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四節 資料的蒐集與處理

本節將說明研究者如何從研究現場中取得質性資料,並將之加以整 理與分析的方法。

一、資料蒐集的方法 (一)非參與觀察

實地進入教學現場觀察,是本研究蒐集資料的主要方法之一。為了 避免對教學產生干擾,研究者採取非參與的實地觀察角色。非參與觀察 的安排主要採取固定原則,因此,將與研究對象商討觀察其任教中的一 個班級。根據國民小學安排英語課程的時數,觀察時間為每週兩次,每 次觀察一節課,觀察節次如表3-1。教學時程共 20 節次,因遇彈性放假 與小英老師公假,實際蒐集共18 節次。

研究實際運作的方式為:研究者親身進入教室現場觀察英語教師的 教學;蒐集資料時,利用數位攝影機、數位相機、錄音筆等器材協助紀 錄,以作為事後回顧或資料整理的參考依據;另外,研究者在每次觀察 時,會將課堂中可能與教學鷹架有關的策略隨手記錄。

(二)訪談法

本研究為了瞭解教師使用教學策略背後的教學信念、確認觀察中看 到現象所代表的意義與澄清研究者的疑問,因此,除了運用非參與觀察 之外,研究者採用訪談法以充實資料。

本研究採用的訪談法為正式訪談與非正式訪談。正式訪談採用半結 構性訪談,共實施兩次。第一次實施安排在研究之前,根據研究的問題 與目的設計訪談大綱(見附錄二)作為訪談的指引方針。而在訪談的過程 中,訪談問題依照實際狀況彈性的調整。在工具方面,訪談前,研究者 對研究對象說明錄音的必要性以及研究倫理的解釋。而取得研究對象的 同意後,於正式訪談時進行全程的錄音或錄影。至於非正式訪談是在平

時教學結束後,就現場觀察的狀況與研究對象釐清所發現的疑問。第二 次正式訪談安排在觀察時程快結束之前,研究者根據現場所蒐集的觀察 資料,設計訪談大綱(見附錄三)作為進一步瞭解個案教師對學生與教學掌 握的情況。

(三)文件蒐集

研究者蒐集的資料及其用途如下:

1.補充教材

教學時,教師曾使用發音補充教材。藉由補充教材的蒐集,可以協 助研究者比對相關教學觀察紀錄的正確性。

2.評量試卷

教師在每個單元的教學,會設計評量試卷以瞭解學生的學習情形。

研究者蒐集各單元學生作答試卷,藉以協助研究者瞭解教師上課內容,

並幫助研究者做觀察紀錄的轉譯。

綜上所述,本研究的資料蒐集採用了觀察、訪談與文獻蒐集等三種 方式。在蒐集資料的期間,研究者將會隨時把所蒐集的資料轉譯成書面 檔案,彙整屬於研究對象的資料庫。

二、資料的整理

根據以上,本研究蒐集的資料有教室觀察紀錄(如附件四)、訪談逐字 稿(如附件五、附件六)、以及文件。為了順利進行分析工作,研究者將所 蒐集的資料分類與編號,編號方式如表3-2。另外,訪談資料在轉譯成逐 字稿後,研究者也提供一份給研究對象,除了由研究者比對與校正外,

亦由研究對象審視資料轉譯是否失真。

表3-2 編碼方式 料量並完整呈現研究結果(Bogdan & Biklen, 1998 / 2001)。然而,將複雜 的資料化繁為簡,形成有意義的類目,並進一步建立架構,以呈現原貌 又不失本意是一項很大的挑戰。

本研究在資料分析的過程中,先將觀察資料轉譯成文字資料。其次,

將資料匯入質性資料分析軟體「Atlas.ti」5.0 版,以作為整理資料與編碼 的工具。接著,形成鷹架策略的具體類目概念,進而運用比對、歸納的 方式,且與指導教授討論,將這些概念逐步發展成主軸概念。以下,研 究者說明發展成主軸概念的過程,並以研究分析資料為例進行闡述:

(一)開放編碼

開放編碼(open coding)是將所蒐集的資料轉譯成文字資料後第一個 步驟。此時,研究者會將所有資料匯入Atlas.ti,呈現情形如例 3-1-1 左側;

再依教學段落編碼,實際情形如例3-1-1 右側。例 3-1-1 如下:

例3-4-1

T:Ok, Look at the girl. Tell me, what’s she doing?

S:She is doing her homework.

T:Yes, she’s doing her homework. What is homework?

Ss:功課。

T:It’s the work you need to finish after school.

Doing her homework.

(Ss跟唸, 兩次, T將圖卡、字卡貼在黑板

OS-11-68~85

從例 3-4-1 可知,研究者將小英老師講解第一課單字「doing her homework」的情形歸為一個教學段落。接著,按照段落中的教學內容、

教學對象、教學行為等分別予以編碼。而段落中重複的行為不重複編碼,

例如例3-4-1 中的「引導注意力:教師指示」在第一段「look at the girl」

與第六段「look at here」中都有出現。

(二)主軸譯碼

Ss:Thirty.

T:Thirty. 好,這邊沒問題。My brother is in the~

Ss:Bedroom.

T:他在哪裡?

Ss&T:房間。

T:房間裡面,He’s~

Ss:Doing his homework.

T:好,doing his homework還是doing her homework?

Ss:Doing his homework.

T:為什麼?

Ss:他是男的。他是男的。

/ 他不是女的。

T:他是男的。第一個,他主詞用什麼?

Ss:(沒回答)

T:用He對不對?他說My brother,brother是 什麼?

Ok, 他說,My brother is in the bedroom.

He’s doing his homework. 好,來看這裡。

OS-15-34~50

例3-4-3

T:What’s she doing?

Ss:He is brushing his teeth.

T:brushing his 還是her?

Ss:Her.

T:請你注意,來,唸一次。Brushing her teeth.

(Ss跟唸)

T:好,他說Mom is (T寫出) brushing her teeth.

來,唸一次,go!

OS-16-24~40

此步驟協助研究者在關鍵字、關鍵主題之間找出其異同,讓研究者

(三)選繹編碼

選繹編碼(selective coding)根據開放編碼與主軸譯碼所獲得的概念,

將所有蒐集完畢以及分析過後的資料,選出符合鷹架策略主軸概念的資 料。此時,研究者透過和指導教授的討論,最後歸納出教學鷹架的類目。

綜而言之,本研究採取由觀察資料中歸納分析(inductive analysis)的取 向。研究者將蒐集的觀察資料開放編碼後進行檢證,再經主軸譯碼與選 擇性編碼的步驟進行分析。基本上,資料選擇和分析是反覆進行的,直 到資料飽和為止。