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參與者

壹、研究場域 一、學校背景概況

我目前任教於臺北市立某國中,故以該國中為研究場域進行課程實施與研 究,全校總學生人數約五百人,約二十班左右,是所中小型學校,與同地區其他 學校相比,學生與班級數皆較少。由於少子化的因素,學校的班級數有逐年減少 之趨勢,從103 學年度到 107 學年度,已減少四個班級數。在學校環境與設備方 面,每班教室皆配有單槍投影機、布幕、教師可借用IPAD 供學生使用等,以利 於教師教學多媒體之運用

該校目前著重發展於國際教育、環境教育等以此發展多元的學校本位課程,

學校有多元的課程安排,例如:國際交流的計畫、國際教育課程、蝴蝶生態保育 課程、管樂團、合唱團、國際教育社之實施,該校致力於學生的多元發展,與韓 國之中學建立姊妹校,並多次互訪,同時也讓學生有機會出訪各國,如英國、越 南、韓國等。該校獲得臺北市教育局國中亮點計畫中七所亮點學校之一,學校行 政單位對於教師教學並不會加以干涉,且鼓勵教師教學多元化發展。

根據學校統計,多數學生家庭背景經濟狀況較其他市區學校弱勢,在學生表 現而言,學生學習動機較為低落,在學業表現上平均也較不如同區之鄰近國中,

但在課堂學習上學生普遍多可以配合老師上課教學,並不會有太逾矩的行為出 現,課堂表現與學習態度大致良好。

二、社會科教學現況

社會科課程,七年級每周一節,也因為只有一節,在課程進度與教學上,如 果還要處理班級秩序常規,會導致有趕課的情況發生,不利學生學習,因此課程 上多以講述教學法為主,老師完全掌握教學時間,以控制課程進度。

在社會科教師方面,各科皆由專業領域教師教授,並未有配課現象,分別有

36

歷史科正式教師兩位、地理科正式教師兩位與一位兼任教師、公民科有三位與一 位兼任教師,定期召開科內領域內的社群會議,討論教學相關事項與分享教學經 驗,並且配合發展共備課程。

三、參與研究班級

我任教七年級三個班級,每班約20 人,由於學生皆剛入學不久,但從期初 的觀察而論,C 班學生上課常有分心的情況,與教師的課堂互動也較不足,因此 選擇其中C 班作為深入研究對象,共十九人,女生九人,男生十人。

貳、研究參與者

一、研究者

我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研究生,大學畢業於國立東華大學 社會暨公共行政學系,雙主修中國語文學系,擁有國小教師證與國高中國文與公 民教師證。在教學經驗方面,曾於國小擔任課輔教師、代課教師。

在104 學年度實習,實習結束後繼續在同國中擔任代課、兼任教師,在國中 的教學資歷方面,僅實習半年之教學,且開始實習後,前兩個月在課堂觀課,真 正參與教學是在第二次學期評量後,並無完整學期教學經驗,因此教學經驗較 少,在教學時常感到教學能力的不足,無法有效的控制班級秩序,無法有效提升 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成效。

因此,希望透過有效教學的實施,以多元活化的教學方法,改善目前教學所 面臨到的學生學習動機低落的情況,並提升教學品質,增進自身教學能力與教學 專業知能,提供公民教學的創新的教學途徑。

在行動研究中,除了研究者本身的角色外同時兼具教師、觀察者等多重身 分,在不同身分角色的轉換中,若不注意角色間可能發生的衝突與影響將會對研 究結果造成干擾,以下對研究者所扮演的角色進行說明。

37

(一)教學方案設計者

研究者身為行動研究的教學方案設計者,已選定國中七年級第一冊課程做為 課程方案的發想,從課程目標、教科書、新聞與教學影片蒐集,並以共同備課之 模式,規劃整體的教學方案內容,同時針對教學方案執行時,對於所面臨的學生 學習問題、實際教學情況問題等進行方案改良與修正。在資料蒐集方面,透過系 統性的編碼與檔案設置,從參與學生、協同研究者的訪談、學生課程回饋單、課 程學習單以及我的教學反思筆記,反省教學過程,使得教學方案能夠更加完善。

(二)教學實務工作者

我身為教學實務工作的教師身分,同時作為本研究之教學方案執行者,在教 學的複雜歷程中,我將以教師教學經驗藉由有效教學的教學方案設計,在公民的 知識上引導學生學習,並且進行思考,透過有效教學提供的各種教學技巧,使學 生能夠相互的討論、交流,以瞭解同學彼此的想法,增加學生學習動機,使學生 能夠提升學習成效,以建立屬於公民科的有效教學之教學方案。

(三)研究觀察者

在教學方案的執行中,研究者除了扮演著執行者的角色,亦為研究的觀察 者。在行動研究中,研究者採用教師的課堂筆記,以記錄課堂觀察內容,例如:

學生學習情形、學生學習反應之情態與教師實施教學情形,進而形成反思筆記,

以反省自身的教學。同時邀請協同研究者提供教室觀察記錄,藉由有效教學觀察 表以觀察有效教學之實施,作為後續研究之用。在課堂中教師多須扮演決定者的 角色,在行動研究者,教師同時是研究者、觀察者與實施者,應此應注意研究倫 理,對於研究參與者的受教權、隱私權應是最重要之部分,不應為研究成果而違 反教育本質。

二、協同研究者(共備教師)

1.小菊教師

本研究邀請校內公民科教師,該教師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目

38

前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班研究生。具有六至七年年 資,教學經驗豐富,目前擔任學校的行政工作。

小菊老師由於過去在其他縣市任教,該校的學生學習動機嚴重不足,且學習 成就低落,在此情況下小菊老師也極欲發展能使引起學生學習動機的課程,因此 也曾經多次與我和薇琪老師參加教案比賽,並對於有效教學的研究感到興趣,希 望能夠藉由彼此的投入,改善目前的教學難題。

2.薇琪教師

本研究邀請校內公民教師作為有效教學課程的觀察者,並共同參與備課、教 學檢討。該具豐富教學經驗,也瞭解目前教學困境與教育趨勢,故與其參加多次 教案設計比賽,欲突破現今教學的框架,具有創新教學思維。

在教學經歷方面,具有近十年教學年資並有多年的行政經驗,目前是臺北市 社會學習領域輔導團團員,由於臺北市輔導團目前發展共備課程,因此對於共備 課程之運作相當熟悉,多次於輔導團、校內外公開授課並實施共備研習。

在教學研究方面,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現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博士班研究生,曾參與教育部補助師 資培育之大學精進師資素質計畫中推動與設計差異化教學課程,目前正參與國教 院十二年國教國中公民科課程新模組之開發設計。目前擔任學校之行政工作,規 劃過許多校內國際教育的計畫,並且實施校內國際教育課程,擔任國際教育社講 師等等。

在有效教學設計方面,我與薇琪老師曾多次參與有效教學之教案設計比賽 設,並獲得多次全國性教案比賽佳績。經過多次的有效教學教案設計與課程的實 施,我與協同研究者瞭解到有效教學的重要性,因此我在提出邀請加入有效教學 之行動研究後,即欣然的答應擔任協同研究者的角色,希望可以透過研究發展公 民科之有效教學。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