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教學鷹架策略運用的歷程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第二節 教師教學鷹架策略運用的歷程

教師透過各種外顯的教學行為,從中提供鷹架策略以協助學生獲得 知識、認知能力、引導注意以及提升學習動機。從文獻探討可知,教學 鷹架是一種包含搭架與卸除的輔助行為,用以協助學生發展出知識、新 能力。再者,搭架是一種積極協助的過程,而卸除則代表學生能夠承擔 所有責任,獨立解決問題。因此,這種暫時性的鷹架,是從教師搭架直

到卸除的整個歷程。除此之外,教學過程中的鷹架略運用,是會依學生 需求而多元、變動的。也由於如此,分析運用鷹架的歷程無法抽離教學 現場的背景脈絡。本研究考量到運用鷹架策略的暫時性與多變性,以及 因為研究時間限制難以看到小英老師出現「責任轉移」的教學歷程,決 定從小英老師在不同時間面對相同教學內容所使用的鷹架策略歷程;面 對不同教學內容而使用相同的鷹架策略歷程,以及面對不同對象時所使 用的鷹架策略歷程等三方面來探討,並佐以實際教學的例子6加以說明。

一、相同內容在不同時機的鷹架策略歷程

在相同內容不同時機所使用的鷹架策略歷程中,小英老師出現了兩 種鷹架策略,分別是「從下上文推測字義」策略,以及「體察句子的文 法規則」策略。其中,「從下上文推測字義」策略運用在同一課、不同段 落的課文情境教學中;而「體察句子的文法規則」策略則在第二課單字 教學與檢討考卷時進行。以下分別說明並舉出實例:

(一) 從下上文推測字義

小英老師在第二課課文情境教學時,對於「Have some cake.」 一句 的教學前後出現不同的教學行為,藉以協助學生後來發展「從上下文推 測字義」的鷹架。其中,例4-5-2 呈現小英老師在第二課第一張課文情境 圖片的教學;例4-5-3 是接續的第四張課文情境圖片的教學,最後則是例 4-5-1 所做的引導。例 4-5-2 與例 4-5-3 實際教學情形如下:

例4-5-2

T:And here is a big table. On the table, what can you see?

S:cake.

[註6] 鷹架歷程例子對照表見附錄十二。

T:A cake, yes. Ok, in this picture, what does Ms. White say?

What does she say?

Ss:Have some cake, Darbie.

T:Have some cake, Darbie. Ok, everybody, say, Have some cake, Darbie.

Ss:Have some cake, Darbie.

T:Ok, Have some cake. That means eat~ some~ cake~.吃蛋糕 的意思。OK, have some cake.

Ss:Have some cake.

T:Have some cake.

Ss:Have some cake.

T:What’s Darbie say?

Ss:Thank you, Ms. White.

T:Ok, thank you, Ms. White, because Ms. White gives a piece of cake to Darbie.

OS-07-189~201

例4-5-3

(T換出第四張) S:Judy,

T:Ok, you can see Judy. What does Judy say?

Ss:Wake up, daddy.

T:Wake up, daddy.

Ss:Have some cake.

OS-07-330~335 [討論其他話題] (以下以[…]表示)

T:Judy進去說,什麼?

Ss:Wake up, daddy.

T:Wake up, daddy.醒過來呀!快醒一醒呀!Daddy。要怎樣 了,要吃蛋糕了。It’s time to eat cake. Ok, have some cake.

Ss:Have some cake.

OS-07-353~356

在例4-5-2 中,小英老師在第一張情境圖教學時,先利用「聚焦注意 力」的方式請學生注意圖片中的訊息。接著,透過「提問」的方式引導 學生注意圖片中的蛋糕,再請學生說出圖片中角色的對話。接著,小英 老師透過直接「講述」的方式,告訴學生「Have some cake.」是吃蛋糕的 意思。

例 4-5-3 是在課文情境第四張圖的教學時,小英老師在和學生討論為 何Mr. White 在房間睡覺之後,直接「指示」學生注意課文情境對話。接 著,小英老師透過「講述」來描述對話與脈絡的意義。在課文情境教學 之後,老師講解第二課句型。從例4-5-1 可發現,老師先用「提問」的方 式確認學生是否瞭解「Have some cake.」的意思。接著以「限定提問」,

問「這裡的have 等於哪一個字?」。最後,小英老師在聽到學生瞭解其意 義後,再用「講述」並寫下的方式,強化學生瞭解本句的意義。

由此可知,老師此段的教學目的是引導學生發現在本課中「have」的 意義和以往學的不同。而從例4-5-2、例 4-5-3 與例子 4-5-1 的教學過程可 瞭解教學之初,小英老師以「提問」、「直接講述」呈現have 的意義;接 著,以簡略的「講述」再次說明;再來,以「提問」、「限定提問」確認 學生是否瞭解;最後,以「講述」作為總結。因此,「從下上文推測字義」

的鷹架歷程是透過小英老師先前非鷹架的知識教學為基礎,再以提問、

限定提問與講述提供鷹架。

(二) 體察句子的文法規則

小英老師在協助學生發展句子中有關「所有格與主詞一致」的概念 時,出現多次鷹架「體察句子的文法規則」的動態歷程。其中,例4-7-2 是在進行第三課的單字教學時,首次出現所有格與主詞一致概念的教 學。例4-7-3 是檢討第三課習作時,小英老師引導學生體察句子文法規則

的過程。在例4-7-3 後,小英老師還提供例 4-10-1「從書籍排版判斷關鍵 訊息的鷹架」,試圖加深學生對主詞與所有格一致的概念。至於在例子 4-7-1 中,小英老師在檢討第三課的評量試卷的過程可發現,學生對所有 格的代換並不熟練,沒有發現所有格要隨著主詞變化,而是過渡的類化 本課單字。而接下來的例4-7-4 則是接續例 4-7-1 檢討考卷並提供鷹架的 過程。例4-7-2、例 4-7-3 與例 4-7-4 的實際教學過程如下:

例4-7-2

T:Ok, Look at the girl. Tell me, what’s she doing?

S:She is doing her homework.

T:Yes, she’s doing her homework. What is homework?

Ss:功課。

T:It’s the work you need to finish after school. Doing her homework.

(Ss跟唸, 兩次, T將圖卡、字卡貼在黑板上)

T:Ok, look at here. 看到這裡有一個什麼?(將her畫底線) Ss:her.

T:好,如果把他換成男生的他呢?

Ss:his.

T:變成什麼?(T寫出) S:h, i, s.

T:her什麼意思?

S:她。 / 女生的她。

T:女生的「她的」所有格,對不對!做~她的~功課。(指 字卡上的字)

T:(指圖片)

T:主角是男生的時候怎麼說? He’s?

Ss:He’s doing his homework. (T 在 his 下面寫出「她的」) OS-11-68~85

在例4-7-2 中,小英老師正在進行第三課單字的教學。當老師將學生 的注意力聚焦在發現「doing her homework」的所有格後,利用「提問」

的方式將her「代換」成 his。並用「限定的提問」,強化學生學會 her 是 用於女生的所有格。接下來,例4-7-3 是檢討習作時所進行的教學鷹架策 略運用的歷程:

例4-7-3

T:來,請你看到13頁。我們講一個地方喔!好,請你看到13頁,

筆放下。筆~放~下。來,看到第13頁的第3題,看你的習作。

看第13頁的第3題,來,告訴我,現在幾點?It’s nine~

Ss:Thirty.

T:Thirty. 好,這邊沒問題。My brother is in the~

Ss:Bedroom.

T:他在哪裡?

Ss&T:房間。

T:房間裡面,He’s~

Ss:doing his homework.

T:好,doing his homework還是doing her homework?

Ss:doing his homework.

T:為什麼?

Ss:他是男的。 / 他不是女的。

T:他是男的。第一個,他主詞用什麼?

Ss:(沒回答)

T:用He對不對?他說My brother,brother是什麼?

Ss:男的。

T:brother,兄弟,是弟弟或哥哥都有可能。Ok, 他說,My brother is in the bedroom. He’s doing his homework.

OS-15-34~50

例4-7-3 是檢討習作中所有格的問題。小英老師「提問」的方式直接 詢問正確答案為何,再以「為什麼」來「提問」,讓學生思考後做出解釋。

接著,在例4-10-1 中,老師解釋課文在單字的所有格畫底線的用意,並 提供「從書籍排版判斷關鍵訊息」的鷹架,藉此讓學生瞭解所有格會依 主詞性別而改變,而課本則會有所提醒。

然而,在經過第三課的評量後,小英老師:「好,來,我們先把小朋 友錯比較多的地方講一講(OS-16-22)。」進而開始進行檢討例 4-7-1 有關 所有格與主詞一致性的問題,這表示老師發現學生在所有格的替換上錯 誤較多。因此,透過例4-7-1「提問」、「限定所有格的提問」與「講述」

的過程來搭架。接著,在同一張試卷中,還有例4-7-4 的教學實例:

例4-7-4

T:好來看下一題。

Ss:What’s he doing?

T:What’s he doing? (T寫出)

T:好,他說,什麼意思?他正在作什麼?這個人是男的還 女的?

Ss:男的。

T:好,他正在作什麼?好,怎麼回答?

Ss:He is brushing his teeth.

T:好,誰?

Ss:He. (T寫出)

T & Ss:is (T寫出)

Ss:brushing (T寫出) his teeth.

T:her 還是his?

Ss:his.

T:brushing his teeth. (T寫出). 來,唸一次。He is brushing his teeth.

Ss:(跟唸)

OS-16-79~94

例4-7-4 是接續例 4-7-1 同一大題的教學活動,與例 4-7-1 不同的是,

本大題需要依題目的線索完成整句對話。其中,第三題是學生需注意主 詞與所有格一致性的問題。小英老師同樣以「限定的提問」直接請學生 注意題目的主詞性別,再敘述題目以提出本題題目。接著,以「限定的 提問」請學生選出搭配主詞的所有格。

由以上可知,在鷹架學生「體察句子的文法規則」的歷程出現在單 字教學、檢討習作以及檢討考卷的教學過程。在單字教學時,小英老師 會以「提問」、「代換」與「限定提問」進行教學來協助學生體察主詞與 所有格的一致性。而在檢討習作與考卷時,老師傾向以直接「限定提問」

的方式,協助學生在看到題目時,能先注意到主詞的性別再進一步的作 答。換言之,在進行教學與檢討習作時,老師運用較多的教學行為來搭 架;而檢討考卷因是建立在「主詞與所有格一致」的舊經驗下,老師簡 化許多教學活動,直接引導對照學生注意所有格與主詞的一致。即使前 後的教學歷程有所變化,老師在檢討考卷時因以「限定提問」直接引導 學生注意一致性,而非讓學生主動發現,因而「責任轉移」的部分並不 明顯。

二、相同鷹架策略在不同教學內容的使用歷程

在相同鷹架不同教學內容的使用歷程的部分,由於後設認知策略都 是在檢討考卷的時候進行,因此,以下依注意鷹架、認知鷹架兩部分做 分析:

(一)注意鷹架

注意鷹架中所使用的「聚焦注意力」鷹架策略與「注意力分配」鷹 架策略,都曾在不同的教學內容中出現,以下分別探討:

1.聚焦注意力

「聚焦注意力」是小英老師經常採用的鷹架策略。例4-1-1 與例 4-1-2 是小英老師在單字教學運用聚焦注意力的過程;例4-9-1 則是課文情境教 學。老師的教學方式以「逐步指示」、「提問」,問題的內容則由大範 圍逐步縮小,或利用「提問」明確「提示」,指引學生將注意力鎖定在 特定訊息上。在單字教學與課文情境教學時,老師都會使用圖片作為引 導學生注意的教具。接著,再透過各種提問,如看到什麼?這是什麼圖 中的主角是誰?位置在哪?等問題,或採直接「指示」讓學生的注意力 聚焦在圖片呈現的表層訊息。而檢討考卷時,如例4-7-1,雖然老師並沒 有呈現教具,但老師一樣會採「提問」的方式請學生注意圖片中所呈現 的訊息。

在鷹架「聚焦注意力」的策略中,教學方式不同的是在發音教學。

在鷹架「聚焦注意力」的策略中,教學方式不同的是在發音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