務效能及增進社會公 益所為之各項輔助性服務」(內政部,2001)。 13. DOI:10.6814/NCCU202100446.

(22) 英語 Volunteer 是意志力(Volition)的字根概念,所謂志願服務必須是沒有強迫 的力量。參與的方式可以是「正式的志願服務」(formal volunteering),亦即透過 正式組織,如各種形式的志願性組織、政府機構、或企業提供服務;也可以是「非 正式的志願服務」(informal volunteering),指的是個人本身無酬為他人服務;當然 也可以是人與人之間彼此的相互的協助。傳統上,志願服務被視為是基於利他精神, 利用閒暇的時間且不求回報的為老弱婦孺犧牲貢獻,然而面對時代背景的變遷,志 願服務也隨著展現多元的面貌,參與志願服務不再只是一種施捨、救濟(鄧淑鳳, 2013) ,而是志工展現生命價值與意義的方式之一。為了更加貼近志願服務的涵義, 研究者回顧各國相關文獻,茲整理至表 2-1「國內外學者對志願服務的意涵」以做 為參考:. 立. 政 治 大. 表 2-1 國內外學者對志願服務的定義. ‧ 國. 學. 學者(年代). 志願服務的定義. ‧. 當國家社會有需求時,志願服務充沛的人力,就會成為組織動. Nat. sit. y. 員的力量。雖然社會不斷在變遷,但志願服務卻能夠與時俱進 賴兩陽(2002). n. al. er. io. 調整服務的項目與內容,以符合民眾的需求,這是志願服務最 可貴的精神. Ch. engchi. i Un. v. 志願服務的意涵可歸納成四大組成要素:自由選擇、報酬、結 呂朝賢(2002). 構、預期受益對象,四要素中有著不同的等級程度區分,其不 同的組合所指涉的志願服務範疇並不一樣。. 曾華源、曾騰光 (2003). 志願服務為一種自發性的、社會公益責任的參與行為,透過與 其他成員的共同行動以增進人際關係、降低社會疏離感。 志工的特色包括自發性、責任感、個人自律、持續性、非營利. 山田恆夫 性、相互性、相對性、公共性、先驅性、開拓性、創造性以及 (2014) 專業性。 14. DOI:10.6814/NCCU202100446.

(23) 志願服務工作只求貢獻而不計名利;其目的為產生模範、激發 陳武雄(2015) 他人仿效,進而體認「助人是最快樂的,服務為最光榮的」。 一群公民或個別公民透過組織的方式志願從事公共服務的生產 吳明儒(2015) (citizen production)活動。 志願服務作為一種社區關係形式,由各種機構以不同方式組織 Wemlinger, 和管理,個人選擇合作並投入時間和資源,為公眾提供物資和 & Berlan(2016). 服務。來減輕和減輕社會面臨的一系列問題。 志願服務分為廣義與狹義的兩種界定方法。廣義的志願服務是. 政 治 大. 指個人在面對需要被服務的人時,能依自己的認知,自助助 林勝義(2017). 立. 人,而不考慮任何報酬;狹義的志願服務則是指經由非營利組. ‧ 國. 學. 織或其他公共組織的志願服務人員,為其服務對象所提供的各 種志願服務工作。. ‧.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sit. y. Nat. io. er. 綜合多位學者的觀點,可發現志願服務是指來自社會各階層人士不計較任何 酬勞,採個人自由意志、主動參與社會網絡的服務,並且在過程中不僅為社會貢. al. n. iv n C 獻力量、滿足民眾的需求,也同時促進自我成長,達到自助助人與增進公共利益 hengchi U 的社會服務行為。. 貳、志願服務的理論觀點 英國政府長期對於推展志願服務保持高度的支持與行動力,其於 2001 年所制 定「志願服務守則」 (Volunteering Code) ,提出推動志願服務應依循「選擇」(Choice) 、 「多元」(Diversity)、「互惠」(Mutual Benefit)與「肯認」(Recognition)四 項原則,「選擇」是指每個人均有決定是否參與志願服務的自由;「多元」強調志 願服務應向各種不同背景的人開放,包括:種族、膚色、國籍、宗教、移民、年齡、 15. DOI:10.6814/NCCU202100446.

(24) 性取向、身體障礙者等;「互惠」意指志工做出貢獻,也應獲得回饋,與接受服務 者是雙向的關係;「肯認」為志工運用組織、社區、社會與國家均需肯定志工的付 出與貢獻(王翊涵,2018),由此可知志願服務是所有社會都普遍存在的個人選擇並 以多元的的形式存在,以下藉由 Rochester, Paine& Howlett (2010)所提出的三個重 要理論觀點來解釋志願服務的現象。 一、休閒的觀點: 休閒理論起於 Stebbins(1982)提出認真休閒(Serious leisure)與一般休閒(Casual leisure)的概念,將一般休閒定義為「屬於一種短暫的愉悅活動,這種活動可能不需 要太多訓練就能參與,可以為參與者帶來立即卻相對短暫的歡樂,像是玩樂、遊戲、. 政 治 大. 看電視、聽音樂、打電動、吃、喝、逛街、交際應酬等活動」 ;對於認真休閒定義. 立. 為「業餘者(Amateur)、有某項活動嗜好的人(Hobbist)及志業型志工(Career volunteer). ‧ 國. 學. 認真與長時間持續的投入休閒活動中,獲取與展現此一休閒的特殊技巧、知識及經. ‧. 驗,得到自我充實的滿足與幸福感」 。在多年研究後,Stebbins 確立認真休閒之定 義,並歸納出六項認真休閒參與者特質(Stebbins, 2007) ,詳述如下:. y. Nat. io. sit. (一)堅忍不拔(need to persevere): 認真休閒參與者無論遇到何種困難都會. n. al. er. 以正面的心態去面對,就算感到膽怯、害羞、焦慮、疲倦、受傷或是遇到天氣. Ch. i Un. v. 不佳時等情況,也會基於對活動的承諾及對自我的挑戰而堅持下去。. engchi. (二)志業(career): 認真休閒參與者在從事活動的過程中,都會有面臨類似 事業成敗的關鍵時刻、突發事件等,但他們不會因此而退縮。認真休閒參與者 反而會將其所遭受的偶發事件及特殊情況視為人生轉捩點,使其確立個人的 生涯目標,並將參與的休閒活動視為志業一般來努力及持續參與。 (三)個人的努力(make significant personal effort):認真休閒參與者通常需要 有特殊的知識、訓練、經驗或技術,有時需四者兼備。 (四)恆久的利益(durable benefits):認真休閒參與者所獲得到恆久的利益是 在參與休閒活動中表現自我、發揮潛能後所產生自我效能,而獲得個人及社會 16. DOI:10.6814/NCCU202100446.

(25) 的認同。對認真休閒參與者來說,無論得到多少利益或成就,參加活動就是最 大的樂趣,的成就或利益並非最重要的。 (五)獨特的精神-次文化(unique ethos - subculture):認真休閒參與者在團體 內是具有相同價值觀及看法,由於認真休閒參與者在長期投入活動後,在團體 間會彼此分享信念、興趣、價值觀、行為表現及目標等,自然而然也就發展出 團體的次文化。當團體間對參與的活動具有高度認同時,也會形成團體間特殊 的精神。由於團體間彼此認同,使認真休閒參與者對參與對活動的動機也更加 肯定。 (六)強烈的認同感(tend to identify strongly):認真休閒參與者對所從事的活. 政 治 大. 動具有強烈的認同感,不僅與其他人談論此項活動時會興奮不已,也樂於與其. 立. 他人分享。相較之下,一般休閒參與者不會投入這麼多感情,對活動也就不會. ‧ 國. 學. 有強烈的認同感。. ‧. 以休閒理論來看,學校婦女志工為志業型志工,她們因志願服務活動的豐富性、 趣味性而深受吸引,有系統的從事志願服務活動,投入如事業般的專注,也藉此獲. y. Nat. n. al. er. io. 全知識的導護志工。. sit. 得該工作的知識、技能與經驗,像是有些熱衷於說故事的志工媽媽或是獲得交通安. 二、慈善的觀點:. Ch. engchi. i Un. v. 臺灣的志願服務基本上為傾向慈善觀點,傳統上「志願服務」就是一種利他的 慈善工作,像是獨居老人送餐、協助偏遠地區學童課業輔導,而對政府部門來說就 是現代的「共同生產」(coproduction)的概念,所謂「共同生產」公民積極參與公共 事務的過程,政府結合公民力量提供公部門的服務,以增強政府、提供服務的效能 (張英陣,2011),也就是讓公民從服務的使用者(user)成為生產者(provider) ,不但 可以滿足擴大政府服務範圍,還能節省政府財政和人力負擔,將有限資源做最有效 的運用。 現今愈來愈多的服務及公民參與都與其自身的社會服務有關,而這種共同生 17. DOI:10.6814/NCCU202100446.

(26) 產現象也同時發生在英國及美國,例如:父母可以共同生產兒童照顧,在法國、德 國 及 瑞 典有許 多家 長 或 家 長 組織致 力於 提 供學齡 前兒童 的照 顧 服務(Pestoff, Brandsen&Vershuer,2012),學校志工與學校組織共同合作,促進學生身心發展、保 護其校園安全,也展現了共同生產的價值。 三、公民社會觀點(civil society perspective): 此觀點強調公民有能力一起滿足共同的需求或解決共同社會問題,進而行動、 組織。公民社會的本質上為一種志願性結社,像是社區組織、社團、基金會或宗教 組織,基本上都是個人基於自由意志所組成的團體,由組成的成員共同治理。從事 志願服務就是參與公共事務的重要管道,創造社區意識,其有助於社會的融合. 政 治 大. (social inclusion)、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健康的生活(healthy living)及活躍的. 立. 老年生活(active ageing) (張英陣,2011)。. ‧ 國. 學. 人民可以透過志願服務了解公共議題,並藉此參與公共決策。實踐公民社會. ‧. 觀點的志工可能會協助社會服務及機構從事倡導的工作,也可能在環境保護或人 權組織從事社會改革的工作,而這些志工不是傳統的助人者,而是一種行動主義. y. Nat. io. sit. 者(Rochester, Paine & Howlett, 2010),故政府和非營利部門如何有效利用志工是政. n. al. er. 府的重要議題(Choudhury,2010;Dobrin& Wolf,2016)。. Ch. i Un. v. 透過上述休閒、慈善與公民社會三種觀點,研究者認為志願服務的本質為:「在. engchi. 社會上人與人間是互助及攜手合作的,個體在人生的某些時刻都有可能是脆弱的、 缺乏資源,需要他人的協助」,這種關係可能是起於周遭的親人,孩子需要父母照 顧,老人需要子女陪伴,而手足、夫妻、同儕及朋友間也彼此依靠,而將此關係擴 展至陌生人,也就是志願服務中的慈善精神,動員公民一起滿足共同的需求或解決 社會問題,實踐公民社會的價值,也藉此獲得經驗與成長,故以上歷程為我國當前 推展志願服務的基礎。. 18. DOI:10.6814/NCCU202100446.

(27) 第二節. 學校志願服務. 壹、學校志工服務現況與發展 「學校志工服務」是結合「家長參與」及「志願服務」的相關概念。參與學校 志工是自願為學校從事服務性質的,成員大抵為在校學生家長居多、其次成員包含 曾經在校學生家長和熱心教育家長,或者認同學校教育的社區民眾及退休教師等 (顏憲文,2005;葉瑞枝,2010;李素莉,2011)。近期也有研究發現有些婦女志 工沒有孩子或孫子在服務的學校就讀,學校志工僅是秉持環境單純、學校離家近、 身體尚可負荷,就為這個社會奉獻的心力、投入學校的志願服務(林惠美,2010) ,. 政 治 大. 有了學校志工的協助,學校不但獲得人力的支援,更可透過與社區人士的密切往來,. 立. 使社區與校園的關係更為密切。. ‧ 國. 學. 一、學校志工服務的現況與發展. ‧. 截至 106 年 12 月底止,中央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含文化、教育、環保、. sit. y. Nat. 醫療、衛生、財政、經濟、農業、體育、科學、國防、消防、警政、社會福利等各. io. al. er. 領域登記有案之志願服務團隊數已達 2 萬 7,062 隊,志工人數達 109 萬 7,786 人,. v. n. 男性占 31%、女性占 69%,其中以教育性志工 45 萬人最多,而女性教育志工高達 30 萬人(衛福部,2017)。. Ch. engchi. i Un. 國內學校志工組織制度已施行多年,社區、校園資源共享的理念,已逐漸為 社會大眾所接受,學校成為社區大學的上課場地,在課後時間也開放民眾運動、活 動的場所。教育部在 2006 年公布「國民教育階段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辦法」, 內容共 11 條,更細部規範家長的教育責任、參與校務的範圍與事務,對於學校志 工的規範亦有制度化,參與項目也更明確。研究發現國內學校志工組織發展,除了 受到國外學校志工實務經驗影響之外,亦受到近年來國內社會的極劇變遷,如社會 上多為小家庭結構、校園安全問題頻傳、社會犯罪比率升高,因而牽動家長的思維 與態度,學校在這樣的變遷之下更加顯得其教育的重要性(蔡美香,2014;徐語潔, 19. DOI:10.6814/NCCU202100446.

(28) 2016)。依據臺中市政府教育局 107 年度施政計畫顯示延長校園夜間開放時間、提 供市民休閒運動空間及增加學校與社區互動情誼為其中的施政目標與重點,目前 延長校園開放(係指彈性延長至夜間 7 時之後)之市立國小學校數計 187 所,佔市 立國小總校數之 82.61%,希冀學校實施校園開放可結合社區人力、家長與運動民 眾,成立校園安全巡邏志工隊,共同維護校園安全(台中市政府,2018)。 民眾期待教育環境改革,因此借助社區家長志工人力的支援是學校面對未來 環境挑戰的重要手段,現今台灣的國民中小學都會透過各種方式招募家長資源,隨 著社區民眾參與學校志工服務後,志工們亦從站在孩子身旁的旁觀轉為重要的直 接參與者(溫勇德,2015),協助學校推動輔助性事務,因此,學校志工團隊成了許. 政 治 大. 多學校幕後的支持者,並從志工奉獻服務的行動與價值中,為學生豎立行為楷模,. 立. 將無形的教育理念深深烙印在其中。. ‧ 國. 學. 彙整 1980 年代起學校志工組織的發展相關文獻資料,並參酌志願服務在國內. sit. a家長參與學校活動,多是利用母姐會、媽媽教室、 iv l C n 教學參觀日。 hengchi U. n. 萌芽期. 學校志工服務內容. er. 階段. io. 時間. Nat. 表 2-2 學校志願服務發展的時間軸一覽表. 1980 年前. 倡導期. y. ‧. 發展情形,歸納學校志工發展的時間軸如下表 2-2(林以鏇,2010;陳家昵,2016)。. 家長開始參與學校活動。. 1.1985 年起台北市推動家長定期參與活動,各縣 市跟進,建立家長志工組織初步雛型。. 1980 年至 1990 年. 2.1989 年台灣省中小學推動義工制度實施原則。 3.1990 年教育廳規定家義工協助交通導護工作。 1990 年至 2000 年. 2001 年後. 發展期. 法治期. 1.開始有系統、有計劃、有組織的運作方式。 2.1992 年各縣市舉行協助學校推展教育有功人員 表揚。 1.1999 年「教育基本法」第八條第三項家長有參與 學校教育事務之權利,家長依法參與學校正式組織。 20. DOI:10.6814/NCCU202100446.

(29) 2.2001 年頒布志願工作服務法家長委員會為法定 組織。 3.2006 年「國民教育階段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事務辦 法」。 4.學校志工團體:為半法定組織。 5.2010 年起各縣市相繼成立各級學校交通導護志 工隊設置要點。 資料來源:林以璇(2010);陳家昵(2016) 綜合上述,從台灣學校志工發展過程中,得知早期家長參與學校的活動,僅 是被動的參與母姐會、媽媽教室、教學參觀日與運動會等活動。隨著父母對子女. 政 治 大. 教育的重視、國人追求精神層面的滿足、利他主義的發展、志工制度法源依據的. 立. 確立等四項因素(徐語潔,2016),促成我國學校志工制度逐漸完善,然而隨著社. ‧ 國. 學. 會變遷及改革教育的需求,使得大眾對教育的期待越多,後來便陸續有許多學校. 不足。. ‧. 成立家長志工組織,協助學校推動教育事務、維護校園安全,並補足正式人員的. sit. y. Nat. io. er. 二、學校志工服務內容. al. 學校事務多元,志工的內容多樣化,涵蓋面廣,依各校的發展條件、特色課. n. iv n C 程、人力資源需求和推展的項目而有所不同。,呂朝賢(2002)更進一步指出,應 hengchi U 改變志工是節省成本,取代正職角色的觀念,而應視志工為:提供組織新的技術、 知識、觀念與創新能力,增加組織服務提供的型態與水準,能使組織在緊急或服務 高峰期中維持正常運作,減少專業人員庶務性工作,進而增進專業人員提供專業服 務之時間與品質。本研究綜合國內研究者對學校志工服務種類的分類(林文士, 2010;馮文彬,2010;蔡美香,2015;溫勇德,2015),但各學校仍依其實際狀況 及規模大小而有差異,研究者就隸屬處室進行分類,整理如下: (一)協助辦理教務工作:圖書室管理志工、說故事媽媽、辦理兒童讀書會、 協助擔任協同、補救教學、社團等活動。 21. DOI:10.6814/NCCU202100446.

(30) (二)協助辦理訓導工作:交通導護志工、善用家長資源,從事各項教育活動、 社團指導、成立社區守望相助組織、結合社區各商店成立愛心站,張貼愛心標 幟,提供學生安全之求助。 (三)協助辦理總務工作:改善學校學習環境、協助教學設備之檢修、維護改善 校園環境、加強綠美化及垃圾廢棄物處理。 (四)協助辦理輔導工作:辦理班級親師會、鼓勵及招募認輔志工預防中輟生。 由上可知學校志工服務地點以學校為主,提供的服務涵蓋教導、訓導、總務與 輔導等各處室相關業務,主要以生活適應、學習成長、環境設備整理等輔助性活動 為主,志工為師生提供直接或間接服務,服務也不限定在班級內,可擴大制班級外. 治 政 大 的事務,內容種類繁多,對學校校務的推展有相當大的助益。 立 ‧ 國. 學. 貳、學校志工相關研究. 我國學校志工在 1980 年代興起,但在當時並未受到重視,隨著這幾年親師. ‧. 合作、校園開啟、校園安全與教育改革相關議題的興起,如同 Swap(1993)所提. sit. y. Nat. 出的,家長的參與層次結構從保護模型開始,透過學校到家庭傳播和課程豐富的. n. al. 綜合國內外的研究,分析學校志工的情形如下:. Ch. engchi. er. io. 影響,轉向的夥伴關係模式的校園志願服務,學校志工逐漸受到各組織的重視,. i Un. v. 1. 就學生而言:提升學生的學業成績,透過學生與成人志工之間的互動關係 提高學生的社交技能與自尊(溫勇德,2015),也有研究發現學校輔導志 工會改善學生的行為,包括對學校及父母的態度(Caldarella et al.,2010; Hornby& Lafaele, 2011)。 2. 就社區民眾與家長而言: 增加職業發展機會、擴展他們的社交網絡,提高 他們的教學與培訓技能、個人滿意度 (Caldarella et al.,2010;林惠美,2010; 邱士豪,2011;黃汝珊,2013)、提高父母對自己教育的信心(Hornby& Lafaele,2011),若家長在學校開會或在學校做志願者則象徵他們高度重視 22. DOI:10.6814/NCCU202100446.

(31) 孩子的教育,增加了家長與學校的接觸(Stacer & Perrucci,2013;溫勇德, 2015)。國內也有研究發現有多位學校志工沒有孩子在服務的學校就讀,僅 是學校離家近和身體健康可以負荷,就為這個社會多奉獻一些心力(林惠 美,2010)。 3. 就學校而言:減輕教師在工作中與教學無關的工作量、使課程更豐富多樣 ( 溫 勇 德 , 2015) 、 改 善 家 長 與 教 師 的 關 係 與 學 校 氛 圍 (Hornby& Lafaele,2011)。 綜觀上述,志願服務的範圍以擴散到校園,服務的內容也多樣化,對學校、教. 政 治 大 志工的研究,多從志工組織觀點出發,聚焦在志工動機、工作滿足與組織承諾的關 立. 師、家長、社區民眾與學生而言,志願服務有其正面的功效。但近年關於國內學校. ‧ 國. 學. 聯(張美里,2015;賴佳氤,2011;林文士,2010;溫勇德,2015)、志願服務對 志工的正向影響(林惠美,2010;邱士豪,2011;黃汝珊,2013)。相關研究較少以. ‧. 學校婦女志工本身做為主體進行分析,缺乏探討學校婦女志工的多重角色、人力資. sit. y. Nat. 本、社會資本、生命歷程等因素對其志工經驗帶來的影響。故從政策角度來看,透. al. er. io. 過志願服務優化教育的過程,表明學校需要做出更大努力,將以上的因素納入考量,. v. n. 並關心其中的差異,以創造家長及社區民眾有更多機會參與學校志願服務的活動。. Ch. engchi. i Un. 23. DOI:10.6814/NCCU202100446.

(32) 第三節. 婦女參與志願服務之解釋觀點. Mueller(1975)認為美國志工人數逐年增長是因為個人被鼓勵幫助他人,另一 個原因是理性選擇,追求個人利益,志工雖為無酬工作,卻對將來就業有幫助,並 提升個人資本,因此參與志願服務為女性理性做的決定,並具備正向功能。 Norris&Inglehart(2006)也提到各國政府開始運用正式及非正式的志願服務人力,視 志願參與活動為累積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並緩和社會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引 自劉家勇、葉嘉嶽、楊千儀,2018)。而 Blau(1973)批判 Mueller 的研究缺乏性別觀 點,其認為女性被家庭和孩子限制了參與志工活動的機會,女性參與志工非理性選. 政 治 大 近來有學者提到女性的平均餘命較男性長,女性進入老年期後的社會參與時 立. 擇所能解釋的(引自沈恒伃,2008)。. ‧ 國. 學. 間也會較男性為長(劉家勇、葉嘉嶽、楊千儀,2018)。且以生命歷程的觀點來看, 在人生重大事件的選擇的差異,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會延續到生命歷程後期的社會. ‧. 參與模式(Hatch,2000)。藉由上述可說明學校婦女志工參與服務的行為,不僅與婦. sit. y. Nat. 女的多重角色有關,也與生命歷程各階段的決定、個人文化資本、人力資本及社會. io. al. n. 校婦女志工志願服務的經驗存在何種差異。. 壹、婦女的多重角色觀點. Ch. engchi. er. 資本相關,透過此部分的分析視角,我們可以瞭解不同生命歷程中,不同背景的學. i Un. v. 不同性別是否造成志願服務參與行為的影響?對於許多女性來說,志願服務是 她們作為妻子和母親的角色的自然延伸(Negrey,1993;林惠美,2010),她們在這些 服務組織中反映了她們在家中作為照顧者和家庭主婦的工作,並相信自己被社會 期望去關心他人的身心需求(Wilson,2000:227) 。因此,女性參與志工的比例通常 較男性為高,地方政府社會處(局)所轄志工參與情形來看,歷年來女性參與比例均 多於男性,以 2018 年為例,女性志工(199,522 人)多於男性(90,970 人),男女參與 志工的比例相差懸殊(衛福部,2018)。此外,性別的差異不僅對參與志願服務意願 帶來影響,也會影響服務內容,男性從事較多運動與職業相關的志願服務,女性則 24. DOI:10.6814/NCCU202100446.

(33) 較傾向於從事社會福利服務、教育、宗教以及藝術與文化(Musick & Wilson, 2008)。 女性期望透過參與服務的過程獲得深厚的友誼與社區的連結(林惠美,2010;邱士 豪,2011;黃汝珊,2013)。透過上述研究,我們瞭解婦女為志願服務的主要人力, 但相關研究缺乏探討婦女志工如何在妻子、母親、媳婦、照顧者、就業者等多重角 色之下,仍願意從事志願服務? 工作及收入與志願服務的關係,若依角色過度負荷理論(role overload theory), 工作和志願服務是不可兼顧的;但也有學者認為就業是社會整合和學習公民技能 的一種方式,反而可提高參與志願服務的機會(呂寶靜,2015)。針對家長參與學校 志工的現況,學者考量家長之收入相關變項進行研究,發現低收入戶或單親家庭的. 政 治 大. 模式使時間成為稀缺資源,難以配合學校的時間表(Stacer & Perrucci,2013);而當父. 立. 母雙方都工作時,其工作幾乎沒有彈性休假的時間來為學校服務,故在家庭和學校. ‧ 國. 學. 的時間可用性將會縮短(Hornby& Lafaele,2011 );學校若能配合志工服務時間,給. ‧. 予即時的回應及滿足個人的需求,則可以促使志工持續參與服務(蘇建倉,2015)。 因此,工作與收入對志願服務的影響並不是受工作時數的長短影響,而是視工作時. y. Nat. io. sit. 間的彈性而定(Wilson,2000)。. n. al. er. Carol(1996)將母職區分為母性(motherhood)和母職(mothering),母性指社會文. Ch. i Un. v. 化透過社會制度的運作,對婦女及其家庭關係定義,規範婦女扮演母職的角色與行. engchi. 為;母職則意旨婦女於生育及養育的生活經歷(潘淑滿,2005)。 「母職天生」的想法 使婦女為了陪伴孩子一起成長,寧可延後自己的生涯發展,並對婦女的未來生涯增 加許多不確定性(李宜芳,2011) ,且學者也提到就業母親之母職角色擠壓自我成長 的需求、社交與休閒時間(謝美娥,2009)。Griffith and Smith(2007)針對母職與志工 參與抱持批判性的觀點,其認為有時候母親不得不到孩子的學校從事志願服務,因 為一旦她們違反「栽培孩子在校表現優異」的母職論述,便會冒著被批評為自私媽 媽的風險,擔憂無法達成「好母親」 。 再者,照顧責任的多寡與就業,可能會影響婦女自願參與志願服務的時間長短, 25. DOI:10.6814/NCCU202100446.

(34) 且無論就業水平如何,在家務勞動上,女性花費的時間皆多於男性,故婦女的生活 很容易侷限在家庭私領域裡,與公領域的關聯則越來越少(林惠美,2010),此限制 了婦女的志願活動以及服務時間的可用性(Hook, 2004)。相關研究提到對全職的家 庭主婦而言,家務工作和照顧家中子女、老人的工作已耗盡其力氣與時間,要能擠 出時間實踐自我理想是相當困難的(林惠美,2010;Pandya,2016)。但也有學者發現 婦女志工參與志願服務的原因,主要與退出職場之後、時間允許的因素有關,且辭 職原因主要是家庭與工作無法兼顧(Stone,2007;沈恒伃,2008) 。 而在性別平等程度較高的國家,婦女有更多的選擇和機會去追求傳統上由男 性主導的活動,進而擴展女性活動,但在性別平等程度較低的國家,婦女加入服務. 政 治 大. 組織的可能性較低或實際上無法獲得(Wemlinger & Berlan, 2015)。學者 Pandya (2016). 立. 於印度研究退休的婦女發現當她們自傳統的照顧角色轉向公領域空間進行服務後,. ‧ 國. 學. 可以開始談論「我的時間」 (Me Time),不再以家人為主,就如 Douzina and. ‧. Faidra(2017)提到志願者不應該是依賴於家庭互惠和約束性的義務,志願服務的利 他主義表示選擇,其理念在公共空間已實現某種自治和賦權。. y. Nat. io. sit. 由於學校志工服務包羅萬象,像是說故事活動偏向於教育性服務、輔導室志工. n. al. er. 需要耐心關懷學生又偏向社會福利服務,本研究除了整體看待多重角色對婦女參. Ch. i Un. v. 與學校志工的影響之外,同為女性的她們,在選擇工作項目上是否有差異?學校婦. engchi. 女志工是如何在為人母、為人妻、為人媳婦、工作及志願服務者之間,扮演多重角 色並適應勝任呢?也為研究者所關心的。. 貳、生命歷程觀點(life course perspective ) 生命歷程理論起源於北美,Riley(1979)強調個體生命歷程的變化會改變其周 遭的社會文化環境,個人生命歷程老化過程深受社會環境影響,而新型態的生命歷 程亦會造成社會變遷。Elder 運用 Oakland Growth Study 長期性資料,嘗試著瞭解 1930 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情況下,所得大幅減少的生活世界對當時處於青少年期、 中年期的個體以及其家庭發展產生什麼影響,將其放在歷史脈絡中去理解這些變 26. DOI:10.6814/NCCU202100446.

(35) 化的軌跡及理由,進而確立了生命歷程理論的典範,Elder(1994)所提出的生命歷 程理論,主張個人的生命發展受個人決策(human agency in making choices) 、人際 連結(linked lives)、歷史與文化(location in time and place)、時機點(timing)四個要素 影響,說明如下: (一)個人決策:個人受社會環境、時間、社會網絡所影響,經常運用個人能力與喜好, 在各樣客觀環境限制下,尋找應對的方法,以上觀察亦可以算是個人理性計劃的結 果。 (二)人際連結:這是一個動態性的循環,個體依賴與環境中的互動,人與人的連結產 生人際網絡,而也會影響個人的生命歷程的規劃。. 政 治 大. (三)歷史與文化:個人在經歷歷史與文化中的不同事件而對生命歷程的影響。. 立. (四)時機點:相同的一件事在不同的時間下進行,往往對個人會有著不同的影響,. ‧ 國. 學. 每一個生命階段的轉變與銜接,勢必影響下一階的生命歷程。. ‧. 生命歷程意指是一種有「秩序」的人生,內含社會定義的事件和角色(Giele and Elder,1998),社會將人們的生命劃分成各種階段,而賦於階段任務並期待人們去完. y. Nat. io. sit. 成。根據 Kohil(2007)的三階段生命歷程觀點:青年-準備(preparation) 、成人. n. al. er. -活動(activity)和老人-退休(retirement) ,個人的生命歷程是由年輕時履行學. Ch. i Un. v. 習的任務,然後積極從事工作,然後發展穩定的關係、組織家庭、結婚和養兒育女,. engchi. 最後進入退休和依賴家庭成員的階段。個人生命歷程無可避免地與家庭及家庭成 員的生命歷程掛鉤,謹慎安排生命歷程,將促使個體從一個生命階段更好地過渡到 另一個階段(引自陳國康、段然、張宙橋,2015)。 對應不同的生命歷程,年輕志願者認為志願服務是他們的工作和照顧兒女責 任的延伸(Wilson&Musick,2008)、老年志工的時間自由支配高,投入服務的時間 比年輕志願者多(Willigen,2000)。另外,也有研究發現志願服務可以對老年人有益, 由於其生活中經常發生就業、伴侶和育兒角色上的損失,參與志願服務可以提高自 尊及促進社會化,免於角色喪失所引起的無力感和渺小感(Wilson&Musick,2008), 27. DOI:10.6814/NCCU202100446.

(36) 並彌補日子的空白(Nesteruk & Price, 2011;Pandya,2016)。 從生命歷程理論的角度來看,婦女擁有的資源、能力與機會是生命歷程前期、 中期累積的結果,面對退休、喪偶、照顧孫子女,以及承擔家庭照顧者角色的生命 經驗也不同,且未來女性面臨喪偶、獨居等心理衝擊的機率,更高於男性(劉家勇、 葉嘉嶽、楊千儀,2018)。國內研究發現婦女走出家庭,進入公民社會, 「照顧子女」 與「家務工作」成為她們參與志願服務的最大困難(邱連枝,2004),學者提到婦女 從進入婚姻關係至子女成年後,其社會關係從以丈夫為中心、配合孩子的需求,演 變至大幅度參與社區活動、擴展自己的社會網絡;婦女的私領域生活與角色受社會 規範約束也隨著生命歷程而漸漸縮小,開始規劃自己的生活願景(潘淑滿,2005)。. 政 治 大. 是故,女性的生命歷程是無法忽略其家庭而被單獨考慮的(吳采玲,2017) ,生命歷. 立. 程除了影響其開始從事志願服務的意願,可能也會影響其拒絕參與或中斷、停止志. ‧ 國. 學. 願服務(呂寶靜,2015)。. ‧. 綜觀上述,每個事件要素是環環相扣的,生命的歷程是連續性的,無法精確地 切割,其強調個體在情境中與時間互動的過程,個體在各個階段所扮演的角色具有. y. Nat. io. sit. 不同的含義。每位志工的生命歷程皆不相同,導致其擔任的志願者角色、有多少時. n. al. er. 間可以承諾服務,以及參與的志工組織類型皆產生差異。以婦女志工的生命歷程研. Ch. i Un. v. 究來看,透過過去研究發現性別、家庭、重大事件在婦女的生命歷程上有極大的影. engchi. 響力,尤其婦女在進入婚姻之後,經歷各種角色轉變及重大事件的挑戰,為了要符 合社會規範的好媽媽、好妻子、好媳婦,必須在不同身分兼做調適,可能有過犧牲 或退讓。學校婦女志工參與服務前後,她們的生命歷程有哪些故事呢?她們加入志 願服務團隊的時機點是什麼?她們的早期生命歷程、重大事件對其後期的生命有哪 些影響?她們的生命歷程與服務經驗之間的關係是什麼?研究者希冀從婦女早期的 經驗及所處的社會脈絡中,描繪出婦女選擇成為學校志工的生命歷程,以瞭解個別 因素與學校婦女志工參與行為的關係。. 28. DOI:10.6814/NCCU202100446.

(37) 參、個人文化資本、人力資本及社會資本觀點 Wilson(2000)將志願服務理論大致歸納為側重在個人層次或脈絡(context)層次 的解釋觀點,在個人層次方面,聚焦在個人特質和動機的分析;而在脈絡層次的解 釋觀點學者提到志工身分的獲取和擔任志工的機會是由個人文化資本、人力資本 和社會資本調節的,這會影響個體的志願服務能力。Wilson &Musick(2008)提出 了「資源模型」(resource model),說明志願服務具備三項基本要素,擔任志工為一 種利用人力資本的生產性工作,參與服務活動是需要社會資本的集體行為,且志工 必須具備文化資本以指導道德工作。Smith(1994)將志願服務現象概念化為「主. 政 治 大 受過教育且社會位置良好的人所參與,但具有較高社會經濟地位的人確實具有較 立 導地位模型」(dominant status model),這種機制並不意味著志願服務完全由富裕、. ‧ 國. 學. 高的志願服務參與率,且他們在許多服務單位中負責完成更有聲望和有意義的服 務內容(引自 Hustinx, Cnaan &Handy,2010)。以下研究者以個人文化資本、人力資本. ‧. 和社會資本觀點分別討論志願服務:. sit. y. Nat. 一、 個人文化資本(cultural capital). io. er. 聚焦在個人背景特質和動機的探討,說明個體從事志願服務是受到價值觀和. al. iv n C hengchi U (Wilson,2000),可透過家庭教育獲得,也可透過後天培養。故此派觀點可瞭解從事 n. 信念的影響,而價值觀與信念是深植於文化脈絡,如助人為快樂之本、社會責任,. 志願服務對學校婦女志工的意義。研究發現少數民族父母在其子女學校中的參與 程度低於白人父母,少數民族父母更願意在自己的家中與孩子互動,並表明少數民 族父母可能對孩子的學校感到不舒服或不熟悉(Hornby& Lafaele,2011),可見每個 族群對於志願服務的價值觀和道德意識存在差異。但也有學者提到志願服務對婦 女而言,具有培養親社會動機的教育功能,以其培養服務他人的價值觀 (Pandya,2016)。 二、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 志願服務是個體衡量成本和效益後理性選擇的行為結果,從此觀點出發,人 29. DOI:10.6814/NCCU202100446.

(38) 力資本中的教育、工作和收入的不同,參與志願服務的成本和效益也就有差異。服 務主要被理解為「無償工作」,志工將志願服務活動作為對其人力資本的投資 (Hustinx, Cnaan &Handy,2010),依據理性抉擇模式的說法,擁有愈多人力資本者, 愈可能去從事志願服務(Wilson,2000)。 從教育來說,學者在印度孟買市隨機抽樣了 1,023 名高素質的專業婦女(highly qualified professionally achieving woman),發現教育程度較高、職業生涯較好的婦 女退休後較傾向選擇一系列活動,包括繼續工作、參與志願服務、投入精神追求活 動和花時間執行家務,她們為家庭以外的領域做出更多貢獻;而教育程度較低的婦 女則傾向單一的選擇,像是照顧家人、處理家務、承擔家庭責任(Pandya,2016)。國. 政 治 大. 內學者以教育程度來觀察參與志願服務的原因,發現受訪者參與原因中的「貢獻能. 立. 力」 、 「助人與發揮愛心」 、 「學習與成長」 、 「與社會接觸」隨教育程度提昇而提高;. ‧ 國. 學. 認為參與志願服務是「打發時間」的人數比例,以「小學以下」及「大專以上」學. ‧. 歷者較高(劉弘煌,2008)。由此可知,教育不僅可提高自信,增加同理心,且能讓 人們具備較多的公民能力,故教育是志願服務參與的預測因子,但教育的重要性端. y. Nat. 志工,教育就不是如此重要(Wilson,2000)。. n. al. 三、 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 Ch. engchi. er. io. sit. 賴志願服務的類型而定,如提倡政策的志工必須具備識字能力,但從事社區服務的. i Un. v. 此觀點認為個體的社會資源,特別是社會網絡與志願服務參與的機會有關個 人擁有較密集的社會網絡或隸屬於較多團體成員的身份,有較多的可能投入志願 服務(Wilson,2000),像是研究發現常與鄰居接觸的人比偶爾與鄰居接觸的人更有可 能做志願者(Wilson& Son, 2018)。社會網絡成員中的社會連帶(social tie)易產生信任 關係,像是姊妹間互相邀請參加志願服團隊,服務信任關係讓人們較勇敢付出時間, 這也造成小團體比大型組織更容易招募到志工(呂寶靜,2015)。Musick 和 Wilson (2008)提到被問到是否要加入志願服務團隊的人更有可能做志工,由於社會網絡 強弱的關係,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可能被問到,故社會資本的利用將影響退休後參與 30. DOI:10.6814/NCCU202100446.

(39) 志願服務的規劃能否得到滿足(Price&Nesteruk,2010) 。國內研究發現客家婦女的 從屬地位,家庭角色限制,使客家婦女感受到她們的家庭責任甚至比閩南及外省女 性沈重,進而影響她們追求自我成長,延伸到社區生活的表現,影響了人際網絡、 社會網絡的經營,不利於客家婦女社會資本的累積(邱連枝,2004),而缺乏社會資 本的婦女,即較少有機會從社會經驗和社會參與中獲得的個人資源受益 (Pandya,2016)。 透過上述的解釋觀點,顯示婦女參與志願服務並非單一因素影響,而是多種原 因綜合的行為結果。婦女受到文化、多重角色、社會規範的影響,在價值信念上比 較傾向去參與志願服務、照顧他人。擁有較多的人力資本及社會資本的婦女,不論. 政 治 大. 是教育、工作、收入或是社會網絡,都裝備婦女更多的公民技能、經濟優勢、人際. 立. 關係,以利其志願服務的參與,她們為公領域做出更多貢獻。.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Un. v. 31. DOI:10.6814/NCCU202100446.

(40) 第四節 婦女參與志願服務之相關研究 壹、探討婦女參與志願服務的動機 依據 105 年全國首次的志願服務調查研究(衛福部,2017)顯示 55.6%的民眾參 加志願服務的主要動機為「行善助人」最高,「學習成長」有 40.4%居次,「廣結 善緣/提升人際關係」有 36.3%再次之,而「服務項目符合個人興趣」有 29.7%、 「學校服務學習需要時數」有 15.7%、「消遣休閒」有 15.2%、「領取志願服務證 及紀錄冊」及「增加升學/就業機會」各在 10%以下。. 政 治 大 如何才能吸引志工加入? 研究者認為動機是個人參與行為的基礎,也是志工參與 立 然而為什麼志工願意奉獻自己的時間服務他人?什麼因素會影響志工的參與?. ‧ 國. 學. 服務的驅動力(蘇建倉,2015)。隨著社會的變遷,志工參與志願服務的動機,會 因其個人過去成長的背景、累積的經驗、需求的滿足及當時所受到的刺激而有所. ‧. 不同,而任何一種行為,背後都藏著許多種不同的動機(馮文彬,2010)。是故我. sit. y. Nat. 們有必要對志工的參與動機加以探討,方能滿足志工的需求並予以適當的回饋,. io. al. n. 一、動機的定義. er. 進而吸引更多志工加入服務的行列。. Ch. engchi. i Un. v. 動機(motivation)是源於拉丁文 movere,是指引起個體活動及維持已引起的 活動,並導致該活動朝向某項目標的一種內在歷程(張春興,2013) ,而動機包含 了三個意涵,一是指原因、二是心理狀態、三則表示一種行為表現的反應(林以鏇, 2010) 。國內外研究者因為研究取向不同,對動機的定義也有所不同,茲將本研究 做為參考的動機定義整理如下表 2-3:. 32. DOI:10.6814/NCCU20210044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申請人應依個人專業及意願順序,至多可選填該批次 30 個校系 志願,所選志願應與申請人所學專業相同或相近。所選填志願 中,國立大學共可選填 10 個志願,每校至多選填

exegetes, retrospectively known as the Shan-chia and the Shan-wai. In this essay I argue that one especially useful way of coming to understand what was truly at stake in

between the roles of the individuals (private sector) and the public or government in the provision of social care and health services responsi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e.g.

conglomerates and religious bodies have to consult these high-level stipulations when they settle on their own constitutions. Worldly law developed in this way step by step. The

This study first explores the legal cases on the definition of wage from different agents, including administrative authorities, judicial authorities, and academic organizations..

In this thesis, we develop a multiple-level fault injection tool and verification flow in SystemC design platform.. The user can set the parameters of the fault injection

interview and AHP in order, it comes out that this research can describ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conomic recession and the investment intentions, and this will help the

As a result banks should be so proactive as if they are doing the marketing job to make their employees feel the importance of internal marketing, who can only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