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對象

第三節 研究對象

壹、參與研究者之選取

基於本研究之研究目的以及質性研究方法的特性,研究者必須透過參 與研究者豐富的口語表達,陳述其英語學習過程的內在心理調整與適應的 歷程,以補充研究者對其外顯行為觀察的不足。因此,本研究需選取一位 口語表達能力佳、對英語具有明顯學習興趣的學生為參與研究者,以助於 本研究目的之達成。參與研究者選取條件分列如下:

一、口語表達豐富、配合意願較高者

為了蒐集充分的資訊以符合研究之需要,本研究因而選取口語表達能 力豐富、配合意願較高的學生參與本研究。

二、自我了解能力佳者

考量學生身心成熟度以及自我了解的能力,選取三年級學生為參與 研究者,然而為避免造成其課業之外的壓力,因此研究過程將會盡力配 合其學習時間,以不影響其學業為原則。

三、師生關係良好且家長同意參與本研究者

基於方便取樣及立意取樣,由研究者所曾任教過的學生中,選取一 位與研究者師生關係良好、開朗活潑、口語表達能力佳、對英語學習有 興趣、本身及家長同意其子女接受研究者為本研究之參與研究者。

貳、參與研究者之背景 一、Tina 與研究者的關係

Tina 是研究者初任教職擔任導師所帶領的第一屆學生,當他們由一年 級升二年級時,研究者因進修研究所課程而辦理留職停薪,他們也因此換 了另一位導師。也許是因為他們為研究者接觸教學工作的首屆學生,研究 者與他們相處融洽,有幾位學生在研究者留職停薪期間和研究者一直保持 聯繫,並斷續告訴研究者他們升上二年級之後學校生活的點點滴滴,而 Tina 為這些和研究者保持聯繫的其中一位。

Tina 參與本研究時已是國中三年級學生,在她一年級時研究者即察覺 她是一位樂觀活潑、學習積極並懂得適時表現自己長處的孩子。她的興趣 是美術,每當學校舉辦任何美術活動競賽時,她都會表達參與的意願,而 研究者也樂見於學生主動的為班上爭取榮譽。Tina 的各科學業表現皆不 錯,她的英語表現佳但學習成績並不穩定。在研究者擔任其導師期間,她 曾向研究者表示對於英語的學習相當有興趣,然而總是無法找到適合自己 又有效率的學習方法,而研究者也同時觀察到她會多方嘗試各種學習方 法,以維持自己的英語表現。

因此,當研究者進行本研究時隨即想到 Tina,認為她十分符合本研究 之參與研究者的選取條件。並且,當研究者詢問她參與本研究的意願時,

她稍微想了一下,問是否藉此可幫助她了解自己的英語學習,研究者給予 肯定的態度後,她隨即表示願意。由於國中生尚未成年,研究者要 Tina 向母親說明並需徵得她的同意,而 Tina 的母親隨後也表示樂意讓她參與

此研究,並共同簽署訪談同意書。同意書,可參考附錄一。

二、Tina 的英語學習背景

Tina 從上幼稚園時就開始接觸英語,小學時期 Tina 曾經就讀過兩間 學校,原因是其母親認為新學校設備較新能使 Tina 獲得較佳的學習環境,

因而在其國小一年級升二年級時轉學到新設立的小學。在 Tina 小學期間,

她每週放學後都須待在安親班寫功課等待母親下班後的接送,也在此期間 她斷斷續續的在安親班接受英語課程的學習。她說:「我國小一年級在安親班 學過一段日子,那時候好痛苦喔…那時候什麼都看不懂,就是背一些 ABC、要寫,也要 拼一些單字,那些單字很簡單…但是我就覺得很痛苦,後來就不學了」(訪 061229)Tina 的母親表示,Tina 是個乖巧聽話、好勝心強並積極於學習的孩子,平時父 母相當關心她的學校功課,但以不強求、盡力就好的態度要求她的學業。

Tina 的母親說:「對啊,讀書是看個人,方法是要她自己去摸索,要我們教她我們也 不會,而且我覺得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路,我只能盡量幫她,讓她學英語」(訪媽媽 061228)對於課後的英語學習,為了避免 Tina 學習上的壓力,Tina 的母 親希望能盡量提供她接觸英語的機會,使其對英語熟悉即可。升上小學五 年級後,Tina 隨著學校課程安排學習英語,她又開始課後安親班一週兩次 的英語學習,她說:「我有印象是五年級吧,才又開始補英語的」(訪 061229)

進入國中就讀後,她的英語表現在原班(常態編班)維持中上偏優的 程度。她升上國中二年級時學校實施英、數分組學習,所謂英、數分組學 習是依據學生英、數學習情形,在英語與數學課程中進行分組上課,其他 課程則回歸原班學習。Tina 的英語表現,在英語同質性分組中屬中上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