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小高年級國語課程實施聆聽策略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概念構圖做筆記為教學主要模式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國小高年級國語課程實施聆聽策略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概念構圖做筆記為教學主要模式"

Copied!
18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

語文教育碩士學位暑期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語文教育碩士學位暑期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語文教育碩士學位暑期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語文教育碩士學位暑期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

馬行誼

馬行誼

馬行誼

馬行誼

博士

博士

博士

博士

國小高年級國語課程實施聆聽策略教學之行動研究

國小高年級國語課程實施聆聽策略教學之行動研究

國小高年級國語課程實施聆聽策略教學之行動研究

國小高年級國語課程實施聆聽策略教學之行動研究

-

---以概念構圖做筆記為教學主要模式

以概念構圖做筆記為教學主要模式

以概念構圖做筆記為教學主要模式

以概念構圖做筆記為教學主要模式

研究生

研究生

研究生

研究生

楊芬香

楊芬香

楊芬香

楊芬香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一月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一月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一月

中華民國九十六年十一月

(2)

回首忙碌又充實的研究所求學生涯,以及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論文撰寫過 程,此時,終要劃下句點了,心中真是百感交集。於論文付梓之際,特別要對曾經 提供指導與協助的師長、同學及親友們致上最深摯的崇敬與感謝之意。 首先感謝指導教授馬行誼博士的提攜引導,對於論文的架構、寫作技巧的指 導。感謝論文口試委員黃盛雄教授、王木榮教授細心審查、指導論文,在研究理論 與實務上悉心引導、釐清研究問題的焦點,並給予具體且寶貴的建議。 尤其要感謝任職學校的蔡校長、余主任、惠美師、乃悅師、燕芬師、世君師、 吉亨師、玉嬌師、宜君師等多位好同仁,經常為我加油打氣。感謝可愛的學生們, 你們深具創意與認真的學習態度,使老師在行動研究的過程中,得以滿懷信心與熱 誠的探究並研發有效的策略教學,你們功不可沒,老師也深深以你們為榮。 最要感謝的是爸爸、媽媽、公公、婆婆,有您們的鼓勵與支持,才有今天的我。 感謝培章的全力支持與配合、協助,雖然你常說不要見外、不要客氣,我在此時此 刻還是要說:真心謝謝你,有你真好。 最可愛的是兩個孩子-璽惠、大瑋,四個暑假中你們天天陪媽媽上學-媽媽上課, 你們到圖書館自修,回家的途中,我們輪流開車,暢談當天的收穫,其樂無比。璽 惠還常幫媽媽借東海大學相關的書籍,謝謝璽惠、如軒、亭吟幫我校稿,媽媽深深 感到有這麼可愛的孩子真是幸福。 祝福曾關心我的所有師長與親友,更要祝福就讀輔仁大學日文研究所的女兒學 有所成,祝福兒子考上心中理想的研究所。 最後,還是要謝謝所有關心、支持和協助我的所有的人,願將這份得來不易的 成果與您們分享,我愛您們,謝謝您們。

楊芬香 謹誌

(3)

本研究旨在進行以填空式概念構圖做筆記的教學模式,探討學生在語文聆聽 表現、後設認知、聆聽理解的表現,並探討聆聽策略的實驗教學對於學生在學習 興趣與聆聽表現上的影響。研究者係採行動研究方法,研究對象為台中縣某一所 國小五年級學童。 研究者蒐集與選擇適合學生興趣與能力的聆聽文本,設計成聆聽教學策略的 實施工具。經過實驗教學後,由學生上課時表現專注的聆聽態度和書寫學習單的 完整內容,發現本研究對於提升學童的聆聽能力有其正面效果,而且對中、低語 文能力學童尤其顯著。 茲將研究所得之結論,敘述如下: 一、概念構圖做筆記的聆聽策略教學,能使學生專注聽講、正確摘錄重點。 二、概念構圖做筆記的聆聽策略教學,能使學生聆聽時興致高昂,而且能幫助理 解所聆聽的內容與增進記憶、有效學習。 三、以概念構圖做筆記的聆聽策略教學,達到語文聆聽指標、落實九年一貫基本 能力的發展,如:使學生能「注意聽、聽得正確、聽出重點」,並且練習「仔 細聆聽與歸納要點」。 四、概念構圖做筆記的聆聽策略教學中,填空式概念構圖學習單,能在聽講前引 導學生思考、預測聆聽內容,使學習更為積極而有效。 五、聆聽策略教學的「故事重述」,提供學生重組與建構意義的完整脈絡。 六、聆聽策略教學中的「心得分享」,提供學生打開思考的窗口。 研究者針對上述研究結果加以討論外,並提出建議,以作為教師教學應用及學 者未來研究的參考。 關鍵詞 關鍵詞關鍵詞 關鍵詞:策略教學、行動研究、概念構圖、做筆記

(4)

The Effects of Filling Key Words in Concept Mapping

on Listening Instruction Strategies

for Fifth and Sixth Grade Pupils

Fen-Siang Yang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action research wa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filling key words in concept mapping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listening ability for fifth and sixth grade pupils, and to explore possible improvement for elementary school instruction.

The teaching material wa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ability and interests of pupils. After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there were positive effects as to the filling key words in concept mapping. There were especially high effects for pupils who were of intermediate and low level of language ability. Generally speaking, the effects are as follows:

1. As for pupils, concept mapping could prompt the pupils’ ability in listening. These abilities were “abstracting correctly”, “narrating fluently what being heard”.

2. The pupils could have more confidence about sharing their opinions.

3. Owing to concentrating on listening, pupils eager to predict the result of a story. 4. After browsing concept mapping and the outline of the whole story, pupils will be more interested in what they are about to hear.

5. It is much easier for pupils to fill in the key words in concept mapping than to take notes. During listening pupils behave themselves and learn with joy.

Finally, based upon the findings of this action research, there are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s, the plans for listening disciplines, and the guidance for cognition and affection. Furthermore, som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re also included in discussion.

Key Words: action research concept mapping note taking

(5)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

--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4 第四節 重要名詞釋義 --- 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7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

--

--- 9

第一節 語文聆聽的定義、歷程和聆聽的重要性 --- 9 第二節 國語聆聽教學策略與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關係--- 21 第三節 聆聽教學的相關理論 --- 32 第四節 「概念構圖」與「做筆記」的相關概念--- 40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研究方法與設計

研究方法與設計

研究方法與設計

--- 56

第一節 研究者的經歷與研究理念 --- 56 第二節 研究現場與研究對象 --- 58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 62 第四節 研究過程與研究設計--- 65 第五節 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 88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

研究結果與討論

---

94 第一節 實施行動方案的歷程與討論 --- 94 第二節 實施正式研究的歷程與省思 --- 99 第三節 研究過程中的省思--- 111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

(6)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11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 117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 119

錄--- 126

圖 2-1 聆聽能力的結構要素分析圖 --- 10 圖 2-2 語文聆聽能力的十二項要素 --- 10 圖 2-3 聆聽能力分析圖 --- 11 圖 2-4 HURIER 模式 --- 13 圖 2-5 在學校中四種重疊使用的語言表現--- 18 圖 2-6 溝通時聆聽者的責任 --- 19 圖 2-7 國語文指標系統架構圖 --- 29 圖 2-8 訊息處理心理歷程圖 --- 41 圖 2-9 階層構圖的理解模式 --- 44 圖 2-10 蛛網圖--- 43 圖 2-11 鎖鏈構圖 --- 44 圖 2-12 魚骨圖-------- 44 圖 2-13 關鍵字的串聯筆記--- 45 圖 2-14 <院子裡的悄悄話>概括式筆記 --- 46 圖 2-15<院子裡的悄悄話>提綱式筆記 --- 46 圖 2-16 <賣火柴的小女孩>對比式筆記 --- 47 圖 3-1 研究架構圖 --- 63 圖 3-2 研究過程 --- 65

(7)

圖 3-4 資料蒐集的來源圖 --- 88 圖 附2-1 聆聽策略教學活動流程圖 --- 132

表 2-1 近年來國外學者對聆聽歷程的看法 --- 14 表 2-2 十大基本能力、課程目標與聆聽能力指標--- 24 表 2-3 <院子裡的悄悄話>表格式筆記 --- 47 表 2-4 聽講指南--- 54 表 3-1 教學活動設計(蓮娜的故事)--- 75 表 3-2 教學活動設計(鬼嚇鬼)--- 78 表 3-3 教學活動設計(模仿貓)--- 82 表 附 1-1 特殊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128 表 附 1-2 試探性研究資料蒐集來源一覽表--- 130 表 附 2-1 聆聽教材與教學活動設計--- 131

(8)

附錄 一 試探性研究的實施--- 126 附錄 二 試探性研究的教學方案設計 --- 131 附錄 三 試探性研究的實驗教學檢討與省思 --- 135 附錄 四 五年七班座位表 (調整前、後)--- 139 附錄 五 班級交流道 --- 140 附錄 六 行動研究方案一:建構聆聽策略---141 附錄 七 五年七班聆聽規則--- 144 附錄 八 語文領域-聆聽 自我檢核紀錄表(一)(二)--- 145 附錄 九 建議家長親子對話以建立孩子良好聆聽態度 --- 147 附錄 十 聆聽態度問卷整理與省思--- 149 附錄十一 聆聽策略教學活動紀錄 --- 153 附錄十二 聆聽策略教學照片集錦--- 155 附錄十三 行動研究方案二:故事聆聽學習單--- 156 附錄十四「鬼嚇鬼」-聆聽文本 --- 158 附錄十五 行動方案之三:概念構圖學習單 --- 159 附錄十六 「模仿貓」聆聽文本--- 161 附錄十七 行動方案之四:填空式概念構圖學習單--- 163 附錄十八 聆聽課程回饋問卷--- 164 附錄十九 訪問大綱(一)(二)--- 166 附錄二十 正式研究聆聽教材--- 168 附錄二十一 概念構圖聆聽學習單--- 171 附錄二十二 給孩子們的信 --- 172

(9)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一章 緒論

緒論

緒論

緒論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研究動機

語言是人類溝通思想、表達情感、並藉以學習與思考的工具(Kleech & Richardson,1990)。它包括口語語言、書面語言及符號語言。從文化發展的歷史來看, 人類的語言是先有口語語言,然後才有書面語言的文字;從個人語文行為的發展歷 程來看,也是先學口語然後再學習文字(張春興、林清山,1989)。但事實上,我 們運用閱讀、寫作、說話等語言技巧之前,聆聽就已經帶領我們探索這個世界了 (Lundsteen,1979),而閱讀、寫作、說話等語言能力,也直接或間接由聆聽學習而 來(Wolvin & Coakley,1985)。根據統計,每個人所得到的知識、訊息,80%來自於 聆 聽 ( 引 自 Kilpatrick,1985), 從 學 習 的 角 度 來 看 , 聆 聽 具 有 關 鍵 性 的 影 響 力 (Carlisle,1989),可見,聆聽是「最常用到,也是最重要的語言技巧」。 從語言溝通的觀點來看,「聽」屬於接收性語言,「說」則屬於表達性語言(洪 月女譯, 1998)。成功溝通的主要因素是願意聆聽,因為有效的溝通開始於聆聽,而 非說話(Brownell, 1996)。Lundsteen(1989)更提到: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最基本 的需求是了解和被了解,而了解別人最佳的方法是聆聽。 由上可知,聆聽是學習與溝通的基礎,但是,一般的研究顯示,學校的語文教 學在閱讀方面的比重是 52%、寫作為 30%,說話教學占 10%,聆聽教學卻不到 8% 的比重(Rankin,1926)。長久以來國內的語文教學重視「讀」、「寫」,輕忽「聽」、「說」, 這種現象,便嚴重影響了語言發展以及思維能力的基礎(戴寶雲,1995)。。根據 Steil。。 (1998)估計,在許多傳統班級中,學生超過 70%的課堂時間是在聽講,多數的教 師卻很少花時間教導聆聽策略,使他們的學習更具成效。Steil 認為,一般人在聽講 時大都是無效率的聽眾,因為在聽過 10 分鐘的口頭報告後,大部份的聽眾所聽到、

(10)

並理解及記住的,只有所聽講內容的ㄧ半。在接下來的 48 小時內,他們甚至會忘 掉另外的 25%。換句話說,除非人們發展更有效率的聽講技巧,否則,大多數的人 只能記住他們所聆聽內容的 1/4(郭俊賢、陳淑惠譯,1998)。在國內,我們也常在 課堂上發現沒專注上課的學生,有的學生容易分心,有的「自得其樂」的看窗外, 更有學生在課本上隨意塗鴉,或是看似抬頭挺胸,眼睛看著黑板,卻一問三不知等 情況。這種情況不但發生在研究者的班級中,相信也是許多教學現場上普遍存在的 聆聽問題,因此啟動研究者探究「聆聽策略」的動機。 部分國外研究也指出:雖然一般人花在聆聽的時間,比起閱讀、寫作、說話合 計所花的時間還要多 (Rankin,1926;Wilt,1950) ,但是,單就透過聆聽所學習的成 果,卻令人憂心。呂宗昕(2006)提到,學生一天在學校上課的時間幾乎長達 8、9 個小時,回到家看書的時間可能只有 2、3 個小時。以短時間的溫習,消化長時間 的上課內容是一件非常吃力的工作。在現今的教育型態下,學生面對如此繁複的學 習負荷,若上課時有良好的聆聽態度、技巧和方法,便可立即了解重點、幫助記憶, 從而增強學習成效。因此,研究者認為,在學習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有優質的 聆聽策略,以收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年來,有不少學者專家提倡,把學習策略納入課程的一部份,教導學生「學 習如何學習」。而由 Novak (1984) 等人所發展出來的「概念構圖」(concept mapping) 正是知識建構的工具,同時也被認為是有效的教學、學習策略與評量工具。因為它 可以有效的監控學習歷程,又屬於後設認知 (metacognitive)策略或工具(Mintzes, Wandersee & Novak, 1997),所以,研究者擬以概念構圖做筆記作為聆聽策略,進行 行動研究。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的語文學習領域(國語文)的基本理念與課程目標,強調 培養學生聽、說、讀、寫、作的基本能力。課程綱要中除了特別揭示聆聽的重要性, 並具體的規範了聆聽分段能力指標中的態度、技巧、方法(教育部,2000)。近年

(11)

來,國語聆聽教學漸漸受到不少國內學者專家(馬行誼,1997;徐敏榮,2001;龔 淑芬,1999)的重視,在立論方面愈來愈多,但是「聆聽教學活動」的實務探討和 實證研究等方面較為不足。 基於上述原因,本研究的動機是在教育改革、課程鬆綁的背景下,對語文聆聽 教學進行行動研究,嘗試將「聆聽策略」融入國語科教學活動中,透過「以概念構 圖做筆記」設計聆聽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專注的聆聽,藉以提升學生的聆聽 興趣與成效。

(12)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的研究動機,研究者針對國語科課程內容的特色,參考相關文獻,蒐 集與選擇適合國小高年級學童聆聽訓練的文章,設計概念構圖作為聆聽策略教學與 聆聽能力訓練的實施工具,讓學生實地接受「以概念構圖做筆記為聆聽策略」的課 程與訓練,探究實際教學歷程。具體言之,本研究的目的如下: 一、瞭解實施以概念構圖做筆記的聆聽策略教學時,學生的語文聆聽表現。 二、瞭解並探討學生接受以概念構圖做筆記為聆聽策略教學的態度與反應。 三、瞭解教師在以概念構圖做筆記的聆聽策略教學中,可能產生的困難。 四、提供教師從事語文方面,聆聽教學與聆聽研究的建議與參考。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研究問題

根據以上的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討的問題為: 一、探究在實際教學情境中,實施以概念構圖做筆記聆聽策略教學時,學生語文聆 聽的學習表現? 二、探討以「概念構圖」做筆記作為聆聽策略的教學時,學生學習的態度與反應如 何? 三、瞭解教師在以「概念構圖」做筆記為聆聽策略的教學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困難 為何?如何克服?

(13)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第四節 重要名詞釋義

重要名詞釋義

重要名詞釋義

重要名詞釋義

本研究所涉及的重要名詞定義如下: 一 一一 一、、、、策略教學策略教學策略教學 策略教學 「策略」(strategy)是個人為達成某特定目標,所採取一系列有計畫的方法和 行動。換言之,策略是一種有意識的、具體的、整體性的計畫,可以應用在不同的 文章和處理不同的工作(Dole, 1991)。策略教學是教師教學時,為求達到教學目標 所採用的教學取向,而非特別限定的某種教學方法(張春興,1996)。 本研究中的聆聽策略教學是在引導學生討論與建構正確的聆聽準則後,先聆聽 故事文本,再以概念構圖做筆記。聆聽策略教學的目標,是透過此聆聽策略教學, 期使學生能在課堂上,對於教師的教學,能專注且有效的聆聽。在教學過程中,研 究者除了指導學生聆聽的態度與禮貌-保持安靜、兩眼凝視說話者,不隨意干擾教 學流程,忽略影響聆聽的不利因素,更引導學生透過聆聽故事、以概念構圖做筆記、 複述內容、寫心得,使學生能積極的專注聆聽。藉此,培養學童良好的聆聽態度, 把握聆聽的技巧與方法,能歸納並掌握聆聽內容的重點。 二 二二 二、、、、行動研究行動研究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 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是指實務工作者在實際的工作情境中,根據實務 活動所面對的實際問題進行研究,並且研擬解決問題的途徑與策略,再付諸實際行 動。也就是教師立於教育的職場,從本身出發,並觸及學習的理論,將教育的理論 與實踐做了緊密的融合,並根據自己實務活動中所遭遇的問題,進行研究、採取行 動,以解決問題,此即為教育之行動研究(溫明麗、黃乃熒,2002)。 本研究中,教師即研究者,將「行動」與「研究」合而為一。對教學現場中學 生的聆聽問題,經由文獻探討、探究學童聆聽的相關問題、審慎監控自己的教學、

(14)

發展教學設計並配合聆聽策略,研擬解決問題的對策與途徑,並付諸實際一連串的 「教學行動」與「研究」,以改善教育的專業實踐與提升教學成效。

三 三三

三、、、、概念構圖概念構圖概念構圖 概念構圖

「概念構圖(concept mapping)」是由 Novak(1984)等學者所發展出來建構知 識的工具,使用概念圖示來表徵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階層連結關係,以具體呈現知識 的內容結構。在教學方面,透過教材的分析、概括、歸納、提煉,把學習內容的主 要概念與重點有系統的加以分析,並聯結其中的脈絡關係,運用文字與圖形,具體 並簡明扼要的呈現內容結構圖。教師把學生即將學習的主要概念提示出來,引導學 生使之與既有的舊概念結合,就更有助於學生的學習(林清山,1991)。 本研究所使用的「以概念構圖做筆記」是採取填空式,除了降低學生聆聽時做 筆記的難度、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並促使學生更積極、更專注的聆聽,以鷹架 (scaffolding)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系統、有組織的記憶聆聽內容,且易於和舊 經驗相比較、對照,而有新的見解。 四 四四 四、、、、做做做筆記做筆記筆記筆記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做筆記(note-taking)」是增進記憶的有利工具。因為 在做筆記的過程,學生處於主動聆聽的角色,所以對記憶內容的脈絡更能專注的掌 握,印象就更深刻,日後回憶也比較容易(徐敏榮,2001)。做筆記的方式通常被 認為是一份清單或一份大綱,其實筆記也可以寫成概念構圖或其他圖表(Tompkins & Hoskisson, 1995)。 本研究中「做筆記」的流程如下: (一)聆聽前,學童先從概念構圖的學習單中所提示的線索,預測故事情節。 (二)開始專注聆聽、用心思考,以掌握聆聽重點、記錄重要「概念」。

(15)

(三)在複述中以自己的語言做全部聆聽內容的詮釋。 (四)寫下心得。 藉「概念構圖筆記」,除了訓練與培養學生主動聆聽的習慣與態度,並透過自 己所做的筆記可以反覆思考、加以深入理解、分析、評價,進而建構新見解。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 一一 一、、、、研究範圍研究範圍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 本研究所進行的聆聽策略教學,是針對聽力正常的學童。由於是教育行動研 究,研究者即教學者本身,研究現場為研究者所任教的學校,研究的共同參與者為 台中縣陽光國民小學(化名)五年七班 30 位學生。 本研究的範圍,主要探究「國小高年級國語課程實施以概念構圖做筆記為聆聽 策略」教學活動的歷程,及所面臨的困難、問題與限制,並檢視學生對於以「概念 構圖做筆記為聆聽策略教學活動」的表現,進而探討以此為聆聽策略教學活動中, 對學生聆聽態度、聆聽技巧與聆聽效率的影響。 二 二二 二、、、、研究限制研究限制研究限制 研究限制 本研究為教學行動研究,所重視的是研究者在教學現場對實際問題的瞭解與解 決。對於研究限制分為以下三個方面作敘述: (一)時間方面 由於研究者擔任班級導師,須同時忙於教學及班務處理,時間有限,而且,在 此行動研究所進行的兩個階段中,第一階段的試探性研究僅有一個學期(95 學年度 上學期)。第二階段呈現的正式研究,也只有論文寫作前的將近兩個學期(95 學年

(16)

度下學期、96 學年的上個學期),時間並不充裕。 (二)研究工具方面 此行動研究,是研究者新的嘗試。在行動研究的過程中,對於資料處理、研究 方法的選擇與修正,大部分是研究者的想法,不免有粗糙或不夠周延之處。 (三)樣本方面 研究對象為研究者所任教的學生,既無抽樣也無控制組的對照安排。 對於針對特定教學情境、特定研究對象,以有限時間著手進行的行動研究,雖 然這寶貴的教學經驗可以提供其他教學現場教師進行聆聽教學時的參考,但自然不 宜作過度的推論,這也是研究的限制。

(17)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文獻探討

本研究為「「「「國小高年級國語課程實施聆聽策略教學之行動研究國小高年級國語課程實施聆聽策略教學之行動研究國小高年級國語課程實施聆聽策略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概念國小高年級國語課程實施聆聽策略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概念以概念以概念 構圖 構圖 構圖 構圖做做做做筆記為教學主要模式筆記為教學主要模式筆記為教學主要模式」筆記為教學主要模式」」」。為了對本研究做充分地準備與研究,以掌 握研究主題與方向,因此針對以下的四個部份做文獻探討:第一、語文聆 聽的定義、歷程和聆聽的重要性;第二、國語聆聽教學與九年一貫課程綱 要的關係;第三、聆聽教學的相關理論;第四、「概念構圖」與「做筆記」 的相關概念。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語文聆聽的定義

語文聆聽的定義

語文聆聽的定義

語文聆聽的定義、

、歷程和聆聽的重要性

歷程和聆聽的重要性

歷程和聆聽的重要性

歷程和聆聽的重要性

聆聽(listening)的成效遠遠勝過於聽(hear),因為所謂的聆聽,除 了聽到聲音,還包括聽懂、猜測說話者的意圖、有自己的想法、觸類旁通, 並以之作為思考、溝通的基礎,以及成為學習知識的媒介(Carlisle,1989)。 因此,教師要指導聆聽之前必須先瞭解聆聽的定義、歷程及其重要性,以 利於教學的設計與掌握。接著,研究者將針對國內外學者對聆聽的定義、 歷程和重要性所提出的相關文獻進行探討。

壹、

、語文聆聽的定義

語文聆聽的定義

語文聆聽的定義

語文聆聽的定義:

一般說來,聆聽的存在是為了學習與溝通。具有良好的聆聽能力就具 有學習與溝通的優勢,而要提升聆聽能力,就必須深入了解聆聽的定義。 根據韋氏辭典的定義,聆聽是指:耳朵接收聲音,並用心思考。國內 外學者對於聆聽結構要素、聆聽技巧也提出相關研究:

(18)

聆聽能力

聆聽能力

聆聽能力

聆聽能力

一 一一 一、、、、聆聽能力的結構要素聆聽能力的結構要素聆聽能力的結構要素 聆聽能力的結構要素 趙鏡中(1999)指出聆聽能力的結構要素,並加以分析,如圖 2-1。 聽覺 感知 接納訊息 記憶 理解 聽 理解 組織 思考內容 推理 運用 評價 圖 2-1 聆聽能力的結構要素分析圖(趙鏡中,1999) 由上圖可知,聆聽所具備的基本能力有二:一為準確的接納訊息,經由 感知,得以記憶;二為對所接納訊息內容的思考,因理解、組織而能加以推理、 評價,而後在適當時機運用。 二 二二 二、、、、聆聽能力的要素聆聽能力的要素聆聽能力的要素 聆聽能力的要素 龔淑芬(2002)依據聽話過程的相關理論及實際教學經驗,分析並整理語文 聆聽能力的要素,如圖 2-2。 圖 2-2 語文聆聽能力的十二項要素(龔淑芬,2002) 聽的專注力 聽的記憶力 聽的模仿力 聽的持續力 聽的靈敏度 聽的精確度 聽的理解力 聽的猜測力 聽的辨別力 聽的想像力 聽的聯結力 聽的綜合力

(19)

龔淑芬(1999)提到聆聽能力是指:透過聽覺接收他人的口頭語言,並加以 記憶、分析與理解的能力。聆聽不只聽取聲音,是以自我的價值觀、社會觀的聽, 以整個人格的聽,再分析、思考、組織與批判,以增強認知、判斷、思考的能力。 龔淑芬 (2002) 又指出,有效率的聆聽涵蓋以上的十二要素。在聆聽的過程中, 需先有專注的態度,持續的保持精確、靈敏地接受訊息,並以同理心的態度,並 綜合其它相關的能力,如猜測、想像、辨別等能力用心思考,力求完整理解與記 憶。 三 三三 三、、、、聆聽能力涵蓋三個技巧聆聽能力涵蓋三個技巧聆聽能力涵蓋三個技巧 聆聽能力涵蓋三個技巧 國外學者 Rost (1991)提到,聆聽能力涵蓋了三個技巧:感知技巧(perception skills)、分析技巧(analysis skills)和綜合技巧(synthesis skills),三者統稱之為 「聆聽能力」,如圖 2-3 所示。 圖 2-3 聆聽能力分析圖(Rost,1991)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聆聽」除了聽取內容的語言線索,需同時參酌說話者 的神情、音調與當時的氣氛等非語言的線索,並根據背景知識(對內容、形式上 我們所知道的)、上下文意(脈絡訊息)去建構意義。所以,成功的聆聽,即涵 蓋了感知、分析、綜合的三個技巧。 感知技巧 分析技巧 綜合技巧 區辨聲音 識別文法上的文句 聯結語言和其他線索 識字 識別上下文意 利用背景知識 聆聽能力

(20)

四 四四 四、、、、聆聽的四個取向聆聽的四個取向聆聽的四個取向 聆聽的四個取向 Rost (2002) 參考歷年來研究者對聆聽的定義後,提出了四個取向: (ㄧ)接收性的(receptive):接收到說話者實際所表達的內容。 1.聆聽意指掌握說話者所表達的內容。 2.聆聽意指對說話者的訊息解碼。 3.聆聽意指接收來自說話者印象、思想、想像、信念、態度及情緒轉換的 部分意義。 (二)建構性的(constructive):能建構並呈現意義。 1.聆聽意指發現說話者所表達的事物中有趣的部份。 2.聆聽意指重建說話者訊息中和自己有關的部份。 3.聆聽意指注意到何者未說。 (三)合作性的(collaborative):和說話者妥協後產生意義並回應。 1.聆聽意指回應說話者說話的內容。 2.聆聽意指和說話者的價值觀及所分享的訊息之間妥協的過程。 3.聆聽意指當某些觀念清晰而可接受時,聆聽者對說話者加以回應的歷程。 (四)轉換性的(transformative):透過參與、想像和移情創造意義。 1.聆聽意指建立說話者和聆聽者的聯繫。 2.聆聽意指重視說話者的動機。 3.聆聽意指傳達溝通的完成。 綜觀以上國內外學者對聆聽的分析可知,「聆聽」所具備的基本能力除了 專注的接收口語訊息,更包含了主動的內在抽象思考的過程。Devine (1978) 也認 為,「聆聽」的特殊技巧與「思考」的相關技巧息息相關。另外,至聖先師孔子 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可見,在學習與聆聽的

(21)

過程中,「思考」的重要。所以,「聆聽」不是被動的接受聽覺刺激,而是積極的 注意訊息、主動的思考與創造性的理解,進而建構自己的意義,並增強認知、判 斷、組織及構思的能力。

貳、

、聆聽的歷程

聆聽的歷程

聆聽的歷程

聆聽的歷程

教師為確保學生正確而有效的聆聽,必須先用心探究聆聽的歷程,再循序漸 進地引導,以收其成效。 Brownell(1996)指出聆聽包括可觀察的行為和心智的過程,其中涵蓋了六 個 要 素 : 聽 ( Hear ); 了 解 ( Understanding ); 記 憶 ( Remembering ); 詮 釋 (Interpreting);評價(Evaluating);回應(Responding)。上述六個要素雖然各 自獨立,但是彼此相關聯,上下一貫,前後相承,交互影響並成一系統,稱為 「HURIER 模式」以圖2-4表示之。 圖 2-4 HURIER模式(Brownell,1996) 詮釋 I 了解 U 評價 E j 記 憶 R 聽 H 回應 R 組織的角色 態度 先前的經驗 價值觀 偏見

(22)

聽(H)、了解(U)、記憶(R)、詮釋(I)、評價(E)和回應(R),此六要 素在聆聽的整個歷程中,受組織的角色、態度、先前的經驗、價值觀和偏見的影 響。由「HURIER 模式」,可以了解,成功而有效的聆聽涵蓋以下的歷程:確切 的「聽」到對方說的話、能真正「了解」並掌握重點、「記得」所有相關的重要 訊息,並且不受情緒影響,能深入思考,以正確「詮釋」說話者的個人及文化觀 點,加上理智分析說話者的動機、期望與需求,再「評價」資訊的意義,最後根 據特別情況,理智調整認知,做出最合宜的「回應」。 根據此 HURIER 模式,在語文聆聽教學中,教師可藉由提問、請學生複述、 討論和發表,以引導學童貫徹由「聽」以致於「了解」、「記憶」、「詮釋」、「評價」 並能「回應」的確切聆聽歷程,再經由全班師生分享與討論的建構教學過程中, 阻絕偏見的發生並修正某些不正確的價值觀。 除此,持續有很多國內外的學者,對聆聽的歷程提出各種說法。研究者將之 整理並列表如下(表2-1): 表2-1 近年來國外學者對聆聽歷程的看法一覽表 研究者 研究者研究者 研究者 時間時間時間時間 聆聽的歷程聆聽的歷程 聆聽的歷程聆聽的歷程 Russell 1979 專注於所聽到的訊息,並加以回應的過程。 Wolff, Marsnik, Tacey和Nichols 1983 對於對方的言論加以選擇、組織,產生自己的觀 點,並加以評價和回應。 Wolvin 和 Coakley 1985 聆聽的過程是接收、注意和定義。 Lundsteen 1989 包含:接收(receiving);注意(focusing); 參與(attending);區辨(discriminating);意義化 (assigning meaning);監控(monitoring);回憶 (remembering);對聽覺訊息的回應(responding to auditory messages)。

Jalongo 1991 包括了:感知(sensing);詮釋(interpreting);評 價(evaluating);回應(responding)。

Brent 和 Anderson 1993 專心的聽、思考訊息並提問,藉以得到完整的見 聞和知識。

(23)

綜合以上學者的觀點可知,教師在課堂上要求學生「不要說話,安靜聽著!」 是不夠的,因為「聽」(hear)只是聆聽過程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理解」。而 正確、有效的聆聽理解需摒除偏見,如果太情緒化或預設立場就無法接收說話者 正確、全部的內容,因此,好的聆聽者在聆聽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兩點(Lundsteen, 1979): 一、持續的自我監控(continuous self-monitoring); 二、對說話者給予建設性的回饋(constructive feedback)。 因此,在語文聆聽的教學中,要提供學生充分的聆聽經驗,使其有豐富的先 備知識幫助理解。傳達訊息時,要先引起學生的聆聽動機、指引學生聆聽的目的, 以提高學生的專注力。在課堂上,要給予學生討論或回應的機會,以幫助學童能 正確而有效的主動聆聽,並藉由溝通,摒除偏見。除此,引導學生做筆記,使學 生在聆聽的過程中能持續的自我監控、主動的理解聆聽內容,在詮釋聆聽的意義 時能積極探索、察言觀色的分析與理智的批判,並適時的給予合宜的回應。 而 Engraffia(1999)分析 35 位教師們、72 位學生們聆聽的問卷調查及溝通 專家的聆聽定義指出,一個優質的聆聽者所具備的特質如下: 一、綜合 35 位教師們的問卷調查後,指出優質的聆聽者有以下的特質: 1.聽,並能複述說話者的言論; 2.聚焦於說話者(眼神接觸); 3.能跟隨指示; 4.理解並正確回應; 5.區辨出重要的相關訊息; 6.能釋義並統整訊息; 7.判斷並評價對方所說的話。

(24)

二、綜合 72 位學生們的問卷調查,一個優質的聆聽者的特質: 1.注意; 2.眼睛看著說話者,聽懂時要點頭回應; 3.不隨便說話或插嘴; 4.得到好成績; 5.花時間聽聽相關的言論; 6.能跟隨指示; 7.不分心、不玩玩具; 8.聽得很用心; 9.了解並記得對方所說的話; 10.能提問。 三、溝通專家對聆聽下的定義是,有了聽覺後,對刺激產生的互動。也就是說, 先聽到聲音,再轉換為訊息,並與先前的經驗比對、作用,透過「聽的能力」加 以理解。 綜合以上的理論,可見,一般談聆聽,比較重視「將聲音詮釋為意義」的歷 程,也就是說,聆聽者接收到訊息後,伴隨著聽覺上的感受、氣氛的察覺,與接 受的訊息互動,並和以往的經驗、自己的傾聽目的、價值觀等聯結,在大腦中審 慎思考並加以詮釋(理解、會意)的一連串認知過程。所以,成功的聆聽是聽者 專注且理智的致力於「將聲音轉化為意義」的主動歷程。

參、

、聆聽的重要性

聆聽的重要性

聆聽的重要性:

聆聽的重要性

聆聽是孩子所擁有的第一個語言能力,它直接或間接地提供了其它語言技巧 的發展基礎、提升說、讀、寫能力。茲將聆聽的重要性之相關文獻分別整理如下:

(25)

一、

、聆聽是最早獲得的語言能力

聆聽是最早獲得的語言能力

聆聽是最早獲得的語言能力

聆聽是最早獲得的語言能力

一些國外的學者,如 Thomas 等新生兒專家研究,指出嬰兒在出生前若有人 對他讀書、唱歌和聊天,那麼他在語文智慧的發展上會有所領先(引自郭俊賢譯, 1998)。其他學者也有相關的論點,茲分述如下: (一) Lundsteen(1979)指出,嬰兒使用聆聽來學習並產生語言,所以聆聽 是孩子所認識的第一個語言模式,它提供了其它語言技巧的基礎。 (二)Tompkins 和 Hoskisson(1995)也認為聆聽之所以重要,是因為聆聽 是最早獲得的語言能力。 (三)Marinac 與 Ozanne(1999)透過收集並分析 2 歲到 4 歲半幼兒尚未成 熟的語料,其中包括隨意回答問題的內容、對問題可能性的理由、及問題中語意 的可能性。從這些語料中驗證了:早期對接收性語言的理解是日後發展完整口語 理解能力的基礎,這也說明了接收性語言理解的重要。

二、

、聆聽是學習的基礎

聆聽是學習的基礎

聆聽是學習的基礎

聆聽是學習的基礎

對於聽得見的人來說,人類的聲音提供了對其它語言技巧的啟蒙。茲就國內 外學者對這方面的見解,整理如下:

(一)根據統計,每個人所知道的知識、訊息,80%得自於聆聽(引自 Kilpatrick,1985),因此,要能有效率的學習,必須要先成為良好的聆聽者。 (二)Wilt 發現小學生一天之中,57.5%的時間花在教室的活動,而 54% 用 來聽老師講解。Lundsteen(1979)更指出,聆聽在語言發展(聽、說、讀、寫) 中最為根本,在現實的生活情境、教學現況中,聆聽是所有語言模式的基礎:應 先大量的「聽」,再學「說」、「讀」、「寫」。(如下圖 2-5)

(26)

讀 寫 圖 2-5 在學校中四種重疊使用的語言表現(引自 Lundsteen,1979) (三)Wolvin 與 Coakley(1985)指出對於學生的學習,聆聽老師講課的時 間比率相當多,而且藉著聆聽學生學到更多的語言技巧,再經由說、讀、寫,獲 得其它的知識,所以聆聽是學生認知與學習的基礎。 (四)Hansen(1987)也指出讀、寫計畫始於聆聽,而聆聽更將此計畫緊緊 扣在一起。 (五)馬行誼 (1997) 指出,聆聽除了是語文學習的基礎,也是其它學科的 學習工具。國內學者也認為,聆聽的教學不僅在鍛鍊語文的技巧上、對其它學科 的學習、甚至在人際溝通、社會化、問題解決等方面,也有相當程度的關聯。

三、

、聆聽是溝通的基礎

聆聽是溝通的基礎

聆聽是溝通的基礎

聆聽是溝通的基礎

人類的溝通主要經由兩種語言:沉默的語言(聆聽)與公開的語言(說話)。 沉默的語言是公開的語言的基礎,後者必須以前者為媒介,才能被了解,溝通時 急於表達的成效永遠無法勝過聆聽(Keller,1984)。針對「聆聽是溝通的基礎」, 學者提到相關的論點如下: (一)Plattor(1987)提到,聆聽提供了良好溝通的重要因素。 (二)龔淑芬(2004)也認為聆聽可以了解別人言行的真正意涵,也可以掌 握準確的訊息,達到全面溝通。 聽 說

(27)

(三)Brownell(1996)指出,懂得聽比會說話更有效。有效率的溝通開始 於願意「聆聽」的選擇與誠意,而不是「說話」。以圖 2-5 表示如下: 圖 2-6 溝通時聆聽者的責任(Brownell,1996)

四、

、聆聽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聆聽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聆聽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聆聽豐富了我們的生活

Geigle(1966)提到,透過「聆聽」,可以得到大部分的資訊、建立態度與觀 點、得到樂趣,可見,聆聽豐富了日常平淡的生活。 Owens(1992)提到,學齡階段是語言發展中最具創造力的時期、也是語言 發展的黃金時段。當學生入學後,所從事的活動由家庭擴大到學校,同儕的相處 豐富其生活的意涵,並且啟動溝通與學習的動機與興趣,所以,學齡階段是學童 語言發展中最關鍵的時期。 綜上所論,學生在學校專注聆聽可以強化課業的學習、得到大量的資訊,也 學會做事的方法與待人處世之道。在溝通方面,能專注、真誠聆聽對方的聲音、 了解對方的用心與感受等,就能搭起友誼的橋樑、增進人際關係。藉專注聆聽, 用心思考、辨別是非與比較得失,就能建立正確的態度與觀點。此外,在戲劇、 演講、歌唱等活動中,由聆聽可得到生活中更大的樂趣。凡此種種,都顯示了聆 聽的重要性。 100 80 60 40 20 0 聆聽能力 說話能力 無效的溝通 有效的溝通 20%說話 80%聆聽

(28)

肆、

、本節結語

本節結語

本節結語:

本節結語

許多文獻報告指出,聽覺理解不良的孩子,會伴隨著其它的學習障礙,這些 都歸因於無法有效的處理口語中的訊息(Jeannene,1998,引自朱穆桂,2002)。 由於任何一個學習領域的教與學都必須使用語文,因此語文能力的良窳直接 影響各領域的學習效果(陸又新,2001),而且,一個人若沒有良好的語文能力, 那麼所有的思維、溝通、學習等活動,都會受到嚴重的阻礙,也會間接影響其它 能力的成長與發展(魏金財、黃聲儀,2000)。 指導學生「有效的聆聽」,必先了解聆聽的定義與歷程,根據這些理論循序 漸進的指導積極、有效的聆聽;其次,須了解聽、說、讀、寫四種能力構成了語 文能力的整體,四種能力相互滲透、緊密聯繫、互相作用,也相輔相成。所以, 教師具有聆聽方面的完備理論基礎,並採行優質聆聽的教與學、提供豐富的語文 學習環境,就能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全面提升,幫助學習遷移,提升其它學科的 學習能力。 在國小高年級階段,學童已有豐富的先備知識,足以理解大量的口語訊息, 而且又值語言發展中最具創造力的時期、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時刻。在國語課程 的教學中「以概念構圖做筆記」的聆聽策略訓練,可以敦促、引導學生主動、積 極聆聽。而藉著「做筆記」,更能專心聆聽,並將學習內容透過思考、組織、詮 釋、回應等,納入長期記憶,使語文學習更具意義也更有效率,並產生學習遷移, 有助於其它學科的領悟與吸收,對於認知、學習、溝通等,都有莫大的助益。

(29)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國語聆聽

國語聆聽

國語聆聽策略

國語聆聽

策略

策略教學與

策略

教學與九年一貫課程

教學與

教學與

九年一貫課程

九年一貫課程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綱要

綱要

綱要的關係

的關係

的關係

的關係

面對資訊發達、科技進步、國際關係密切的新世紀,為了國家發展的需求及 因應社會的期待,教育部於 87 年 9 月 3 日公佈「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綱 要」(以下簡稱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並於 90 學年度正式實施。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特別強調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這是因為知識必須統 整在生活變化的脈絡中,才能成為培養學生基本能力的工具,所以,此課程理念 注重知識的實用性,故強調培養學生「帶著走的基本能力」(林清江,1998)。教 育部於「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明定各學習領域的基本理念、各學力指標與十 大基本能力。以下將分別說明:壹、九年一貫課程的內涵與特色;貳、國語文學 習領域的基本理念;参、九年一貫分段能力指標與聆聽策略教學;肆、國語聆聽 教學的實施要點;伍、本節結語。

壹、

、九年一貫課程

九年一貫課程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九年一貫課程

綱要

綱要

綱要的

的重要

重要

重要

重要內

內容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強調「教學創新,九年一貫」,將傳統的分科教學改為語 文、健康與體育、數學、社會、藝術與人文、自然與生活科技與綜合活動七大學 習領域的合科教學。在課程設計上強調應以學生為主體,以生活經驗為重心,培 養現代國民所需的十大基本能力,其內容如下: 一、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二、欣賞、表現與創新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四、表達、溝通與分享 五、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30)

七、規劃、組織與實踐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主旨在培養學生十大基本能力,而「基本能力」是隨 時可以拿來用的,是一種類化、應用的能力(黃炳煌,1999)。由於「聆聽能力」 是生活中學習與溝通等的基礎,所以研究者想透過「以概念構圖做筆記」的聆聽 策略教學,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做到持續而專注的聆聽,以提升學童的聆聽成效, 並獲得學習上的成就感,進而培養學生積極聆聽的習慣、懂得聆聽的技巧與方 法。凡此一系列有系統的聆聽策略教學,即根據語文領域聆聽能力指標,也就是 落實了「培養學生帶著走的能力」,符合「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主旨。

貳、

、國語文學習領域的基本理念

國語文學習領域的基本理念

國語文學習領域的基本理念

國語文學習領域的基本理念

語文學習領域,主要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靈活運用語文的能力,透過六大語 文領域指標,即:注音符號應用能力、聆聽能力、說話能力、識字與寫字能力, 培養良好的聽、說、讀、寫等基本能力,用以表達情意,陶冶性情,啟發心智, 解決問題。國語文學習領域的基本理念依據課程綱要,大約可分為以下六個向度: 一、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靈活運用本國語言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聽、說、讀、寫、作的基本能力,並在日常生活中靈活 運用,充分表達情意。 三、培養學生有效應用語文的能力,以從事思考、理解、推理、協調、討論、欣 賞、創作,以解決問題。

(31)

四、培養學生應用語文學習其他領域的能力,擴充生活經驗,拓展多元視野,面 對國際思潮。 五、激發廣泛閱讀的興趣,提升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以體認中華文化的精髓。 六、引導學生利用工具書,結合資訊網路,藉以增進語文學習的廣度與深度, 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 以往的國民小學國語課程標準(1975,1993)具體的將課程目標分為「說、 讀、寫、作」,「聆聽」教學僅併入「說話」教學的範疇中。而八十七年公佈、九 十學年度正式實施的「課程綱要」的「語文學習領域」中,「國語文」學習領域 的基本理念第二條的部分,特別強調應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基 本能力(教育部,2000)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將「聽」由「說話」教學的範疇中抽離,與「說」、「讀」、 「寫」、「作」並列,可見當今教育對「聆聽能力」的重視。本研究將參考以下的 語文領域聆聽分段能力指標,著手研究「聆聽策略」教學,並針對此略作說明。

(32)

参、

、九年一貫

九年一貫

九年一貫分段能力指標與

九年一貫

分段能力指標與

分段能力指標與

分段能力指標與聆聽

聆聽策

聆聽

聆聽

策略

略教學

教學

教學

教學

研究者針對以下的「十大基本能力」、「分段能力指標」研擬「聆聽策略教學」, 茲將列表陳述基本能力與指標再說明「聆聽策略教學」: 表 2-2 十大基本能力、分段能力指標與聆聽策略教學 學力指標

聆聽能力

聆聽能力

聆聽能力

聆聽能力

基本 能力 課程 目標 聆聽能力 指標項目 第二階段 (4~6 年級) ㄧ、瞭解自我 與 發展潛能 應用語言文字, 激發個人潛力, 發展學習空間。 B-2-2-1 1.能聽出重點(方法) 二、欣賞、表 現與創新 培養語文創作之 興趣,並提升欣 賞及評價文學作 品之能力。 B-2-1-2 B-2-2-2 B-2-3-3 1.養成隨時樂於聆聽不同媒材的習 慣。(態度) 2.能在聆聽過程中,系統歸納他人 發表之內容。(方法) 3.能聽出他人優美的表達技巧。(技巧) 三、生涯規劃 與 終身學習 具備語文學習的 自學能力,奠定 終 身 學 習 的 基 礎。 B-2-2-3 B-2-2-3 B-2-3-3 1.能發展仔細聆聽與歸納要點的能 力。(方法) 2.能隨時在聆聽不同媒材時,從中 獲取有用的資訊。(方法) 3.能聽出他人優美的表達技巧(方法)。 四、表達溝通 與 分享 應 用 語 言 文 字 表 達 情 意 , 分 享 經 驗,溝通見解。 B-2-2-4 1.能在聆聽過程中感受說話者的情 緒。(方法)

(33)

五、尊重關懷 與 團隊合作 透過語文互動, 因應環境,適當 應對進退。 B-2-1-5 B-2-2-5 1.能讓對方充分表達意見。(態度) 2.在聆聽過程中,以適當的表情和肢 體動作回應對方。(態度) 六、文化學習 與 國際瞭解 透過語文學習,體 認中華文化,並認 識 不 同 族 群 及 外 國之文化習俗。 B-2-2-6 1.能透過媒體,認識中華文化, 並擴充文化視野。(方法) 七、規劃組織 與 實踐 應用語言文字 研擬計畫,及有 效執行。 B-2-2-6 1.能簡要歸納聆聽的內容。(方法) 八、運用科技 與 資訊 結合語文與科技 資訊,提升學習 效果,擴充學習 領域。 B-2-2-8 B-2-2-8 1.能結合科技資訊,提升聆聽的速度 與記憶能力,加速學習效果。(方法) 2.能具備聆聽不同媒材的能力。 (方法) 九、主動探索 與 研究 培養探索語文的 興趣,並養成主 動學習語文的態 度。 B-3-3-9 B-3-1-9 1.思考所聽到話語的修辭技巧,並 練習應用。(技巧) 2.養成主動聆聽、探索學習的能力。 (態度) 十、獨立思考 與 解決問題 應用語文獨立思 考,解決問題。 B-2-2-10 B-2-2-10 1.能正確記取聆聽內容的細節與要 點。(方法) 2.能從聆聽中,思考如何解決問題。 (方法)

(34)

一 一一 一、、、、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瞭解自我與發展潛能 聆聽能力指標是以培養基本能力與達成課程目標為前提。聆聽策略旨在開拓 學生學習空間、激發其自我潛能,以培養積極聆聽的習慣。 基於鷹架教學理論,研究者示範並指導學童「以概念構圖做筆記」,逐步漸 進的學習到「注意聽、聽得正確」、「聽出重點」。並引導學生在聆聽時,能確實 的同步思考、按部就班記下重點,並經由一系列的引導與練習,培養「積極聆聽」 的習慣。 二 二二 二、、、、欣賞欣賞欣賞、欣賞、、表現與創新、表現與創新表現與創新表現與創新 為提升欣賞、評價與創作文學作品之能力,在聆聽策略教學中,指導學童於 故事朗讀的氣氛中能掌握重點、有系統的歸納他人所發表的內容,並學習聽出文 章中的抑揚頓挫、優美的表達技巧、賞析故事中的感人情節。 三 三三 三、、、、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 學童在聆聽策略教學中,練習「仔細聆聽與歸納要點」的能力。藉由了解聆 聽要領,得到趣味與成就感,以培養聆賞興趣,進而能「隨時聆聽不同媒材,從 中獲取有用的資訊」,以提升語文學習的自學能力,培養欣賞文學與藝術創作的 樂趣,奠定學童終身學習及終身運用、終身欣賞語文的興趣與能力。 四 四四 四、、、、表達表達表達、表達、、溝通與分享、溝通與分享溝通與分享溝通與分享 為達成課程目標與培養基本能力,使學生能「應用語言文字,表達情意,分 享經驗,溝通見解」,在聆聽策略教學中,指導學童「以概念構圖做筆記」,引導 學生專注聆聽、用心思考、理解對方所表達的內容和觀點。以充分掌握對方所表 達的情緒,而為日後生活中能溝通彼此見解的基礎。

(35)

五 五五 五、、、、尊重尊重尊重、尊重、、關懷與團隊合作、關懷與團隊合作關懷與團隊合作關懷與團隊合作 為「增進團隊合作、培養尊重關懷」的基本能力,在聆聽策略教學中,指導 學童發展「以姿態、表情等與對方互動」的態度,使「對方充分表達意見」,再 以「適當的表情和肢體動作」回應對方。藉此聆聽策略,教導學童尊重、關懷對 方,並透過語文互動,因應情況,適當表達應對進退的禮儀。 六 六六 六、、、、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文化學習與國際了解 為達到課程目標,培養基本能力,使學童能沉浸在博大精深與溫馨感人的「本 土、中華與國外」文化情懷之文學作品中,增進「文化學習與國際瞭解」的基本 能力,在「以概念構圖做筆記」聆聽策略教學中,尋找並提供相關聆聽教材,期 許能啟發學童的學習興趣、擴充文化視野、開拓了寬廣的胸襟。 七 七七 七、、、、規劃規劃規劃、規劃、、組織與實踐、組織與實踐組織與實踐組織與實踐 為使學生具備「規劃組織與實踐」的基本能力,在聆聽策略教學中,持續「以 概念構圖做筆記」的訓練,期能發展「簡要歸納聆聽內容」的能力,並經由觀摩、 欣賞其他同學的筆記,以強化歸納與組織的能力,使學生學習「應用語言文字以 研擬計畫」並貫徹「有效執行」。 八 八八 八、、、、運用科技與資訊運用科技與資訊運用科技與資訊 運用科技與資訊 為發揮「運用科技與資訊」的基本能力,在聆聽策略教學中,引導學生「故 事結構要素」:1.主角和主角特質;2.情境;3.主要問題或衝突;4.事情經果;5. 故事結局;6.主角反應(王瓊珠,2004)。學童懂得方法,產生興趣,就能結合科 技資訊,以增加聆賞機會,提升聆聽的速度與記憶能力,加速學習的效果。

(36)

九 九九 九、、、、主動探索與研究主動探索與研究主動探索與研究 主動探索與研究 為達到擁有「主動探索與研究」的基本能力指標,在聆聽策略教學中,指導 學童從所聆聽的故事文本中學習豐富的詞彙與美妙的修辭技巧。學童透過「思考 所聽到話語的修辭技巧」,加以「練習應用」,除了得到樂趣,也擁有成就感,藉 此並養成「主動聆聽、探索學習的能力」。 十 十十 十、、、、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 為了使學童漸漸具備「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在「以概念構圖 做筆記」聆聽策略教學中,學童藉由「做筆記」、「討論」、「複述」,「記取細節與 要點」引導學童專注思考和同步思考,以達到「正確記取聆聽內容的細節與要 點」、「能從聆聽中,啟發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聆聽分段能力指標。 研究者「以概念構圖做筆記」的聆聽策略教學中,聆聽文本的選擇,優先考 量學童的能力與興趣,以學童最喜歡的故事文本為題材,正可以提升學童問題解 決的成功率。而且「做筆記」不是被動聽講、也不是枯坐教室、單向吸收知識的 填鴨式的教學,而是從做中學,透過學童主動參與、思考、組織、詮釋,最後以 自己的話語重新呈現。

Vaughn,Gersten,和 Chard(2000)綜合美國特殊教育辦公室(the Office of Special Education)和國立學習障礙研究中心(the National Center for Learning Disabilities)長期的研究,發現對學習障礙學生重要的教學原則之ㄧ是控制作業 的難度,維持學生高成功率的學習(王瓊珠,2004)。另外, Clay(1993)也認 為最好讓孩子有 90% - 95% 的成功率,如此孩子才能游刃有餘來監控自己的理 解。本行動研究正符合「控制作業難度」及「提高學生學習的成功率」之要旨。

(37)

肆、

、國語科聆聽教學的

國語科聆聽教學的

國語科聆聽教學的實施要點

國語科聆聽教學的

實施要點

實施要點

實施要點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語文領域中已有明顯的聆聽能力指標。根據歐陽教、陳 滿銘、李琪明(2000)研究,將國語文的訊息處理分為「接收」(聽、讀)與「表 達」(說、寫、作)兩大部分。又因聽、說、讀、寫、作五大類指標的特性,列 出次指標,如圖 2-7,明確指出國小學生應表現的基本能力與具體行為標準。 圖 2-7 國語文指標系統架構圖 為解決現在的教育現場學童的聆聽問題,教育部(2000)公布了關於聆聽 教學的實施要點: 1、教材編選原則-聆聽教材 (1)應與閱讀單元及相關語料為基礎,配合聆聽要點(語音、語意、語調、立 場、主題等)與聆聽方法(把握要點、記憶、記錄、歸納、組織、分析、 推斷、思辨、評價、計畫、反應等)、聆聽媒材等,由淺入深,通盤規劃, 分派於各冊各單元中。 國語文學力 表達 接收 聽 說 寫 作 態度與技巧 感知與記憶 理解與組織 評判與應用 態度與方法 感知與記憶 理解與組織 想像與鑑賞 評判與應用 基本說話能力 口語表達能力 公開表達能力 口語溝通能力 執筆 筆順 結構 書寫能力 欣賞 認知與態度 審題 立意 選材與運材 佈局 語法與修辭 修改與欣賞

(38)

(2)亦得視教學需要單獨編寫聆聽教材。 2、教學原則 (1)聆聽能力宜採隨機教學,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聆聽態度和禮貌。 (2)指導學生注意聽得正確,聽得清楚,聽出順序,聽出層次。 (3)記憶主要內容,引導學生聆聽時應掌握中心思想。 (4)指導學生邊聽邊做比較,能分辨不同說話語氣、聽出明顯語病,並判斷 訊息的正確性。 (5)聽與說相結合,宜注意先聽後說。 (6)聆聽後能複述重點,並能有條理的回答問題。 (7)注意舊經驗結合與思維方法的訓練。 (8)連絡說話、閱讀、作文教學,利用聽說練習、聽寫聽讀等練習。並宜注 重聽讀、聽寫,進行隨機聯絡教學。 3、學習評量 聆聽能力之評量,宜參考學力指標,就態度、主題掌握、內容摘記、理解程 度、記憶能力等要點進行評量。 依據聆聽教材的編選原則,研究者認為進行國語文教學時,我們可以配合單 元內容,參考其他版本為聆聽教材,也可以從報章雜誌中揀選適合學童的經驗與 能力的文章加以改編,以為聆聽文本。在聆聽教學原則方面,則應隨時把握機會 教育,營造優質、豐富的語文學習環境,以聯絡說話、閱讀、作文教學,加強指 導聆聽技巧與方法,並引導學童有良好的聆聽態度,且能自我要求。在學習評量 方面,除了要求良好的聆聽態度,並且對主題掌握、內容摘記、理解程度、記憶 能力等要點進行評量,再經過長時期、有系統的聆聽訓練,讓學童知所遵循,以 達成目標。本研究以故事文本為聆聽題材,培養良好的聆聽態度,再以作筆記監 控、管理自己的學習過程,以概念構圖做筆記作為檔案評量的依據。所以,在「九

(39)

年一貫課程綱要」對聆聽能力開始重視的同時,本研究提供了或可一試的重要選 擇。

伍、

、本節結語

本節結語

本節結語:

本節結語

「投資於教育,就是投資於未來」(狄英,1996)。因應快速變動的二十一世 紀,教育部由課程標準的注重「知識學習」,轉變為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注重「能 力的培養」。我們由「國語文學習領域的基本理念」以及「國語文第二階段聆聽 能力指標與十大基本能力的關係」的分析,可以發現,「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對 聆聽能力的培養與訓練開始重視,並以之與其它語文教學範疇並列於同等重要的 地位。研究者認為,根據「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我們已經有了明確的「聆聽能 力指標」及清楚的「實施要點」。目前最重要的是真正落實聆聽教學,並呼籲教 育工作者能遵循教材編選原則,參考教學原則,積極的探究、發展聆聽教學策略, 並研發學習評量的方法等。 教學是一種科學,有其理論根據與方法;教學也是一種藝術,存乎於心,可 以靈巧運用。教師若能靈巧運用教材教法、從事有效的教學,就能啟發學生的潛 能,達成教學目標,使學童擁有十大基本能力。 研究者根據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基本理念,整理聆聽能力指標與十大基本能 力的關係,並探討大量文獻,展開行動研究,期望透過「以概念構圖做筆記」的 聆聽策略、有計畫的實施教學、觀察、分析與評估,使學生的學習態度更積極, 以增強語文學習的效益,並產生學習遷移的成果。

(40)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聆聽教學的相關理論

聆聽教學的相關理論

聆聽教學的相關理論

聆聽教學的相關理論

Roberson 曾指出,一般人在進入小學之前,已學會:即使別人在對我們說 話,也不一定要仔細聆聽,這種不專心的態度,漸漸變成我們的聆聽風格(季晶 晶譯,1999)。由於家長忙碌與缺少玩伴,新新人類往往是「電視視聽型」的人, 「視聽人」依自己的喜好和電視交往,孩子的態度是「完全以自己為主,聽話時 也只聽自己想聽的,其它都漠不關心。」心情不好時,就不想聽,和看電視的態 度一樣(關根正明,2001)。 然而,聆聽是認知、學習與溝通的基石。當從事教育工作者的我們覺醒「孩 子的成長無法漫漫等待,教育不能一天拖一天」,就應以鑽研聆聽教學的相關理 論、喚起其他教育夥伴們群策群力、以樹立國家未來的主人翁良好聆聽態度與風 格為己任。 本小節將討論:壹、聆聽能力可以透過教導而提升;貳、聆聽教學應考慮的 因素;参、聆聽訓練與聆聽策略的相關技巧;肆、本節結語。

壹、

、聆聽能力可以透過教導而提升

聆聽能力可以透過教導而提升

聆聽能力可以透過教導而提升

聆聽能力可以透過教導而提升

根據統計,每個人所知道的知識、訊息,80%得自於聆聽,但一般所能理解 的訊息只占其中的 25%,如果學校教師加強聆聽課程,學生的聆聽理解能力,會 在短期內增進兩倍以上(引自 Kilpatrick,1985)。 陳杰琦(2002)指出,人類學習歷程與發展的最佳試驗場,不在大學研究室 和實驗室,而是在教學現場。有很多學者在文獻中也提到,聆聽很顯然是一種可 以被教導的行為(Hanley,1956;Pearson & Fielding,1982)。而本研究即是透過教 學現場發現聆聽上的問題,從而研討文獻、發展策略、解決問題,期使學童的聆 聽活動更為有效。

數據

表 2-4  聽講指南(Dickinson, 1998)  聽講指南 聽講指南 聽講指南 聽講指南  學生姓名:  演講者姓名:  演講的主題:  所介紹的觀念:  第一要點:  支持的細節或例子:  第一要點:  支持的細節或例子:  第二要點:  支持的細節或例子:  第三要點:  支持的細節或例子:  結論的觀念:  其它的觀念:  這個報告的延伸問題:
表  附 1-2  試探性研究資料蒐集來源ㄧ覽表  資料種類  進行日期  時間長度    教學活動內容  問卷  95.9. 8  40 分  開班會,初探「聆聽問題」  95.9.19  40 分  實施前測(聆聽文本、做筆記)  95.9.26  40 分  建構聆聽策略:建立良好聆聽準則  95.10.11  40 分  引導發現故事結構六要素:主角、情境、  主要問題、事情經過、結局、主角反應  95.10.17  40 分  引導理解概念構圖:階層構圖、鎖鏈構圖  95.11.6  40 分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compare how a traditional narrative teaching method and a GeoGebra-based 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al method affe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using the UET to combine the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and utilize the resources characteristic and land of understanding, to look for

According to this research, we discuss that built the absorbing barriers to improve and prevent the traffic noise for individual acceptances and suggestions of the residents in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conduct math remedial instruction on decimals division (RIDD) for sixth grade and solve teaching problems through action researchC.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teaching process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games which has been used in number and calculation instructions for fifth grad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 concept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learning in the design of learning areas for young mixed-age-oriented

The fundamental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iscuss the solution strategies and error types when seventh-grade students in middle school solved simple equations with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