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 、 、研究對象 、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壹 壹

壹、 、 、 、研究現場的描述 研究現場的描述 研究現場的描述 研究現場的描述

本研究以研究者目前服務之學校為研究場域,行動研究的地點是在研究者上 課的班級教室。進行試探性研究時,研究對象是自己的班級學生,因為是與研究 者朝夕相處的本班學生,在教學的進行與指導上更有默契、也更得心應手。

五年七班,也就是研究者任教的班級,位於大門進來第一棟教室的三樓,到 操場升旗時,須經過穿廊、第二棟教室。學生上體育課時,則需提早三分鐘以上 整隊到操場,才能準時上課。因為離操場遠,學生上課不會受喧鬧聲的干擾。

教室的設備日漸齊全,書櫃、置物櫃、電視機、電腦、影音光碟機、CD 錄放 音機都有定位。本班班書達 800 本左右,每月還有本校圖書館巡迴書、鄉圖書館 巡迴書可供閱讀。在國語課等課堂上查資料,或用電腦,或找書本,都相當方便,

充實了學生的語文學習環境。

研究者對學生座位編排隨時做調整(如附錄四)。在異質性分組的座位中,

資質較佳者有機會暢所欲言;其次者得到啟發,有進步表現;資質較不好的學生,

由聆聽同儕發表、討論,與研究者追蹤提問並促進其發表的補救教學中,也有相 當程度的領會。

貳 貳 貳

貳、 、 、研究對象 、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

就學童身心發展的特質觀之,高年級學童先備知識較豐富,比較能表達自己 的想法,利於進行晤談,且因認知發展程度較高,比較能接受結構性教學內容,

進步的空間較大。所以本行動研究以高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為研究者任教之班級,以下將分別說明:一、研究對象之簡述;

二、研究對象之語文學習背景;三、研究對象的學習態度。

一一一

一、、、研究對象之簡述、研究對象之簡述研究對象之簡述 研究對象之簡述

五年七班共 30 位學生,其中男生有 15 名,女生有 15 名。班級的組成是按 學業成績採 S 型之常態編班。家長職業以工、商為主,雙薪家庭居多。

女生表現文靜,下課時常聚在一起閱讀班書;聆聽課程結束,也常繼續熱烈 討論著。多數男生比較好動,喜歡打球,但是上課時則表現活潑,踴躍發表,增 添了聆聽課堂上的快樂氣氛,而且在聆聽之後的小組討論中,常有驚人的創見。

二二二

二、、、研究對象之語文學習背景、研究對象之語文學習背景研究對象之語文學習背景 研究對象之語文學習背景

理解是學習的基礎。學生理解了知識,才能融會貫通、消化吸收,並產生學 習遷移,從而對其它科目的學習產生助益。為了讓學生有豐富的語文知識背景,

加強文化刺激,研究者透過以下的活動引導學生一齊深耕語文學習園地。

(一)本國語文教學

本班國語科教材之教學流程如下:上課前,請學生寫生字語詞簿、查字典、

瀏覽課文、寫「課文提問單」作為家庭作業。課堂上研究者教學的順序為課文形 式深究、內容深究、引導佳句的發現、修辭指導、講解本課佳句的句型與應用,

最後再指定課後作業,如國語習作與造句等,並於下一節國語課檢討與指導。

(二)經驗分享與說故事

星期一早上八點開始的「教師晨會」時間,熱心家長到班上主持晨光活動。

除了說故事,也朗讀研究者挑選的國語日報文章,再讓學生們發表、討論,最後 學生將此經驗分享或故事心得記載於聯絡簿的心情園地。在心情園地中,研究者 加以回應與鼓勵,期盼能藉此加強學生的組織與發表能力,並豐富其先備知識。

(三)閱讀筆記

王明通(2003)提到,李賀以「錦囊妙計」捕捉靈感的故事,也就是,「賀 旦日出,騎弱馬,從小奚奴,背古錦囊,遇所得投囊中。」提醒學生,說話與作 文的靈感都來自於敏銳的觀察、認真的閱讀、用心的思考等。如果能將靈感與心 得記錄下來,並反覆閱讀、咀嚼,就能激發創意、有新的體會。所以,研究者指 導學生利用早修及課餘時間閱讀並做筆記,研究者則每天抽十位學生批改、回 應,並將優良作品請學生打電腦編入班刊中,以利分享與啟發更多的靈感。

(四)作文教學

此為學校規定的「命題作文」,主題為戶外教學、運動會等學校舉辦的活動,

或以重要節慶、課文單元為主的內容,一般規定的字數為 400~500 字。研究者在 課堂上先引導學生發表相關經驗、修辭技巧後,再各自寫作。批改方式與順序為:

同學互評、學生自評、教師批改。研究者除了眉批的作文指導外並做文末總評,

對學生所表現的觀念、態度加以回應或鼓勵。

(五)朗讀唐詩

五年七班所屬的班群是由三個班級組成。經三位導師篩選、編訂《唐詩精 選》,送請廠商裝訂成冊後,三個班級的學生每人一冊。本班在國語科上課前或 科任老師未到教室時,由唐詩小老師領讀,每週選一節彈性課做總複習。

三三三

三、、、研究對象的學習態度之說明、研究對象的學習態度之說明研究對象的學習態度之說明 研究對象的學習態度之說明

學習態度直接影響學習成效。研究者除了課前先引導學習動機,激發學習興 趣,並且在課堂上隨時留意學生在學習態度方面的表現。

由於有些學生放學後即上安親班,學校上的課程在補習班又得上一次,學生

上課容易覺得無聊,久而久之,有些學生養成課堂上漫不經心的學習態度,以及 稍微「風吹草動」就分心的習慣。研究者覺察後,除了在課堂上分組討論外增加 全班「腦力激盪」時間,以提振精神、激發創意思考,增加學習成效。

在研究者的班級,上課時大約三分之ㄧ的學生踴躍發言,三分之ㄧ需指名才 發言,也有些學生比較容易分心,須特別留意並隨時以提問督促其專注聆聽。尤 其是班上大約五位學生課堂上所回答的常離題或故意搞笑,需及時給予機會教 育、適時糾正與提醒,以免破壞學習氣氛。

小結小結小結 小結

研究者對教學現場感到滿意,對所教導的學生則有莫大的期許,期許學生在 課堂上有良好的學習態度,能維持高度的學習動機、集中注意、管理自己的表現 之外,希望透過行動研究,探究有效的教學策略,協助學生建構優質的學習策略,

進而熟練之。使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轉變為積極、主動、有方法,以提升學習成效。

本行動研究採嵌入式教學(embedded instruction),在國語課程中實施以概念 構圖做筆記的聆聽策略,藉以達到以下的效果:

一、維持學習動機、集中注意、管理自己的表現。

二、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不干擾別人學習,且能專注學習、拒絕分心。

三、幫助學生學習「如何學習」、明白所學習知識的架構與內容以增進理解和記 憶。

四、激發學生創意、批判的獨立思考之能力。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本研究依據行動研究的原理與方法,進行研究設計。。。。本節首先說明採用行動 研究的理由及研究架構,其次則呈現研究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